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政治聯盟選舉領先

伊拉克政治联盟选举领先

伊拉克獨立高等選舉委員會近日公佈國民議會選舉最終結果,什葉派宗教領袖薩德爾領導的政治聯盟獲得議會全部329個席位中54席,領先其他競選陣營。

伊拉克憲法規定,擁有議會過半以上席位的黨團才有權提名總理和組建內閣,而“最大黨團”可以是選舉結果揭曉後再重新組成的政治聯盟。這意味著,薩德爾陣營並非自動獲得組閣權,下一任總理也可能出自其他什葉派陣營。

薩德爾派得勢

按照伊拉克戰後的教派分權體制,總理由什葉派人士擔任,總統和議長分別由庫爾德人和遜尼派人士執掌。

選前被一直看好的現總理阿巴迪陣營只排第三;另一個什葉派人士、軍事強人阿米里的陣營名列第二。

阿米里麾下有數以萬計什葉派民兵,為伊拉克打擊極端組織“伊斯蘭國”立下汗馬功勞,民望頗高。2003年伊拉克戰爭前,阿米里流亡伊朗數十年,謀劃過反抗薩達姆政權的運動,與伊朗方面、尤其是伊斯蘭革命衛隊關係密切。

與阿米里相比,阿巴迪的優勢是打平衡牌。外界先前預計阿巴迪將順利連任,因為他在任期間打跑“伊斯蘭國”、挫敗庫爾德人分裂企圖,政績可圈可點。

不過選舉結果令人大跌眼鏡,一向遊離於什葉派主流圈子的薩德爾派成為“黑馬”。薩德爾陣營主打的跨教派牌和民族主義牌大獲人心。

薩德爾雖為什葉派,但他領導的競選聯盟囊括多個派系的政黨,包括什葉派、遜尼派和世俗派。另外,薩德爾反對外來干涉,且把競選綱領聚焦民生和反腐,獲得大量底層選民支持。

政府革新、治理腐敗和提高就業率,成為伊拉克民眾最迫切的期盼。

經濟危機以及政府部門普遍存在的腐敗問題一度導致伊拉克青年人難以就業。由於農業生產能力相較戰前銳減40%,農業工程專業大學生法德勒畢業兩年都找不到工作。

“我們希望改變國家悲慘的現狀,渴求更好的生活,或許新面孔能帶給我們新希望。”法德勒說。

腐敗是阻礙重建和重生的毒瘤。許多民眾表示,打擊腐敗,就應將正確的候選人推選到正確的位置。但誰才是正確的選擇?這恐怕困擾更多的民眾。

組閣前路漫漫

薩德爾在選舉結果揭曉後發表推文向支持者說:“能夠得到你們的選票是我們的榮譽。我們不會辜負你們。所有的過錯應該歸咎於那些對不起伊拉克的人。”

薩德爾先前說,他將任命技術官僚,把反腐作為新政府頭等大事。由於薩德爾本人沒有參選議員,因此無法出任總理,他本人也證實不會出任總理,但會聯合其他陣營組成執政聯盟。

分析人士指出,由於薩德爾陣營掌握的議席離組閣需要的半數以上議席相差不小,且伊拉克憲法允許競選陣營在選舉結果揭曉後重新組成聯盟,薩德爾陣營能否提名總理和組閣有待觀望。伊拉克憲法規定,選舉結果公佈後,新內閣應在90天內組建。

(新華社供本報特稿)(王宏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