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軍二十萬兵力為何能佔領中原?

Mr_Dash

明朝崇禎末年,當運轉了兩百多年的體制徹底腐朽時,滿清政權則經在關外數十年經營,由

努爾哈赤皇太極這父子兩代梟雄,打造出一個強有力的國家機器和軍政集團,拉攏得了人才,穩定得了秩序,收得上稅收,能給軍隊發得出餉銀,同時能做到令行禁止,戰勝重賞、戰敗重罰,適應了當時局勢的切實需求,當然一時間勢如破竹、兵鋒無往而不利。

後金天命汗:努爾哈赤

根據《中國軍事》通史,到後金天命六年(1621年),滿洲八旗有牛錄231個,總丁口也只有6.9萬人,和上億人口的大明王朝比,看似只是零頭,但組織效率和動員力則是天壤之別。

薩爾滸之戰,面對8.7萬明軍精銳、以及朝鮮軍1.3萬、葉赫軍1萬,總計11萬大軍的聯合征剿,努爾哈赤極限動員出超過5萬戰兵,2萬隨軍民夫,婦女老人小孩無不上陣支援後勤,將四路明軍逐次殲滅三路,嚇跑一路,大獲全勝。

皇太極繼位後,收錄降順的蒙古人和漢人,建立蒙古八旗120牛錄,漢軍八旗164牛錄,又從東北野林中搜羅了大量的索倫、達斡爾、鄂倫春諸民族的丁壯,編練成滿洲八旗310牛錄,經過近二十年經營,共有9.3萬滿洲八旗,3.54萬蒙古八旗,3.28萬漢軍八旗,總兵力合計16.12萬,以戰鬥力而論,已經當時整個東亞大陸最強大的一支軍隊。

清太宗崇德皇帝:皇太極

松山大戰中,皇太極傾其全力,十餘萬八旗大軍苦戰經年,一舉打垮了洪承疇率領的最後13萬明軍精銳。精銳喪盡的明王朝這才再難壓制關內流民起義,終於被李自成攻破京城,逼死崇禎皇帝。

之後滿清和大順兩大新興政權爭霸中原的一片石之戰,滿清攝政王多爾袞舉國總動員,率領的十五萬八旗精兵,會同吳三桂關寧軍五萬,合力夾攻李自成的八萬大順軍精銳,以眾擊寡再獲全勝,打垮了李自成部核心主力,擊敗了爭奪天下的最大敵手後,更以此兵威收降了原明朝的九邊大軍數十萬人,滿清皇室也搬進了原明朝皇宮紫禁城,入主幽燕地區而虎瞰天下。

此後,多爾袞在戰略上更把南明和李闖軍都藐視到了極點,就以不足二十萬核心武力的基本盤,分散兵力,四面開花,甚至令同時英親王阿濟格率大軍攻李闖,豫親王多鐸率大軍攻南明,

就是靠著滿洲八旗精兵去統帶那些從明末邊軍轉化而來的漢軍八旗和綠營兵馬,只花了不到兩年,就從北京同時攻陷南京和西安,覆亡了南明弘光政權和李闖大順政權,幾乎在同一時間打贏兩場戰爭,更讓【滿洲八旗天下無敵】的神話,一度深入當時人心。

睿親王多爾袞和豫親王多鐸

其後肅親王豪格進西川,順承郡王勒克德渾橫掃湖廣,端重郡王博洛攻浙江福建,都是僅以幾千真八旗軍去統帶幾萬原明朝降軍,一路席捲珠簾收編各方勢力降兵,如此驕狂浪戰,竟能近乎摧枯拉朽快速打下大半疆土,只因原來明帝國體制的武夫們,近乎全都投效在滿清旗下,為其鷹犬來剿殺故國。

如南明政權原來的守護者,江北四鎮兵馬和左良玉部諸將,在倒戈投清之後,更是衝鋒在最前的急先鋒。揚州十日、江陰血戰,嘉定三屠,掃蕩南方各省,那些漢八旗和綠營兵,哪一戰不是主力,哪一戰不是先鋒?

南京群臣,恭迎清軍入城

而士大夫之無恥、則更為國恥。明代士大夫集團歷經二百餘年的的不斷劣化,劣幣驅逐良幣,最後毫無民族氣節的敗類已經佔了絕大多數。

李闖破京師而多爾袞舉棋未定時,是范文程和洪承疇竭力謀劃,幫他下定入關決心。

李定國二斬滿清親王時,是南明中樞不欲他建大功而竭力掣肘,拖其後腿,又是洪承疇幫清廷力挽狂瀾。

多少明朝地方官員奮勇投效滿清,撲滅百姓自發抵抗,多少讀書士子見滿清仍舊開科舉,就乖乖剃頭留辮去攻讀八股。

入關之後,八旗兵馬散居各地,二十年間不斷戰損,根據清朝自己統計,

順治五年(1648年),滿洲八旗男丁數是5.5萬人,蒙古八旗男丁數是2.9萬人,漢軍八旗與“撫西漢人”男丁數是4.6萬人,包衣漢人男丁數是21.6萬人,合計35.7萬人。

