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是詩人嗎?

鵬友程

據說,寫了一輩子詩的乾隆皇帝,連所謂“詩人”的資格都沒有。我少出門,不知道中國“詩人” 的入夥條件已經膨脹到如此地步。

這位風流天子、“十全老人”,雖說俚詩惡集、闐咽國門,但論資格,真的比”梨花教主”趙麗華女士還不如嗎?至於你信不信,我反正不信。


帝王好做詩,從劉邦衣錦還鄉即興賦《大風歌》開始,就是中國一貫的傳統,我朝毛、江二先生尚沾此流風餘韻。

一般而言,帝王出身高貴,血統聰慧,所受教育是最頂尖特培,喜歡詩又能寫詩,是理所當然的。所以有好事者統計,歷代帝王詩總數不少於6萬首。

安定時代,皇帝不寫詩,反倒是奇怪的。因為身為天子,天下表率,一舉一動無非政治,寫詩表面附庸風雅,實際意在標榜“文治天下”,讓海內四宇翕然尊古,南風周雅稱闡盛世。用現在的話講,就是從上到下“促進和諧社會”,“倡導正能量”。

清朝乾隆弘曆好詩聞名t天下,從實錄看,也不無此用意。他活了88歲,寫了4萬多首詩,是數量上的桂冠詩人,其勤奮簡直喪心病狂,說是書淫詩魔也不誇張。而他也因此,兩百多年來一直都是中國民間或隱或顯的嘲笑對象。

以至於今天,多數人還認為他純粹製造文字垃圾,根本不配稱詩人。


實際上,這是一種誤解,是一種人云亦云的盲從意見,也是一個非常不公平的論調。這種意見的產生,主要原因應該有三:

1,乾隆皇帝雖然早有詩集刊刻流佈,但是一般大眾並不曾寓目。現代他真正的全集整理本,遲至1993年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影印《乾隆御製詩文全集》才開始出現。評判他的人基本都是沒有比較全面見過他詩的人,議論怎能不偏頗;

2,大家只是聽說乾隆一生寫詩多達四五萬首,幾乎超過《全唐詩》總數,就油然而生必然粗製濫造的厭惡感,容易有先入為主的莫名錯誤,多是跟風的意見居多;

3,晚清革命思想興起,排滿意識盛行,對乾隆的詆苛成為一種政治需要。當時的學者劉師培就公開認為應該對乾隆這樣的人作出追責,並對他的詩歌、書法等影響作出清算,這種思維不能不說至今餘響聲還在。


也許說的武斷了點:如今網上取笑乾隆詩歌的人,一定是沒有真正讀過他的詩的人。

凡對古典詩文有涉獵的朋友都會知道,對於詩作而言,數量與質量之間的關係是非常複雜的,不是寫得少就首首都好,也不是寫得多就一定每首都差。

對於詩文評價的準則,需要 回到具體文本中去衡量高下,不能因人而異,更不該因人廢言,評價乾隆詩作也是如此。

研習過清詩史的朋友都知道(參看嚴迪昌《清詩史》),關於乾隆詩歌水準的認識,其實也不必大費周章翻閱《乾隆御製詩文全集》,只需讀取《樂善堂全集》即可。因為該集刊刻在乾隆登基前後,選其詩一千餘首,基本可代表他真實水平,且全無代筆之作。

對清詩研究功底深厚的周劭先生,就曾經平實認為,乾隆本身的才學是非常之高的,詩學也從小即習,文化素養在當時至少都是最高層級之列,其所寫的詩詞雖然遠不能說首首精品——實際人類歷史上也不可能有人做到,但他的作品依然有不少清新可讀的上乘之作。

比如這首《新荷》:晴暾照蘭沼,盪漾波光淺。貼貼小綠錢,水面八九點。已足泛杯盤,尚未擎青繖。芳心不肯舒,半為蘋蒲掩。

再比如他的《悼亡詩》:其來不告去無詞,兩字平安報我知。只有叮嚀思聖母,更教顧復惜諸兒。醒看淚雨猶沾枕,靜覺悲風乍拂帷。似昔慧賢曾入夢,尚餘慰者到今誰?

