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為什麼要在日本投放兩顆原子彈?

周英九ZYJ

美國的核武器計劃在二戰中是比較完善的,由於軸心國都沒有能力研製出原子彈,在1945年美國核武器具備了實戰能力。而是否使用或者怎麼使用核武器就成為了一個問題,對此美國幾經權衡還是執行了核平。原因是多方位的,不僅在軍事上,在政治上也有重要意義。

一、快速結束戰爭的最優方案

1945年1月,為打開日本本土防禦圈,美軍對硫磺島發起了登陸作戰。雖然美軍佔盡優勢,但日軍的決死戰鬥仍使美軍付出了傷亡3萬餘的代價。隨後在4月的沖繩戰役中,美軍傷亡5萬餘,雖然戰略戰役上都取得了勝利,但是巨大的傷亡仍然使美軍有所顧忌。

從1945年3月開始,本土門戶大開的日本就開始遭受劇烈的空襲。為達到逼迫日本投降的目的,美軍對日本展開了“無差別轟炸”,所有設施都成為了目標,同時大量使用燃燒彈。

從反饋的情況來看,日本這隻惡獸是不會放下屠刀的。為了迅速結束戰爭,軍方和國務院有較大的分歧,為了避免巨大傷亡,杜魯門總統開始考慮讓日本瞭解一下美國是有實力摧毀日本一切的。


▲讓日本瞭解一下美國爸爸的父愛

在這種條件下,早在1944年8月就成立的509混合大隊開始投入太平洋戰場。由於在歐洲戰場進展順利,他們沒有得到出場的機會,現在對日戰爭陷入兩難,為避免巨大傷亡同時迅速結束戰爭,509大隊在1945年7月正式投入作戰。戰後根據估算日本剩餘戰爭潛力,如不使用原子彈,盟軍將付出百萬的傷亡。

▲核武器的巨大力量迫使日本不得不屈服

二、威懾蘇聯的必要手段

從1945年5月德國投降以來,蘇聯與美英在歐洲的勢力劃分問題上就爭執不下。由於蘇聯在雅爾塔協議中曾答應出兵中國東北,這樣一來蘇聯的勢力就必然會進入東北亞。


▲如何抑制蘇聯勢力的擴張是重中之重

在之前的協定中,已經犧牲了很多中國的利益使蘇聯能對日本宣戰。如果戰爭拖到了蘇聯參戰後對日本大量殺傷,形成蘇聯擊敗日本的情況就一定會使蘇聯勢力在亞洲進一步擴張。這是美國不想看到的,為了達到震懾作用,並加速日本投降的決定,美軍使用了現有的全部兩顆原子彈。

在戰後日本問題的解決方案中也主要由美國主導,這也是原子彈的作用。

三、確立美國對日本的完全領導地位

由於日本的地理位置對於美國確立在亞太霸主地位非常重要,對日本的國家精神進行改造就十分重要。

核擊日本對摧毀日本的精神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說戰後美國可以隨心所欲地改造日本並引導日本的發展方向與這次核擊密不可分。


▲戰後的日本乃至世界的總體和平都由此確立

戰後的國際格局也因為核武器的出現趨於穩定,世界大戰的可能性被大大降低。




槍與火花

當年日本捅破跟美國交戰這張紙的時候就已經註定失敗了。

不說別的大大小小的戰役,當美軍為了拿下硫磺島群島,有前線補給站和機場的條件。進攻沖繩島的戰役裡。美軍死亡人數就有12000左右,傷70000。日本更是死亡人數超過10萬。


單是這場戰役就讓雙方死傷人數如此巨大,其實從偷襲珍珠港海戰到日本投降,在太平洋戰場,日本總共死亡150萬多,其中陸軍110萬,海軍40萬,這不包括受傷和失蹤的數據。美國傷亡(受傷和死亡)43萬,其中死亡12萬。

太平洋海戰

是英美聯合作戰,英國也有損失的,但和美國人比少很多。

到了後期的日本軍人,基本狀態就是跡近癲狂,完全無法按常理來理。美軍一向都是以人為本。這幾場仗讓美軍基本上打消了登陸日本本土的念頭。小小几個島都拼成這樣,要是登陸本土,首先美軍自己會有大量傷亡。



拿下硫磺島修好機場以後,美軍就開始出動大批重型轟炸機裝上常規炸彈和燃燒彈反覆轟炸日本各個城市,打算儘快摧毀日本的頑抗意圖,逼它投降。之後的幾個月裡炸平了絕大多數有點規模的城市,市民幾十萬人死於空襲,遠多於後面的廣島、長崎的死者人數。但這個時候日軍高層已經瘋了,無論局面多麼艱難,就是不肯投降。還喊出一億玉碎的口號,打算拖全體國民一起下地獄陪葬。


當戰爭已經變成對平民的絞肉機的時候,在如此壞的情況下,用任何方式來儘早結束戰爭,避免更大的悲劇,都是一件善事。

所以最後要說的是,無論用還是不用原子彈,戰爭進化到如此地步都是人類文明進程的不幸,但不幸中的也有進步的是,人類或許因為核彈的出現才有如今和平發展的地球村。日本現在要做得不是去紀念核彈受害者,而且反思戰爭帶來的地獄。所以珍惜眼前的和平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