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山東省地級市,簡稱“青”,國家計劃單列市、特大城市、副省級市,山東省經濟中心、國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濱海度假旅遊城市、國際性港口城市、國家重要的現代海洋產業發展先行區、東北亞國際航運樞紐、海上體育運動基地, “一帶一路”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主要節點城市和海上合作戰略支點。


青島,山東省地級市,簡稱“青”,國家計劃單列市、特大城市、副省級市,山東省經濟中心、國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濱海度假旅遊城市、國際性港口城市、國家重要的現代海洋產業發展先行區、東北亞國際航運樞紐、海上體育運動基地, “一帶一路”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主要節點城市和海上合作戰略支點。

青島地處山東半島東南部沿海,膠東半島東部,中日韓自貿區的前沿地帶;瀕臨黃海,隔海與朝鮮半島相望,東北與煙臺毗鄰,西與濰坊相連,西南與日照接壤;總面積11282平方公里,轄7個區,代管3個縣級市,2016年,總人口920.4萬,地區生產總值10011.29億元。

青島地區昔稱膠澳。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道教發祥地,6000年以前,境內就有人類的生存和繁衍。因樹木繁多,四季常青而得名。1891年清政府駐兵建置,1897年德國租借並建設港口和鐵路,1914年11月,日本取代德國佔領青島。1949年6月2日,青島解放。


青島是2008北京奧運會和第13屆殘奧會帆船比賽舉辦城市,是中國帆船之都,亞洲最佳航海城,世界啤酒之城、聯合國“電影之都”。也是全國首批沿海開放城市、全國文明城市、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被譽為“東方瑞士”歐韻之都、“中國品牌之都”稱號。青島是國際海洋科研教育中心,駐有山東大學、中國海洋大學、中國石油大學等高校26所。引進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29所高校。

青島市市名以古代漁村青島得名。青島市專名“青島”本指城區前海一海灣內的一座小島,因島上綠樹成蔭,終年鬱鬱蔥蔥而得名“青島”,後於明嘉靖年間首度被記載於王士性的《廣志繹》中。明萬曆七年,即墨縣令許鋌主持修編的《地方事宜議·海防》中,有關青島之名記述為:“本縣東南濱海,即中國東界,望之了無津涯,惟島嶼羅峙其間。島之可人居者,曰青、曰福、曰管……”這裡的“青”,即指青島。

青島市地處山東半島東南部,位於東經119°30′~121°00′、北緯35°35′~37°09′,東、南瀕臨黃海,東北與煙臺市毗鄰,西與濰坊市相連,西南與日照市接壤;總面積為11282平方千米。截至2017年9月,青島下轄7個市轄區,代管3個縣級市。市政府駐青島市市南區香港中路11號。


青島地處北溫帶季風區域,屬溫帶季風氣候。市區由於海洋環境的直接調節,受來自洋麵上的東南季風及海流、水團的影響,故又具有顯著的海洋性氣候特點。空氣溼潤,雨量充沛,溫度適中,四季分明。春季氣溫回升緩慢,較內陸遲1個月;夏季溼熱多雨,但無酷暑;秋季天高氣爽,降水少,蒸發強;冬季風大溫低,持續時間較長。

青島誕生了海爾、海信、青島啤酒、雙星、新華錦、青建等一批企業和品牌。青島有膠濟鐵路橫貫山東,是連接青島、濟南的運輸大動脈,是中國第一條正式通車運行的鐵路客運專線,全長362.5公里。青榮城際鐵路即墨至榮成段2014年10月28日開通。濟青高鐵、青連鐵路徵遷建設加快推進。

青島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重點歷史風貌保護城市、首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4處。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有嶗山風景名勝區、青島海濱風景區。山東省近300處優秀歷史建築中,青島佔131處。青島歷史風貌保護區內有重點名人故居85處,已列入保護目錄26處。 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處:即墨馬山石林。


青島港自動化碼頭如火如荼的作業場景。

山東青島,新冠高架是青島治理交通擁堵、緩解交通壓力的重點工程,是連接海底隧道、膠寧高架、杭鞍高架、環灣路以及跨海大橋的重要紐帶,也是青島高架快速路網的主幹道路。

嶗山,位於青島市東部,古代又曾稱牢山、勞山、鰲山等。它是山東半島的主要山脈,嶗山的主峰名為“巨峰”,又稱“嶗頂”,海拔1132.7米,是中國海岸線第一高峰,有著海上“第一名山”之稱。當地有一句古語說:“泰山雖雲高,不如東海嶗。” 嶗山的最高峰名為巨峰,又稱嶗頂,地處北緯36°10′,東經120°37′,海拔1132.7米,峰頂面積約1.5平方公里,為嶗山的主峰。


“勞山”最早出自《詩經》“山川悠遠,維其勞矣”、 《詩經·小雅·魚藻之什》鄭箋雲:“勞勞,廣闊”。但對“勞山”的解釋也不盡一致。一說該山雄險陡峭,上下行走,非常辛勞,故稱“勞山”。二說明末清初著名學者顧炎武考證,秦始皇到嶗山時,勞民傷財,因此稱為“勞山”。 《後漢書·逄萌傳》、《魏書·釋老志》、《魏書·高祖紀》、南朝梁弘景《名醫別錄》、唐《元和郡縣誌》、《齊乘》、清《一統志》沿用“勞山”。

