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句最應該和孩子說的話,句句戳心!

1你有時可以不善良

“2016年11月3日凌晨,中國留學生江歌為幫室友擺脫前男友的騷擾在日本租住的公寓裡被連刺數刀後死亡,生命永遠停留在了24歲。“孕婦譚某故意在路邊摔倒,17歲的女孩小萱上前攙扶。譚某以送自己回家為由,將小萱騙至家中被其丈夫侵害,事後夫妻倆害怕事情暴露將小萱殘忍殺害,並拋屍荒野。“送一個孕婦阿姨,她到家了。”這句充滿善良的話成為17歲花季少女的最後遺言。“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素媛》中,懵懂天真的8歲小女孩素媛不忍心讓向她求助的陌生叔叔淋雨,被帶到廢棄的工廠裡遭到殘忍的強暴,餘生只能靠人工肛門生活。躺在病床上的她怯弱地問:“我做錯什麼了嗎?”

每當看到這樣的新聞和事件時,就像有人硬生生地用刀片劃過我們柔軟的內心。一直以來,我們都教育孩子要做一個善良的人、充滿愛心的人,卻忽略了這個世界不僅只有美好,惡意、陷阱、黑暗也同時存在,它們往往被刻意包裝,形成一個巨大陷阱,等待著善良的孩子們落網。

6句最應該和孩子說的話,句句戳心!

一個合格的父母應教會孩子熱愛美好生活的同時,也要保持對邪惡的警惕。教會孩子辨別是非、隨機應變的能力。教會孩子善良的前提是保護好自己,尤其是當你自己處於劣勢時。教會孩子有時也可以不那麼善良。

2對不起

相信不少父母都有過類似經歷,各種焦慮聚集到一起達到臨界點,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大爆發,向孩子說狠話,發脾氣,甚至衝動之下會打罵孩子,事後又無限愧疚和自責。

6句最應該和孩子說的話,句句戳心!

如果是兩個成人之間,其中一方犯了錯,多半會馬上道歉,求得諒解。而將對象換成孩子時,父母卻很少主動向孩子道歉,承認自己的錯誤,因為家長認為道歉會讓孩子不再怕自己,不再尊重自己,破壞自己樹立的威嚴形象。

其實即使是父母的角色,我們依然不可避免地會犯錯,犯錯後也一定要及時地和孩子道歉。告訴孩子爸爸/媽媽並不是不愛你,而是希望你如何去做,但是爸爸/媽媽的表達方式不對,讓你難過了,我向你真誠地道歉,希望你能原諒。

這樣孩子會從父母身上學到犯錯後的正確處理方法,而不是無視和推卸責任。

3孩子,我要你用功讀書

很多孩子會抱怨學習辛苦,覺得用功讀書沒有必要,會在學習時問家長:“我為什麼要讀書?”

“因為讀書才能考上名牌大學,才能出國留學。”

“因為讀書能讓你找個好工作,讓你出人頭地。”

“讀書會讓你有出息,將來才可以賺很多的錢。”

……

很顯然這幾種常見的回答並不能真正打動和說服孩子,“我為什麼一定要上大學?”“我為什麼一定要有出息?”“我不想賺很多錢,是不是就可以不讀書了?”……這些問題會接踵而來。

6句最應該和孩子說的話,句句戳心!

如今的孩子生活條件優越,有很多選擇,他們對自己充滿信心,往往對很多事情采取“隨遇而安”和“得過且過”的態度。更不清楚讀書對他們來說有什麼意義。

“龍應臺寫給過給兒子安德烈一句話:“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

是的,讀書很辛苦,但這是讓一個人獲得更高自由的必經之路。讀書可以讓人獲得知識,認識世界,獲得實現夢想的能力,所以我希望孩子在該讀書的年齡就用功讀,因為只有努力了才不會在長大成人後追悔莫及。

4你今天過得怎麼樣?/你想和我聊聊嗎?