類似這些詩作,音律協合,文字清新,典故嫻熟,情真意切,或感懷,或述志,絕非無病呻吟粗俗遠雅的文字垃圾,甚至可稱好詩。

類似這些尚堪一讀的作品是不少的。這一點,清史大家孟森在《明清史講義》中就多曾引述乾隆詩作資,並簡有公實的評說。


乾隆自然是有資格稱為“詩人”的。這個認定,不是憑權勢而是靠作品說話。

所以陳可抒先生說,“乾隆的詩歌水平決不弱,在整個皇帝圈裡,中等而已,談不上差,大概和魏之三祖的曹睿差不多,不必把他看扁了”。這是實事求是的評說,我非常贊同。

他不是很好的詩人,但也絕非一無是處到連詩人的名分都不配。有些超常發揮的,甚至允稱佳作,堪入選本。可以說,那些極端片面、極其輕率、極其武斷宣佈乾隆詩都是垃圾、他不配詩人資格的朋友,基本都是從未見過乾隆文集的盲從者。

我冒昧希望你至少打開他的詩集,看一眼再罵他不遲。不然,以我昏昏使人茫茫,挺沒意思的是不?


乾隆最該受到追責的,絕非寫爛詩,也不是喜好亂題字畫糟蹋文物。只以寫詩遺罵名,反是為他推脫罪責。

“名豈文章著”?乾隆最大的“汙點”,應該是他大力推行的被錢穆稱之為“部族專制”殘酷性政制與濫殺無辜。如今電視電腦手機,無時不刻都會晃盪著這位辮子皇帝,風流瀟灑、英明果斷、學識淵博、慈愛純情,算是非常成功地“洗白”了。

只是,閒時讀讀諸如《土中錄》《清代文字獄檔》等等書籍,可能會多一點認識吧。

2018,4,29晚,隨寫

會勉力堅持每天都寫一些文史八卦、生活隨感、人物看法、影視評論等。感謝閱讀、關注、點贊。也歡迎評論,有回必復。

劉愚愚

算吧,乾隆差不多是對現代人最友好的詩人了,尤其是中學生而言,乾隆一生作詩四萬多首,全唐詩人加起來都沒他寫的多,可是他讓你們背一首了嗎?哪像李白,篇篇要背,白居易更扯,背就算了還寫那麼長,缺乏乾隆才有的帝王氣度。

最難能可貴的事,乾隆皇帝貴為九五至尊,其詩作卻不含一絲貴氣,貼近鄉土,很多詩作翻譯成白話文,其語言學和生理學造詣都令現代通俗流行歌曲比如《老司機帶帶我》都難以望其項背,

比如《詠新娘》

樓下鑼鼓響叮咚,新娘羞坐花轎中。

今日洞房花燭夜,玉簪剔破海棠紅。

據說這最後一句還是張國立,啊不,是紀曉嵐補上去的,論起開車,這對君臣比現代的鍵盤老司機高明到不知道哪裡去了。而且以玉簪來做比喻,這差不多是現代網絡熱梗“暈針”的最早出處了。

乾隆保護著作權的思想也是時代超前的,曾經有一回下大雪,乾隆想寫首詠雪的詩,就站在雪地吟:一片二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十一片,然後卡主了,因為十二十三怎麼讀都不押韻啊,這時候,隨行大臣沈德潛上來說:“陛下詩作大才,請容臣狗尾續貂”,然後接上最後一句:“飛入梅花都不見”。乾隆很滿意,就把這首詩完成了。

還有,乾隆敢於大膽抨擊前代詩人缺少愛國情懷,不迷信,不盲從,對唐代詩人杜牧缺乏愛國主義教育的行為進行了批判

讀杜牧

茂學本工文,清辭每出群。雖稱有奇節,未覺副高聞。錦字常懸壁,朱樓喜夢雲。所輸老杜者,一飯不忘君。

在此詩裡,乾隆一針見血的指出了杜牧所寫的淫詞豔調與杜甫憂國憂民的家國情懷不在同一水平線上,作為一個詩人,時時刻刻可感念皇上的恩德才是第一位的,不是嗎?

