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感覺我的顏體寫不好,應該怎樣去改進?

燈火闌珊247346152

《歐楷於平正中見險絕,最便初學,號為‘歐體’》


現代書法入門選楷書,楷書入門選歐楷,歐楷入門選田楷是絕對的實惠之選!雖然說歐規則更為嚴格,但正因為有了這樣的規則,初學者的一筆一畫的書寫都有了參考標準,如駕駛汽車一樣,每一項技術都有章可循,降低了入門學習難度!

王羲之是中國書聖,但是歐陽詢楷書還是被世辦公認為楷書四大家之首。依據歷史經驗,我們可以看出歐楷對於後世楷書書法的貢獻之大。說實話,這種段話對於書法學習者而言並不那麼重要,因為它與書法手藝技術關係並不大。於學習者有用的是書支書寫技術!

圖:歐楷更加接近於現代規範漢字的形態特徵,實際上是充當了現代規範漢字書法的角色

一、什麼是歐楷?歐楷適合初學;楷書四大家除了歐陽詢學都因學習歐楷出身;

所謂歐體,媒體是這樣解釋的:“歐體是唐代大書法家歐陽詢創作的一種楷書字體,其特點是方圓兼施,以方為主,點畫勁挺,筆力凝聚。既欹側險峻,又嚴謹工整。欹側中保持穩健,緊湊中不失疏朗。歐陽詢楷書法度之嚴謹,筆力之險峻,世無所匹,被稱之為唐人楷書第一。

圖:田英章先生楷書就是現代歐楷的絕對代表;

後人評價說歐楷於平正中見險絕,最便初學,號為‘歐體’”。

四大楷書大家中,歐陽詢是長者。從古人評價“平正中見險絕”,可以看得出歐楷將楷書漢字實現了方塊字的體貌特徵。四大書家中其它三位都是學習歐陽詢楷書成長為新一代楷書大家的。

憑心而論,歐陽詢特殊的經歷,自隋朝進入初唐。他發明的歐體更多地體現了漢字本身的發展特點。而後來兩位,顏真卿與柳公權的書體風格大多帶上了那個時代“以胖為美”的審美傾向,有“附予風雅”之嫌,其實用性也大打折扣。

而元代趙孟頫楷書與歐楷特徵最為接近,但更有了現代感,實用性也更加接近近代人氣爆棚的“館閣體”。當然唐楷三傑的的字體都沒有留下墨跡手稿,所以難以推測他們楷書手跡倒底是怎樣的風格!


二、歐楷理論體系更為完善,更便於初學者學習;

《歐楷八訣》是對歐楷筆法的一種總結。具體內容也很我借鑑性。《八訣》對5個基本單筆畫進行了一一說明,對於漢字中最多的“折筆畫”也進行了專門描繪。在筆者看來,歐陽詢楷書筆畫基本都是“橫平豎直”這樣的筆畫形態框架;折筆則更是體現了歐楷的“方筆”特點--“鐵畫銀鉤”。

歐陽詢筆法理論:《歐楷八訣》

“點”如高峰之墜石;

“豎彎鉤”似長空之初月;

“橫”若千里之陣雲;

“豎”如萬歲之枯藤;  

“斜鉤”勁松倒折,落掛石崖;  

“橫折鉤”如萬鈞之弩發;  

“撇”利劍截斷犀象之角牙;

