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學篆刻這麼難?

我是玖玖貓

怎麼說呢,其實篆刻想要入門,是很簡單的,並不難。

我說這話是不是有人要噴我了?

然而我說的是入門篆刻,主要是因為前期的篆刻,可以完全在遵循字典的情況下,將印章當做圖形章來刻,只要沒有錯字就行


但當你會篆刻之後想要往深了發展,是很難的。

主要是源自於篆刻者本身的書法功底,但不是說篆刻者一定是樣樣書法都精通,就比如說,中國的書法有篆書、行書、楷書、草書、隸書,你讓每一個書法家都樣樣精通其實不太容易。

但是篆刻要有書法基礎這一點是必須的


因篆書是最早的一種書體,其筆法比其他書體相對簡單,篆書結字富有裝飾性。所以說

“書法從篆書開始,學習者應當先學篆書。篆書體劃嚴肅,布白嚴謹,學習篆書可以避免弱、俗、荒、斜的毛病。”


我們再來看看書法。

書法成為獨立的發展藝術可以歸納到東漢時期,而後在魏晉時期發展成熟。這時期拘泥有三國時期的鐘繇,還有晉代時期的王羲之和王獻之。


到了唐代更不用說了,楷書四大家,唐代已經佔了三家,此外在草書領域也有張旭和懷素,宋元明清更不必說,米芾也好、趙孟頫也好、就連宋徽宗還自己發明了瘦金體。

篆刻藝術起初是一種工匠藝術,文人在其中取得成就是在明朝的文彭何震時期


和書法相比,它是後起之秀,其發展的輝煌時期是清代和民國,鄧石如,吳讓之,趙之謙,吳昌碩,齊白石等大家。


我們可以看看這些有名的篆刻家的書法。

△ 鄧石如《白氏草堂記》


△ 趙之謙 篆書四言聯


△ 吳昌碩 《心經》


△ 齊白石 《篆書對聯》


你可以看出他們的書法篆書都極為大氣,富有神韻,再來看看他們的篆刻的印章。


△ 吳昌碩刻印


△ 齊白石刻印


△ 趙之謙刻印


篆刻這門藝術,說白了就是以刀代筆,在印材上按照已經寫好的書法,或畫好的圖像,進行刻刀刻寫。然而篆刻本身篆是根本,刻只是技術手段,但從本身的技法能夠反應一個刻印者的審美水平和藝術追求。


所以難的並不是刻法,而是篆刻者本身的底蘊,因為篆刻者是用刀刻印,而不是筆。最關鍵也並非書法,而是控筆能力、線條和篆書結構問題,以及審美。



看更多美學知識和東方傳統手藝,歡迎關注【東家·守藝人】,本回答來源於東家Su,圖片來源於網絡。

東家APP

這個問題,看似小,其實是個大問題。一個關於中國書法的大問題。

我們知道,書法是我們漢文化的核心部分,甚至可以說是源頭濫觴。從巫士國師們在龜甲獸骨上攢刻燒灼裂紋,以記錄吉凶之兆開始,漢文字就是我們文化意識中"文"和"雅"的體現物和載體。漢字篆書篆刻也和金石,化為等號。


從漢代的漆屏風到明清學宮的四壁,都是漢子書寫的字幅在時刻展示我們文化的指向和風骨,同時也鑄成了中國人的品格品性:我們是"文"的。

現代一個裝潢豪華的住宅,無論如何豪華,如果沒有幾幅書法作品的陳設,它都是俗的,反之如果屋子裡有了書法的映襯,那麼立刻由俗變雅,鹹魚翻生。(一間滿是圖書和法書的屋子,氣質上勝於所有的天價豪宅)

書法是如此的雅素以至於附庸兩筆都是普通人(乃至大明星們)內心慼慼以求的。但是書法並不好練,也需要悟性用心去學,在這個浮躁時代,誰有那樣多的耐心和時間去修煉呢?書法作為一種線條藝術,無疑是比較抽象的,(西方人看書法,尤其是草書,基本上都是從線條構成的角度去解讀,對於它其他的內涵可以說不理解)沒有一定的修養和訓練是讀不懂那些線條的,所以很多人動輒會評價一幅書法是"醜書"。那麼篆書是第一種法定規範漢字,非常古老,它相對於其他的書體,可以認為美術性多餘藝術性。依託於篆書的篆刻,就更加抽象。

