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中場危機:一個遊戲愛好者的窮途末路

網易中場危機:一個遊戲愛好者的窮途末路

網易危機又迎來新一季的高潮。

在17日網易公佈的2018年Q1財報中,以往屢屢靠優質產品取勝的網易,短板徹底暴露出來。

看幾個關鍵的數據:

①Q1營收為141.73,同比增長3.9%,環比下滑約3%。

②淨利潤13.37億元,同比下滑79.6%,環比下滑41.52%。

④在線遊戲服務淨營收88億元人民幣,同比下滑18.4%,環比增加9.5%。

⑤電商淨營收3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01.0%。

比起財報的數字,網易在資本市場的表現才是其危機論蔓延的根基。財報發佈後,網易的股價盤前大跌7%,而騰訊則大漲7%。如此,網易的股價在最近的兩個季度中已然跌去了30%。

近百億市值蒸發,這要讓三石同學養多少頭未央黑豬才能掙回來?

梭羅在《瓦爾登湖》中曾說:“一切變化,都是值得思考的奇蹟。”

網易上個季度的146.08億元是史上最高營收,而本次在財報公佈前,網易剛剛被評為了“最會為股東賺錢的企業”,它的五年總回報、三年總回報和一年總回報高達718.64%,221.65%和27.44%。但僅僅一個季度,無論是財報還是社會輿論環境都盡皆水逆,其中變化值得更多探討和深思。

一個“遊戲愛好者”的末路

網易依舊是一家遊戲公司:遊戲業務營收為 87.61 億元人民幣,雖然同比下降了18.4%,但在總營收中佔比近卻增加到62%,上季度佔比61%。

這與丁磊的預期不符,他此前曾在採訪時回應說希望的業務結構是遊戲、電商、其他業務為4:4:2的結構。而過度依賴單一業務會被資本市場解讀成高風險。這種弊端也在本次財報中明顯體現:在其他業務數字尚可的情況下,遊戲業務的下滑導致財報變得異常難看。

一直以“遊戲愛好者”自居的網易遊戲怎麼了?

上個季度網易遊戲就開始大幅下滑10.7%,在網易對財報的說明中對兩次財報業績的下滑都提到了自研手遊《陰陽師》的衰落。丁磊稱:

“在線遊戲服務毛利同比下降主要是由於自研手遊如《陰陽師》和《倩女幽魂》手遊的收入貢獻下滑。《陰陽師》、《新倩女幽魂》等自主開發的遊戲收入下滑抵消了《荒野行動》、《楚留香》等遊戲帶來的收入增長”

這裡面我們可以解讀出三個信息:老遊戲增長乏力,新遊戲後繼無力,研發成本愈加高企。

網易一直是一家“產品型”公司,歷數其各階段的成長路徑,都會靠一款獨特的高素質的產品來保持號召力。

從網易雲音樂、網易嚴選、到網易考拉海購無不如此。而在其最重要的遊戲業務上,也一直走“精品型”自研的路線。這種方式無疑成就了網易,使其口碑水漲船高,“網易出品必屬精品”的觀感也為其籠絡了一批死忠粉。但是,維持這種這種高帽子需要太強的研發實力。

遊戲行業有其固有屬性,二八法則的贏家通吃和爆款遊戲的偶然性,使得遊戲行業中不確定性增加。無論是網易還是騰訊,推出的任何一款遊戲都無法保證必成爆款,而同時一個爆款遊戲就能讓拉動整體業績的大幅上漲。如果把王者榮耀和LOL這兩款遊戲分別是網易研發和代理,那今天騰訊和網易在遊戲業務的數字很可能是平分秋色。

在過往的時間中,網易遊戲雖然不能說具有統宰力,可也算是精品頻出,時有爆款,維持住了自己中國第二大遊戲公司的地位。

但騰訊在走和網易不同的“渠道路線”,爆款遊戲無法把控,騰訊卻在努力消除偶然性因素,使偶然變成必然。

首先在國外優秀遊戲的代理上,任何顯露出爆款跡象的遊戲都會被騰訊迅速拿下,吃雞遊戲是個典型的例子。

不是網易不想爭奪正版的代理權,非要進行自研搶上線。而是實在爭不過騰訊,不僅是騰訊錢多的問題,騰訊也掌握著中國最大的流量和分發渠道。在錢和渠道都佔優的情況下,網易根本沒有資格跟騰訊競爭同一款遊戲的國內代理權。所以網易遊戲的主線只能是自研和代理獨立遊戲。

所以騰訊遊戲和網易遊戲的格局很清晰,一個是旱澇保收的平臺型、渠道型,一個是每個遊戲都需投入重金堵上未來的精品型,在騰訊逐漸壟斷行業的惡劣情況下,網易總有青黃不接,跟不上的時候。

遊戲這種需要耐心打磨才能出精品,一旦網易糾結於和騰訊的競爭,急功近利,則為精品遊戲的誕生蒙上更大的陰影。

養豬能救網易嗎?

