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驅動發展,潼南經濟逆勢上揚有何祕訣?

創新驅動發展,潼南經濟逆勢上揚有何秘訣?

潼南,從一個貧窮、落後的區縣,只花了短短四、五年時間,就煥然一新,這速度著實讓人咋舌。隨著,大數據智能化引領創新驅動發展效應的日益顯現,以及對外交通體系的加快完善,未來潼南更加可期!

近日,潼南這個渝西地區的曾經經濟後發區縣,屢屢登上了重慶各大媒體的頭條,一時間成為了大家討論的熱門。

1

潼南備受矚目

筆者認為主要有這麼三層含義:

其一、在不少區縣經濟發展疲軟的大環境下,潼南經濟卻保持逆勢上揚勢頭。統計顯示,今年一季度,潼南GDP同比增長10.2%,比全市平均水平高出了3.2個百分點,相較於去年全年GDP9.1%的增長,提高了1.1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潼南工業增加值增長8.9%,規上工業總產值增長16%,增幅同樣均位居全市前列。

其二、大數據智能化產業已然成為撬動潼南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力。近年來,潼南區瞄準大數據智能化產業發展前沿,通過技術創新,不斷加快原有信息產業的轉型升級步伐,著力培育以手機整機、物聯網、車載智能設備、智能穿戴、智能家居、新型顯示等為代表的智能手機及智能終端產業集群,成效斐然。

據統計,今年一季度,潼南智能手機及智能終端產業實現產值29.99億元,同比增長47.8%,佔全區規模總產值比重的45%。

眾所周知,重慶目前正在實施以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行動計劃,因此,潼南的創新發展不僅與重慶發展戰略行動計劃相符,同時,其成功經驗對於同樣處於轉型升級關鍵階段的兄弟區縣,具有重要的示範意義。

其三、搭建創新平臺,潼南多項創新指標在全市領先。據悉,在去年市統計局發佈的《重慶各區縣企業創新情況簡析》中,潼南實現產品創新的企業佔比全市第一,工藝創新的企業佔比全市第一,開展創新活動的企業佔比全市第三,有營銷創新的企業佔比全市第三,實現創新企業佔比全市第四的好成績。

那麼,過去幾年,潼南究竟做對了什麼?使一個一度以農業為主的落後區縣,成為了創新驅動發展的排頭兵?

2

大數據智能化引領潼南“質變”

曾幾何時,潼南長期處於貧窮、落後的境地。

雖然,這座先後誕生過楊闇公、楊尚昆、楊白冰等偉人的城市,東鄰合川、銅梁、南接大足、西連資陽安嶽、北靠遂寧、廣安,是渝西北、川西北重要的交通樞紐,區位優勢比較明顯。此外,縱貫全境的涪江和瓊江,保證了500噸級的船舶可直達重慶朝天門碼頭,這為潼南經濟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然而,事實上,作為渝西最後一個國家級貧困縣的潼南,直到2015年才脫貧“摘帽”。

分析看來,除了潼南的工業基礎本身比較薄弱以外(2012年,潼南工業、農業增加值大致相當),更主要的原因是,重慶自1997年恢復直轄以來,在相當長的時間裡,在渝西地區,重點是發展成渝主軸帶(重慶主城—璧山—大足—永川—榮昌),這使得潼南的區位優勢得不到體現。

創新驅動發展,潼南經濟逆勢上揚有何秘訣?

不過,近年來,隨著《成渝經濟區區域規劃》和《成渝城市群規劃》的相繼出臺,成遂渝發展軸和渝蓉發展軸與成內渝發展軸一道,並列為成渝發展主軸。由此,處在成遂渝發展軸上的潼南,迎來了重要的歷史發展機遇。

2012年,潼南正式成為重慶唯一一個川渝合作示範區。這意味著潼南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迎來了彎道超車的重大發展機會。

如預想的那樣,在川渝合作示範區的帶動下,潼南工業有了明顯的起色。

比如,作為川中油氣礦主產區的潼南,已探明天然氣儲量3000億立方米以上,早在2014年國內能源巨頭大唐國際投資60億元修建天然氣發電項目。同年,重慶化醫也瞄準了潼南天然氣資源豐富的優勢,投資50億元,打造精細化工產業。

當然,對於潼南經濟產生“脫胎換骨”質變的,還是源自以手機為代表的大數據智能化產業的發展。

可能有人會提出這樣的問題:與潼南具有相同土地、人力優勢的地方不少,潼南也沒有任何手機產業發展的基礎,手機企業願意來嗎?

創新驅動發展,潼南經濟逆勢上揚有何秘訣?

據重慶日報報道,潼南區有關負責人表示,按照傳統思路應該先引進手機整機企業,然後再以此吸引配套企業,最終形成產業鏈。但在多方考察後,潼南否定了這個做法。

“因為我們發現,大部分手機整機企業是勞動密集型企業,固定資產投入不大,流動性非常強。而反觀手機配套企業,由於其固定資產投入大,流動性較低,反而更有利於打造穩定可靠的電子信息產業。”

據悉,目前,潼南共引進各類手機整機及配套企業90家,形成了覆蓋整機、手機屏、CNC加工、手機主板、數據線、充電器等零部件生產以及產品檢測、供應鏈服務為一體的手機產業。潼南手機產業園更是成為重慶首個手機產業生產示範基地。

據統計,2017年潼南手機實現產量7996.7萬臺,同比增長6.5%,其中,智能手機實現產量3320.5萬臺,同比增長70.8%,智能手機及智能終端產業集群實現產值262.56億元,成為僅次於南岸的重慶第二大手機生產基地。

創新驅動發展,潼南經濟逆勢上揚有何秘訣?

