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雍正下葬因為沒有頭換了一個金制的頭,是真的嗎?

易水渡

雍正,大清定都北京後的第三位皇帝,雖在位時間短,只有十三年,但他的一生卻是充滿故事的一生,無論是登基當皇帝,還是最後的去世,都充滿著各種故事。今天咱們就來聊聊雍正的去世之謎。


在野史裡,對於雍正的去世,有這樣一個橋段:說雍正去世下葬時,是沒有頭顱的,也就是說是一具無頭屍。並且還有人將這來龍去脈,描述的栩栩如生,那雍正下葬時是否真的沒有頭顱呢?

我們先來看看雍正沒有頭顱是怎麼一回事,民間傳說,雍正是被呂四娘給刺死的,並在刺死後,呂四娘將雍正的頭顱給斬了下來。這是導致雍正下葬沒有頭顱的原因。並且這一段在《清宮十三朝》《清宮遺聞》裡都有提到。那這個呂四娘又是誰呢?


呂四孃的父親呂留良是明末清初的文人(也有傳聞說呂四娘是呂留良的孫女),只可惜呂留良心裡一直都有著反清復明的心思,於是也寫了非常多的這種文章,可直到呂留良死,這事兒都沒被發現出來,但是後來,呂留良有一個徒弟叫曾靜,也繼承了呂留良的這種反清復明的思想,於是這個曾靜去勸反嶽忠琪,後背嶽忠琪告發,當時的雍正就下令將曾靜收押。雍正雖說收押了曾靜,但對曾靜卻是寬大處理,反而對曾靜的師傅呂留良進行了處置,將呂留良的屍體從墳墓裡挖出來,同時對呂留良的子孫也是或斬或流放為奴。


當然這種傳聞也就只能在民間流傳,畢竟我們都知道在大清鼎盛時期,對於這種發配邊疆為奴的情況,基本上不會出現有漏網之魚,所以說,呂四娘能逃出來,並混進皇宮刺殺雍正。這可信度不是很高。

除去呂四娘刺殺的說法,在二月河的《雍正皇帝》這一書裡,描寫的雍正去世是自己自殺的:但是雍正身邊有一個宮女叫喬引娣,這個喬引娣原本是老十四回京面聖時,帶回來的,但是雍正覺得喬引娣像極了他之前作為皇子時外出辦事時遇到的一個姑娘,於是千方百計的想將喬引娣從老十四身邊弄過來,只可惜喬引娣心中已對老十四心生情愫,雖然最終還是身在雍正身邊,但她並未對雍正表現出一點的喜歡。在整本書的最後,喬引娣是用一把剪刀了卻了自己的生命,雍正在看到後,拔出了喬引娣身上的剪刀,刺向了自己的心頭,並且用自己的鮮血,在地上寫出了“不要為難引娣,欽”,那個“此”卻沒有寫出來,血就凝固,雍正也就死了。從二月河的《雍正皇帝》一書也可以看出,雍正也是非正常死亡。


但是在《清世宗實錄》裡,對於雍正的死是這樣的描述的:雍正帝於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一日得病,但此期間仍正常辦公,至二十三日在圓明園猝然去世。由此可以看出,在《清世宗實錄》裡,記載的是因為生病,然後猝然去世了。並且在《上諭內閣》等官方記載裡,也描述的是雍正因為得了一場大病,但始終沒有停止辦公,積勞成疾後,突然在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猝然去世。

酒翁之言:我們都知道,雍正比較信任道士,也服用了大量的丹藥,所以,對於雍正的死亡,概括起來:雍正之死是因為他多年勤政之累,導致積勞成疾,身體透支,再加上他長期服用丹藥,造成體力累積大量的毒素,以至於在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猝然去世。我相信這是最靠近官方的說法,也是最成立的說法,而其他無論是呂四娘刺殺,還是喬引娣,那都是民間的傳聞,飯後的談資。


謝謝大家,我是酒翁,希望我的回答你們會喜歡~


寒舍閱獨

此事我恰巧曾在一張96年的香港報刊上看到過,裡面詳細記載了一二,有理有據,頭頭是道,但是否杜撰,諸君可自行查詢周知。

陳說:1735年10月也就是雍正死的那天凌晨,大學士張廷玉對雍正的死做了詳細紀錄:



