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前誰發明了羊肉泡饃?為什麼是在西安出現而不是其他城市?

迷路的安然

羊肉泡饃,古稱"羊羹",宋代著名詩人蘇軾有"隴饌有熊臘,秦烹唯羊羹"的詩句,在西北美食當中,屬羊肉泡饃最為著名。它香氣四溢,肉爛湯濃,肥而不膩,而且暖胃耐飢,因此深受西北地區人民的喜愛。由於口味原因,泡饃還發展有牛肉泡饃的品種,牛肉沒有羊肉的羶味,因而被更多人所接受。

發明及起源:

雖然說羊肉泡饃是從古代的“羊羹”演化而來的,但是在宋朝的時候發生了一件羊肉泡饃與趙匡胤皇帝之間的故事。據說在五代末年間,趙匡胤還是個不得志的落魄之人,一日在古時長安街頭流浪時,飢餓難耐的他不得不向燒餅鋪討了兩個燒餅吃,這時他聞到了肉香——原來是不遠處的一間鋪子正在煮羊肉湯,聞到此香的他禁不住也向老闆討了一碗羊肉湯喝,隨後他乾脆把燒餅掰成小塊放入羊肉湯中,沒想到這一碗“燒餅羊肉湯”令他飢寒全無,食之精神大振。

幾年後,趙匡胤當上了皇帝,吃遍了山珍海味,偶爾會回想起當年街頭的那碗燒餅湯的美味,遂下令讓御廚仿做給他吃,卻怎麼也吃不到當初的那個味道。一次出巡,讓趙匡胤又來到了當年的那條街,聞到了久違的肉香,他食慾頓起,停下隊伍走到羊肉湯鋪子,讓老闆馬上做一份“羊肉泡饃”。老闆見到皇帝光臨十分驚恐和驚喜,於是讓妻子烙了兩個餅,又擔心皇帝覺得餅太硬,便將烙餅掰碎了放入羊肉湯中混合,加上燉熟的羊肉片和其他配料,誠惶誠恐的端到了皇帝面前。

皇帝不顧形象在眾臣子侍衛面前大塊朵碩,食後龍顏大悅,找回了當初的感覺,遂嘉獎了這家鋪子。皇帝來到民間吃羊肉泡饃的事情就這麼傳開了。越來越多的人熱衷於去吃羊肉泡饃。於是,羊肉泡饃就在民間興起,一直流傳到了現在。

其實出現在西安的主要原因還是不難解釋,因為現在的西安即是舊時的長安,長安作為歷代的朝代的首都,文化深厚,眾多美食的發源地及原因也是多源於宮廷貴族的需要!


村中一奇花

羊肉出現的很早,在殷商時期羊已經作為吉祥物刻在鼎上,做成玉器。

著名的四羊方尊就是殷商後期的禮器。

羊肉最早是很尊貴的肉類,只有貴族才能吃的起,最早的禮記就曾經記載過牛羊羮,說這玩意賊美味。

戰國 時候中山國是怎麼亡國的?就是因為國王煮了一鍋羊肉羮,因為分到大臣司馬子其這兒沒了,就沒分他,結果司馬子其一怒跑到楚國,鼓動楚國出兵去攻打中山國。因為有司馬子其這個中山國大臣,所謂洩底最怕老鄉,三下五除二楚國就把中山國從春秋戰國除了名。

