貴州的省會為什麼是貴陽而不是遵義?

扉曳殤

我來說一下原因吧,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歷史原因!遵義在雍正年間才劃給貴州!不是因為遵義會議怎麼樣!也不要太沉迷歷史。看現實!遵義需要努力!中國不是市場經濟國家,是一個政治經濟國家!所以行政級別確定資源配置!這是怪胎!要麼遵義的領導申請計劃單列市,同時加快人才培養!

還有遵義市區狹長,無擴展得更寬闊的高原平原,周圍山勢太高無擴展空間,而貴陽就山體中等,可向四周發展,且是貴州省正中心,走各縣車程適中,是高原中的平坦平原!所以貴陽在地理位置上要比遵義稍微好點!



貴州建省的時候遵義還不屬於貴州 那時的遵義算是富裕的 土地肥沃有錢有糧的 貴州才建省 大多數地區都很窮困才把遵義劃分給貴州的 !這也是為啥之前遵義GDP一直比省會高 可能是這幾年 省zf意識到 要發展 省會先發展好才能帶動周邊 所以這幾年GDP趕超了遵義 !


遵義和貴陽就是一家人,遵義的那個沒幾個貴陽的朋友,同樣貴陽的也有很多遵義的朋友,我第一個女朋友就是貴陽的,兩個地方應該相互扶持,相互尊敬。




這個話題看似粗躁卻頗為深邃。從網友的熱烈討論中便可窺見與貴陽與遵義作為當今貴州省的老大與老二,激烈競爭局面,同時,也折射出兩座城市的前世今生,以及貴州建省的歷史背景。

貴、遵省府之爭,不只是遵義原屬四川后劃黔先來後道的這麼一個簡單數學命題;而是,透過歷史背景來看兩府的歷史演變故事,從中,可窺伺中國古代歷代朝廷對貴州這片土地的戰略構思。

下面,我來整理一些歷史資料,從兩個方面為大家解讀。



一,貴州,明朝為何要建省?貴陽名稱來歷



雲貴高原中間,有一塊不毛之地,歷史上由以彝族為主的少數民族傳統居住地。春秋時期今貴陽一帶屬牂牁國轄地,戰國時屬夜郎國範圍,兩漢時期隸屬柯郡。



貴州這方土地,在明代以前其區域分屬湖廣、四川、雲南三個行省管轄。看似荒蕪的土地,其實,卻極具有軍事戰略價值。因為地

處西南腹地的貴州,東可接湖廣,西可控川滇。可這一方土地,長期處於土司控制下,連年戰爭,百姓不得安寧,不僅令朝廷寢食不安,更別談為“拱衛”川滇的根據地,而進兵湖廣戰略企圖。

於是,地處黃河中上游的中央政府,從秦漢始,就已經注意到貴州的軍事戰略地位,派唐蒙出使夜郎,也就是這個原因。



到了唐朝,中央政府便在烏江以南設羈縻州矩州(今貴陽)、在烏江以北今黔北設播州(今遵義)。

唐武德四年(621年)置的矩州,轄境相當今貴陽市及清鎮、龍里、修文等市縣部分地區。宋代宣和元年(1119年)將矩州更名為貴州。州府所在的貴陽,因郡在貴山之陽故而得名。因貴陽古代盛產竹子而聞名,故用“竹”的諧音“築”來作為貴陽的簡稱。



而遵義古名是在唐貞觀十三年(639年)設立羈縻播州。唐貞觀十六年(642年)將播州所領轄的羅蒙縣改名為遵義縣。因此,“遵義”也是歷史悠久的老名。



何謂羈縻?給大家插播一個名詞解釋。據《史記·司馬相如傳·索隱》解釋說:“羈,馬絡頭也;縻,牛靷也”,引申為籠絡控制。中國設羈縻州始於唐朝。唐朝對一些邊遠少數民族採用羈縻政策,承認當地土著貴族,封以王侯納入朝廷管理。當年,唐
朝在邊疆所置之羈縻州總計有府州八百五十六座。因以其俗以為治所設的土司制度,一直到新中國成立廢止改自治州。