“二十三日凌晨時分,鄙人接到總理事務大臣田文鏡報:“皇上駕崩,請大人立即進宮!”鄙人立即騎馬直奔圓明園,下馬後直入後宮,只見御榻人數不多,皇后鈕枯祿氏已至,滿面淚容,哭聲不斷,大學士鄂爾泰揭開御帳,不瞧尤可,略略一瞧,不禁哎呦一聲,自口而出,正在驚訝未定之際,莊親王允祿,果親王允禮,慎親王允禧,誠親王允秘亦到來,近矚御容都嚇了一大跳,莊親王允祿說道:“快快把御帳放下,好圖後事!”皇后鈕枯祿氏看後嗚咽大哭,並傷心地說:“好端端的皇上怎麼沒有頭呢?是誰殺了皇上?”總理事務大臣田文鏡立即與大學士鄂爾泰商量,將宮內的宮女和太監抓起來審訊,察究何種原因。大學士鄂爾泰說:“宮內的太監和宮女,未必有此大膽,可能是劍客所為。現在最要緊的是續立嗣君。”莊親王允祿接口說道:“這話很是,乾清宮正大光明匾額後,留有錦匣,內藏秘諭,應即祗遵。”莊親王允祿即令督總太監李柏安到乾清宮取下秘匣,當即開啟宣讀,雍正在遺詔中寫道“立皇四子弘曆(乾隆)為皇太子,繼聯即皇帝位!”此時皇子弘曆等入宮奔喪,隨即奉了遺詔,新君弘曆命莊親王允祿,果親王允禮,大學士鄂爾泰與鄙人輔政(張廷玉)四大臣商議明年改號元,乾隆年,弘曆繼位後稱高宗皇帝。”



雍正死後,乾隆並未讓其與歷代皇帝同葬,覺得雍正無首,無面目面對歷代君王。

由此可見,通過大學士張廷玉的記載,很明顯雍正是被刺殺而死,並且身首異處,但是刺客為誰,卻是沒有做多記載,比較主流的是呂三娘,但我覺後人揣測杜撰為多。

此事見1996年8月香港《大公報》陳麗嫦女士發表的《雍正皇帝金頭之迷》,有興趣的各位可自去查詢考核。


不書三少

沒有根據的“胡說”,滿清的皇陵又沒有打開,你怎麼知道?只是憑著野史傳說嗎?

就因為雍正帝的登基前有了一場所謂的“九王奪嫡”,又因為雍正帝在位時間短又加上推行新政得罪了一大批官僚士紳,所以飽受詬病的雍正帝一直以來野史不斷,嚼頭多!

本身雍正帝的死就有多種說法:

由曾靜案子引發的大名鼎鼎呂留良的文字獄,在當時引起極大震動,其實,案子發生在雍正執政期間,呂留良已經死了四十多年。

雍正帝對呂留良的案子還能親自插手處理,可見一斑。


過份的正義,引來罵名

不過雍正帝做的確實過份,既然呂留良死了四十多年還要“開棺戮屍”滿門抄斬,這是雍正帝對文人墨客清流的嚴重打擊,所以筆桿子掌握在文人墨客的手裡,吐沫星子淹死人還是有道理的。

坊間有傳說:呂留良有一個孫女叫“呂四娘”,為了報仇學習了一身武藝,最後潛入紫禁城殺了雍正帝為她爺爺出了氣,這可能嗎,戒備森嚴的皇宮她能進的去嗎。

所以這一說法不能成立!

雍正帝的在位十三年,確實得罪了很多人,不然這麼叫“冷麵王”?

身首異處純屬虛構的謎團

我所關心的是雍正帝駕崩後的屍首不全,因為這種說法太過於刺激,因為無論如何他是一位“皇帝”,就算家醜不可外揚,史筆如鐵,必然要記錄在案,隱瞞是不可以的。

至於雍正帝的“金腦袋”一說也有些滑稽,據我的分析與各種的資料考證;一定是對雍正帝在位期間清流對他的憤恨,就像曾靜一樣的製造謠言,想讓雍正帝永遠不能翻身。

(圖片來自網絡及影視資料)


日堯居k古史

雍正帝“死後無頭”一說,源自“呂三娘報仇”的故事。這個問題,會牽扯出滿清時期的一樁駭人聽聞的大案——“呂留良案”。

清朝一大案:呂留良案

呂留良,他是誰?

△一代大儒 呂留良(畫像)

他是明末清初的傑出大儒、思想家、詩人,在當時文壇及思想界,是個大牛人,堪稱一代大儒。清朝康熙年間,大儒呂留良,拒絕滿清王朝的鴻博之徵,不願出仕替清庭效力,也不想做清朝之官,於是隱居起來,晚年看透世道,削髮為僧。

但呂留良死後,在雍正十年的時候,已死去多年的呂留良墳墓及後世子孫,卻遭遇了一場前所未有、慘無忍睹的浩劫!

