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看待黃山複名徽州?

早晨從下午開始

人民日報曾經發過《地名是我們回家的路》,引起了強烈反響。

文中特別提到“徽州”這樣的歷史地名應該可以恢復。

後來在人民日報發起的投票中,有70%以上的人,選擇了恢復徽州。

這是人民的意願,但是對於政府來說卻是非常複雜的事情。

沒有“徽”,也就沒有了“安徽”。

那麼“徽州”對於安徽有什麼重要的意義呢?

其實徽州不光是簡單的一個名稱,它更是一種獨特的地域文化,是非常重要的文化遺產。

而“黃山”雖然全世界很知名,但是它代表的只是一座名山,而沒有涵蓋整個徽州的文化。

所以“黃山”雖好,但是“徽州”更好。 

現在的政府和人民都非常重視文化的傳承,所以恢復“徽州”地名也是有可能的。

其實,在最近30年來,關於恢復“徽州”的地名的呼聲從來就沒有斷過,每年都會被提起。

而且都已經上升到了國家層面,但是當地卻不怎麼同意,不知道是怕麻煩,還是其中牽扯了太多的利益。

但是這個民意與政府態度相對立的態度卻是一年高過一年。

而且時間也越來越緊迫,真不知道當初能改,為什麼今天就不能改回來。

令人費解……


早晨從下午開始

我不建議將黃山市改名為徽州市,起碼近一段時間不建議更改。

1988年徽州地區改名黃山市,至今已經有30年的時間了,近三十年來有很多聲音要求恢復“徽州”的地名,各種各樣的理由都有,其中影響力最大的要數人民日報刊發的一篇文章——《地名是我們回家的路》。這篇文章提到:“地名的替換與取消,顯然需要慎之又慎,像‘徽州’這樣重要的歷史地名,不妨考慮恢復。畢竟,沒有‘徽’,哪來‘安徽’?”

當初將徽州改名黃山,更多的是想借黃山的影響力,帶動整個徽州地區的旅遊業,大打旅遊牌,而且改名後的黃山市,的確在旅遊上有著較大的吸引力,達到了預期的目的,但從這邊方面來看,改名黃山是成功的,卸磨殺驢不可取。我不建議更改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黃山市的名氣更大。無論在國內還是在國外,黃山的影響力都要遠遠超過徽州,如果將積攢的人氣更改為知名度響度比較小的徽州,得不償失。現在黃山市下轄的黃山風景區原來大多數不屬於徽州,而是屬於小黃山市的太平縣。

2、我們所說的徽州地區,並不是現在的黃山市。徽州地區在歷史上下轄一府六縣,徽州府、黟縣、歙縣、績溪縣、祁門縣、婺源縣和休寧縣,績溪縣現在已經劃歸了宣城市,婺源縣在解放戰爭後就劃給了江西,單單將黃山市改名成徽州,也不是歷史上的徽州。

3、徽文化的發揚,不是承載在徽州市這個名字上的。恢復徽州之名,大家談到的更多的是徽州這一地名承載的歷史文化底蘊。想將徽文化發揚光大,這點我是贊同的。如果恢復一個地名就能將徽文化發揚光大麼,這簡直是痴人說夢。

4、前車之鑑。很多人覺得恢復“徽州”地名就是政府一個紅頭文件的事情,那就想的太簡單了,單單是市政路牌的更改就需要耗費很多的人力物力。城市更改名稱以前也有過,如湖北省的襄陽市,就是有襄樊更改而來的,政府為改名就買了一個大單,但是改名後的襄陽也沒有預計的效果,所以還是要慎重慎重再慎重。

一點不成熟的意見,如果有不妥之處,請大家指出來。


愛玩的想公子

鄰居家的有個兒子叫小徽,小時候長的十分可愛,街坊都很喜歡他,上學後小徽學習用功,成績也不錯,無奈家庭經濟條件有限,小徽雖然考上了大學,家裡卻沒有錢支持他,他只能輟學打工。

打工也不是那麼容易,當地經濟落後,家裡又缺少勞動力,小徽不能走的太遠,就這樣,小徽很長時間找不到工作。

有個親戚給小徽出了個主意,讓他去會所上班,雖然工作不太體面,但是隻要肯吃苦耐勞,工資比那些國企還高。

小徽是個孝順孩子,長大了就不想家裡操心,再說家裡還有很多弟弟妹妹嗷嗷待哺,自己要儘快賺錢貼補家用,於是,他應聘到了一家會所上班。

會所的老總很喜歡小徽,但是他覺得小徽形象與會所不搭,說好聽點叫溫文爾雅,說不好聽就是老氣橫秋,名字也不好聽,會所上班,第一印象很重要,所以他讓小徽染了一頭黃毛,還改了個名字叫做:阿黃!

