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小時候美味的故事(一)—炸雞、燉雞、蒸雞、炒雞

那些小時候美味的故事(一)—炸雞、燉雞、蒸雞、炒雞

小時候的物質貧乏,但想起來吃過的東西,還是那麼香,讓人念念不忘,忍不住想再去品嚐一次。現在的物質豐富,但吃完了那些大魚大肉,竟然索然無味。於是更加懷念小時候吃過的那些東西,更加想念沉澱在味蕾裡的那些小時候的味道。來,一起追憶小時候吃過的美食,一起咂摸小時候的味道。

那些小時候美味的故事(一)—炸雞、燉雞、蒸雞、炒雞

小時的農村每家每戶都會養雞,少則三五隻,多則十幾只。為啥都養雞呢?很簡單,母雞為下蛋,公雞為過年。母雞下的蛋留給老弱病殘用,剩下的拿到集市上賣掉換些許零錢補貼家用,公雞養到過年殺掉待客用。過年待客的菜必須有一道燉炸雞(也稱虎頭雞),否則就顯得太摳搜。每家男主人把養了一年的公雞殺掉,用滾燙的熱水褪去毛,剖開內臟,摘出雞心、雞肝、雞腎等雞下貨,這些下貨也捨不得扔掉,通常可以做一道可口的炒雞下貨。那些上貨即雞肉交給女主人剁成小塊,肉塊外面滾成一層面粉,再在打散的雞蛋液裡滾一道,輕輕放進滾燙的油鍋裡炸,待辦成熟時撈起,只等到年夜飯那道燉雞。燉雞時,先用蔥薑絲爆鍋,再放炸好的雞塊,再添適量熱水慢火燉,雞塊慢慢鼓脹起來,像一朵朵金黃的小花飄蕩在水裡。約二十分鐘,香飄四溢,雞塊燉透了,添加少量的輔菜,通常是泡發好的香菇或木耳。雞塊和輔菜一起燉十分鐘左右即好,吃起來鬆軟可口,肉香骨離,鮮滑軟嫩,噴香無比,在年夜飯和年後待客菜中它都是當之不愧的“大菜”,也是承載年味記憶的大菜。

還有一道唯有過年才能吃到的,那就是蒸雞白菜。蒸雞白菜是爸爸的拿手菜,鍋底放幾根果木枝防糊,再放部分白菜,再把一整隻雞放進鍋裡,添加些許花椒、八角、蔥姜等輔料,加水加鹽後,大火蒸一個多小時後,再加入一批白菜,慢火再蒸一個小時,揭開香飄四溢,雞的濃香和白菜的清香夾雜在一起,還透著絲絲的果木香,父親看到邊上早已等待許久直咽口水的我,忍不住撕下一個雞腿遞給我,忍著燙,我放進嘴裡,連皮帶肉大口扯下,腮幫子鼓鼓地,用力嚼著,香油溢滿嘴角,一會就就進肚了。大人們在等蒸雞白菜的最佳口感,待涼透了,將雞撕塊,白菜撕條,放點香油拌均勻,軟香酥爛的白菜上條條雞絲,又成了一道上好過年菜。

那些小時候美味的故事(一)—炸雞、燉雞、蒸雞、炒雞那些小時候美味的故事(一)—炸雞、燉雞、蒸雞、炒雞

那一年,奶奶在村西邊的小樹林裡放養了一群雞。白天那些雞仔們跑進山林裡覓食,吃雜草和各種蟲子,口渴了就在樹林後面的小溪裡喝水,累了回到小樹林中間搭好的雞舍裡睡覺,黃昏來臨,它們會紛紛在小樹林裡等著,我和奶奶把它們一隻只裝進碩大的竹筐裡抬回家。一日又一日,它們悠哉悠哉地長著,轉眼間大都長到二斤左右,一個個健美無比。奈何那年的夏日的酷暑難擋,每天都會熱暈幾隻。看到那些耷拉著腦袋,無精打采的雞仔們,奶奶想方設法的給它們清涼,有些能抵抗住,一會就重回活蹦亂跳了,有些實在無力回好,待死之前,奶奶趕緊用那根粗粗的三稜角銀針扎進雞的血管裡,放出雞血後,提著死掉的雞到小河邊收拾乾淨,拿回家燉雞吃。那些雞仔吃草蟲長大,骨肉易爛,鮮嫩無比,每每喝完雞湯,連雞脖子都啃完後,還坐在鍋邊摸著肚子,心滿意足的回味半天,那時的我,是覺得這就是世界上最好吃的東西了。等雞們長大後,為了換錢,奶奶把它們賣給鎮上的飯店了,我不止一次的遙想誰會有那麼好的口福吃到那些雞。

那些小時候美味的故事(一)—炸雞、燉雞、蒸雞、炒雞

小時候吃過的那些雞能永遠長在我的骨子裡,永遠流淌在了我的胃裡,永遠給我最大的幸福感,恆久遠,永難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