這可謂一碗羊肉泡饃引發的血案啊。

羊肉羮裡不知有沒有饃,但是這東西起源於西安,為啥?因為周朝建都鎬京,就在西安附近。

西北盛產小麥,因地制宜小麥和羊肉結合出了這道美味。所以這東西肯定得在西安出現,因為當時那是天下的中心最繁華之地。

後來羊肉泡饃成型於唐朝,唐朝的都城長安依舊在大西北。

這時候羊肉泡饃也從王公貴族獨享的美食,逐漸走上了長安城的酒店飯肆。

這時候的羊肉泡裡有饃的雛形了,謝諷在《食經》中記述“細供沒忽羊羹”,把羊肉和麵結合做出羊羹,沒錢的老百姓吃不起羊肉,但是用羊湯泡的麵食其實吃起來也是很爽的。

蘇東坡寫過詩:隴饌有熊臘,秦烹唯羊羹。熊幹這輩子是吃不上了,但是羊羹倒是可以打一碗,在這寒冷冬天裡,想想都暖和。

宋朝以降,西安已經不再是政治中心,但是因為這裡和各個少數民族部落接觸過多,食物也在融合,一個猜測是羊羹和少數民族的傳統食物囊結合了。於是羊肉泡饃的技術日趨完善。就差推廣了,這時候需要一個傳說。

於是宋太祖趙匡胤出場啦。

一般小吃的代言人都是乾隆爺,但是羊肉泡饃由於太古老了,乾隆他祖爺爺沒出生羊肉泡饃就已經風靡西北了。所以只有請宋太祖為羊肉泡饃帶鹽才算合理。

不過傳說的整個路數和乾隆帶鹽的各種美食差不多,一個詞可形容,陰差陽錯。

話說宋太祖當年被趕出家門,流落街頭,跑到了西安,餓啊。

但是兜裡沒錢,街上一個賣燒餅的老闆看他可憐,就給了他倆隔夜的燒餅,但是這燒餅太硬,趙匡胤咬不動(隔夜的燒餅就硬了?買了三天的燒餅我都能吃得很香啊)。這時候趙匡胤發現街邊有個買羊湯的,於是求了碗羊湯,把燒餅泡到羊湯裡,一吃太美了,於是羊肉泡饃誕生啦。

很多年後,趙匡胤當了皇帝,吃嘛嘛不香,就想起當年的肉泡饃了,於是出巡西安找到了當年給他燒餅的老闆說明來意。老闆一看皇帝來了,要吃燒餅泡羊湯,就讓自己媳婦烙餅,結果材料不行,烙成死麵的餅了。

想改來不及了,皇帝就在那兒等了半天了,於是燒餅老闆戰戰兢兢的把羊湯澆在死麵餅上,心想死就死吧。端出來給趙匡胤品嚐。

趙匡胤一吃,比當年的燒餅還好吃,賞!

於是羊肉泡饃2.0版誕生了。有當今皇上的加持,羊肉泡饃很快風靡朝野。

後來朱元璋聽說這故事,哭暈在廁所:宋太祖命太好了,碰到了燒餅店老闆,我命怎麼就這麼苦呢,碰見倆二百五的乞丐。。。

明朝崇禎年間的天賜樓的建立,標誌著羊肉泡饃已經日趨成熟了。


薛白袍

因為西(xi)安(an) 鮮啊,羊肉泡饃鮮(西安)。


羊肉泡饃在過去是進貢皇帝的飲食而發明的,古時稱“羊羹,西周時曾將牛羊肉羹列為國王、諸侯的禮饌。


經過唐、五代、宋、元等朝,各族人民陸續遷入內地,“漸變舊俗”。加上西安地處西北要衝,接近牧區,是牛羊交易的好市場。西安現在的西羊市、東羊市等古老歷史街巷名稱,就是當時的羊市。這些都為牛羊肉泡饃的形成和發展提供了條件。

唐肅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唐朝軍隊與借來的“大食”軍隊從涼鄯而收兩京,一道平息了“安史之亂”。在唐王朝天子的恩准下,部分“大食”士兵被獲准駐兵長安。“大食”兵行軍打仗時常攜帶一種叫“飥爾木”的類似“饢”的食品,行軍打仗曠日持久,士兵攜帶的“飥爾木”常變幹變硬難以下嚥,他們就拌以羊肉和羊肉湯食用,這就是“泡饃”的雛形。隨著“大食”兵和當地人的交往日甚,“飥爾木”的製作方法也從軍營傳播到市井,久之就形成了今天西安穆斯林群眾的主食之一“飥飥饃”。羊愛上饃啊,愛的瘋狂。