作家林奕含根據自己的真實經歷創作了一本小說《房思琪的初戀樂園》,她在自殺前八天接受採訪時說:“這個故事折磨、摧毀了我一生。”

書中講述的是13歲的女孩房思琪被補習老師性侵長達5年,周遭人的不理解,自我的掙扎,以及像霾一樣散不開的痛苦記憶一點一點蠶食掉她。

房思琪也曾小心翼翼地提起話頭,試圖向父母尋求幫助。

“第一次她在飯桌上用麵包塗奶油的口氣對媽媽說:“我們的家教好像什麼都有,就是沒有性教育。”媽媽詫異地看著她,回答:“什麼性教育?性教育是給那些需要性的人。所謂教育不就是這樣嗎?”思琪一時間明白了,在這個故事中父母將永遠缺席,他們曠課了,卻自以為是還沒開學。“第二次她在家一面整理行李,一面用一種天真的口吻對媽媽說:“聽說學校有個同學跟老師在一起。”“誰?”“不認識。”“這麼小年紀就這麼騷。”思琪不說話了。她一瞬間決定從此一輩子不說話了。她臉上掛著天真的表情把桌上的點心叉爛,媽媽背過去的時候把渣子倒進皮扶手椅的隙縫裡。

母親簡單粗暴地掐斷了這兩場談話,對她身上的變化絲毫沒有察覺,沒有為孩子的傾訴提供一點機會,於是自尊心將這個無助的小女孩的嘴縫起來,她再也不說話了,選擇一個人默默忍受著一切。最終小說裡的房思琪瘋掉了,而現實中的林奕含選擇了結束生命。

6句最應該和孩子說的話,句句戳心!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除了需要父母的陪伴,更需要父母的耐心傾聽和信任。孩子通過傾訴提高自我思考的能力,而家長可以透過對話瞭解孩子的心理變化和真實想法。所以家長應當多鼓勵孩子說話,並認真對待他們說的話,不要輕易打斷孩子說的話,更不要認為:小孩子懂什麼。也只有學會做個有耐性、有修養的聽眾,才能真正走進孩子的世界。

5沒關係,我會陪著你

在其中一期《爸爸去哪兒》中,嗯哼要完成走地道的任務,卻因為害怕大哭起來。爸爸杜江沒有逼迫孩子完成任務,也沒有批評、斥責孩子,而是察覺到孩子不安和緊張的情緒,陪著孩子又走了一遍地道,努力幫孩子化解焦慮,克服心理障礙。並在過程中鼓勵孩子:“這一次有爸爸陪著你,你就覺得不害怕,但是我也希望你能夠越來越勇敢,將來自己面對困難的時候,即使沒有爸爸陪,也可以很勇敢地去面對。”

而嗯哼的情緒也逐漸平靜下來,還貼心地囑咐爸爸:“小心點哦 ,下坡路了。”祝福攝影師:“攝影師叔叔你也小心點,要走下坡路了。”

6句最應該和孩子說的話,句句戳心!

孩子的成長有時候需要等待,而在等待的過程中正面鼓勵比批評和強迫往往更有效,希望家長都能意識到這一點。

6我愛你

我們經常看到國外的父母和孩子幾乎每天都說“我愛你”表達對彼此之間的愛意,而這種相處模式在我們中國的家庭中卻不常見。中國的父母多是含蓄型的父母,我們可以傾盡全力給孩子最好的一切,卻羞於開口向孩子說“我愛你”,甚至覺得沒有必要,覺得孩子又不傻一定可以感受到。而孩子在這樣的家庭環境影響下,也變得不善於表達,很多成年人表示從未和家人說過“我愛你”,也從未擁抱和親吻過自己的父母,他們覺得不自然,不好意思,很拘謹,甚至是在和別人相處的過程中也有類似感受。

6句最應該和孩子說的話,句句戳心!

家長不妨嘗試著在生活中多向孩子直截了當地表達情感,比如:“謝謝你,寶貝,你教會了我很多道理。”“謝謝你做我的孩子,你帶給爸爸媽媽很多快樂。”“寶寶,媽媽愛你。”等等。因為在愛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會擁有足夠的安全感,而在善於表達愛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則會更加自信、爽朗、樂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