到順治十四年(1657年),戶部尚書車克奏報 ,該年滿洲八旗男丁數是4.9萬人,蒙古八旗男丁數是2.6萬人,漢軍八旗與“撫西漢人”男丁數是7.9萬人,包衣漢人男丁數是23.7萬人,合計39.2萬人。

也就是說,八旗軍中滿洲人和蒙古人的比例不斷下降,降服漢人已經佔了絕對多數,更勿論還有幾十萬不在八旗編制的綠營兵馬了。因為真正的滿洲八旗只剩不足五萬,所以少一點便足以讓清朝皇帝心驚肉疼。

所以,鎮江一戰,鄭成功軍擊殺滿洲八旗軍數千人,便讓順治帝驚慌失措,先打算逃回關外,遭其母孝莊太后訓斥後,更動了親征決戰的念頭。

南明延平王:鄭成功

然而盡殲江南八旗的鄭成功,可在南京城下卻被幾個名不見經傳的漢奸小人所欺哄,竟致貽誤戰機,功敗垂成。

廈門一戰,鄭成功軍再斬殺八旗數千人,滿清王朝竟不惜放棄萬里海疆,強迫數百萬沿海漢人百姓流離失所,搞出了臭名昭著的“遷海令”。

之後又是姚啟聖、施琅等漢人文武官員苦心孤詣謀劃數十載,終於剿滅了鄭明東寧政權,撲滅神州大地最後一點抗清星火。

面對漢人百姓的自發反抗和抵制,滿清當局的慣行軍法,是反抗之城必屠,民眾不肯剃髮之城必屠,其殺戮之慘烈,唯有人類史最強殺戮機器蒙古帝國可比,遠遠超過其餘任何一朝的開國鼎革。

【其據城逆命者,並誅之。】——《清實錄·順治實錄》

【諭南朝官紳軍民人等知道:……所過州縣地方,有能削髮投順,開城納款,即與爵祿,世守富貴。如有抗拒不遵,大兵一到,玉石俱焚,盡行屠戮。】《爝火錄卷四》載清軍屠城佈告

從努爾哈赤屠殺遼東“無穀人”,殺遼東漢民百萬人起;揚州十日,殺八十萬人;嘉定三屠、殺五十萬人;屠濟南,殺十三萬人;屠大同等晉北四城,殺四十萬人;屠沅江,殺十萬人;屠南昌,殺四十萬人;屠廣州,殺八十萬人;屠江陰,殺十八萬人;屠嘉興,殺十萬人;屠贛州,殺五十萬人;屠涇縣、舟山、蒲城、沙鎮、金華、湘陰、曹州、常熟,各殺兩萬、三萬、五萬不等……

鐵一般的歷史證明,恰恰是整個原大明王朝的精英集團,不分文官武將的集體墮落,喪失民族氣節,數典忘祖,效順滿清為虎作倀,叛君叛國,才是滿清得以區區幾十萬人口和兵馬,掌控天下二百餘年的主要原因。

同樣,恰恰是廣大漢人百姓的持續不懈抵抗,才是滿清從入關到奪取明朝兩座京城只花了兩年,然而基本統一全國花了十八年,基本撲滅漢人抵抗花了三十九年,並在之後二百餘年一直風聲鶴唳、窮盡一切專制集權法門、推行愚民統治的根本原因。


狐狸晨曦

清軍20萬兵力之所以能成功入主中原 ,其原因除了清朝幾位君主精明睿智之外,還有就是明朝已經是腐敗的頭頂生瘡腳底流膿了,明神宗明熹宗荒唐無恥,荒怠朝政不為民做主,導致民不聊生哀鴻遍野,老百姓吃樹皮草根甚至觀音土來苟延殘喘,距考證 ,明朝人口高峰值為嘉靖年間,為19300萬人,而到了崇禎年間已經不足9000萬了,60年間至少餓死了一億人,這樣兇猛的全國性大饑荒舉世罕見,明朝政府面對這麼兇險的災難不僅不救災 反而繼續對老百姓進行敲骨榨髓的盤剝,老百姓活不下去只能造反,在木匠皇帝朱由校繼位沒幾年就有幾十支農民起義軍在陝甘一帶揭竿而起,稱八大王72部 ,其中最有名的當屬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部,就是南方,苗族彝族壯族也爆發了近百次農民起義,反抗明朝的腐朽野蠻統治 ,明朝此時已經是民心盡失,李自成提出均田免糧,處決了一大批為害一方罪惡累累的貪官汙吏,贏得了民心,在洛陽,李自成處決了飽食洛陽民脂民膏罪大惡極的福王,開倉賑災,大量失去土地的貧民百姓紛紛加入革命隊伍,在通州,甚至守軍私自打開城門迎接李闖王的百萬之師,到了北京城下時,李自成的軍隊已經超過百萬,攻下了西起嘉峪關東至山東半島南抵長江北臨長城的大半明朝土地,李自成攻打北京城的時候基本上沒有人抵抗,也沒有人前來救駕勤王,崇禎在空蕩蕩的金鑾殿敲了半天鍾,也沒有一個人來 ,可見明朝已經是徹底的民心盡失無藥可救了,李自成滅掉腐朽的明朝之後卻被勝利衝昏了頭腦,變得狂妄自大目中無人起來 ,認為天下已定可以享樂了,卻忽視了還有幾十萬原來明朝的遊兵散勇分佈在全國各地 ,還無視關寧城的吳三桂 ,抄了吳三桂的家,將吳三桂一家關了起來,激怒了吳三桂,吳三桂於是投敵,與八旗一起擊敗了李自成,清軍趁機攻入關內,原來前明官員紛紛投降,與清軍一起鎮壓殺戮起義軍,清軍僅用2年的時間就打到長江流域,除了揚州史可法江陰閻應元南京鄭成功還有李定國等堅持抗清以外,其餘的基本上都是不戰而降成為清廷的走狗,令抗清者深惡痛絕,抗清力量雖然經歷了20多年的不懈努力,也不斷沉重打擊了清廷,但是由於不斷出現的叛徒,出賣抗清力量,康熙年間,明朝最後一位皇帝在緬甸被吳三桂活捉殺害,清朝統一了全國,