“捺”一被常三過筆。


歐楷單間架結構理論:《結字三十六法》

1)排疊: 就是書寫時,根據每個字的點畫多少和長短安排好體形大小與疏密,使其勻稱停當,闊狹適度。即《八訣》中所說的“分間布白”,又說,“調勻點畫”。
2)避就: 就是使字體結構的疏密、險易、遠近,彼此變化得當,映帶合宜。也就是避重疊而就簡徑。
3)頂戴: 指字體組成,以下承載上者居多,但對上大下小的字,就須頂正而不偏側,視為上重下輕的字,要穩重而不浮漂。即所謂“斜正如人,上稱下載”,即“不可頭輕尾重”。
4)穿插: 指通過橫豎筆畫貫穿,和斜勢線條交錯方法來協調疏密、長短、大小的字形,達到均衡間架結構的目的。也就是“四面停勻,八邊具備”。
5)向背: 結字有相向與相背之分,各有體態姿勢,不可紊錯。
6)偏側: 結字端正者故然很多,但也有偏側、欹斜者,可以按照各個字勢結體不同,相應地分佈設置。從字法來講,每個字皆有一主筆為勢,其餘點畫輔以成勢,因此偏側的形態可以寫正,而端正的姿勢也可略偏,所謂
平而寓波,曲中求直,就顯得更加美妙。
7)挑擁: 字體形態,有的則須挑拗,使偏側之勢達到整體平衡,某種筆畫就要伸展。例如“戈、弋、武、九、氣”之類的字,應當用縱戈縱腕法,運筆適宜於勁健,避免彎曲力敗。又如“獻、勵、散、斷”之類的字,左邊堆垛既然較多,須得右邊拗之,再如“省、炙”等字,上面偏側須得下邊拗之,使其均衡相稱為佳。
8)相讓: 結字多為左右合體,點畫多者易擁擠,少者易鬆散。書寫時,偏旁部首須要彼此相讓,互不影響,妥帖安排,方能為善。
9)補空: 指作書時補其空處,務使神氣貫通,四面調勻,整體相稱。
10)覆蓋: 即指字的上面蓋住下面,像似宮室屋頂,全然容納覆盡。如“寶、容”,點須當正,畫須圓明,不宜相黏或者上長下短。
11)貼零:即是粘貼零星點畫,用於收筆之處,務求擺好位置,與上列筆畫相離過遠就會鬆散,靠的過近顯得窘促。例如“令、今、冬、寒”等字,就是此類情形。
12)黏合: 有些字的形象,本來欲要相離開,即將彼此黏合靠攏,以使各就其位。如“臥、施,品、晶,壯、非”。
13)捷速: 就是快速用筆法,對於有些字的點畫,下筆意如放箭,箭不欲遲,遲則中物不入。例如“風、鳳”等字,左邊的長撇縱腕,宜取快速運行,右側背筆還需“意中如電”才能寫得好。
14)滿不要虛: 對於包圍結構的字,內部須要充滿,不宜多留空白,然而又忌點畫分散,免與外圍相逼,採取疏密勻稱,大小適宜為佳。如“圓、國、包、南、隔、目、勾”等字,均須用此法佈置。
15)意連: 結體當中,有些字的點畫,形態互不相交,筆勢彼此相反,書寫時須注意起伏照應,力求字勢不予隔絕,形雖斷而筆意相連。如“之、以、心、必、小、求”等。
16)覆冒: 類同覆蓋的結字法理,為一種注下之勢;凡是上部分大者,必然覆冒其下,但須左右停勻,不能偏側欹斜。例如“雨”頭、“穴”頭,“家,榮”字頭,及“奢、金、食、逢、巷、泰”一類字體的頭。
17)垂曳: 即垂下牽引的筆勢,右垂而左面略縮,如“都、卿、卯、拜”之類,右曳而左側稍短,如“水、支、欠、皮、更、走、民、也”。
18)借換: 是指書寫時,將合體字的點畫彼此借用,或者左右調換,有的把上下堆疊,拆為橫式並排。例如《九成宮醴泉銘》中的“秘”字,就將“禾”的右點作為“必”的左點,即為借用。如此互借,相互調換,人們也稱作“東映西帶”。
19)增減: 是指書寫時,視字體某處點畫的多少,自行增減。因為筆畫少而增添上的,或因筆畫多而減省的。這一條現代人是不能用了。
20)應副: 指有些左右合體字,在結構上刻意達到對應相稱的目的。對點畫稀少者,如“之、小、以、川”是一類,對點畫茂密的,如“肆、瞿、翡、鼎”是一類。即一畫對一畫,相應也相副。這種字對於現代人,只能借古人做法,切不可新造了。
21)撐拄: 凡是單體結構,並以最後一豎支撐的字,書寫時務求立得穩、撐得住,方能顯得勁健有力。例如“千、下、巾、丁、於、手、”。
22)朝揖: 凡是兩個或者兩個以上部件合體的宇,皆須相互顧盼,彼此聯結,力求避免鬆懈離散。而以兩文成字的,如“鄒、陳、曉、耀、瓊、樓、婉、轉”之類,還有三體合成的字,如“謝、鋤、儲、澈、斑、弼、掰、辯”之類,頗似相互朝揖。
23)救應: 每當書寫作字,第一筆才落紙,便要想到第二三筆如何呼應,倘若前筆已經失勢,後筆就要即刻補救。也就是“意在筆先,文向思後”的含意。
24)附麗: 字的形體,凡適宜於相互緊密的,不可使其彼此離散.如“形、影、勉”。凡有“文、欠、支”偏旁一類的字,則以小附大,以筆畫少者附筆畫多的為宜。
25)回抱: 係指書寫時回鋒勾抱筆法,須要注意寬狹合度,過寬鬆弛,過狹窘蹙。回抱向左者,如“曷、丐、易、菊”,回抱向右者,如“艮、鬼,包、旭、它”。
26)包裹: 系全包圍或半包圍的結字方法。例如“園、圃”打圈一類的,屬四圍全包裹。“尚、向”是上包下, “幽、兇”為下包上,“匱、匡”稱左包右,“旬、匈”乃右包左。
27)卻好: 指書寫時,掌握包裹結體方法,講求規矩,避免失勢,使之恰到好處。
28)應接: 字的點畫,要作到互相應接,以使筆勢富有意趣。兩點者如“小、八”自然彼此應接,三點的“忝”字,其左點朝右,中點朝上,右點朝左,四點的“然,熱”,兩旁二點相應,中間二點相接。

