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珠寶能進入故宮展廳,必有非同尋常之處

印度珠宝能进入故宫展厅,必有非同寻常之处


近期很火的“銘心擷珍—卡塔爾阿勒薩尼收藏展”,設“瑰麗梵星:印度高級珠寶展”和“皇室臻選:藝術珍品展”兩部分,分別呈獻從莫臥兒王朝至今500年間印度的珠寶藝術,以及跨越人類5000年曆史稀世罕有的瑰寶珍藏,讓中國公眾得以近距離欣賞由謝赫·哈馬德殿下收藏的270餘件珠寶和280餘件稀世珍品。

不如一起踏上,一場從16世紀至今的印度珠寶奇異之旅。


這場富麗堂皇的旅程,透過富有歷史意義的鑽石和傳奇珠寶傑作,展現跨越五個世紀的精緻藝術品味和完美手工工藝,讓人得以領略從莫臥兒帝國至今的璀璨珍寶風采。


瑰麗梵星所呈現的印度珠寶,涵蓋從莫臥兒帝國時期至今500年間,印度的珠寶藝術以及靈感源於印度的創作珍品。

印度珠寶能進入故宮展廳,必有非同尋常之處

阿格拉鑽石

印度,早於公元1526年,於19世紀80年代和20世紀90年代進行改良

鑽石,濃彩粉色,淨度VVS1,高1.87釐米,寬1.7釐米,厚1釐米;重28.15克拉

印度珠寶能進入故宮展廳,必有非同尋常之處

阿爾喬特 II

印度,約公元1760年,於1959年和2011年進行改良

鑽石,等級D,內部無瑕,高2.6釐米,寬1.6釐米,厚0.6釐米;重17.21克拉

印度珠寶能進入故宮展廳,必有非同尋常之處

皇室尖晶石項鍊

這條項鍊上的尖晶石帶有許多銘文,其中就包括“榮耀尖晶石”(la’l-i jalali),其所指的是皇帝阿克巴本人。具備如此規模和質量的王朝寶石當出於莫臥兒皇室珍藏。皇室之所以珍視這樣的寶石,不僅是因為其物質價值和物理性質,還在於其尊貴的淵源。

印度珠寶能進入故宮展廳,必有非同尋常之處

海得拉巴尼扎姆項鍊這條項鍊堪稱印度王公首飾中的傑作,旨在炫耀宮廷朝會參加者的力量和財富。這8顆經過修飾的大鑽石採用了明亮式切割工藝,每顆重約10克拉至15克拉,代表著印度寶石琢面工藝所取得的進步。

鑽石採用箔片襯背技術,並以傳統的印度風格進行封裝鑲嵌,但其所採用的透雕細工設計、寶石的對稱排列和中央吊墜等手法的運用都顯示出西方的影響。

印度珠寶能進入故宮展廳,必有非同尋常之處

頭巾配飾

印度,公元1907年;約1935年進行改良

白金,鑽石,高15釐米,寬6.5釐米;鑽石重152.6克拉

印度珠寶能進入故宮展廳,必有非同尋常之處

羽飾

巴黎麥蘭瑞,公元1905年

黃金,鉑金,鑽石,琺琅,高15.5釐米,寬6釐米

印度珠寶能進入故宮展廳,必有非同尋常之處

納瓦納加爾紅寶石項鍊這條項鍊是20世紀珠寶首飾的巔峰之作,代表著卡地亞和印度王公風格碰撞的一個高峰。

項鍊是納瓦納加爾王公迪維加辛吉於1937年委託卡地亞設計的,選用了由納瓦納加爾前一任王公拉吉特辛吉(知名的寶石鑑賞家,雅克·卡地亞的朋友)所收集的一組特殊的經橢圓形切割和長角階梯形切割的緬甸紅寶石。印度獨立後,項鍊被送回到卡地亞進行轉售。為印度王公而設計的原始樣式經過了修改,使之更契合女性的體形,後面的單顆紅寶石線條大為縮減。洛爾·吉尼斯夫人曾在1966年參加杜魯門·卡波特在紐約舉辦的黑白舞會時佩戴過修改後的項鍊。

伊斯蘭文化將玉視為勝利的象徵,人們也認為玉器有檢測和解毒的功效。諸如瑪瑙、縞瑪瑙、水晶一類無色石英在莫臥兒寶石匠人的手中同樣升格為高級藝術,表現出莫臥兒宮廷生活的豐富多彩。

印度珠寶能進入故宮展廳,必有非同尋常之處

賈漢吉爾的酒杯

印度北部,公元1607-1608年(伊斯蘭曆1016年)是現存最古老的一件莫臥兒帝王玉器。

玉,刻有銘文,高5.5釐米,直徑7.4釐米

印度珠寶能進入故宮展廳,必有非同尋常之處

沙·賈汗短劍

印度北部;劍柄:公元1620-1625年;劍刃:1629-1636年

劍柄:玉;劍刃:水紋鋼 ,高29.7釐米,劍柄高11.1釐米,頭部寬2.4釐米

印度珠寶能進入故宮展廳,必有非同尋常之處

印度北部,公元1660-1680年

玉,紅寶石,底足上有銀質支撐環,刻有漢字和一個“璞”字刻印,“璞”意為“未琢之玉”,以及一首乾隆皇帝於1756-1794年間所作的詩,高2.5釐米,寬6.1釐米,長8.4釐米

敬請關注

物華玉寶—珠寶專場

共選拍品15件,

歡迎各位藏家積極參與競拍。

即刻參與!

拍賣時間:

5月9日 20:00——5月11日 22:00

近期熱文鏈接

————————長按二維碼一鍵關注————————

印度珠宝能进入故宫展厅,必有非同寻常之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