乾隆皇帝深知藝術就要從人民中來,到群眾中去,曾細緻描寫了蒙古族少年的日常生活

過蒙古諸部

小兒五歲會騎駝,乳餅為糧樂則那。忽落輕莎翻得意,揶揄學父舞天魔。

綜上,乾隆皇帝是我國古代貢獻巨大的出身高,格調不高的詩人,他用自己的一生證明了兩件事

第一:寫詩這件事不是量變就能引起質變的

第二:開車上車是男性本能,與生活條件沒有必然聯繫,後宮佳麗三千,見了幼兒園的車還是會上。

最後,乾隆爺御筆神字震帖


扣毛

乾隆皇帝留下來的詩,42000多首,這麼高產,肯定算是個詩人了。只是他作為詩人,水平比較爛而已。

所以有人評價,乾隆寫了四萬多首詩,幾乎抵得上一部《全唐詩》了。但是,《全唐詩》隨便拿一首出來,都能把乾隆的詩甩18條街……

不要說乾隆作為統治者,很忙。在歷代統治者當中,他的詩也是不入流的。

南唐後主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有幾個人不讚嘆他的文學水平?

曹操曹丕曹植,這一家子父子三個,尤其是曹操也比較忙,人家一樣寫出了: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漢高祖劉邦,《大風歌》:

大風起兮雲風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漢武帝寫詩不多,但是讀讀他的《秋風辭》:

“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黃兮雁南歸。蘭有秀兮菊有芳,懷佳人兮不能忘……”

再把隋煬帝拉出來,他的:

“暮江平不動,春花滿正開。流波將月去,潮水帶星來。”

再拉個文化水平不高的,放牛娃皇帝朱元璋,他的《橫秋風吹笛》:

西風落木綻黃花,牛背村童笛正佳。曾識倚樓人聽處,每聞吹月鶴升遐。蒼江一色渾秋意,紅葉初光襯晚華。冷露下天星斗潤,煙波聲到是誰家。

還有很多我就不舉例子了,其實就是想說,乾隆皇帝雖然算是個詩人,但是水平真的太爛。


七追風


TCD才哥哥

在中國詩詞界,有一個記錄,是乾隆皇帝創造的,那就是,詩詞數量最多,他一生作詩四萬一千八百六十三首。

沒錯,你沒有看錯,就是四萬一千八百六十三首,一首不多,一首也不少。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讀過全唐詩,那是唐朝整個詩詞的精華。

我讀過《全唐詩》,全唐詩整個收錄的詩歌四萬八千餘首,作者是兩千兩百多人。


兩千兩百多個作者才寫了四萬八千餘首,乾隆一個人差一點就趕上了這麼多人的詩詞數量,實在是驚人。

按照乾隆的壽命計算,他活到了八十九歲,摺合成天數就是三萬兩千天,除了牙牙學語的童年階段不會寫詩,就按十歲之前算,那麼,他能用來寫詩的不到三萬天,也就是說,乾隆平均每天寫詩要超過一首。

雖然乾隆皇帝的詩詞數量很多,創下歷史之最,但是,他的詩詞多是多了,就是質量不高。

大家想必都看過宰相劉羅鍋這部電視劇。那一集我記得很清楚,和珅讓乾隆以花作詩,乾隆就一片兩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八片九片十來片,飛入草叢都不見。

這特麼簡直就是打油詩,居然還收錄到自己的詩集裡。


我曾讀過乾隆一首我認為比較垃圾的詩:

秋鹿合群正此時,乘閒偶爾試虞為。

鐵丸穿過牝先倒,藥氣存傷牡逸弛。

不謂目精尚猶故,分頒眾喜有如斯。

苗兇一發殲其兩,吉兆捷音希即披。

詩詞都講究押韻,才能朗朗上口,再看這一首七律詩,後句有的連韻也不壓,有的根本就不講平仄,錯誤竟有近三十處之多,算是破爛中的戰鬥機。

乾隆作為一個皇帝,竟然也這麼喜歡沽名釣譽。


著名學者錢鍾書先生在《談藝錄》上層說過,乾隆詩的技術特徵包括好用當句對體、對仗糾纏堆砌等。

而他對乾隆最激烈的惡評,則針對著其濫用虛字的毛病:清高宗亦以文為詩,語助拖沓,令人作嘔。

從這一點可見,乾隆皇帝的詩真不怎麼高明。我覺得,雖然他創作了那麼多的詩,也算個詩人,但論詩詞質量,他絕對比不上有些一生只作一首詩的人。

所以說,乾隆的詩太爛,能等大雅之堂的還真的著實不多。

一個帝王竟然不顧顏面,厚顏無恥的做了那麼多垃圾詩詞,也真是不要臉他媽 給不要臉開門。 不要臉到家了!


詩詞歌賦曲

眾所周知,唐朝是我國曆史上詩歌最繁盛的朝代,湧現出的李白、王維、杜甫、孟浩然等大詩人,膾炙人口的詩篇多不勝數。而集結唐詩最全的典籍在是《全唐詩》,一共有48000多首唐詩,然而,大唐詩人近三百年的努力創作的總和,差點就被一個人反超了,這個人就是乾隆皇帝。



乾隆是滿清入關後的第四位皇帝,年號乾隆,執政時間長達63年。他出身於帝王家,從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對詩詞格律略知一二,而他也很喜歡舞文弄墨,從少年時期就開始作詩,之後更是上了癮,保持著一天幾首的高產節奏,到他晚年,他已經創作了近44000首詩詞,要是再努力一點,說不定就比《全唐詩》還多了。

為什麼乾隆皇帝如此能寫詩詞?首要原因,他閒。因為爺爺康熙皇帝和父親雍正皇帝死命工作,乾隆皇帝接手的乃是一片大好江山,他直接坐享其成,坐擁盛世之名,在位期間,他仗著雄厚的國力,平叛開疆、修書建苑什麼都來,雖然這導致了嘉慶年間國家的窮弱,但乾隆皇帝顯然不管這些,他只要自己過得好就行。

因為那些事實在不難(國力強),所以乾隆很閒,一閒下來他就瞄準了自己的興趣愛好。他的興趣十分廣泛,美女、字畫、書法、巡遊、詩詞全都喜歡,不過他最愛的還是詩詞,一天能寫幾首,堅持了數十年,可見其痴迷。

痴迷歸痴迷,但是乾隆皇帝的詩作水平普遍不高,他實在當不得詩人之名。有一句話叫詩家不幸詩壇幸,那些流傳千古的詩作,往往是詩人在苦難之時寫就的,而乾隆皇帝儘管詩作很多,可是他宮廷出身,壓根沒有見識過多少皇宮外的波折,早期的詩作還有年輕人志向遠大的味道,但中後期詩作幾乎就是一些打油詩,基本屬於流水賬詩,純屬消遣娛樂。

寫詩需要天分和時機、積累等,可是乾隆皇帝在詩賦上的天份相當有限,經歷也少,金庸先生就曾說他連秀才都不如,到處題詩反而玷汙了名畫、古蹟等,不過在各級官員的恭維之下,乾隆皇帝是越寫越來勁,最後將寫詩當成了日常事務。

綜上所述,我覺得乾隆皇帝確實是作詩最多的人,但不是一位詩人。


平沙趣說歷史

先說結論,不是詩人。

乾隆一生詩作據說四萬多首,活了88歲,就算8歲作詩,平均一天也要作詩一首半也才能滿足這個量。我覺得乾隆所做的不能說是詩,而像是他平日就喜歡用詩歌的形式來表達,五言七言之類的,下人們聽了就記錄下來,一首首的都歸為詩類。