29)小成大宇:作書須一絲不苟,對於關係全字的所有筆畫,即是小處,也不可疏忽。字有大成小者,如“門”下大者一類。更多的是小成大,例如“孤”字只在最後的一捺,再如“寧”字也是最後一豎鉤, “欠”字則為一拔, “戈”字末尾在一點,均能決定全字的好差,而一字有時又關係到整篇的優劣。

注:章法有時與筆法同樣相互關聯!

30)小大成形: 就是說小字、大字各有形勢,各具本身特點,因此兩類字的寫法也就各不相同。大字難於結密而無間,小字難於寬綽而有餘;換句話說,若把大字寫得結密緊湊,把小字寫得寬綽疏朗。
31)小大大小:大字促令小,小字放令大。譬如“日”字為小型的,難以與“國”字寫得一般大,再如“一、二”字是最疏朗的,其筆畫就不能與密積的橫畫相同,必須考慮所處位置的擺佈,相互映帶。或“上小下大,上大下小,使其大小相稱”。
32)各自成形: 凡寫字,欲將二三字合為一字也好,或者分為異體書寫亦好(所謂“妙在可拆”)主要看其能否各自成形,即是上覆下載,左右映帶。疏密大小,長短闊狹。當彼此勻稱,整體合諧。
33)左小右大: 字體結構,應當形體方正,重心平穩。左右大小,須要彼此相當。
34)忌“左高右低、左短右長”: 字體結構宜,端正莊重,四面均稱。寫字不可左高右低、而左短右長。
35)褊狹: 學歐陽詢書體,易於出現作字狹長,故此結字強調體態整齊,收斂緊密,倡導排疊有序,能成老氣。
36)相管領: 管領的基本含義,是上管下,前領後。為了彼此顧盼,達到不失位置,一字的結體規則,故然上邊覆蓋下面,下部承載上部,左右向背之間,亦須相互揖讓。同樣,相管領的意義,還可以引申到全篇的章法佈局:一點成一字之規,一字乃終篇之準。

楷書四體中,其實還是歐楷最適合初學者練習。

還是學歐楷比較直接實用!憑現有的顏楷基礎,再練歐楷,應該很快大改觀!

三、歐楷可借用現代發展成果--流行的田英章楷書;

田英章楷書起源於歐楷,但是田楷也將歐楷中很多藝術化的筆法與結構進行了清理與精簡,形成了一個新的簡潔體系。讓學習者學習效率大為提高!

田英章先生藉助現代教學技術,發佈了大量示範教學視頻,對於初者的學習更是雪中送碳!