呂留良的墳墓,被清朝統治者劈棺戮屍,暴屍荒野,墳墓也被夷為平地。呂留良的子孫及門人們等一干眾人,遭遇了瘋狂大屠 殺,或戮屍示眾,或殺頭斬首,或流徙為奴,罹難之酷烈,為清代文字獄之首。令人發止!

為什麼呂家遭滅門?

滿清歷史上的“文字獄”尤為酷烈,也是觸動滿清統治者神經的一個硬傷。



在當時漢民族及文人階層,多有諷刺滿清以及對滿清不滿的諸多言論,而這種不滿傾向,在廣大被壓迫的漢民族民間市井,則表現的更加明顯。

“清風不識字,何事亂翻書?”“舉杯忽見明天子,且把壺(胡)拋一邊”……這些在當時有映射滿清人的愚昧野蠻之嫌的言論,傳播甚廣。

滿清統治者神經脆弱,遂將這些定性為反詩,哪怕有一點點“隱晦”到滿清,就會遭到大肆打壓,控制言論,禁錮思想,對大眾肉體和思想上雙重奴化。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由於一代大儒呂留良生前著有諸多作品,不少詩詞及著作流傳甚廣,作品中 有映射到當時滿清統治者為“蠻夷”的思想言論,不乏有蔑視滿人為胡虜戎狄,野蠻落後,不識華夏文化等等,所以清朝統治者對一代文人呂留良,發狠動粗了。

當時社會上這些具有影響力的大人物、意見領袖KOL,用現代話說,就是擁有廣大的“粉絲”(崇拜者和風隨者),他們的言論,極大觸動了滿清統治內心的那根神經,所以“謀反”、“反清”、大逆不道等罪名,就扣在了他們頭上。

呂三娘報仇,割下雍正頭顱

呂留良案,呂家慘遭滅門,這是歷史上真實發生的事,非常慘烈,令人毛骨悚然!但是呂家被滅門後,接下來的故事情節 就是後人編的故事了。



說呂家被滅門時,有一個漏網之魚。呂留良的幼小女兒(一說孫女)呂三娘,因不在呂府而躲過一劫。呂三娘發誓替呂家報仇,從小拜師學藝,練就一身絕學武藝,後來扮作宮人混進皇宮,出其不意的殺死了罪魁禍首雍正帝(當年是雍正帝下令滅呂家滿門),並悄然割下雍正頭顱,報了滅門大仇。

所以才有了後人傳言的雍正帝死後無頭,滿清只好做了一顆金制人頭,給雍正帝下葬。

由於這個故事,前半部分真,後半部分假,所以半真半假的故事,很容易信以為真。因此,也是雍正死亡之謎,流行甚廣的一個版本。

但事實上,根本沒有什麼呂三娘報仇,退一萬步講即便有,一個民間女子,也不可能混進守衛深嚴、盤查森嚴、高手環伺的皇宮,也近了皇帝的身,更談不上殺了一國最高統治者了。

為什麼會有“呂三娘報仇”故事?



呂三娘報仇,是漢民族民間及漢文人階層,為表達對滿清“文宇獄”的仇恨,對滿清統治者的不滿,而編造出來的一個“口誅筆伐”故事。後半部分雖然是戲說,但也反映了當時人民大眾對滿清“禁錮思想”的唾棄和反對。

其實,雍正死亡的一個主要原因(其中一個主因),是死於長期嗑藥。雍正帝也有長生不老的想法,晚年也迷信上了方術,以致誤吞食大量丹藥,鉛、貢等重金屬在體內超標,最後慢性中毒而死,也算(慢性)自殺了。

綜上,雍正帝下葬“金制人頭”一說,是子虛烏有的事兒。權當聽聽就好。


峰子奇觀

這是演義小說中的情節,不可以當真。

雍正朝中期,有一個湖南的教書先生曾靜讓自己的門生帶著一份書信找到了西北的大將軍嶽鍾琪,鼓動他造反。嶽鍾琪將此人扣留之後又將書信上交給了雍正。雍正勃然大怒下令徹查,於是就將另外一個已經去世很久的浙江人呂留良牽扯了出來。呂留良是浙東學派的代表人物,主張華夷之辨,對滿清政權的合法性提出了質疑。但呂留良的著述並沒有出版。曾靜前往呂家,才見到了呂留良的手稿。呂留良的思想影響了他堅定了他反清的決心。於是他異想天開,想到了岳飛後裔嶽鍾琪。但是他自己年事已高身體不好,因此就派自己的學生給嶽鍾琪送了一封信。這就是曾靜投書謀反案,雍正朝第一大案。