“嶗山” 最早見於唐高宗顯慶四年《南史·明僧紹傳》。明末黃宗昌修《嶗山志》後,“嶗山”一名逐漸被採用,。《神農百草》、《本草圍經》沿用“嶗山”,清黃宗昌修《嶗山志》以後至今使用“嶗山”。該山本名應為“勞”或“嶗”,漢代稱“不其”,晉及南北朝稱“牢”,唐代又有“大勞、小勞”和“輔唐”之稱,明、清兩代以“勞”、“嶗”為主,“牢”、“鰲”兼而用之,至近代才專用“嶗”字。

嶗山是道教名山。自春秋戰國至秦漢時期,就有方士、巫師在嶗山餐霞修煉,唐、宋兩代嶗山道教肇興,元、明兩代達到鼎盛,至清代不衰。嶗山道教由於王重陽所創全真派的入統,開創了全新的局面。全真道北七真涉足嶗山,邱處機三次來嶗山說法闡教,影響深遠。嗣後,北七真在嶗山各創宗派,爭建道觀,至明代達到鼎盛時期,遂有“九宮八觀七十二庵”之繁榮,使嶗山成為道教全真天下第二叢林。


在嶗山道教發展的漫長過程中,有李哲玄、劉若拙、邱處機、劉處玄、李志明、徐復陽、張三丰、孫玄清、耿義蘭、齊本守等著名道人受過皇帝敕封。嶗山山區內尚存道觀有太清宮、上清宮、明霞洞、太平宮、通真宮、華樓宮、蔚竹庵、白雲洞、明道觀、關帝廟、百福庵、大嶗觀和太和觀。其中,太清宮、上清宮、明霞洞、太平宮皆修葺一新,成為道教宗教活動的重要場所。

五四廣場位於山東省青島市市南區東海西路,北依青島市人民政府辦公大樓,南臨浮山灣,總佔地面積10公頃。五四廣場因青島為中國近代史上偉大的五四運動導火索而得名。 五四廣場分南北兩部分,分佈於中軸線上的市人民政府辦公大樓、隱式噴泉、點陣噴泉、《五月的風》雕塑、海上百米噴泉等。

八大關,位於匯泉東部,太平山南麓,始建於20世紀30年代,是中國著名的風景療養區,面積70餘公頃。十條幽靜清涼的大路縱橫其間,主要大路因以我國八大著名關隘命名,故統稱為八大關。八大關是最能體現青島“紅瓦綠樹、碧海藍天”特點的風景區,位於山東省青島市匯泉角景區北部。所謂"八大關",是因為這裡有八條馬路,是以中國古代長城著名關隘命名的。此處是著名的別墅區,人稱“萬國建築博物館”。


青島奧林匹克帆船中心就是青島國際帆船中心。位於青島市東部新區浮山灣畔,北海船廠原址,毗鄰五四廣場和東海路,市內的著名風景點“燕島秋潮”位於基地內燕兒島山的東南角,2008年第29屆奧運會和13屆殘奧會帆船比賽就是在這裡舉行的。為了迎接奧運會帆船比賽和打造“帆船之都”,青島市政府把北海船廠整體搬遷到黃島區的海西灣,並將國際帆船中心建成青島市獨具海上運動特色的建築區域。

金沙灘位於山東半島南端黃海之濱青島市黃島區金沙灘路。南瀕黃海,呈月牙形東西伸展,全長3500多米,寬300米。 金沙灘水清灘平,沙細如粉,色澤如金,海水湛藍,水天一色,故稱“金沙灘”。青島金沙灘是我國沙質最細、面積最大、風景最美的沙灘,號稱“亞洲第一灘”。2008年底被評為AAAA級景區。

青島棧橋位於遊人如織的青島中山路南端,橋身從海岸探入如彎月般的青島灣深處。橋身供遊人參觀並在此停靠旅遊船,由此乘船可看海上青島。青島棧橋始建於清光緒十八年(1892年),是青島最早的軍事專用人工碼頭建築,現在是青島的重要標誌性建築物和著名風景遊覽點。青島棧橋全長440米,寬8米,鋼混結構。橋南端築半圓形防波堤,堤內建有民族形式的兩層八角樓,名“回瀾閣”,遊人佇立閣旁,欣賞層層巨浪湧來。


大珠山風景區位於黃島區東南部海濱,主峰大砦頂486米,總面積65平方公里,主要分為石 門寺景區、珠山秀谷景區。山中有建於隋唐時期的佛教造像石窟,有建於金大定年間的石門古寺,有墓塔林、麻衣庵、朱朝洞、珠山石室等古代名士隱居和文人墨客探幽的遺蹟,有江北獨一無二的萬畝杜鵑花,還有千姿百態的奇峰異石,最具代表性的是全國罕見的天然大佛,它們栩栩如生地展示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