中國歷史上的土司制度採用衙門長官由少數民族首領世襲擔任,中央政府實行間接統治方式。雖名譽上歸皇上統治的疆土,但弊端甚多表現在:土司衙門長官世襲後容易形成地方割據勢力,不利於加強中央集權;土司之間為爭地盤不斷髮生戰爭,造成地方政局的動盪。



古代貴州這一方土地,一直處於彝族土司的管轄範圍。北部則是播州土司,而東部則是思州土司的領地,南部處於八番順元宣慰司管控。



歷史上,除了東部地區的思州因靠近中原生產力尚好外,矩、播兩州

任由大小土司世襲統治。而又因山高坡陡,交通不暢,土地貧瘠,不僅農業技術落後經濟貧困;更因爭地爭水土司之間戰爭頻繁。特別是與中央政府一言不合就翻臉造反。所以,歷代朝廷都有改土歸流(從中央派流官進行教化管理)想法,只是一直沒抓住機會。



機會,給了明朝!但
貴州建省序幕卻始於元朝。



元帝國為滅南宋,並非是從北打到南而是先佔領雲貴川西南,完成對南宋王朝的迂迴包抄。蒙古人開國之後,又在貴州境內大量屯兵興修驛道,藉以控制思州、黔中及播州等地連接三省。因比,從元朝始,貴州這片區域就一躍而為西南三省交界地的政治、軍事中心,已有了成為一個行省建制的雛形。

朱元璋開國前,為消滅掉盤踞在雲南的元蒙餘部就告誡出征的將領說:“要奪得雲南,必須重視貴州”,“貴州每一梗阻,致使滇南中斷”,“雖有云南,亦難守也”。戰爭結束後便將幾十萬大軍就地留守開墾,此後又將人口稠密的江南一帶老百姓調往雲貴川開荒種地,也就是史上所言:“江西填湖廣,湖廣填四川”的大移民。至今,貴陽以北很多姓氏祖先來自江西,就是源於這個歷史背景。



到了明萬曆年間,因思州土司內部為爭奪土地和礦產戰火連天,朱棣便抓住契機,出兵平亂一併把思州土司給鎮壓了並實行改土歸流政策。隨即將黔中、黔西、黔南一帶整合將貴州由府升省。因此,思州的改土歸流就成了貴州行省的最直接原因。

史載:明朝永樂十一年(公元1413年)設置貴州承宣佈政使正式建制為省。因布政使設在原貴州府,便以貴州為省名,貴陽自然成為省府所在地。



二,遵義為何由川改貴?為什麼會有“四川人生得憨,以遵義換龍安”民謠?



下面來說說遵義的歷史背景。

遵義位於貴州省北部,距離四川較近。歷史上遵義地區稱為播州。播州從唐末到明末,世為播州楊氏土司統治,傳至明萬曆年間楊應龍時,已歷經二十九代720餘年。

本來,楊氏第二十一代首領楊鏗已歸附明王朝,朝廷以烏江為界,將江北的播州劃歸隸屬四川省,並詔命楊鏗為播州宣慰使。可到了明萬曆元年(1572年)楊應龍世襲播州統治後,驕縱、嗜殺極為殘暴,引得當地百姓怨聲載道紛紛至重慶告狀,於是,朝廷將其揖拿歸案。

怎麼處置?四川、貴州兩省領導意見不一。考慮到朝廷對外要用兵,於是將他放回去戴罪立功。



沒想到他一回去便起兵造反,攻陷了大半個貴州。明王朝調集八省約20多萬人馬,兵分八路進剿。四個月後,在明軍攻陷下楊應龍自焚而死,朝廷才平定了播州。這就是明史稱明萬曆年間最大的戰爭“平播之役”。

戰爭結束後,朝廷決定將播州地區改土歸流實行流官統治。



本來,播州自明初以來屬於四川,但播州地理上卻又緊靠貴州。朝廷當時是有準把整個播州劃給貴州立意,但又考慮到該州剛剛改土歸流要建州立縣需要大把銀子,而貴州比四川窮一時難以承受,故將播州地區一分為二設二府,四川、貴州各領一府。