所以說明朝之所以被清朝取代,原因有三,1,清朝皇帝精明睿智,任人唯賢,2,明朝天災人禍連連,政府腐敗不堪,不為貧民百姓做主 反而進行殺雞取卵式的殘酷剝削。3明朝垮臺後叛國賊漢奸多如牛毛 ,明朝的一些官員已經喪失了所有的羞恥心,有這三條即便是清朝不入關,也會有其他的勢力入主中原。


馨憐

中國的家國天下觀念都是讀書人在專利負責解讀,普通百姓只知道父母官和皇上,所以沒有完整的社會責任和統一的價值觀。

一旦讀書人階層為了私利而互相傷害,那麼社會必然分裂。明朝事實上就是比較分裂的社會,個人私利萌芽,但是族群、社會、王朝等大的價值觀並沒有形成和鞏固。從軍事上就很難形成統一的合力,每個地區都是根據本地的文人宣傳主流行事,各地文人集團如果各自獨立,那麼不僅無法協調一致,甚至互相拆臺。

明朝的資本主義萌芽雖然被吹捧,但是事實上導致了各地局部利益和國家總體上的矛盾,比如晉商和江南,跟民國和清末的買辦一脈相承。這樣的社會,很容易就被敵人分化瓦解各個擊破了。

滿清建立以後,顯然吸取了明朝的教訓,加大了中央對各個地方的控制,甚至導致了文字獄,也階段性聚集了國家力量完成了領土的鞏固和國家的統一,在社會貫徹落實了行政體系,只是過度重視控制而逐漸失去了活力,越來越腐敗爛掉。


樹苗根

依靠後金/滿清的20萬兵力,是不可能佔領整個中原的。實際上,滿清也沒有20萬兵力,大約是14~15萬兵力。之所以滿清可以統一中國,是因為它們收買和驅使了一大批地主武裝,按照現在的說法,就是漢奸僕從軍隊替它們打天下。吳三桂在與李自成山海關大戰之前,擁有精兵54000人。吳三桂投靠後金之後,吳三桂的兵馬慢慢發展到20多萬人,頂峰達到30萬多人。吳三桂僅僅是"三蕃"之中的一蕃,就有20~30萬兵力,三蕃合併起來就有超過五六十萬兵力。加上李自成原部投降了後金,大約有10幾萬人,後金就有70萬僕從軍隊。加上其他地主武裝,後金一共擁有100萬左右的僕從軍隊。一個例子是,圍攻揚州的時候,後金出動了30萬軍隊,其中後金八旗兵力為30000人,其餘27萬人都是漢族為主的僕從軍隊。而大明全境的反抗力量,以崇禎帝死亡這一年計算,北方明軍殘餘為10萬,南方明軍為60萬,李自成殘部為30萬,張獻忠部為10萬,合併為110萬,與後金比,軍隊數量並不特別佔據優勢。何況,後人提出質疑,認為南明由於吃空額,實際上只有20萬人,沒有60萬人,如果是這樣,反後金的兵力僅僅為70萬。以70萬對抗100萬,反後金的兵力處於弱勢。而且,對抗後金的力量不是鐵板一塊,而是矛盾深重的幾方勢力。即使是南明,也是內部爭鬥不息。東林黨人與馬士英,左良玉互相傾軋,把朝廷搞得烏煙瘴氣。這樣的朝廷,豈有前途?豈能抵擋朝氣蓬勃的八旗鐵騎的兇狠進攻?


懷疑探索者

一句話,沒有漢奸 滿清佔個屁。沒有洪承疇 三番王 滿清路都不認識。但漢族的民族根劣性也是決定性原因,文人誤國。崇禎毀在自己手裡,因為他有絕對的權利,但他能力不夠,文臣也比太監好不到哪去,幾個首輔該死。到了南明又毀在馬士英史可法兩人手裡,雖然盡忠了 但留下的都是爛攤子,別人也收拾不了,最重要的是聯虜抗寇,乾脆直接投降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