在最近兩個季度的財報上,網易的電商業務頗為亮眼,尤其是2017年的Q4季度電商業務錄得46.54億元人民幣,高達175.2%同比增長,直接使網易在遊戲業務欠佳的境況下,整體營收卻堆到了歷史新高。本季度電商錄得淨營收3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01.0%。

雖然環比下降,但是上個季度電商的高增長主要在於遇到了雙十一等電商平臺傳統的旺季。

因此以“網易嚴選”為代表的網易電商平臺其實是網易財報中不多的亮點。

吳曉波提出過一個觀點:

“2016年是新中產消費元年。伴隨著城市人口達到9.4億左右,中國將出現大概3億到3.5億的中產階級。新中產已經跨過低價的需求,開始願意為生活質量、健康、品味買單,他們願意為高品質生活支付一定的溢價。”

以網易嚴選為代表的優選商家秉承的思路大致如此。隨著社會境況的變遷,新中產的崛起和增多,消費者對於電商消費的需求也逐漸增加。

更多的垂直電商在最近兩年隱隱有抬頭的趨勢,屢屢獲得融資。而各平臺也在跟進這種優選自營的模式。2017年,騰訊上線了自媒體電商平臺“企鵝優品”;小米上線了生活電商平臺“米家有品”;阿里上線了第一家自營店鋪“淘寶心選”;京東上線了自有品牌“京造旗艦店”。

網易嚴選則無疑是這種方式的引領者,並且網易做的取巧的一點在於其將大牌製造商引入其供應鏈,將相同供應鏈做出來的產品等同於和大牌產品相同的品質。

這使得消費者起碼在心理上會覺得用更少的錢獲得了和高檔品牌同等質量的產品。這迎合了新中產階層的消費理念。

但是網易嚴選這種ODM的方式和傳統的電商平臺不一樣的地方在於其做的很重。網易嚴選上的商品,需要網易先與供應商簽約,而後根據網易的需要進行生產,網易需要做採購員和質檢員的角色。

而如果想要使嚴選上的產品真的具有和大牌產品相同的品質,網易需要在生產標準和原材料產地,以及生產工藝上做更多的工作,否則即便相同的供應商,在不同的條件下產品的質量也是不同的。

這就意味著,網易需要深入到供應鏈的每一個環節,去掌控和調節。並且,網易嚴選主打的是“好物低價”,這注定了網易嚴選不可能有太高的利潤,嚴選平臺的整體利潤率在10%左右。

隨著電商業務的增長,這無疑將會拉低網易整個財報的利潤,遊戲雖然不景氣,但是毛利高達60%以上。

所以尷尬的境地就會出現,高毛利的遊戲業務的衰落速度明顯大於低利率的電商業務增長,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裡,網易的財報數字依舊要看遊戲業務的表現。

但是電商仍不失為一個好故事,消費升級的趨勢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不會改變。這將給網易嚴選留下機會。

可用過網易嚴選的用戶會發現,嚴選上面的SKU實在有限,常年主打也僅僅是幾款相同的產品。這既是網易嚴選在能力範圍內能夠保證質量的關鍵,也是網易嚴選的天花板:過少的SKU品類,將會降低嚴選用戶的粘性。

總之,現在網易在遊戲上面臨的問題是必然。這也是中國除了騰訊以外其他所有遊戲公司必須要面對的境況,但是爆款遊戲的偶然性是一把雙刃劍,好遊戲需要耐心打磨才會有成果。

但從網易最近口碑的水逆,就可以看到:財報的下滑,使其開始急功近利。這種心態,很可能會使得網易在遊戲這條路上越走越窄。

電商則是網易未來最有想象力的部分,但雖說網易率先大舉切入了一條不同的路徑,可其面臨的競爭將會越來越大。擴充SKU,以及做到精細化管理,提高毛利是首先要解決的問題。

丁老闆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或許都沒有心情再養豬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