圖:田英章先生歐楷筆畫“一畫三段寫”思想就可以讓初學者快捷理解楷書筆畫書寫技巧;

尤其是田英章先生將基本筆法基本結構進行精簡後,學用結合性大為提高,大量學者的成功經驗也證明了田英章楷書(藝術楷書)方法的可信性!一般5到7年,田英章工筆楷書就能書寫得格外精道!

掌握楷書基本技法之後,實用書寫水平自然融匯貫通。再進一步學習行書草書也就水到渠成了!


創新炎黃

顏體楷書《多寶塔》突出特點: 筆法動作乾淨利落,節奏明快,剛柔並濟,起伏流暢,有舞刀弄棍之感。

初學者易犯毛病是,誤以為楷書必須慢慢寫,於是,一筆一畫地去擺佈,像拼圖遊戲似的,從頭至尾沒有時間與速度概念,尤其是不講求韻律感(自己不懂或老師不教),比如,長橫寫法,應該是: 順勢直入,稍駐筆隨即迅速行進,順勢按筆作頓,然後直接提筆作收。起~行~收,三個動作完成,每一個動作為一個一節拍,即:1一一2一一3,書寫速度與齊步走1~2~1頻率差不多。例如: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40, "file_sign": "54869405f399f07d58b8d7e33f781c39\

潘茂生書法文化研究

我也是在學習顏體字,你學的是多寶塔,該碑結字嚴謹工正,結構和筆法更規律一些,你現在已寫得不錯了,認真臨習,假以時日,必將精進。

我臨得是勤禮碑,其變化豐富,一是太難尋其規律,二是也不能按同一規律,否則不又能不千人一面的某某歐楷了。




我現在正臨習勤禮碑的教程類書籍,原碑帖嘗未臨學,難免寫出規律性,程式化的東西。比你糾結多了。



下步需要準備練習原碑帖了,學習一下其豐富的風格,路還很長,努力,始終在路上✊✊✊✊

以下是我期的學習,敬請各位熱心的老師指點,多謝了🙏🙏














l石崑崙l

看到好多朋友都在談論這個話題,也來說說自己的拙見。一直以來都我認為顏體書法有很大的“問題”。

當然,請你注意,這個問題,不是真的有問題,而是加上了引號的問題。我所說的“問題”是指顏體書法在學習上的一些難度。

我們都知道,顏真卿的書法,尤其是他的楷書名氣很大。位列楷書四大家。那麼當我們看顏真卿書法的“問題”的時候,其實通過其他書法家書體的對比來看的。

比如,我們可以通過對於學習顏體書法和歐體書法的難易程度進行比較,就可以看出,歐體書法在學習過程中其實是先難後易的;而顏體書法是恰恰相反,先易後難。

也就是說,歐體書法在一開始學習的時候,更難入門,而容易後續提升。顏體書法在一開始的時候,比較容易入門,但是想要後續提升就比較難了,經常會遇到瓶頸,就正如這個問題中所描述的那樣,總感覺顏體寫不好,其實就是遇到了瓶頸。

所以,題主遇到這樣的問題其實是正常的,甚至是不可避免的,這是因為他的書體特點所決定的。

那麼解決辦法我認為就是先把心態放平穩,首先在認識上就有一個基本好的心態,正確看待這個坎。

然後具體在顏體書法學習中,要仔細臨帖,細細體會。很多時候,之所以顏體書法容易遇到瓶頸,是因為學習者在認識上就認為這個書體,比較“五大三粗”,因此在書寫的時候,臨寫的時候就業粗心大意了。

實際上,這種書體上的魯莽,僅僅是書法上的風格特點,我們在學習方式上,還是要細緻入微的觀察學習的。

因此,遇到瓶頸,往往不是自己功夫下的少了,而是自己的功夫,沒下在正確的地方。只要細細觀察,仔細學習,就一定能突破瓶頸。顏體書法更是如此。


松風閣書法日講

您好,我是熹木木。我也是顏體的愛好者,我也有和您類似的一些困惑,我也思考了好久,想在這裡跟您交流交流。

一,關於基本功的問題。我的基本功也不紮實,貌似每個點畫都會寫,但是每個點畫都寫不到位。我的撇和垂露豎寫不到位,我看您也有缺少練習的點畫,請原諒我冒昧地把您的字做了一點圈點。比如長橫,在書寫過程中也是應該有變化的,我以前不明白,現在有點感悟,您的長橫也和我的一樣缺少粗細的變化。