其中,遵義軍民府領一州四縣,即真安州、遵義、綏陽、桐梓、仁懷縣,隸屬四川管轄;平越軍民府領一州四縣,即黃平州、湄潭、餘慶、甕安、安化縣,隸屬貴州管轄。



所以,遵義府直至清雍正初年都屬四川,這就是貴州省府設貴陽不設遵義的歷史原因。

本屬四川管轄的遵義,又為何重劃歸貴州?這裡面也有一個歷史故事。

清雍正年間,雲貴總督鄂爾泰在貴州大力推行“改土歸流”運動,其中包括勘定調整貴州省界。經調查發現在赤水河流域,川貴兩省界線不清,犬牙交錯不利於管理。其中遵義府位於黔北中心卻屬於四川管轄。於是總督在貴州高層的勸說下,通過他向朝廷打報告要回遵義。



而隸屬貴州威寧府的永寧縣,離府千里卻靠近四川的江安、納溪、興文等縣。正好此時,有四川領導打報告請求將永寧縣改歸四川隸於同城之敘永同知管轄(見《清實錄》)。

朝廷本來就有為開發貴州之意,一見雙方報告非常高興立馬下達紅頭文件。

於是,將過去屬於四川的遵義府劃屬貴州,而原屬於貴州省管轄的永寧縣(主要是今古藺縣地域)劃歸四川,貴州得了個大便宜,四川吃了個啞巴虧。



四川本來想得一個縣,沒想到失去了一個府包括所轄五州縣。特別是,遵義府當時就是黔北地方富庶之區有“黔北糧倉”的譽稱;而永寧縣偏於一隅是個貧瘠縣。沒想到,四川領導一份報告,就糊里糊塗就吃了一個大虧,不僅被四川人民罵得狗血噴頭於,更被貴州人民嘲笑。



於是,從清代中葉開始在遵義民間就流傳著:“四川人生得憨,拿遵義換龍安”。這句揶揄當時四川人的順口溜,一直流傳至今。

這就是遵義,重歸貴州的歷史背景。


剛峰看世界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34, "thumb_url": "48bc00135fc0b87a70ff\

裕豪Life

貴陽之名較早見於明(弘治),元代始建順元城,明永樂年間,貴州建省,貴陽成為貴州省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

貴陽,貴州省省會,簡稱築、金築,有“林城”之美譽,因境內貴山之南而得名,是貴州省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教、交通中心和西南地區重要的交通、通信樞紐、工業基地及商貿旅遊服務中心 ,西南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全國生態休閒度假旅遊城市和全國綜合性鐵路樞紐,位於貴州省中部,東南與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甕安、龍里、惠水、長順4縣接壤,西靠安順地區平壩縣和畢節地區織金縣,北鄰畢節地區黔西、金沙縣和遵義市遵義縣!

遵義市位於貴州省的北部。地處國家規劃長江中上游綜合開發和黔中經濟區綜合開發重要區域,處於成渝—黔中經濟區走廊的核心區和主廊道,黔渝合作的橋頭堡、主陣地和先行區,是西南地區承接南北、連接東西、通江達海的重要交通樞紐。介於東經106°17′22″—107°26′25″,北緯27°13′15″—28°04′09″之。市域東西綿延247.5公里,南北相距232.5公里。遵義市東與銅仁市(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貴州省)相鄰,南與貴陽市(貴州省)、畢節市(貴州省)接壤,西與瀘州市(四川省)相連,北與重慶市臨界。中心城區南到省會貴陽市144公里、北達重慶市239公里。遵義市幅員面積30780.73k㎡,佔比貴州省幅員面積17.46%。

至於您問的問題,貴陽在貴州的首城中心地位在宋朝就開始至今 從未遇到過挑戰者,是歷史決定的!


旅人兵

但憑心而論。貴陽作為貴州的省會,也不無道理,從地理位置上看,國家把貴陽作為全省政治,經濟,文化,交通,物資集散地。當之無愧。是經過深思熟濾後才作出決定的,並不是心血來潮,盲目臨時決定。再加上建國幾十年,特別是改革開放後,二千年後,貴陽的發展突飛猛進,各種現代化企業,入駐貴陽,貴陽的城市基礎設施也不斷完善。在貴州省內能與比肩的恐無第二。舍他其誰?


