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低水平的美國基礎教育,為何能夠培養出一大批高端人才?

gthy18—2453029

因為看似低水平,不是真的低水平——要真的是低水平,美國早就完蛋了。

我個人在美國也待了近五年的時間,雖然接受的是美國的高等教育,但是對於美國的基礎教育也算是比較瞭解。

美國的基礎教育相比中國的基礎教育,在平均難度上雖然降低了不少,但卻設置更為豐富多彩,並且在培養興趣和開發潛能上面,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首先,從認知科學的角度來說,美國的基礎教育比較照顧大多數,且比較考慮適用性。比如在中國,很多人在中學的時候就覺得難度很高,其實不是自身智商問題,而是因為必須提高難度,才能篩選一批人,這是由人口眾多,學校稀少的基本情況決定的。並且考試考察的很多能力,在更高級的學習階段未必有用,比如計算能力。美國都是計算器不離手,實際上真的搞科研,誰用筆算?

美國基礎教育的做法是,降低整體難度,但是給個別學有餘力的學生提供進修提升的機會。比如數學,美國的高中開有選修課程,這個難度就很大,裡面有微積分和線性代數,而美國高中的計算機課程也是全球領先的,普及率比中國高很多。

這就造成什麼情況呢?

在基礎教育階段,美國的平均水平,或者說難度,並不如中國,但不代表它的頂尖人才不如中國,在MIT和斯坦福這樣的地方,每年都有中國大陸轉學過去的本科生或者研究生,他們面臨的其實絕大部分競爭對手都是美國本土高中出來的尖子——很多人的反饋是,這些人非常強。在有些基本功方面,或許中國學生佔些優勢,但是其他方面,比如創新能力,協同能力,表達能力,都不如美國學生。

這也難怪,美國高中的課業小組都是團隊為單位,然後成果都是演講的形式呈現。相比之下,中國高中的競爭方式呢?要麼競賽,要麼高考,都是以個人為單位的單兵作戰,既不需要協同,也不需要表達,就是看成績就行了。如此一來,去了美國,在很多方面確實要從零開始培養。

高端人才,不僅需要高智商,情商同樣重要。在這方面,美國的基礎教育做的確實不錯。


佩子臨

提到美國的基礎教育,人們第一印象往往是,美國孩子數學不行。而事實上,美國的基礎教育中,對數學科目的教育內容都比之中國的同等水平,要簡單許多。這也是為什麼一些中國孩子在讀完中學後,到美國來讀高中,數學會一直領先。那麼為什麼大家又都說美國的教育制度比較先進,能夠培養出高端人材呢? 其實這個問題中,最主要的是對高端人材的定義。什麼是高端人材?中國應主要指的是學霸。但是美國的高端人材卻不主要指學霸。電影明星、電玩高手、歌手、職業體育運動員等,算不算高端人才?當然算了。如果按這個概念來比,美國教育出來的高端人才的比例,當然要比中國多。深層原因是什麼?中國人才培養不夠多元化。 其實,中國有句古話:360行,行行出狀元。過去人們對行業內的精英都是尊敬的,孩子們小的時候尚有一些選擇。比如進入師門學手藝。可是,因為世俗的成見,總認為百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尤其是在近幾十年來的應試教育的大潮下,家長們不得不盡力讓孩子在起跑線上就開始爭做學霸。但是並不是所有的孩子的愛好、天賦都在學習數理化上。所以,一此勉強擠入大學門的孩子,未來也是碌碌無為,並且不快樂。 但是,看似低水平的美國基礎教育,為何能夠培養出一大批高端人才?美國在孩子的基礎教育時期,特別注重多樣化的啟發教育,以做手工、塗抹畫畫、音樂與體育為主,總之就是充分玩。在玩中尋找興趣點,在玩中學習社會學與自然科學的知識。孩子們在小的時候,都沒有被成人世界的觀點所影響,大部分無憂無慮。這樣的情況下,許多孩子雖然到了高中,暫時理科並不強,但是,從小儲存的潛力卻存在各種可能,他們在未來的就業與進一步深造中,多數可以以自己的愛好為主要選擇,做自己喜歡的事,當然,做出成就的機率也就高了。


