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需要“製造快樂的能力”|域外聽風

“今年當你聽到自己的名字,先彆著急,等一分鐘再上來!”在第九十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一開場主持人以去年誤頒最佳影片的烏龍事件為引子,既活躍了氣氛,也巧妙地對會務工作做了提醒,引得現場觀眾掌聲連連。

我們需要“製造快樂的能力”|域外聽風

法國作家埃斯卡皮,曾在著作《論幽默》中,將幽默比作是真理大家族的一員,是機智和快樂的孩子,這道出了幽默的本質。表面上看,幽默是一種引人發笑的手段,似乎人人都能輕鬆掌握。但讓人快樂並非如想象得那麼簡單,是否具備洞察生活的能力,溫和寬容的心態等等,都是決定幽默能否戳中笑點的重要因素。從國外的《今夜秀》《艾倫秀》等脫口秀,到國內的《歡樂喜劇人》等喜劇類節目,這些文化產品能夠得到不同年齡段觀眾的廣泛歡迎,主要就在於對受眾需要快樂、希望發笑的精準把握。如一位觀察者所言:讓人笑,是一件值得人尊重的事。

作為智慧的標誌,幽默不分國界,但會因民族、文化的差異,呈現出不同的特質。比如,大不列顛的幽默有不少反諷、奚落、荒誕和雙關,中國等東亞國家的幽默則較為含蓄,需要讀出字面意思背後的內涵。如果對當地文化不夠了解,理解其幽默自然也會“差點意思”。換句話說,幽默中包含了一個民族的鮮明個性,抓住笑點,讀懂幽默,其實是在體味不同國家的文化精髓。

我們需要“製造快樂的能力”|域外聽風

泰國人常說,“遇見苦難,我們用幽默活下來”。由此想到意大利電影《美麗人生》中的一個片段。在恐怖的納粹集中營裡,在殘酷的戰爭和死亡面前,樂觀、睿智的父親基度,將一場不可避免的災難,“改編”為一出“有趣的遊戲”,只為保護年幼的孩子免遭傷害。幽默是他作為父親,送給兒子最珍貴的禮物,也體現了最深沉、偉大的父愛。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將幽默當做“對付痛苦的最好武器”,即便有了裂痕,也會因此而沐浴到生活的陽光。

幽默是“最好的良藥”,無論何時,人類都需要製造快樂的能力。而在節奏緊張的現代生活中,不管是緩解壓力,還是融洽氣氛,幽默顯然具有更為重要的現實意義。一項國外調查顯示,無論擇偶還是身處職場,幽默感都是為很多人所看重的一項個人素質。“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為生活多添加點意趣,人生才能更立體、更豐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