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才能改變自己老好人的性格?

魚魚魚__出沒

憤怒一定要表達出來,一定要說出來。

否則要麼憋壞了自己,要麼你會無意識地做出一些事情讓別人不爽。最終破壞你們的關係。

學會恰當地表達憤怒,是一個成年人很有必要學習的技能。


所謂「恰當」有四個含義:

①要注意有一個底線。底線是指——無論多麼憤怒,我們都絕對不能做的事情。比如,我們不可以違法犯罪。現在社會是講法律的,所以哪怕你跟對方真的有殺父之仇奪妻之恨,哪怕只是為了保護自己,也不要自己去做出暴力的報復行為。

②不能得理不饒人。不能加倍奉還。很多時候底線之所以被突破,就是因為我們不僅僅是以牙還牙以眼還眼,還會比對方做得更嚴重。不知不覺中,我們可能就變成了我們自己討厭的那種人。在心理諮詢中的精神分析理論裡,這種被欺負的人,變成欺負別人的人的情況——叫做「對攻擊者認同。」

所以,如果對方已經停止了對你的傷害行為,你就不要繼續對他發怒。實際上,法律也是這樣的,如果是別人要打你,你可以保護自己。但是如果別人停止打你了,你還繼續打他。這叫做「防衛過當」也有一定的法律危險。

③要明確告訴對方,你憤怒的點在哪裡。有時候對方說了十句話,可能只有一句話真的有問題,讓你不舒服讓你憤怒。這時候,不要否定對方所有的話。因為,如果你把對方沒有說錯的話,都一起否定了,對方就會覺得「我被冤枉了、你太過分了」這樣對方反而不會認錯,也就不會改錯。所以要精確地告訴對方,他的哪句話、哪個用詞、哪個動作、哪個表情,讓你覺得,他做錯了,對你冒犯了,你生氣了。

④明確界限。一碼歸一碼。不要翻舊賬。如果你翻舊賬了,對方會覺得,你不會真的原諒人。所以,他也就不會真的改錯。——每個改錯的人,都希望被原諒。所以翻舊賬,反而是會導致對方不改錯的。翻舊賬,會導致對方更可能破罐破摔。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我看到PO主你說了:

「可能是po主喜歡開玩笑,喜歡笑面善的關係。同學們很喜歡拿我開玩笑」

那麼,為了讓你自己不被別人開玩笑。你就要推己及人,也不要對別人開玩笑。

因為這裡你沒有說清楚,你平時開玩笑是針對誰。如果是針對別人,你一定要停下來

如果你平時開玩笑是針對你自己,也要停下來。

如果,你對別人開玩笑。別人就可能會生氣,然後他也不會直接說他生氣了,於是就用開你玩笑的方式去表達他的憤怒。

要讓自己表達憤怒是理直氣壯的,我們自己首先要做好自己,不能五十步笑一百步。


我還看到你說:

即使不開心也不說,自己悶著

記住,絕對不要悶著。你可以先找個你信任的朋友,或者長輩。跟他傾訴,你具體不開心的原因。

有了這個鋪墊,你跟別人說的時候,就會比較流暢。


給自己練習

有個句子,你要學會——

「當你剛才……(描述對方的原話或者行為)的時候,我覺得有點不舒服。我甚至生氣。我希望你以後不要在這麼做。我並不希望跟你關係變壞。如果我平時也有做的讓你覺得不舒服的地方,你告訴我,我也可以改進。這樣對大家都好。」

為什麼一定要直接說「我生氣」?

剛才我提到了,如果我們不直接說出來,就會導致一些更久更廣泛的問題。

心理諮詢中,會發現有一個現象。叫做『被動攻擊』。

簡單說,被動攻擊是:人不會直接表達不爽,而是會通過消極怠工、遺忘、迴避、偷工減料等間接的方式表達憤怒。

也就是說,會用「被動攻擊」的人。通常看起來是老好人,但是跟別人合作的話,可能就經常辦不好事情。

但這不是他有意識故意的。而是被他自己潛抑的憤怒,影響了他的潛意識,他無意中會「被動攻擊」。

作者簡介:佘炤灼,首都師範大學-應用心理碩士(心理諮詢方向)。熟悉正念冥想,帶領過正念團體總計250小時以上。有兩年心理諮詢經驗,接待過167人次以上的個體心理諮詢。目前是全職的自由撰稿人、心理諮詢師。較多回答情緒調節、婚戀關係、原生家庭等問題。

照見

到底什麼是老好人?