1936年,國民黨西北軍將領楊虎城將軍在西安用牛羊肉泡饃宴請蔣介石。

1947年,國民黨競選國大代表時,曾用牛羊肉泡饃拉選票。當時報紙標題有:“君欲競選國大代,請客先吃羊肉泡”,以一碗牛羊肉泡饃換取一張選票。

1984年,毛澤東率領著那支來自延河之濱、寶塔山下的正義之師進駐了北平城。據說,某晚他悄悄帶著警衛員溜出住處,於街上閒逛,可能是受了‘擋不住的誘惑’?也不知怎的,就進了王府井附近一家陝西人開的小飯館,美美地吃了一大碗羊肉泡饃,並連聲稱讚“不錯!”,這才意猶未盡地匆匆離去。

50年代,周恩來總理、陳毅副總理和李達將軍,曾分別在西安以牛羊肉泡饃宴請過尼泊爾前國王馬亨德拉、越南胡志明主席等。英國蒙哥馬利元帥品嚐後高興地說:“我今天又一次享受了中國的飲食文明”。



為什麼羊肉泡饃能成為國宴,因為羊肉鮮啊!

羊肉中有三磷酸腺苷,經過烹飪,細胞內的大分子三磷酸腺苷在酶的作用下分解為鮮味物質基苷IMP(味精的主要成分),自然就鮮了。


文史鐸聲有心

也不能說發明,相傳宋太祖趙匡胤落魄時,流落長安,正值寒冬,飢渴難耐,囊中只有一餅,餅冷口乾,難以下嚥,街邊一家賣羊肉湯的老闆,見之不忍,給了他一碗熱氣騰騰的羊肉湯。趙匡胤將餅掰碎泡入,吃完頓覺神清氣爽,豪氣沖天,一掃頹廢心情,踏上征程。登基以後,嚐遍世間美味,心中獨獨放不下記憶中的羊肉湯泡餅,傳令廚房仿製,近百廚師苦思冥想,才定下做法,就是現今的羊肉泡饃。

至於為什麼會出現在西安,因為趙匡胤正好到了西安,別人正好給了他羊肉湯,他正好放了餅進去。


逗比逗比逗比逗比逗


沒誰單獨發明,什麼美食的出現都離不開歷史環境和人文環境,西安是連接西域與內地的橋頭堡,是西域文化與內地的交匯點,在沒冰箱的時代,古人經商與出行都帶乾糧,特別是西域大多帶餅,因為餅不易黴變,每到一地羊湯館老闆稍加加工旅客便得到滿足(有稀有稠有肉有菜),西部多有羊只,加上回族善做飲食,經過若干年的補充和完善逐步形成了今天的西安泡饃,泡饃是勞動人民的集體智慧。至於某某皇帝某某名人發明了某種美食只是商業炒作而已。


坡邊草

傳說,羊肉泡饃是在古代羊羹的基礎上演變而成的。最初多用於祭祀及宮廷御筵。比如,在西周時曾將牛羊肉羹列為國王、諸侯的禮饌。

我認為之所以羊肉泡饃之所以在西安出現並流行,進而成為西安的傳統美食。一方面,是由於古時候西安屬於北方大型都市,是一個極大的北方遊牧民族和農耕社群交易的市場。不但有耕地種小麥,也有草原放牧。麵食和牛羊肉,都是比較常見的食材。西安的西羊市、東羊市等古老歷史街巷名稱,就是當時的羊市。另一方面,北方人相對來說還是性格粗獷的,比較容易接受羊肉泡饃這種形式的美食,相對來說,如果在江南,很難想象人們吃飯是要把饃掰碎了放到湯裡吃的。

這些都為牛羊肉泡饃的形成和發展提供了條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