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的地球和現在到底有什麼區別?

耶可x

從全球衛星圖上光憑眼看
就判斷環境是否惡化是不科學的。

某個高贊答案裡貼了兩張衛星圖,然後說現在的地球看起來灰暗說明環境惡化了,這種說法並不科學。

讓我們來看一下從1967年到2015年的衛星圖,第一行是原圖,第二行是經過隨機的色彩和對比度調整之後的圖。大家可以看到原圖裡面,並不是過去都是蔚藍,現在都是灰暗,調整之後更是可以將灰暗變成蔚藍,蔚藍變成灰暗。

↓過去50年來的地球圖像,圖自metabunk.org、NASA↓

舉這個例子並不是說科學圖像可以隨意調整,而是說不能憑感覺隨便解釋科學數據

形象一點講,假如有人跟你說,他在萬米高空的飛機上看到了一群螞蟻在搬家,並且得出了螞蟻搬家的科學規律,你會相信他麼?

要想研究螞蟻需要腳踏實地、俯下身來認真觀察和研究,要想研究環境變化也是一樣,需要對大量數據認真的研究,不能僅憑一張全球衛星圖就喊地球變灰暗了。

此外,那個高贊答案裡面衛星圖像的時間也弄錯了,標註為2017年的衛星圖片其實是2012年拍的,可以在美國宇航局官網看到當年的新聞。

↓2012年的合成衛星圖,圖自NASA↓

那個高贊答案裡面一些圖片說明也是錯誤的,比如把國外的冰川照片說成是我國遼寧省山脈。

如果想看地球今昔對比,可以搜“NASA公佈近100年地球變化對比圖”,就可以找到,所以這裡就不貼照片了。來幾張動圖吧。

↓鹹海的縮小,圖自giphy.com↓

↓阿聯酋迪拜的擴張,圖自weburbanist.com,google↓

↓美國舊金山,圖自weburbanist.com,google↓

↓廣州,圖自businessinsider.com,google↓

↓深圳,圖自businessinsider.com,google↓

地球上的環境在發生變化是事實,我們大家也都知道保護環境的重要性。但是不能用錯誤的例子甚至偽科學的說法來忽悠大家保護環境,這樣只會讓一些人不相信科學。

其實,相不相信科學都不會影響科學規律本身,人類過得好不好也不會影響到地球的存在。

保護環境不是為了地球,而且為了我們自己。

感謝您的閱讀,歡迎分享和關注。

如果您有感想,請留言多指教。


喬小海

前段時間,NASA公佈了一份地球40年前與現在的對比圖。40年前的地球通體碧藍,如今卻灰暗了不少。這幾十年來,人類發展的比過去幾百年還快,繁榮的背後卻是大自然黯然神傷。

我們能看到,以前水量充沛的內陸湖,天然鹹水湖,因為人類需要灌溉農田,加上氣候變得惡劣,如今很多面積縮小了大半,甚至徹底乾涸。

這是哈薩克斯坦鹹海的對比圖↓這是Mar Chiquita鹹水湖的對比圖↓

以前覆蓋了皚皚白雪的冰川山脈,因為氣候變暖,融化到露出了光禿禿的岩石。

這是阿拉斯加謬爾冰川的對比圖↓

這是哥倫比亞冰川的對比圖↓這是我國遼寧省山脈的對比圖↓

地球的肺,森林被砍伐,面積越來越小(亞馬遜雨林、玻利維亞森林),為了騰出土地,以及製造房屋、紙張、紙巾等等生活用品,一顆又一顆大樹倒下,取而代之的是樓房林立的城鎮。

這是阿根廷雨林地的對比圖:

我們看到對比才驚覺地球這些年發生的變化,很難想象,再過40年的地球會變成什麼樣?森林消失,冰川融化,河流乾涸,內陸乾旱,海嘯頻發,人類怎麼生存下去?

也許人類為了快速發展,必須付出這些代價。但是環境問題應該得到我們的關注,不要待到家鄉的青山綠水,兒時記憶,隨著時間過去變得面目全非,再去補救已經晚了。


更多精彩知識問答,請關注我:找靚機科普(zljkepu)


找靚機二手機

我還不到四十歲,就說說三十年前吧。這地球有點太大,還是挑個局部說吧。

別的地方我不清楚,三十年前我六七歲,那時候生活在農村,河裡的水是可以直接喝的,拿個罐頭瓶放點飯粒就能釣到很多小魚,草叢裡都是蛤蟆,滿天飛的蜻蜓和蝴蝶,夜晚坐在院子裡數星星,聽著姥姥講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那時候東北的冬天是出奇的冷,真能凍掉下巴,一場大雪就能把門封住,平平常常都能沒過膝蓋,大雪過後就跑去山上抓野兔 野雞,真的很有趣。

現在長大了,以前的那條小河已經乾涸,新修了鐵路和公路,蓋起了樓房,生活環境貌似好了,卻再也聽不見呱呱的青蛙叫,蜻蜓也是很少見了,因為霧霾,很多人不得不帶著口罩出門,夜晚的天空,昏暗的星光已不足以照亮大地。冬天也不那麼冷了,雪變得異常寶貴,每次下雪的場景都會爆滿整個朋友圈。再也沒看過野兔,偶爾飛來的野雞也不知道晚上會擺在誰家的餐桌。

晚上,摟著兒子坐在窗前,看著昏昏沉沉的月光,給他講著姥姥那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

保護環境,愛惜生命,從我做起!