非常奇怪的是,雍正選擇寬恕曾靜,但是嚴懲呂氏後人。呂氏被誅九族。還有很多人因為牽涉此案而被處死。更為有趣的是,曾靜在和雍正筆談之後,竟然完全改變想法,成為了雍正的支持者。並且成為了雍正思想宣傳團的主要成員,在全國巡迴宣講雍正思想和自己的懺悔。

以上是真實歷史,史料完備可考。

接下來就是演義小說的內容。據說呂氏被誅的時候,有一個剛剛出生的呂家小女孩,隨著奶孃回孃家而躲過了一劫。這個小女孩名叫呂四娘,因拜少林寺和尚為師,學得絕世劍法,後入宮殺死了雍正,並將雍正的頭砍下,帶回祖宗墳前祭拜。清庭未能將呂四娘抓捕歸案,因此只得用黃金打造人頭方才下葬。

小說和傳說其實有好多個版本,以上是比較主流的說法。很明顯這個故事是完全虛構的,尤其是關於呂四娘武功的描述,大部分神乎其神,是純粹的文學創作,與歷史沒有任何關係。

雍正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皇帝。他勤正能幹,在短短13年時間裡面,就大幅度的改善了政府的財政狀況,吏治也得到了顯著的提升。但是他做事嚴苛不講情面,做事狠辣,不光得罪了皇親國戚,漢族士人階層也有很多人對他不滿。在這種情況下,有很多人通過編造謊言的方式來報復雍正。這個傳說的產生其實也是如此。


zyb38537240

對於這類說法,各位可以當成笑話聽聽就可以了!尤其是當代年輕人,面對網絡上紛繁的信息,一定要用頭腦去思考!不要盲目地把傳說,小說,評書演義,甚至謠言當真!

可以肯定地說,雍正,作為清王朝第四任皇帝,堂堂君主,是完整地下葬於清西陵的泰陵中!而且經國家文物局多次組織專家調查,可以肯定泰陵沒有被盜掘!

雍正屬於正常的因病駕崩,而非民間所傳“被呂四娘所殺”!

為什麼這麼肯定呢?就說一個最基本的常識吧,皇宮禁地的紫禁城(即現在的故宮)裡,住著皇帝及其妃嬪,守衛肯定很嚴啊,歷朝歷代的皇宮都有禁衛軍把守,清朝也不例外!請問,刺客怎麼進去?走大門肯定不行!

飛簷走壁?呵呵,那不過是武俠小說裡的橋段罷了!武功,更多的是健身功能,再就是用來打架搏擊什麼的,像鳥那樣飛縱只是幻想!而且就算呂四娘能飛入宮牆內,她如何進入皇帝寢宮?紫禁城房間成千上萬,光宮殿就數十座,她是一個民間女子,怎麼可能找到皇帝住處?嚴密的防守也不容許她挨個房間找!

那麼這麼幼稚的傳說是怎麼出現的呢?肯定是被雍正所除掉的八爺黨以及眾多貪官汙吏的親朋故舊瞎編出來,再四處散播的。再加上民國以來,評書這一文藝形式的興旺繁榮,為了吸引聽眾,有關的傳說更進一步被放大!

精彩的橋段,未必是真喲!


歷史的脈動

野史不可信。但民間傳的沸沸揚揚,也是有一定根據的。如果有一天,官方組織挖掘雍正墓,就會知道了。

傳說,和清朝文字獄之首呂留良案有關。簡單描述一下:

康熙到雍正年間,呂留良及其族人、弟子有反清復明思想,可朝廷就是抓不到把柄。後其弟子曾靜策動川陝總督嶽鍾琪反叛,被告發下獄,牽連呂留良後代,子孫及門人被斬首,呂留良也被剖棺戮屍,只有其孫女呂四娘生還。其孫女拜高僧為師,練習武藝。北上京城,以選妃之名,混進宮中,侍寢的時候,趁其不備,用血滴子殺死了雍正。拿著雍正的頭南下去祭拜家人。(血滴子:雍正皇帝的特務組織粘杆處所獨有的一種暗器,像鳥籠,專門遠距離取敵人首級。)

