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狀元鄒應龍與周家斫頭王的故事」——鄒公長孺祖墳的傳說

「狀元鄒應龍與周家斫頭王的故事」——鄒公長孺祖墳的傳說

狀元鄒應龍與周家斫頭王的故事

根據《福建民間傳說(泰寧卷)》和清代乾隆版泰寧《鄒氏族譜》記載以及鄒、周兩姓世代口耳相傳的記錄,泰寧縣杉城鎮南溪村周家山蘭丹石山坡上有座鄒氏先祖長孺公的墳瑩,給後人留下了一段神秘而又實在的動人的故事:


南宋淳熙年間,周家山出了一個遠近聞名的風水大師,他在自己故居對面的蘭丹石山坡上發現了一處好風水,想留為自家用,一天夏夜,他帶著兩個兒子,乘著月光,到山坡上乘涼賞月並察看龍脈砂水,不覺夜深。

「狀元鄒應龍與周家斫頭王的故事」——鄒公長孺祖墳的傳說

長孺祖墳

忽然看見一白髮老人大聲喝斥他們:“你們膽子好大,竟敢到這裡來睡覺,還不快走!”三人一驚,原來大家一起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回家後,風水先生告訴兒子,夢中的白髮老人是當地土地公公,不知在為那位貴人守護風水。


第二天上午,父子三人備了香燭上山祭拜土地,祈禱平安。當天夜裡,風水先生剛要閤眼,即看見白髮老人前來鄭重告訴他說:“蘭丹石上那塊山地是鄒應龍家的風水寶地,你要好好保護,不可讓人侵佔”。風水先生一覺醒來,甚感詫異,隱而不言。

「狀元鄒應龍與周家斫頭王的故事」——鄒公長孺祖墳的傳說

長孺祖墳墓碑

第三天夜裡,風水先生又夢見土地神前來矚託說:“鄒應龍祖上廣行善事,功高德厚,日後族興脈旺,子孫榮華富貴。你可要幫助他家看好風水,日後定有好報。”大師深悟天機玄秘,心知神示萬不可違,但就是不知鄒應龍是誰?人在何處?


不久,父子進城趕墟,在南橋頭撿到一個小學生練習本,封面端端正正寫著“鄒應龍“三個小楷,父子連忙趕到附近學堂,通過老師找到了鄒應龍,一看小小孩童果然丰神俊朗,氣質非凡

,便把本子還給鄒應龍,並讓他回家告訴家裡人,晚上有三個客人來家拜訪。

「狀元鄒應龍與周家斫頭王的故事」——鄒公長孺祖墳的傳說

當晚風水大師父子三人及早來到鄒應龍家裡,向鄒應龍父親鄒徽說明了來意,告訴他:“周家山有一塊風水寶地,誰家祖先葬在那裡,日後必出學士高官,你家是書香門第,快把祖先遷葬到那塊地裡。”鄒

以教書為業,家境貧寒,近日老母雙眼失明,尚且無錢醫治,那有能力遷葬祖骸呢?老先生知其艱難沒錢造風水,便對鄒徽說:“你只要答應給一半地給我,遷葬建墳全由我來完成,你一分錢不要出”。鄒徽只好答應了。

「狀元鄒應龍與周家斫頭王的故事」——鄒公長孺祖墳的傳說

長孺祖墳的明堂和朝山

就這樣,鄒徽在風水大師幫助下,把自己高祖父、北宋理學名儒、朝廷旌表的著名大孝子長孺公的骨骸遷到周家山蘭丹石重新安葬、立碑。風水先生也將自己先祖骨骸遷葬於此地北穴中,並將兩個兒子送到鄒應龍所在的學校一起讀書。


誰知風水先生兩個兒子不愛讀書,一有空就耍鋸弄斧,雕花刻木,幾年後,競成了一流的木匠師傅。而鄒應龍夜以繼日,苦讀經史,精研百家,學識猛進

,後來獨佔鰲頭,連中解元、狀元,官至尚書、籤書樞密、參知政事,逝世後封開國公,諡文靖,十六年後又勅封為“廣佑聖王”

「狀元鄒應龍與周家斫頭王的故事」——鄒公長孺祖墳的傳說

鄒成在現場堪輿風水

這年朝廷要新建金鑾殿,備料已經三年,可是幾千裡外運來的一根大梁竟短了一尺,眼看開工吉日已到,大梁尚無著落,身為太子詹事兼中書舍人的鄒應龍想起少年同學、周家風水大師兩個兒子,技高藝精,便向皇帝推薦了周家兄弟進京負責金殿工程建設。


幾個月後,金殿完工,皇上帶領上百名文武官員前來驗收,只見金殿宏偉壯觀,金碧輝煌,雕龍畫鳳,栩栩如生,大殿左右兩條蛟龍盤柱而上,口銜大梁,不僅解決了大梁短了一尺的難題,而且工藝氣勢昂然,雙龍

生氣勃勃,百官無不稱讚,皇上龍顏大喜,當殿口喻,加封他兄弟兩為“斫頭王”

「狀元鄒應龍與周家斫頭王的故事」——鄒公長孺祖墳的傳說

業龍會長、水盛顧問帶領宗親祭祀長孺墓

兄弟倆受封榮歸,在周家山蓋了一座五花門樓,樣式按皇城正門式樣比例縮小,門樓正中懸掛一塊大匾,上書“閥閱”兩個大字,以顯示自己建造皇宮、金殿的功績和皇封榮耀。


後來,兄弟倆又在泰寧甘露巖建造了一座“一柱支地,四梁橫挑,上面四座佛殿,迭架相連”

的巖洞大佛寺,這座結構獨特的古巖寺,一直被後人讚歎為中國古代巖洞佛寺的建築奇觀。

「狀元鄒應龍與周家斫頭王的故事」——鄒公長孺祖墳的傳說

福建泰寧甘露寺

老先生見兩個兒子這麼有出息,十分感激鄒應龍的引薦之功。可就是有一件事總想不明白,原來被我悄悄調轉了穴位,怎麼風水還是和土地公公說的一樣應驗呢?可見,

厚德載物,天理昭昭,祖德深厚,福廕子孫,因果非人力可違啊。後人傳唱周家山鄒氏祖墳的好風水:

蘭丹石上風水旺,德蔭子孫百世昌。

藏風聚氣出精英,兩個狀元兩個王!

兩個狀元”即一個科舉狀元,一個工匠狀元。“

兩個王”即:一個天上“廣佑聖王”,一個人間“斫頭王”。

【長孺鄒公先祖簡介】

據泰寧、連城、廣東梅州、廣西賀州、江西贛州、臺灣、香港和東南亞等海內外老族譜記載,鄒公諱長孺,字守善,號齊賢,係鄒應龍高祖,宋仁宗朝入國子監太學,為太常士弟子員。其學識,道德,孝行名滿天下,受到朝廷旌表和名相司馬光器重。其父喪告歸,冒著酷暑赤腳徒步三千多里回鄉,守孝不仕,被世人稱為“大宋孝子

”。鄒氏族人代代以其為忠孝信義楷模,教育子孫,愛國愛鄉,盡孝盡忠,繼承其高尚道德精神,樹立良好族規家風。公配肖氏夫人,生二子,惟聰、惟聼。惟聰傳括,括傳逵,逵傳俁,俁傳徽,徽傳應龍公。逝世後,入鄉賢祠,泰寧官民年年春秋崇祀。

供稿:業龍、舟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