(請原諒我的冒昧,我樂意和您交流《多寶塔》的學習。)

我現在在繼續從點畫開始強化基本功,現在我發現光是一個點就有好多種變化。現在我試著靜下心來仔細地和原帖對照,仔細地體會筆畫的寫法和形態,曾經寫一個點畫對照一下字帖。後來我發現點畫不僅有點進步,自己的觀察力也有點提高了。

另外我現在每天練的單個字也不多,但是和原字帖對照分析的時候多了一點,這其實也是練習了讀貼的功夫。

二,給您分享一套《多寶塔》學習視頻。優酷上搜索“陳忠建多寶塔”,如下圖。此人講解《多寶塔》甚是詳細,可以免費下載保存。

再次懇請原諒我冒昧地在您的圖片上圈點。我也是自學,我倒是很樂意與您交流探討。謝謝😜!


熹木木

度道書法君看到您提供的這個習作後,認為主要問題出現在結構上。書法之神采技術層面,筆法是核心。筆法之外,就是結構。

結字的基本原理是“八面拱心”,所謂八面拱心是指一個字中所有的筆畫和筆勢,均指向這個字的重心點,集合成一個整體。

那重心在哪呢?凡字無論疏密斜正,必有精神挽結之處,是為字之中宮。然中宮有在實畫,有在虛白。必審其字之精神所注。

建議:

第一,多讀帖

讀帖不是讀書,要認真分析字的結構,筆畫。長短,大小,粗細,斜正,位置。

第二,臨摹做減法

百字一遍,不如一字百遍。寫字需要思考,每次三五個字即可。


度道書法


上善若水424520

一是要多臨帖,達到背臨的程度,在這個過程中熟悉、掌握用筆的節奏,筆畫的細微之處;二是要用行書的節奏或速度快寫,俗話說“以行寫楷,以楷寫行”,通過快寫達到氣韻貫通的效果,整體作品協調統一;三是要常寫作品,寫完後懸掛觀看,俗話說“書作怕掛”,掛起來後觀看,會發現很多不足,針對不足有重點地練,一段時間後會發現會有很大的提高。祝進步!!!


hjt56652838



學多寶塔我算另類。因為我七十三歲開學,至今一年另四個月。找老師困難加上年歲偏大劣勢明顯。我採用前三個月臨放大帖學筆劃學結構知其大概。共二百八十八個範字。後面就每天兩百字左右抄帖。字大五釐米。去年國慶節後’每天加一百多字的懸肘九釐米大字。有老師教是好事,自學多練也不錯。前半年是畫字,:練得多了寫字的節奏感也出來。規律性東西也有了體會,畫字慢變成寫字。讀帖常有新發現。學習趣味越來越濃。常每天懸腕一百七十字,懸肘二百字正月初一不落下。每天習字三個小時左右。老年朋友們我們劣勢明顯,但我們優勢也明顯啊:有充裕的時間,雜念少靜得下來。世上法,法無是定法,然後知法法也


明智梁

其實題主臨的已經很好了!

首先從結體上把握很到位,有板有眼。無論是力度、氣勢、都表現得不錯。建議平時多讀帖,多想考,因為“帖臨十遍,不如讀帖一遍”,這也是前人走過的彎路所積累的經驗,非常受用,更值得我們習書者學習。



根據題主提供的習作,粗略做了一下分析,建議著重筆畫練習,首先要一筆一畫用心,耐心臨帖,反覆與原帖做比較,看看效果有什麼不同,同時要做到勤於分析,找出問題的關鍵,高效處理不足,切勿求量,因為量多而不精,人常講的“量變到質變”其實是建立在方法和思考的基礎上來講的,顏體的豎和撇捺很有特色,要求粗重有力,如果寫的瘦弱之勢,氣韻也就千差萬別了。


平時練習

再一個就是結體練習,可以和筆畫同時兼顧,這樣也就不會顯得很枯燥。結體上的臨習要求花更多的時間去讀帖,許多問題都是“讀”出來的,比如角度關係,長短關係,粗細關係等等。

希望能幫到您,祝你學書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