美國生活速遞

相反我認為美國的基礎教育非常強。以我的孩子為例,一個在公立學校的小學生。

在一年級的時候,他就在老師的幫助下寫了一個關於小小的調查報告。開始先表明這個文章是獻給父母謝謝我們給予他生命和對他的照顧。一個一年級的學生用了兩個星期及好多次修改。竟然做出一份關於鸚鵡是瀕危物種的調查,是由於黑市交易和雨林砍伐所致。裡面有介紹它們的外形結構,生活棲息地及食物,最後還誠實的解釋資料來源。教育孩子誠實的品質太重要了,並且學習到如何查找資料。


在二年級時我看到他的主科科學課,竟然在學習有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結構的分別,昆蟲爬蟲等等。並且有歷史課,小小年紀他們學習的眼界是非常開闊的,並不僅僅在學習數學語文。 而且他的老師還說我們不要逼孩子學習乘法,說讓孩子在適當的年紀學習適當的知識。

小學生的體育課是非常重要的,體育老師要寫學生的評價並參加家長會。學生的課後課業,最主要就是各種運動課程,足球網球壘球滑冰等等。他們有強健體魄的文化。


每個學校都有圖書館,鎮也有大型圖書館,都是免費的。學生都有大量閱讀的習慣,二三年級就報著厚厚的書在啃。應該是老師在鼓勵的。

兒子有參加童軍,會去露營登山等野外活動。最好的是他們會為了爭得榮譽,會上街拉幕捐,會一家一家的拍門拉幕捐。學校也會在萬聖節時,叫學生在拿糖的同時發動陌生人幕捐,為窮人做貢獻。這就很培養孩子的同情心,並且知道為了目標放下臉面。

孩子的品質和眼界比較數學可重要得多。




美國車行百萬裡

中國和包括美國在內的西方國家教育交流是有益的。

我孩子在美國讀高中,讀大學。很多人以中國人的觀點看美國教育。

我孩子第一學期就發現,分數體面上不了好的大學。最難的AP,讀好幾門,至少是A,我孩子做到了,美國老師都認為太難了。數學是我孩子的弱項,在國內就是中等偏下,在美國全校最厲害。如果我同意,有同學請她做家教10美元一小時,我不同意,交通問題、安全問題。大學錄取季,看著她的同學進哈佛、斯坦福、耶魯...。美國大學認為分數進線就可以申請,錄不錄取是學校的事。就像你想上清華北大三本的分數就可以報名,錄不錄取清華北大面試決定,在中國可能嗎?在美國體育和社會活動厲害比分數重要多了。

這幾天我孩子已經放假。每天待在學校里布展,把這個學期的作品出展。紐約市民可以免費參觀,也可以買。高年級的學生賣了作品幹嘛呢?資助低年級的學生。本來學校不收學費的,不收了至少150年,現在撐不住了,收一半。高年級學生是不收學費的收益者,他們抗議,和學校打官司,不為自己,為學弟學妹,賣作品資助學弟學妹。學校在找贊助商,減少收費直至恢復免費。學弟學妹們在學長考試時,幫學長做模型,有什麼不懂、不會的問學長。

要是認為美國大學好混,會昏倒的。為避免學生同質化,學校不停換教授,期末考試評卷不是教他們的教授,外面花錢請的。有問題問教授發郵件,可能半夜發,幾分鐘後收到回覆,教授比她們還瘋。

不管是基礎教育還是高等教育,兩個國家不同的套路。要說中國的落後也不對,至少中國教育支撐著中國的發展。基礎和資源的不同體現在教育的差異。中國重視的美國未必,美國重視的中國暫時還沒有這個條件。


西風75479585

美國不太瞭解,說說英國,應該和美國的教育大同小異。

英國學校有公立和私立之分。先來說公立學校,公立學校是真的免費,而且教學環境很好,可是最大的bug就是教學質量很低,幾乎沒有學生能考上大學,能考上的基本都是社區大學(類似於中國的專科),當然也有難得一見的天才能進入名校。據我的高中英語老師(在英國某公立中學工作了兩年)說公立學校一是講的內容過於簡單,某些地區高中生還在講夠勾股定理;二是課堂紀律渙散,在課堂上大吵大鬧很常見,少有人認真聽課;三是教師權力太低,可以佈置作業,但是學生不做就不能要求學生做。因此英國公立學校出來的學生大多屬於社會底層,工作基本上都是在麥當勞打工,在超市收銀之類的。

