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鵲應是戰國人還是春秋末期人?

為何說扁鵲不是生於戰國末期

扁鵲應是戰國人還是春秋末期人?

認為扁鵲生於戰國末期的許多學者,其立論的根據大多是《戰國策·秦策》所載的“醫扁鵲見秦武王”。原文說:“扁鵲見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鵲請除。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下之,除之未必已也,將使耳不聰,目不明。’君以告扁鵲。扁鵲怒而投其石曰:‘君與知之者謀之,而與不知者敗之,使此知秦國之政也,則君一舉而亡國矣!’”這是一段有很多疑問的“問題資料”,需要辨別、考證才能定取捨。

扁鵲見秦武王的故事,出於策士之手,而不是記載於史官之冊,其可信度是很有疑問的,因為策士們經常編故事進行遊說。這則故事之所以不可信,關鍵是稱謂有問題,據王力先生《古代漢語》考證,戰國時期諸侯紛紛自稱為王,不再用公侯的稱呼了。這時無論是諸侯的臣下,還是來到該國的客人,都會奉承諸侯,稱其為“王”,或者稱其為“大王”,而不可能再稱其為“君”。如果誰堅持稱諸侯為“君”,則有犯“輕君罪”的嫌疑。在“醫扁鵲見秦武王”的故事裡,無論是扁鵲,還是秦武王的左右近臣,都當面稱他為“君”,而不是稱秦武王為“王”,或“大王”。李伯聰先生《扁鵲與扁鵲學派研究》一書認為,這種事情是不可能真實地發生在秦國的武王時代的,這嚴重不符合歷史事實。

扁鵲應是戰國人還是春秋末期人?

再有,故事說扁鵲“怒而投其石”,既不符合扁鵲的身份,也不符合扁鵲的性格和一貫做派;“君一舉而亡國”的語言不太可能出於扁鵲之口;《韓非子》一書稱“聞古扁鵲之治甚病,以刀刺骨”,可見“古扁鵲”不是戰國末期之人。

為何說扁鵲生於春秋末期

司馬遷《史記·扁鵲傳》與班固《漢書·古今人物表》都把扁鵲列為春秋末期人,與趙簡子、孔夫子是同時代人。以往學者不取這一條記載,是因為“扁鵲診趙簡子”的歷史記載之中,有一些“迷信”故事,屬於“封建糟粕”,因此已故著名醫史學家何愛華先生主張“應該從秦越人的事蹟之中,堅決予以清除出去”。其實,這樣做的理由並不充分。

其實,扁鵲診趙簡子這件事情的原委是,趙簡子殺了同族的邯鄲士大夫趙午,引發了晉國六卿之間的兼併戰爭,有一些勢力聯合起來要消滅趙簡子,他就和謀臣董安於策劃了這個政治陰謀。也就是要利用扁鵲診趙簡子的真實事件,再“添油加醋”寫幾句神仙讓趙簡子平定叛亂的囑託。後來的史官就記成了一段修改後的文字:在趙簡子“昏迷不醒”的幾天裡,神仙在夢裡告訴趙簡子“晉國且有大難,主君首之”。神仙交給趙簡子幾隻利箭,讓他射殺以熊和羆為圖騰的範氏和中行氏,“替天行道”取得兼併戰爭的勝利。整個事件之中,扁鵲對於這個“政治陰謀”並不知情。他只是被人利用的一個“道具”而已。

扁鵲應是戰國人還是春秋末期人?

“扁鵲診趙簡子”這段記載,被收錄在趙氏的史冊裡,並且作為經典故事不斷被人傳誦。同時這個“歷史記錄”,也經常被人拿出來修改一下,以有利於修改歷史的人。根據《史記·趙世家》的記載來看,趙簡子的繼承人趙襄子修改過這段記載,趙簡子的“七世孫”趙武靈王也修改過這個故事,把有利於自己的內容補添上去。因此,這段文字流傳到司馬遷寫《史記·扁鵲傳》的時候,已經成了反覆修改、增補之後的“百納版”的老故事了。但是,這並不影響我們認定扁鵲的生活年代。因此,扁鵲和趙簡子是同時代人無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