從你的描述來看,你對於玩笑這種日常社交中經常會遇到的事情有一些自身的原則,那就是家人不可碰,我想這是對的,但是,其他的玩笑中是否也包含你自身底線和原則上的問題呢?對於我來說,大多數玩笑話我都能夠接受,但是,如果你已經將自身至於一個經常被戲耍的玩笑中心,那麼,我想這就是需要改變的了。

並且,老好人還有一個很明顯的特徵就是不懂得拒絕,別人說什麼,無論自身心理矛盾再衝突,也會強迫性的答應,最後在自身情緒受到影響的情況下結束,在這之後,一般都會伴隨很多負面心理狀態,例如:悔恨、自責、恐慌等等。

為什麼會變成老好人?

一個老好人性格的形成時間我相信並不是短時間內的,而是從心理發展之處就受到了教育教育、成長環境的一些影響,是長久思維習慣以及生活習慣的積累,所以,想要改變也並非是易事,至少是需要一個長期的磨礪的,做好準備。

同時,老好人並不是脾氣好,而是情緒壓抑,這對於心理健康的影響是很大的。其心理根源實際上是對自我缺乏認知以及一些思維上的問題,需要在這些方面做一些改變。

開始改變老好人狀態,抓住幾個關鍵點

性格是一種很穩定的心理特質,改變非常困難,但是,我們的思維方式是可以進行改造的,我個人在對於老好人的改變中有這樣的幾個看法和經驗:

1、老好人之所以怕拒絕,實際上是害怕人際關係上的影響,害怕失去。但是,這個過程中有一個思維錯誤,那就是人際關係到底是靠著什麼來維持的,從心理學上來說,人際關係維持的要素是相互的吸引性、相似性、協同關係(同事等)以及利益上的相互需求,並沒有任何關於服從的說法,所以,想要維持你的友誼,你可以拒絕任何人你認為自身不能夠接受的對待和狀態,因為對你們之間的關係從短期還是長期上來說,不具備這些要素,結果都是一樣的。

2、登門檻效應,這是心理學當中的一個經典效應,大概含義是一個人在請求另一個人幫忙時,通常這種事情的難易程度會逐漸加大,直到關係破裂。就於你在這個群體內一樣,別人開你的玩笑也會從小到大,直到你們之間的關係開始破裂。所以,結合第一條,如果一個玩笑已經讓你情緒受到了影響,那麼,

你拒絕他,不僅不會影響到你的友情,還有可能更好地促進,因為對於他人來說,一個有原則的人更受到人的尊敬。

3、學會情緒表達,而非發洩。你說發不出火,我想這是正常的,很多人都是如此,畢竟,公眾發火也並不是那麼合適的行為,所以,我們要學會的不是單純地發火去發洩我們的情緒,而是將這種情緒表達出來,敘述出來。例如:有人開了一個玩笑,你不開心,那麼,其實你並不需要發火,你需要做的是,表達出來你真實的感受,然後讓他體會,可以告訴他:“你剛才開的那個玩笑讓我很不爽,希望你下次不要再開了,或者你自己感受如果那是你,你會開心嗎”?

我想,改變過程並不容易,希望你能夠先理解這三點。


心理學了個啥

首先了解一下,什麼是老好人:隨和厚道,性格溫柔,不願得罪人

老好人性格隨和,別人說什麼他都總是笑一笑,不願意去得罪人,但這樣的人在生活中並不是很受大家的歡迎,因為你讓人覺得你沒有原則

老好人為什麼會不受大家的歡迎?心理學上有“阿倫森效應”是指伴隨著獎勵減少,態度也逐漸消極;隨著獎勵的增加,態度也就變得積極

舉個例子:有一個人第一次找你幫忙,你幫了。第二次找你幫忙,你幫了……當第N次找你幫忙,你由於有事無法幫助他,這時候他就滿心的怒火了。經過無數次幫助而建立的好感由一次拒絕破壞,這究竟該怪誰呢?

要想改變老好人的性格,需要你改變你的行為模式

當你對於他人的請求,不加思索的答應時,你就是一個老好人。這時候你要改變自己的行為模式,不要對於請求一概答應,而是要有自己的思考,選擇性的去進行幫助。對於有些忙,不要自己幫不上,反而把自己搭進去了

要想改變老好人的性格,需要改變你的思想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誰是欠著誰的。願意幫助你是我樂意幫助你,我選擇拒絕你,也是我應有的權利。人與人之間要互相尊重,人與人之間是互相平等的

只有建立在互相平等、互相尊重下的幫助,才是真正的幫助

要有自己一定的原則性,面對自己不願意做的事情的時候,敢於開口講出一個“不”字,將會是你改變老好人性格的第一步

老好人還可以這麼理解:做了很久的好人。這個世界並不是,不是好人,就是壞人。

還有一種人是不好也不壞的人

不想當好人也不想當壞人,那麼可以當一個不好也不壞的人也是一種選擇!