染髮改名後的小徽生意果然好了很多,沒過幾年就發達了,不但能夠貼補家用,還找了個女朋友準備結婚。

直到此刻小徽才記起:當初為了工作方便,他把身份證改為:阿黃!

阿黃兩個字,看的小徽很刺眼,他早已打算離開會所,找份正經工作,但是名字卻被定格在那裡。

他想改回來,但是人家告訴他,過去管的松,想改容易,現在管的嚴了,名字不能說改就改,要想改,的家裡出具證明,當地居委會開證明,單位開證明,還要經過層層審查審批,少一環都不行,又耽誤時間又耽誤賺錢。

但是小徽覺得這件事情很重要,如果連名字都不是自己的,那麼賺錢還有什麼意義!

他回到家,讓家裡開證明,遭到了弟弟妹妹的強烈反對,甚至父母都不贊同。他們告訴小徽:叫阿黃挺好的,家裡有很多兒子,也不缺小徽一個,而且會所上班那麼賺錢,為什麼要辭職?弟弟妹妹雖然長大了,但是結婚買房都需要花錢,小徽應該繼續資助家裡,而不是想著自己結婚,應該繼續在會所上班貼補家用。

小徽覺得很傷心,這麼多年他為了家庭犧牲那麼多,到頭來家裡人不但不感激他,還要繼續剝削他,他和家裡人大吵一架離開了。

可是家裡人不給開證明,他就沒有辦法改名,這讓他很為難,於是他去找村委會,希望村委會可以幫助他,但是村委會也不同意,他們說,以前村裡沒有出現過這種事情,他們沒有辦法開這個證明。

小徽很絕望,他不明白,事情為什麼變成這樣。

離開村子那天,小徽去了趟村子的墓地,那裡埋葬著他的歷代祖先,小徽給他們燒了一堆紙錢,一邊燒一邊流眼淚,他哭著問道:難道為了錢,祖宗姓什麼都要忘記嗎?



日慕鄉關

不邀自來答。我是天長水秋。

這就是一個非常扯淡的事兒!

第一、對於當地人來說,黃山也好徽州也罷,一個地名而已。只要能循著地名找到那裡的家就可以了。難不成改為徽州就讓窮的變得富有,讓不好的變好?

第二、叫了多少年的徽州改為黃山時,你們都去幹嘛了?為什麼不想著黃山就是一景點,徽州才是有文化的名稱?

第三、你們知不知道還一個名字很容易,卻要巨大的花費?那些花費的錢都是你我普通人的稅收呢?

第四、做什麼事情能不能用腦袋想一想之後再決定?能不能真正把事情當成個事情來處理?別當三拍領導行不😄

第五、那些忽悠改名的,仔細想想對你究竟能有啥好處,然後再繼續忽悠好嗎?


天長水秋

多年來本人一直認為黃山市要恢復徽州市名稱,因為徽州是歷史文化名城,早在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改歙州為徽州,府治今歙縣。從此經歷宋元明清四代,徽州府管轄六縣:績溪縣,歙縣、黟縣、休寧縣、祁門縣、婺源縣。

省裡為了發展黃山的旅遊事業,把黃山的牌子打出去,在1988年4月,徽州地區撤銷建制,地級黃山市正式成立,原屬於徽州地區的績溪縣被劃出,移交給宣城市管轄,近千年的徽州名稱消失30年了。多年來,要求黃山複名徽州的呼聲從未間斷,2016年4月13日人民日報刊發的題為《地名是我們回家的路》一文引起強烈反響,其中文章提到:“地名的替換與取消,顯然需要慎之又慎,像‘徽州’這樣重要的歷史地名,不妨考慮恢復。畢竟,沒有‘徽’,哪來‘安徽’?”
“徽州”對於安徽意味著什麼?我認為“徽州”這兩個字所承載的,是一種獨特地域文化,是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融合。黃山是好,但它只是在徽州里面一座秀麗的山,是徽州的一部分,肯定涵蓋不了整個徽州的地域文化。在海外,別人知道黃山僅僅是一座山,而不知道其背後豐富的徽文化。我認為對文化的傳承和認同是對文化根脈的一種敬畏,而地名就是文化傳承和認同的標識。徽州秀美瑰麗的大好山河與世外桃源般的田園風光,贏得“一生痴絕處、無夢到徽州”的讚歎,而安徽省名,也離不開徽州。所以,不是黃山不好,而且徽州的魅力太大,以至於任何後來居上的名頭都顯得有點沽名釣譽了。
現在國家很重視地名文化和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恢復徽州地名”的各方面的呼聲應該引起重視。當然更改城市名稱,會給社會帶來一些麻煩,但如果從保護徽文化、傳承徽文化、弘揚徽文化的角度上來看,我認為黃山市恢復徽州市還是很有必要,而且勢在必行!


