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洋巨獸!二戰日本帝國「本土決戰」兵器陸上篇

1944年底,隨著戰火日益逼近日本本土,日本帝國的處境已朝不保夕了。雖然末日已經臨近,但是瘋狂的軍國主義分子卻不甘心接受即將戰敗的事實,為了挽救失敗的命運。日本最高大本營下達了諸多用於本土決戰的先進武器研製計劃。幸運的是,正義的力量最終粉碎了日本軍國主義的美夢,而這些秘密武器計劃也被歷史所塵封。

東洋巨獸!二戰日本帝國「本土決戰」兵器陸上篇

五式Chi-Ri中戰車

五式中戰車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所研發的最大的中型坦克。旨在進一步超越四式中戰車,以抗衡美軍最新所裝備的M26"潘興"重型坦克。直至日本投降,僅完成一輛未裝備主炮的原型車

東洋巨獸!二戰日本帝國「本土決戰」兵器陸上篇

設計上五式中戰採用了四式中戰的加長版車體(每側八個承重輪,四式為7個),懸掛則是日本一貫採用的扭杆懸掛。防護方面,五式車體正面為傾斜的焊接護甲,車體正面最大厚度為75毫米;車體側面則為25-50mm;車體尾部和炮塔後部均為50mm。五式戰車起初設計是以柴油引擎為動力,但直到戰爭結束前尚未開發出足夠動力的引擎,因此將陸軍淘汰的九八式輕轟炸機的Ha-9II乙型發動機備料改裝成戰車用,並安裝車輛用變速裝置;然而測試時,空中標準最大出力800匹馬力的川崎九八式ハ9-II乙引擎,在戰車上的出力卻僅有550匹馬力。引擎室的設計仿造M3輕坦克,引擎室的上方與尾部下方設置可開式大型倉蓋,可以簡單的將引擎吊出節省後勤壓力。

武備方面,原計劃裝載與四式戰車相同的五式75毫米戰車炮(以四式75毫米高射炮改良而成),並搭配半自動裝填系統降低成員負擔。次要武裝為一門副炮—一式37毫米戰車炮和一具同軸九七式車載重機槍,後者主要用來對付步兵的近距離接戰。

五式中戰存在88炮論爭,有人認為日本在中國戰場繳獲德制88mm高射炮後開發了99式八釐高射炮,並在後期想將此炮戰車化用於五式中戰。目前資料表明,尚未有任何支持此說法的文件,根據近衛第三師團資料,99式八釐高射炮在發射穿甲彈時,500m穿深為120mm(測試鋼板種類不明),與五式75mm戰車炮比並無優勢,但炮重量增加60%,後座力增加,加裝於戰車中會帶來裝填困難,後座力大等問題,日軍不太可能提出88炮搭載計劃。

東洋巨獸!二戰日本帝國「本土決戰」兵器陸上篇

五式一型重炮戰車

日本投降後,唯一一臺原型車被美軍繳獲。並拖回阿伯丁試驗場進行測試,後拆解。

東洋巨獸!二戰日本帝國「本土決戰」兵器陸上篇

昭和18年(1944年)日本新式105mm反坦克炮研發成功,面對可能登陸日本本土的美軍裝甲部隊,日本新一代坦殲迅速提上了日程。

東洋巨獸!二戰日本帝國「本土決戰」兵器陸上篇

東洋巨獸!二戰日本帝國「本土決戰」兵器陸上篇

新坦殲一改之前日本小車扛大炮的設計思路,為重新佔據主動並節省時間,日本模仿德國"費迪南"坦克殲擊車的外型和設計理念,利用已研製出的五式底盤與新105mm反坦克炮相結合,迅速開發拉五式一型坦克殲擊車。

五式一型戰車發動機中置的設計,有利於火炮配平。行進時,火炮不容易杵地,且車體質量分佈均衡,可以獲得更好的加速和行駛優勢。但缺點是需大改原有底盤傳動機構,不便於量產。且受限於噸位,車體側面防護極為薄弱,僅為25mm。

東洋巨獸!二戰日本帝國「本土決戰」兵器陸上篇

(現代所製作的CG想象圖。為了應對米畜空中威脅,戰鬥室頂部甚至加裝了雙聯20mm防空炮)

5式1型坦克殲擊車資料:

製造年代:1945

戰鬥重量:45 t

車體前裝甲厚度:125 mm

戰鬥室前裝甲厚度:180 mm

車體側裝甲厚度:25mm

戰鬥室側面裝甲厚度:25 mm

裝甲類型:合金裝甲

裝甲結構:焊接

速度:40 km / h

續航距離:暫無

發動機:550馬力 98式4衝程12缸液冷汽油引擎

主炮:5式105mm重加農炮

副炮:1式47mm戰車炮

乘員:6名

東洋巨獸!二戰日本帝國「本土決戰」兵器陸上篇

五式二型重炮戰車

二型方案設計上對原有五式底盤不做改動,戰鬥室居中,動力後置。側面裝甲提升到72mm,總體噸位也提升至60t,行駛速度和越野能力有所下降。

5式2型坦克殲擊車資料:

製造年代:1945

戰鬥重量:60 t

車體前裝甲厚度:140 mm

戰鬥室前裝甲厚度:180 mm

車體側裝甲厚度:72 mm

戰鬥室側面裝甲厚度:72 mm

裝甲類型:合金裝甲

裝甲結構:焊接

速度:22 km / h

續航距離:暫無

發動機:550馬力 98式4衝程12缸液冷汽油引擎

主炮:5式105mm重加農炮

副炮:1式47mm戰車炮

乘員:6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