不懂篆書,學篆刻無從談起

另類篆書《天發神讖碑》筆意書法



如果說外國人至少還能看得懂書法的一部分抽象的話。作為在漢代被稱為壯夫不為的雕蟲小技,其實令所有沒學過篆刻(和書法)的中國人都很難讀懂。它的抽象,是一種非有訓練和了悟的眼睛就無法得以窺其門徑的藝術。也就是說,它的抽象是含蓄的,是特定範圍的,是深層次的。不穿過篆書的門牆,永無登篆刻堂,入抽象之室的機會。


古樸茁壯的古璽印

篆刻的抽象到底是什麼樣的抽象呢,真是無法形容,更不能一言以蔽之。篆刻線條的抽象,是一種有目的的抽象,有特定內涵的抽象。不僅僅跟篆書有關,它只是基礎,它的內核是從先秦時代到明清的璽印傳統,外延是五千年來的青銅器碑版法貼等等。



學習篆刻的路徑一般是先從漢印學起,再及先秦印信,統略明清。那麼先學習漢印的目的是什麼呢?主要有三點:一為容易入手,二為經典明白,三為漢印為漢民族文化初始,其精神樸拙渾厚,大氣蓬勃,是漢族文化正能量之祖。漢白文印居多,印學核心的充滿力量的線條,以漢印最為清晰。但是學習線條還能企及,學來那種勇猛開拓陽剛樸正的力量內核難。沒有這種深刻的體會和積累,再學先秦古璽和明清文人印,就力不能逮,最終流於俗惡與平庸。

感受篆刻的金石味,可以參看金石巨擘趙之謙的印

印的線條是有生命的線條,精神是從古而來的精神。印的分朱布白,疏處可以走馬,密處不使透風,是無有一處轉折,一個細節不具體的抽象。這種抽象的思維,不是現代西方藝術的抽象思維,每一瞬間都有來處有理由,是純粹傳統的不抽象的抽象。讓篆書和精神,讓生命力與內涵,讓具象和抽象融合,就是印最難學的地方。



漢印既是基礎,也是捷徑
印學是方寸之地見功夫,朱白之內變萬端的,書法與金石,古文與哲學,人品與性情融匯一爐的藝術,其實它和所有傳統藝術與技藝一樣,都是綜合的,需要強大基本功的學問。學好了是煢煢就是大家,學不好,就是江湖野生盲流,豈不慎之?


現代篆刻作品

我所在的美術書法圈裡,學習篆刻二十年而未入門者大有人在,為什麼會是這樣呢?我覺得無非兩點,一是不臨古印不學篆書。二是祖師爺不他賞飯——他的天賦不適合學習篆刻。篆刻現時對於中國人也是小眾藝術,它的普及難就難在上述的地方。也可以說,它不是應該太普及的藝術形式。日本人學中國書法還有一定成就,但是學習我們的篆刻則可以說無有是處,基本理解還在皮毛表層。就讓這種象牙塔的藝術,作為漢文化皇冠上的寶石,待在它的殿堂裡吧。


愛瓠說

書法是篆刻的基礎。

有這麼個說法,書法大師不一定是篆刻大師,但是篆刻大師卻一定是書法大師。

所以你如果要學好篆刻的話,前提是一定要學好書法。.

那麼問題來了,書法難嗎?這是毋庸置疑的。

如果你只是娛人娛己的隨便玩玩。

那麼篆刻也很簡單,上淘寶花個二三十買一套篆刻套裝。

用轉印貼進行雕刻,半個小時一個小時,一個印章就出來了。

但是如果你要認認真真的去學呢。

篆刻是一門藝術。

沒有哪一門藝術是簡單的。


悠然歲月

我也練過篆刻,這東西肯定是要下功夫去練的,初學時得度過一陣子的及其枯燥的時期,這個時候腕力不會使,線條刻不直,刀法也不熟刻完了印出來一看亂七八糟的也容易洩氣,就看能不能堅持了,當你逐漸進步了印出來看著像那麼回事了就會愛上它,把那段初學期熬過去就好了,最好也要練練書法這樣也能促進學習篆刻的信心


paladeesuo

書畫本來就是文人學者玩出,篆刻之最難,原因是不是書蟲子是玩不了篆刻的,很簡單篆刻必須一字一字的去從字典裡摳出來,而且是一個字有著多種寫法,很累!所以不喜歡讀書的人,是玩不了篆刻。何況還有對篆刻刀的駕馭能力,弄不好就是自殘,還有會不會磨刀,所以真正的篆刻人,是自己會做篆刻刀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