私立學校就很不一樣了,其教育模式和中國很類似,甚至更嚴格,不僅僅要求成績優秀,在其他方面比如做義工等也要做到優秀,而且某些學校對人的行為規範也有嚴格要求。因此可以看到私立學校出來的學生才是真正的社會中堅力量,這部分人也是真正意義上大學生的主要群體,不僅是成績出眾,各方面素質都很優異。

因此題主所問的高端人才就大多來自私立學校,而基礎教育水平也確實很低,因為私立學校有個最大的特點就是學費極其昂貴,所以絕大多數學校都是公立學校,造成整體基礎教育水平低下。

這種教育模式造成的後果就是,私立學校裡面的學生基本都是富人子女,公立學校裡面的都屬於普通的底層人民的子女,最終結果就是階級固化,底層的子女畢業了還是底層,精英的子女畢業了還是精英,因此免費教育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精英階層為鞏固階級的工具。


孟德爾的貓

問題開頭“看似”二字用得特別好,美國基礎教育水平確實不低。高水平的基礎教育,自然會對高端人才的培養起重要的作用。先說美國人價值觀的特點吧,美國人價值觀的普遍特點是崇尚和追求自由,“自由”二字可以說是美國人的一切。50個州猶如獨立自主的50個小國家,除了軍隊和外交機構,國家的其他特徵都具備,各自存在,並且各有特色,50個州很不一致,這就是自由。美國人思想和言論自由是絕對的,罵總統、罵州長、罵政府、罵警察,甚至狂叫“今晚一定要炸了五角大樓”“一切都已經準備好了,明早就幹掉總統”等等等等,什麼言論都沒人管(當然政府官員洩密是犯罪的),他只看你的行為。教育私有化也很普遍,思想開放,不拘一格,也是教育的一大特點,注意科學教育理念,培養獨立思考能力、獨立生活能力、動手動腦能力,開發智商,各學校既有共性,又各有特色。因為政治經濟文化各州自有特色,一個州一個區域各個學校又自有特色,一個學校每個老師又自有特色,於是學生個性張揚又各有特色。這些都是源於“自由”。由於人的思想不受任何約束,又加上各有特色的引導,於是創造性思維非常活躍,這就為高一級學校(如大學)的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加之美國這個合眾國一直重視人才(有入籍美國一種條件),各類人才都能得到重用,所以美國大學生成為人才的慾望也很高,於是美國教育能培養大批人才也就成為自然。


沒問題36

中國幾千年來的生活方式就只有兩個字:耕讀,四個字:耕讀傳家。那麼,中國人為什麼相信讀書呢?讀的是聖賢書,什麼聖賢書?主要就是儒家學說。而讀儒家學說的最終目的甚至是唯一目的,就是為了做官!概括起來就是,讀書是因為好做官!做官幹啥呢?做官好發財呀。因此,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歷史發展到了今天,這種傳統仍然根深蒂固。雖然不是讀儒家的聖賢書了,但讀書就是為了升官,升官就是發財。在相當多的中國人眼裡,只有讀好書,才能考高分,上名校,做官,發財;只有讀書才是王道;只有名校畢業、高學歷、高職稱,那才是人才,才有學問,才有地位。其他的統統不算。

美國的教育,厲害在它的高等教育。中國頂尖人才大多是從美國留學回來的。其他國家也差不多如此。

美國的高等教育為什麼這麼厲害?一是有寬鬆成熟的體制,教育管理體制不僵化;二是有從全世界吸引來的頂尖的生源;三是吸引了全世界頂尖的師資;四是有全世界頂尖的財力支持;五是美國各方面仍然有超強實力,為教育提高了支撐。

美國的教育不是什麼都好,也不是什麼都強,中國的教育也不是什麼都差,尤其是發展速度特別快。國情不同,各國的教育也就不一樣,很難直接比較誰好誰差。機械地照搬照抄別人的教育而不結合本國的實際,必定會失敗。但是,教育本身具有的規律、人才培養的規律,在全世界都是一樣的。