深度讀書

我之前看過一本書叫做《可愛的詛咒》,說的就是老好人的困境。在書中,我們常說的老好人叫做【討好型人格】。

其實討好型人格的人一點都不快樂,雖然他們對誰都很友好,有求必應,但同時也壓抑了自己的需求,被別人忽略,沒有感受到自我價值,沒有自信。

往往,周圍的人都會認為他們的付出是應該的,有時候稍稍的拒絕了,反而會被埋怨甚至指責。



這本書認為,造成討好型人格,有一個內在、根本原因是:受到價值觀的控制。

這些價值觀就是一直在你腦海中,有“應該”兩個字眼的行動規則。

比如,我應該聽父母的話;我應該在這個年齡結婚;我應該做這份工作;我應該在這個年齡生孩子;我應該搞好人際關係;我應該時刻保持禮貌,我不應該搞特殊,我應該跟大家一樣。



你可以問自己:

為什麼某些事情是應該做的?這些應該做的事情合理嗎?這些想法是什麼時候產生的?是根據自己的經驗產生的,還是父母從小灌輸給你?還是老師、朋友告訴你的?

一步一步深挖,你就能夠找出到底是哪些價值觀讓你成為一個老好人。



下一步,就是要把自己從這些價值觀上剝離開來。

你要告訴自己:

我現在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長大了,我是否還要相信選擇它們?我沒有必要再遵照這些規則行事了,我可以自由選擇了。

其實,擺脫做老好人,重要的還是要過自己內心那一關。

現在的時代,作為獨立個體,每個人都有權表達自己的感受、意見和價值觀;都有權把自己放在第一位 ;都有權不依賴別人的認可。

你可以與人為善,但是不用刻意討好;你可以樂於助人,但是不必犧牲和委屈自己。

自己該是怎麼樣就怎麼樣。這樣就很好。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伍鋅在讀書

要改變這種性格,不是很容易的。需要有足夠的勇氣和膽量,不怕失去。我們說怕得罪人,怕得罪的肯定是對自己現在或者將來有利益關係的人,如果這個人跟你八竿子打不著,你肯定不怕得罪他。所以,要有敢於得罪這樣的人的勇氣,樹立自己的威信。另外,多參與社交活動,注意觀察和學習別人怎麼處理和應對一些所謂的麻煩事,積累處事經驗,慢慢改變自己的處事方式。最後還需要不斷充實和完善自己,你優秀了別人才把你當回事,你說的話才有人聽,自己也才有足夠的自信。現在火爆頭條裡的杜子建老師,他絕對不是個老好人性格,他是個牛逼的人,他為什麼不怕得罪人,因為他優秀,他有這個資本,所以努力讓自己優秀起來吧。


品愛有道

人都喜歡跟老實人交朋友,因為只有這樣的人,才不會坑朋友,而且當你遇到困難的時候會全力以赴幫你。

你想改變老好人的性格,可能是你對自己的內心不夠堅定。你可能考慮到自己日常生活中有些事情讓你覺得吃虧了?覺得大家誰都可以說你兩句?你自己覺得自己沒脾氣?

你在看看你周圍的人,那些有脾氣,那些所謂很聰明的人,他們生活就如意了?其實到底過的好不好只有他們自己知道。

其實不要考慮太多,沒有觸及你的底線,原則。不妨當個老好人。難道你喜歡讓別人叫你老壞人?叫你老滑頭?

還有就是不要太刻意在乎別人的看法,你活著又不是為了那些家庭之外的人。活好自己。

最後祝你好運


不懂能玩不

題主好,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吧!看題主的描述,應該也是屬於老好人的性格咯,我和你一樣。

以前總聽人們說什麼好人有好報這樣的話。我原來也是深信不疑啊。做什麼事都考慮別人的感覺,生怕自己做的不好,或者不周到,讓別人不開心,即使是別人求助自己。雖然你完全可以不這麼想?

後來慢慢的看得多了,就特別討厭自己的這種性格,真的打心眼裡煩。不知為何!



講真的,我一直在試圖去改變自己的性格。試圖讓自己變得不會那麼心軟。這些年一直在試圖改變。但是效果並不理想。看不慣很多人,也看不慣很多事,雖然深知這種看不慣並沒有什麼卵用。我會疏遠那些看不慣,但是結果只能是自己沒朋友。



說的有點跑偏,老好人也有優點吧,起碼讓自己能做到問心無愧。想改的話,有點難。我改了好幾年,沒改掉。這個大概等以後看多了勾心鬥角,看慣了太多不公平,你自然就會做到,不用太刻意。

但是,也要保證讓自己問心無愧。囉嗦這麼多,不知道有沒有幫到您。


隱於小城

其實,“老好人”這個性格已經困擾我很多年了,今天終於有機會饒有興致的去“揭露”自己了。

我的性格經常會遇到此類事情。

  1. 三五個人在一起共事的時候,有兩三人針對某個事件,不知什麼原因,總是會問我的意見,誰對誰錯,你說說。我左右為難,心裡不想有偏向,誰都不想得罪,說出一個折中的意見又很難,所以只能簡單說:你們都挺對。充當了十足的“老好人”。得不到令他們各自滿意答案,讓他們也面面相覷、無言以對。