自在瞭然1

遵義在清雍正年以前還是四川省的管轄,清以前遵義地區少數民族少,軍民全心繫四川。而管理好雲南四川,必須先治理好貴州。因貴州是四川的南大門。佔領貴州後四川就危險了。貴州成立省後缺糧少錢,不能支撐。遵義當時在四川是比較富裕的。雍正才把遵義劃給貴州。遵義在貴州歷史比較短,不是省會不奇怪。



cYJ2

貴陽位於貴州的中心,地理位置重要,南明河穿城而過,依山傍水,風水極佳。從明朝開始,貴州成了獨立的省份,貴陽自然是貴州的省會。也就是說,貴陽是貴州省最大的城市。這樣的情況延續到了清朝,當時的遵義還是一個北部小城而已。

進入近代之後,由於遵義會議的重要性,遵義開始名聲大噪。但無論是經濟還是交通條件,遵義都遠遠不如貴陽。但是遵義的地理位置不行,遵義位於貴州省的北部。如果省會設立在遵義,那南部地區前往省會將十分不方便。貴州多山,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交通都是一個大問題。與遵義相比,貴陽則位於中部地區,前往各個地區都差不多。從經濟上來說,貴陽仍是省內第一。再加上之前的傳統,所以貴州的省會一直設立在貴陽。


獨好

首先從文化上來說,遵義人就肯定和貴陽人處不來,遵義人聽貴陽人說話都想吐,其次遵義很多好東西逗被貴州搶去冠名,最典型的就是遵義的茅臺被冠以貴州茅臺,沒見五糧液叫四川五糧液,人家還是叫宜賓五糧液,其他習酒,董酒都被貴州拿去冠名,還有遵義的辣椒,可以說在國內都算最優質的,結果還是被冠以貴州之名,這就導致遵義很多東西很有名,但外人只知道遵義有個會址,另外貴州出名,最直接最大的受益者當然是省會貴陽。第三,貴州非常喜歡搶遵義的東西,搬到貴陽去,如061、酒博會。最後,遵義旅遊資源在國內都算很不錯的,赤水的風光絕對配得上5A,但直到現在還是個4A,貴州根本不願意幫遵義,十丈洞瀑布不比黃果樹瀑布差,貴州僅有的兩個世界遺產都在遵義,遵義在國內都算少有雙遺城市,遵義還有亞洲最長的地下溶洞,如此豐富的旅遊資源,但完全不知名,貴州重來沒說幫遵義好好的搞宣傳,整天就知道宣傳那爛泥扶不上牆的“爽爽的貴陽”。所以遵義人不服,憋屈,這是肯定的。遵義一直被貴州,貴陽欺壓,所以遵義也不屑於當貴州省會,由於文化屬於巴蜀文化,更渴望迴歸巴蜀。


尅刺鵠

先別說遵義有著名的會議會址,名氣比貴陽高。有點常識讀過書的人都應該知道每個省獲自治區的省會在哪,而不是隻知道遵義不知道貴陽。打開貴州地圖來看,貴陽位於貴州中部,位於交通要道,交通樞紐,便於帶領周邊各個地區的發展。而遵義雖然有名,但位置相對於貴州偏了一點,若遵義成為省會,那讓現在黔南的地區咋辦?進個省城都要跨越大半個貴州。所以貴陽成為省會,比其他任何地州市都有資質,是當之無愧的!(本人遵義人)


青年視紀

這問題有點過了 不過我要告訴你 如果一個方言區站主要部分的地區 是一個方言區當省會 難以服眾 就是重慶當貴州省會 尊義都不可能是省會 最後告訴你 省會只可能在貴陽和安順之間不可能出現第三個城市為省會的可能 因為貴陽安順兩市 地勢在貴州相對平點 在貴州的城市比較合適當做省會比較利千發展 如果看不懂我可以明確告訴你 遵義屬於四川方言區 興義屬於雲南方言區 雖然都屬於明朝官話但是音不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