實事求是地說,我們既不要妄自菲薄,更沒有到忘乎所以的階段。至少在高等教育方面,我們跟美國比,的確還有相當大的差距,美國的確有我們需要認真學習的地方。

最大的問題是,即使知道美國人是怎麼搞高等教育的,我們也未必學得了。至於原因麼,各人有各人的解讀,就不再囉嗦了。


戰略和預警

我孩子在國外讀中學,我談談我的看法。

1.美國的基礎教育水平不低,對比兩國教材,涵蓋的知識點基本接近。區別是美國不要求過難過深,你只要掌握了就好了,這也是從實際出發,我自己覺得我中學學的知識大部分沒用。

2.美國的高中已經類似中國的大學,學生有很大自主性,這在某種程度上造成好的特別好,差的特別差。中國學生由於老師家長的壓迫,在中學普遍學習認真,這種差異要到大學才顯示出來。

3.數學不好是美國人的毛病,但我覺得是由於美國人不重視數學,因為很大部分職業不要求數學。實際上美國人重視的學科他們學的很好,比如體育,你看看他們的成績有多好。

4.我的結論,美式教育適合培養高端人才,中式教育好處就是底子厚,如果你孩子是天才,就送到美國來,如果是普通人,在中國受教育至少可以確保成為一個合格的人才。


ken徐

美國基礎教育水平低?這麼想的人我只能說你腦子不好使!美國的教育從幼兒園起就實現了多樣化教育,就是你想學什麼就重點學什麼,不必門門考試,只重點考你的專業,所以在美國讀書是很快樂的,因為沒什麼負擔,不像我們這七八門考試壓得你喘不過氣來。然後,美國所有的學校都是自主招生、自主制定課程、各個老師可以自主定課程內容,這樣老師就可以隨時把最前沿的研究成果、知識、技術融入到自己制定的課程裡,而且自主招生學校會根據學生情況推薦他們去適合自己的學校。比如美國的幼兒園有藝術類的,有科技類的,喜歡動物有生物類的,喜歡打架沒事,有體能類的......再看看我們的教育,所有教材內容都是統一的,書本課程內容十年不變,你必須是全才才能考取好大學,門門要考壓得你喘不過氣,讀書簡直就是受罪。在美國,課程都是要與實踐相結合的,比如物理化學,在實驗室做實驗的時候多,強調動手能力;到了我們這,物理題電路成了紙上的圖案,化學實驗成了紙上的公式,完全是紙上談兵的教育。有人會說,那我們也可以學他們多做實驗啊。可現實是你要面對高考,你一天到晚在實驗室做實驗哪還有時間學習高考試題?你做不出高考試題怎麼上大學?其實我們的教育培養的大多都是做題機器罷了。......教育自由化在我們這還很難實現,原因是......其實很多東西你不比不知道,你拿我們這的和美國的仔細比較就知道區別。


悠悠歲月--

首先我不贊成這樣的提法。美國的基礎教育屬於西方教育,低水平從何談起?

實事求是的客觀講,中西方文化存在著巨大的差距。各有優劣,不能一言一避之,硬分出個高低。

中華五千年延續不斷的文明非世界任何一國可比,諸子百家自成一體,儒道釋的融合更是治國根基。但,墨守成規、循規蹈矩的舊規念,卻禁固了中華民族歷史上多次的崛起。

學生不可以勝於師,學派、流派受制於師道尊嚴的桎梏;歷史上的絕活、秘籍更因傳男不傳女、傳內不傳外而早已失傳滅藉。

當然傳統紮實的基礎教育,非西方可比,但這齊頭並進的教育難有奇才能異軍突起。

而現在的西方教育,更多的是關注不同年齡的興趣愛好,使之自由發揮,培養敢想的創新精神。跳躍式的思維最終可使知識相連。

世界普通認為,中國高中生的基礎教育是最紮實的,但後來……

錢學森教授生前最關注的是中國的教育,要想多出世界一流科學家,首先教育體制要改革,為大膽懷疑、小心求證、敢於創新的人才提供發展空間和良好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