乾隆的詩作為啥令人厭倦呢,錢鍾書曾有評論:清高宗亦以文為詩,語助拖沓,令人作嘔。也就是說乾隆喜歡用虛詞做詩,還喜歡故作對仗,刻板生硬。

說乾隆不是詩人,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乾隆貴為皇帝,每天都要作詩,多的時候要幾十首,這已經近乎病態了。他自己作詩水平差,下面的人也不敢批評,只能馬屁應付,還要模仿追隨。像紀曉嵐、劉墉等人不是沒有才華,但是在乾隆淫威下,也只能寫一些奉承應付的詩作來博得乾隆喜歡。所以說乾隆一作詩,阻礙了整個文壇的正常發展。

乾隆一向以文人自居,喜歡作詩,還自以為是大文豪。不得不說,乾隆對文字確實有很深的偏好,喜歡鑽研文字,無中生有,雞蛋裡挑骨頭,因此他在位期間,大興文字獄,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了不少能人志士。

乾隆不僅不是詩人,由於他是皇帝,所作所為牽一髮而動天下。他作詩那麼多,反而阻礙了詩歌的正常發展。如果要說他是詩人,那也是詩歌歷史上的罪人。


一覽眾河小

乾隆皇帝,愛新覺羅·弘曆(1711――1799)清王朝第六位皇帝,乾隆是弘曆繼位後定的年號。乾隆皇帝從小就聰敏多智,雍正帝也就是弘曆的父親很重視對弘曆的教育,選派了好幾個著名的文臣輔導弘曆功課,比如:朱軾,徐夢元,張廷玉,蔡世遠等都曾教導過乾隆皇帝。乾隆皇帝自己也好學,他精通滿蒙漢三種語言,特別是漢文水平還比較高,善寫詩畫畫。


乾隆皇帝特別喜歡寫詩,他六下江南遊遍名山大川,好多地方他都留下了詩畫題詞。乾隆皇帝一生寫下四萬三千多首詩,這個數量是歷史上所有詩人之最,說他是一個喜歡寫詩的人還是不錯的。乾隆皇帝每作一首詩都會吩咐人收錄下來,他在位六十年,實際掌權六十三年,晚年自封為“十全老人"。他所做的詩不管質量好壞,一概全部收錄,數量自然是很高了。但是乾隆皇帝好大喜功,他所作的詩都會被朝臣及伺候的人百般誇讚,正是因此,他的詩的質量高低不齊,收錄數量雖多,內容質量好的卻極少。特別是在很多詩詞造詣高的文學大家看來,乾隆皇帝的詩水平普通,沒有值得稱道傳頌的價值,這也是乾隆皇帝作詩數量雖多卻沒有人認為他是詩人的最大原因,一句話就是沒有得到詩作大咖的認可。


陳晨孕育育兒專欄

不是,只能算是愛好者,詩人不能以作詩的多少作為標準,就好像書法家不能以寫字的多少來定一樣,有許多人到處寫字,還出書,但是字寫得歪歪扭扭,不認識,亂寫一氣。乾隆留詩一萬多首,但是沒有流傳的,被我們引用的更沒有,只是詩詞愛好者。


竹石水影

乾隆皇帝是打油詩繼承人,是古代搞笑詩創作人。這個快槍手一樣的男人,上個廁所的功夫都能寫出五首詩來,可想而知,質量肯定不咋樣。

先欣賞一首他的《除夕》:

此日乾隆夕,明朝嘉慶年。

古今難得者,天地錫恩然。

父母敢言謝,心神增益虔。

近成老人說,雲十幸能全。

再來一首他的《新娘》:

樓下鑼鼓響叮咚,新娘羞坐花轎中。

今日洞房花燭夜,玉簪剔破海棠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