其實天還可以更藍,水也可以更清!


A擁抱藍天A

其實,我覺得最大的區別在於工業化進程。

因為工業化,導致空氣汙染了,水資源汙染了。因此,現在我們看天空是霧濛濛的,同樣在太空看地表也是霧濛濛的。四十年前,山是青的,水是綠的,天是藍的。現在能看到藍天的天數很少了,水也不似當年那麼清了。由於霧霾的緣故,遠山看起來也是灰濛濛一片。

這一切,都源於工業化進程中的大量的無節制的排放所致。廢氣排放致空氣汙染,讓我們天天看見霧霾;廢水排放致水資源汙染,讓我們處處看見死水無瀾。還有過度的砍伐和放牧,致水土流失,沙塵暴肆虐……。

什麼時候煤炭、石油天然氣資源開採殆盡了,筆者覺得反而是件“好事”,屆時就沒有那麼多的工業廢水廢氣排放了。到時,天真正藍了,水真正綠了,山真正青了。人類真正生活在潔淨無汙染的環境中了。

所以,工業革命給人們帶來的是生活的便利和富足,然而代價也是十分巨大的。它讓我們原本潔淨的環境變得是如此的汙濁不堪,人類罹患疑難雜症的幾率大增。所以,黨的十九大提出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是句好口號,我們在富裕起來的同時更應該改善自己的生活環境,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質。

在改變環境方面我們無法去改變世界,但至少我們可以改變自己的環境,讓我們生活的這片土地真正風和日麗,山青水秀。


海哥觀世事

別的地方不知道,我的家鄉在冀南平原,就說說我小時候,50多年之前的地理與氣候與現在有哪些不同吧。


天地萬物都是在變,只是有些變化我們感覺不到,若回想起幾十年前的一些景象,與現在比較,覺得有些地方的變化還是很大的。記得我小時候,我們這個地方冬天很冷,跟著爺爺去地裡摟棉花葉,戴著麻糊帽,只露著兩隻眼睛,還覺得那麼冷。大道和地裡,冬天都會凍出一條條挺寬的地縫來。現在的冬天可沒有那麼冷,根本見不到了地裡有凍裂縫的痕跡了。那時每年到春天還愛颳大風,滿目黃沙,天昏地暗,都睜不開眼睛。還有刮旋風,旋風就是平地裡旋轉著就捲起一股風來。裹挾著一些黃沙和樹葉子高速旋轉著,越旋越高。快速向前滾動,後面拖著一條長長的大尾巴,有時這條尾巴有好幾裡地長。現在這種天氣沒了,根本就看不到了。那時村村的大土坑裡都有水,常年不幹,坑裡長滿蘆葦和一些雜草什麼的。水裡還有魚,有蝦,有蛤蟆。記得那時候蜻蜓還特別多,有時遮雲蔽日的。現在不但坑裡沒水了,井裡也沒水了,有水的井至少也得有一百米深。那時伏天裡下的雨也大,每當下完雨,農戶都要扛著鐵鍬上地裡去墊狼窩(就是被水衝出來的溝和坑)現在哪還有那麼大雨啊?要下場透雨就是很不錯的了。那時候我們這個地方鹽鹼地多,就是好地裡也有片片不長莊稼的地方,低窪地根本就不用提了。上面有一層白白的鹽鹼嘎巴,別說長莊稼了,草都不長,就長一些鹽蓬菜。到現在也不知是什麼原因,鹽鹼地不見了,就是原先寸草不生的地方,也與好地沒有什麼區別了。若問是什麼原因?不知道!也沒見有文獻研究過這個問題。