尤其令人振奮的是,2017年9月13日晚,曾經被俄羅斯總統當做國禮送出的YOTA手機,在潼南進行了YOTA3雙面屏手機的全球首發。不久前,YOTA手機(中國)總部正式簽約落戶潼南高新區,這預示著潼南正推動著手機產業向高端發展。

據瞭解,該項目總投資10億元,計劃於今年下半年投產。待項目建成後,YOTA公司總部、品牌基地、研發中心、營運中心、結算中心、生產製造基地及售後服務中心等將陸續遷入潼南。

YOTA手機CEO張光強介紹,YOTA潼南項目是集研發、生產、運營等為一體的綜合性基地,今後不僅將生產手機,還會陸續生產平板、穿戴設備等產品。屆時,產品除了面向國內,還將逐步拓展歐洲、北美等地市場。

重慶日報披露,除了YOTA手機外,國內手機代工行業排名前三的巨頭企業與德通訊簽約落戶潼南,將投資10億元在潼南建設包含研發中心、測試實驗室等在內的智能終端產品生產基地,達產後可實現年產值100億元以上。

按照規劃,預計到2025年,潼南智能手機及智能終端產業將會突破1000億元產值大關,形成高端及中端產品梯次合理,配套功能完善的智能手機及智能終端產業基地。

創新驅動發展,潼南經濟逆勢上揚有何秘訣?

潼南工業園區,重慶太錦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值得一提的還有,在電子信息產業的帶動下,環保科技產業異軍突起逐漸成了潼南工業又一大亮點。原來,由於電鍍行業重汙染、處理難,重慶手機、筆記本電腦及汽車等產品的高端外觀件,一直以來都是從沿海地區引進,因此,電鍍廢水的環保處理,一度成了困擾重慶電子信息製造業發展的難題。

然而,落戶於潼南高新區的全國第一座電鍍全產業鏈環保服務園區——重慶巨科環保電鍍工業園,通過自主研發的20多項高新技術,不僅讓重金屬廢水實現了淨化循環再利用,也為重慶筆電等電子產品高端外觀件實現了本地化生產,為相關企業降低物流成本的同時,還使得潼南在發展手機、筆電及高端裝備等產業優勢得以凸顯。

3

交通,潼南經濟發展又一大引擎

除了大數據智能產業對潼南經濟產生巨大的拉動效應外,近年來潼南交通樞紐打造初見成效,區位價值正不斷放大,可以視為推動其經濟快速發展的另一大引擎。

據瞭解,潼南目前除了2007年就建成投入使用的渝遂高速,在建的包括南大瀘和資潼合高速。

其中,從南充經潼南、大足、榮昌到瀘州的南大瀘高速公路,將四川第一大人口大市、中歐班列(重慶)通道上重要節點城市南充,和四川第一大港口城市瀘州有機地串聯起來,形成了一條成渝城市群內少有的縱向高速公路。待2019年全線通車後,潼南北上川東北、陝西,南下川南、雲貴、廣西等地,就有了一條便捷的通道。

創新驅動發展,潼南經濟逆勢上揚有何秘訣?

資潼合高速公路示意圖

另一條在建的資(陽)潼(南)合(川)高速公路,對於改變潼南交通格局,提升其樞紐地位同樣具有不可忽視的價值。這條高速公路,西起四川資陽,東至合川,最後經渝廣(安)高速公路等抵達江北機場。據瞭解,資潼合高速公路,是四川天府新區連接重慶兩江新區,天府機場連接江北機場最便捷的通道。

待資潼合、南大瀘高速建成通車以後,對於潼南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

其一、成渝兩地的客商,來潼南採購蔬菜和檸檬將更加方便,勢必極大地提升其綠色健康品的競爭力。順便補充一句,早在2015年,潼南檸檬就通過渝新歐出口至哈薩克斯坦。

創新驅動發展,潼南經濟逆勢上揚有何秘訣?

潼南油菜花節

其二、潼南的旅遊業有望迎來新一輪爆發期。潼南的旅遊資源比較豐富,既有陳摶故里、大佛寺、雙江古鎮這樣的歷史人文景觀,同時還有崇龕花海等這樣的自然景觀。統計顯示,2017年,潼南共接待遊客 738萬餘人次,實現綜合收入37.3億元。尤其是,每年三月的油菜花節儼然成了潼南一張名片。

其三、加速產業聚集。上文我們已經提到過了,潼南作為重慶唯一一個川渝合作示範區,在政策方面有諸多優勢,獲批五年來,成績斐然。未來隨著資潼合及南大瀘高速公路的投入使用,川渝兩地的產業有望加速向潼南聚集。

創新驅動發展,潼南經濟逆勢上揚有何秘訣?

瀘州港

其四、加速融入“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南大瀘和資潼合高速公路沿線上有南充、合川,這兩座渝新歐重要的物流節點城市。其中,與潼南毗鄰的合川,正在打造具備鐵公水聯運條件的重慶渭沱綜合物流產業園。而擁有四川自貿區川南臨港片區的瀘州,則是潼南直接融入長江經濟帶的關鍵。

事實上,除了高速公路以外,潼南還正在推動蘭渝高鐵、市郊鐵路(主城區—璧山—銅梁—潼南)的前期工作,加上此前的渝遂鐵路,屆時,潼南將形成“一高兩快”的鐵路網;水運方面,形成以涪江為骨架,瓊江為補充的航道體系,實現涪江5級航道標準,打造“兩樞紐九重點”的發展格局;航空方面,則規劃一個通用機場。

潼南,從一個貧窮、落後的區縣,只花了短短四、五年時間,就煥然一新,這速度著實讓人咋舌。隨著,大數據智能化引領創新驅動發展效應的日益顯現,以及對外交通體系的加快完善,未來潼南更加可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