如果是真的,那也是諷刺,雍正皇帝創建了血滴子,又被人拿著血滴子殺了。

雍正帝施文字獄20多次,每次都是抄家滅族,多少無辜的人含恨九泉。民間故事流傳廣泛自有它的道理,包含了深深地對滿清統治者大興文字獄的憎恨。


木語雜談

肯定是假的!雍正是病死的,而且是突發性過勞猝死。雍正是清朝少有的明君,沒有菸酒沒有嫖賭,一直也非常注重養生,頓頓都是青菜豆腐。他死的時候連乾隆都不在身旁。這也是乾隆在聽到遺詔他接任新君的時候哭了。因為這代表他的親生父親雍正,死了。

乾隆可以說是最孝順的一名皇帝!因為他是唯一在帝王家享受過親情的人。雍正對於乾隆的感情可比其他的君臣父子好太多了。由於雍正在推行新政,害怕自己死後新政半途而廢,因此特別把乾隆帶在身邊培養,為的是能夠讓乾隆能夠繼承自己的既定國策,發展下去。所以,乾隆享受到了帝王家難有的父子情深。

因此,雍正肯定是正常死亡的!否則以乾隆對雍正的感情來看,如果雍正是遇刺並死於他人之手,那麼乾隆絕對會追究到底的,怎麼可能不了了之,甚至,還讓負責看護雍正的所有太監,宮女,護衛全部殉葬!


優己

講個笑話:“你說雍正皇帝陵墓裡真的有一顆金頭嗎?”“有沒有你讓老郭去打開看看不就知道了”。冷笑話……

接下來又到了羽評講故事的時候了↓↓↓

相傳有個叫呂四孃的女子,此人是呂留良的孫女,呂留良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但是他一直都稱自己是明朝人,在死後還有弟子宣傳“反清復明”的言論,最後傳到了雍正的耳朵裡,他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於是將呂留良的屍體挖出來鞭策,最後焚燒,還罵呂留良忘恩負義,說他和子孫兒女一大家都生活在清朝,竟然還有這種思想,因其文字獄,誅滅了呂留良一大家族人,但是呂四娘因在外而得於脫逃,逃出去之後就拜師學藝,苦練武功,幾十年的輕功水上漂終於排上了用場(讓我想起了星爺),一下就飛到了圓明園,此時的雍正正在打呼嚕,呂四娘一刀擊斃,最後拿雍正皇帝的頭顱去祭奠自己的祖父去了。

(呂四娘刺殺雍正)

而雍正在死後因為下葬時沒有頭顱,於是乾隆就吩咐人打造一顆金頭,放入棺內,所以就有了雍正皇帝清西陵泰陵裡有金頭一說了。

(呂四娘劇照)

那麼這可傳言到底是不是真的?泰陵裡真的有金頭嗎?

答案是假的,既然是傳言又是野史,怎麼可能會是真的?清朝裡的清宮檔案《起居注》裡面詳細記錄了雍正的事情,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日還是好好的,二十二日就突然病重,於是馬上讓弘曆繼位,第二天便去世了,乾隆讓在座的人對雍正的死因不能透露半分,否則定不輕饒!

雍正死因有很多種說法,比如中風、丹藥中毒等,但就我瞭解來看我認為很有可能是中毒,因為雍正一直都秘密讓道士幫他煉製丹藥,丹藥中含有毒物質,服用量少是沒多大問題,但是長期服用就會顯現出來,乾隆繼位後很快就驅逐了那些道士,命令他們不得向外界述說,其實這些也不足以讓我認為是中毒而亡,唯一讓我這樣想的是乾隆竟然聲稱雍正確實煉過丹藥,但是都是做樣子,只煉不吃,誰信呢?說出來你信嗎?有句話就是此地無銀三百兩,乾隆多此一舉。

(煉丹)

歷史都是兩面性的,不一定野史就不真,正史就一定存在。


羽評歷史

假的。

雍正是病亡的。

呂四娘是呂留良的孫女。呂留良因為文字獄被殺,所以民間附會她的孫女會飛簷走壁各種絕技,所以在頤和園刺殺了雍正。

雍正因為反貪力度很大,這人個性也比較嚴肅,又搞了文字獄,所以很多文人不喜歡他,就有這樣的傳說。

雍正只在位13年,死的比較突然,正好給百姓附會。

其實古代到皇宮中去刺殺皇帝是無比困難的事情。明朝出了一次有個傻子在宮門口刺殺皇帝太子的事情,還沒動手,那個傻子和兒子都被剮了。雍正這麼大事,沒可能掩蓋下來沒人追查。

雍正十分勤政,每日非常操勞,批閱的奏摺算起時間都要十幾個小時。不像演義小說裡說的那麼荒淫。但是得罪了不少人,所以歷史上刻薄寡恩的名聲不好。還被加上了荒淫無道之類的名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