  2. 在單位或朋友圈裡,誰有什麼忙,只要我能做到的,逢叫必去,毫不推辭。象郭冬臨的一個小品《有事您說話》有求必應。領導和朋友也經常說我:你太好說話了,老好人一個。可我就是不會拒絕別人,他們說:那你就受著吧。一旦拒絕,怕得罪這個,又怕得罪那個,其實最後都得罪了。
後來,我思考根源並嘗試去改變自已

第一種“老好人”的特點。應褒獎的“老好人”是脾氣隨和、待人厚道。人人樂於交往。但現實中卻是:信奉好人主義,不分是非,不講原則。這樣的“老好人”,遇到問題常常不吭聲,開展批評不較真,熱衷於你好我好大家好,做事總“差不多,大不離”就行,處處以“無害人之心、有結交之忱”自美自居。

改變:小事可以“糊塗”,原則性問題必須堅守底線。積極樹立鮮明的是非觀,對錯分明,愛憎分明,隨和的語氣講出鮮明的是非觀,同樣不會失去朋友;把“理”字放到第一位,而不是針對某個人,同樣也會贏得尊重。


第二種“老好人”特點。表面為人寬厚誠實,與人為善,與人方便。事實上卻損原則保情面,損公益保私利,損他人保自己,與真正的品格好的人動機不同,抑或大相徑庭。這樣的“老好人”多了,規矩、原則就不復存在,真理、正義也無從談起,歪風邪氣就會滋生蔓延,不守規不守法之徒就肆意橫行。這種“老好人”,非好人。

改變:善於發現和揭露“偽老好人”的面具,堅守自己主見,與這種劃清界線,不能同流合汙。糾正他們就是堅持正確。


第三種“老好人”特點。其實我們多數人困惑的就是(包括我):資本不足,總怕失去,怕別人非議告狀,因而不會拒絕,拖累連連,依賴群體,過於重視別人對自己的評價,自卑心理嚴重。

改變:增加自己獨特價值,定會有底氣,進而不怕失去也不怕拒絕,敢於用婉拒說“不”,也敢於突破現狀,用自己的能力做的更好,內心強大肯定自己,不需依賴別人的肯定也可自給自足。“合理拒絕”是門有趣的藝術,對朋友,越拒絕,朋友越多,感情越深。一股腦來者不拒,則朋友越來越少,越來越淡,更體現個人價值。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就是這麼奇怪。容易得來的不珍惜,難以得來的才更珍貴。


沸騰的靈感火花

我身邊就有這麼一個人,誰說話都隨著人家的意思說,還最愛貪小便宜,和這種人剛認識的時候,你會把他當成你的朋友,因為他什麼都順著你的話說,展現出來的都是他很好的一面,但是到了真的需要尋求他的一點幫助的時候,你才會發現這種人沾事就會躲的遠遠的,倒是平時直言不諱的朋友會乾脆的出手相助,給人以溫暖

和老好人相處,最好就是彼此都心頭洞明,淡然相處,要想去改變一個人,我覺得實屬困難,除非他有事需要大家的幫助了,當然,誰都有會遇到困難的時候,大家可以在幫助他的同時,對他就事論事的點撥他,樹當自直,做一個敢恨敢愛的正直的人


鶴之飛翔

“老好人”,從字面上就看得出是與世無爭,與人無害的性格,這樣的性格其實本身沒問題,至少比有些怪癖性格的人更容易相處,不受排擠。既然要改變,說明你對自己的性格不滿意,或者說因為這種性格上的缺陷讓自己在生活工作上屢屢受挫折過虧,痛恨自己的憋屈窩囊,發誓要改變自己。我覺得“老好人”性格的人最大缺點應該就是缺乏進取精神,不與人爭強好勝。要改變這種性格我覺得要提高修為,強大內心,燃起鬥志才能實現。說得可能有點大,意思就是你得讓自己變得更強,更高、更大!從內涵、技能、意志品質等方面,至少有一項你可以勝人一籌,高人一等。說實在的,你不願爭強好勝興許是因為低調,但大多數是因為自己的實力和別人比的確太弱,以至於你沒有足夠的底氣和資本去爭強好勝。所以,等你通過努力讓自己在某個領域有所作為,具備了傲視群雄的實力,到那個時候,你還會唯唯諾諾得當看客嗎,還不得躍躍欲試和別人一爭高下。所以說,先得讓自己“技不壓身”,才能讓自己“技壓群雄”,你才有話語權,讓別人聽你的,而不是你聽別人的,那時候呼風喚雨的是你,唯命是從的是別人了。從此摘掉“老好人”的帽子,開始“得罪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