這都是一些自然生態的變化,人文的變化,社會的變化更大。這些都不在今天所要討論之內,就不說了,有機會與大家再交流那些向題。


手機用戶58801659536

72年的地球我沒有太深的印象,那年我剛出生。只記得上小學的時候風沙很大,冬天好冷,大雪紛飛。不知道哪一年開始,沙塵暴沒有了,霧霾開始試探性的縮頭縮腦的出現了。那時候還沒有霧霾這個詞,但是人們明顯感覺到了。 現在的冬天沒那麼冷,屋裡有暖氣出門坐汽車,但是從環境上來說恐怕不很樂觀,霧霾的危害,轉基因食品的危害並不是立竿見影的。 40年來人們對地球外貌改變了太多。高樓林立,阻擋了空氣自然流動,高鐵,高速,三峽動輒幾千個億的投資,改變了地表自然環境,侵佔野生動植物的棲息地。天空,地下到處都有人類活動的痕跡,其實也就是掠奪和破壞。 40年對於人類來講不是很長,對於地球來說更可以忽略不計,但這幾十年我們發展太快了,用新聞聯播裡的話來說叫掠奪式發展,掠奪了子孫後代的空氣能源和他們賴以生存的環境。 再過40年不知會是什麼樣子?如果你能呼吸到唐朝的空氣你願意花多少錢呢?


SLQ19

四十年前我上初中,那時地裡種的是水稻,小麥,玉米和紅高梁等糧食作物,地裡也有蘋果園,桃園,梨園,還有一個葡萄園,菜地只有幾畝。那時地下水充足,水庫裡有地下水,常年不用蓄水不見少,河灘也有水泉,一年四季有河坑,遇到夏季總要發二三次山洪水。山上有柿子園和大棗樹,山上的荊柴都被人割了,綠化樹也不多。春天野花不多,夏天降雨量大,有時連續一個星期陰天下雨,冬天雪大,至少有兩三次大雪。那時的麻雀多,喜鵲不多。那時的青蛙,昆蟲很多,蒼蠅蚊子更多,老鼠家家有,蛇也多。現在地裡不種糧食了,只有少量櫻桃園和零星菜園,大部分都種了楊樹。地下水也看不見了,水庫河灘都幹了。山上的松樹和雜樹荊樹酸棗樹等很多,柿子樹沒幾棵了。春天花多了,昆蟲少了,青蛙老鼠蛇基本看不見了,麻雀少了,喜鵲多了。四十年前的天空比現在環保後的天空還要藍一些。


彩雲東昇

下面這條曲線十分著名,可以說是一個劃時代的對人類發出警告的警示標誌。這是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自1960年以來的變化曲線。可以看出,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的上升十分明顯,而且不可否認。它揭開了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管理的一個新時代的序幕。由圖可見,四十年前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是現在的80%左右。



下一張圖,是人口的變化曲線。其含義,讀者可以細細琢磨。看出人口爆炸了嗎?



第三張圖,世界海平面的變化曲線。大家可以就著圖紙,一,回看一下,四十年前,海岸線離城市有多遠,再,二,分析一下,紐約和上海的高樓大廈被海水淹沒到二樓高度還有多少時間!


郭城3點14壹伍玖

40年,用人類的發展來說,已經是算長的了,但是,用地球的時間計算方式,還很短的。從人的數量來說,人多了,消耗就多,從動物來說,動物更少了,海洋裡的動物,少了多少,沒人做研究統計,河邊的小魚小蝦少了,蚊蟲和青蛙也少了。科學家總是從石化燃料燃燒,來說明地球的溫室效應,導至氣休發生變化。二氧化碳濃度高,更加利於農作物生長,這也是物質能量守恆的表達方式。

從個人的直觀感覺,沒有較大的變化。說是大氣汙染了,肺病的發生率上升。也是路邊消息。也有人說癌症發病率也上升了,不排除人的生活條件好,醫了技術發展進步,篩查多了,癌症發病率並不高。

總的來說,地球表面,人類的建築物覆蓋,是一天比一天多。總的感覺是,地球改造得更加適合人類居住。或者說,地球正在按人的意志發生改變。


文慧心

我才20歲~就說說15年前的,那個時候我才5歲在廣東的農村生活,記憶尤其清晰,就從春天開始,那年的春天還是挺冷的,門口種了一個桃樹,每到早晨,清新的空氣滿地的桃花,田間一大群小鳥在覓食,就是找掉在田裡的稻穀,還有燕子在啄春泥,晚上能聽到青蛙蟈蟈蛐蛐的叫聲。夏天比較炎熱,還記得那時收割完農作物,我們一群小孩到小溪裡玩水摸魚,最好玩的是晚上,到處飛滿了螢火蟲,我們就出去找螢火蟲,晚上奶奶拿著扇子在桃樹下給我講故事,天上的星星尤其明亮。到了秋天是豐收的時候,天氣開始慢慢轉涼,最記得爺爺說過一句話:秋風起食臘味,家家戶戶都曬了臘味,走在小巷了都能問到臘味的味道。冬天是很冷的,小時候最開心的一件事就是~去田裡拿哪些稻草去竹林裡搭一間草屋,在裡面玩耍,能玩一天,還有在田裡烤番薯。。。到了現在一切都變了,春天沒什麼青蛙叫了,夏天也沒有螢火蟲了,秋天也那麼多人曬臘味了,冬天來的很遲又很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