老教師縱觀天下

主張黃山複名徽州,網上一直有這種聲音,而且還不在少數。黃山是安徽的一座名山,在國內外享有盛譽,“黃山歸來不看嶽”,可見其景緻不一般。用黃山作為城市名稱,可能看重的是旅遊效應。



徽州是一個時代的標籤,具有一定的文化內涵以及歷史意義。個人認為,徽州的名稱更適合這個城市。



不過當年的徽州地盤現在已面目全非了。徽州一府六縣,即歙縣、黟縣、休寧、祁門、績溪、婺源,府治在現歙縣徽城。如今績溪縣屬於安徽省宣城市,婺源縣歸屬江西省上饒市。

因此黃山改名徽州的意義不大了,此時的徽州已非彼時了。


飄搖的炊煙

這是一件好事,這是值得慶賀的事。


是的,這位朋友代表了很多黃山人的想法。與黃山相比,徽州這個名字,更能代表這座歷史名城。曾經的“北有晉商,南有徽商”,這個徽就是指徽州。作為明清時代最輝煌的兩個商幫之一,徽商在歷史上寫下了燦爛的一筆。這也使徽州有著更深厚的文化積澱。


何為安徽,它指的就是安慶和徽州兩府的合稱。因此,徽州不僅是這座城市的文化根源,更是生活於此的人們共同的文化認同。黃山,它再出名也不過是一座山、一個景區,和徽州這個千年的文化印記、文化品牌相較,差之甚遠,更無法代表這座城。


如果黃山複名徽州,那將是文化的勝利,是人們對中華文化、對故鄉文化認同的進步。


其實,除了黃山,還有很多極具底蘊的中原古城,也應該獲得複名,如駐馬店、周口、三門峽、棗莊、寶雞等。

像駐馬店,作為中華文化的重要發祥地,古名是汝南、蔡州。但不管哪一個,都比駐馬店這個名好得多。


這些歷史要讀

提出黃山市複名徽州,是書呆子坐在書齋裡的臆想。

當初設立地級黃山市,才能師出有名,合併了小黃山市原太平縣。黃山風景區的主體,在原太平縣今黃山區,原不屬於徽州。不是這個名義還是徽州的話,黃山就不會劃到今天黃山市所屬區域,當時的徽州書記就是這麼想這麼操作的,可以說他很聰明,時任書記叫胡云龍吧。現在呼籲恢復徽州一府六縣的人,有沒有想過現黃山區原太平的歸屬?你恢復徽州,可以要回績溪,但宣城市是不是也可以要回原屬寧國府的太平呢?恢復徽州劃出太平,現任哪個當該地的頭也不願乾的吧?

其二,在世界上,是黃山有名還是徽州有名?不需辯論的吧?世界上,外國人,還有國人,我以為,都是知道黃山的多,知道徽州的少。現在的人頭腦商業因子增多,誰都想出名,名氣就是效應,就是金錢,不當家不知柴米貴,哪個當現任當地領導也不會冒gdp下降的風險,來恢復在世界上幾乎默默無聞的徽州地名吧?

其三,一些想複名徽州的人說,安徽就是安慶和徽州各取一字來的,沒有了徽,安徽也名不符實了,那我們簡單問一聲,當初江南省分家,江蘇也是江寧和蘇州各取一字,現在的江寧又在哪?是不是打算把南京複名江寧呢?江寧現在只是一個區名,徽州也是區名,完全對等。一點也不影響省的名稱。

文化不是僅僅靠一個地名就可以發揚光大的,而是要靠當地人的重視和繼承,徽商早已湮沒,其它的,建築和重視知識,重視傳統,在當地仍在繼承光大,並且隨著黃山的大名氣走向世界。

因此想複名的人就是亂操心,替古人擔憂。


鐵兵老彭


程勝利333

每個地方都可以把自己的歷史羅例一長串,黃山市也好,徽州也罷,山還是那座山,城還是那個城,歷經多少朝代更替。南來北往匆匆過客,醒來還是夢中人?

徽州歷史悠久,黃山是何等氣勢,三山之首雄奇險峻於一身。中國乃至世界,可能知道黃山的居多,說徽州可能要翻歷史,查資料,看地圖。我沒有到過黃山,但黃山在我腦海裡根深蒂固。說徽州,它的歷史地位不容質疑,但曾經並不是安徽省,管它的帝王將相不知換了多個。改成徽州,也可以,只是地方上應多做足功課,保護好黃山這個珍貴資源,用更好的服務,更好的姿態造福當地百姓,迎接八方朋友。論知名度,還是黃山的大些。最好不要朝夕另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