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大型古裝劇會投制上千件戲服,這些戲服最後去哪兒了?

文娛典評

似乎問這個問題的人,對這些服裝問題很是焦慮。DO NOT WORRY! 聽我細細道來。

勤儉節約可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怎麼著也不會把這些衣服扔到大街上,不管不顧。即使扔到大街上,還有收破爛的,也會當做廢品,重複利用的。當然了簡直是千方夜譚。誰如果在大街上撿到《那年花開月正圓》或者其他古裝劇主角的一件服裝,那可是算撿到寶了。

為什麼這麼說呢?細心的觀眾注意到了沒有,《那年花開月正圓》的宣傳海報上,除了主角孫儷,陳曉,導演等主創人員之外,左下角還有服裝設計師葉錦添的名字。這又是何方神聖呢?葉錦添是著名的服裝設計師,還是專門從事視覺藝術和電影美術創作藝術家,還是“東方文化藝術之美”的推行者。能得到這樣一件來自大師級人物設計的服裝,那何嘗不是如獲珍寶呢?


這兩天大家一直在討論精品劇,精品劇就意味著每一個細節都要做到極致,這當然包括演員的服裝和道具。這種很是必要的。因為好的劇作他通過服裝傳遞一種文化底蘊,一種美學理念和態度,引導一種健康,積極向上的美。這些上升到精神層面的東西遠比一件服裝的價值意義深遠。《那年花開月正圓》中的的服裝淡雅細膩,鮮明色調,每個細節都呈現出著獨特的儒雅風韻,謙遜內斂的東方之美。從這個層面這些服裝的作用稀罕度和意義都是十分深遠。

在回到這個影視這個產業鏈,服裝也是一個重要的環節。服裝所帶動的一系列蝴蝶效應非常明顯,好的設計,帶動了一種時尚,一種色調,一種搭配。這些都將作為各大服裝商場服裝設計爭相效仿的模板。這個產業鏈最大受益者還是影視劇服裝提供商。所以幾千套衣服又算得了什麼呢?幾千套背後的利潤可是成千上萬。一部劇作也算是一場時裝秀,一場時尚元素大比拼。

其實大部分古裝,製作的精良,簡約大方。簡單的重新組合就可以成為新的款式和造型,給人眼前一亮,尤其是女裝。也達到了資源的最好利用。這在電視劇中司空見慣。就算一些很舊衣服,過時的,因為年代劇,戰爭劇的需要,也會把其當做珍寶來珍藏。因為隨著物質條件的發達,要造出有年代感而又毫無違和感的服裝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所以呢,各位可以放寬心了,好好地欣賞那些古裝劇中賞心悅目的服裝吧!


Jennifer146556967

對於大量的古裝劇戲服,大概有以下幾種去向:

1、循環使用。

早期的劇組還是比較節約的,服裝基本是租的,所以我們經常會在不同的電視劇中看到同一件戲服。

比如《武林外史》裡的白飛飛和《穿越時空的愛戀》裡面的小玩子都穿著同樣一件戲服,只是髮型和妝容不同。

《聊齋小翠》中小翠的衣服和《秦王李世民》中長孫瓏兒穿的的一模一樣

2、拍賣。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裡面白淺的一套服裝就拍賣到了8000多元。

《那年花開月正圓》中孫儷穿過的一件套裙,也拍出2.14萬元的價格。

3、私人收藏。

有的演員比較喜歡戲中的戲服,也會自己收藏起來。

《武媚娘傳奇》中范冰冰飾演的老年武則天有一套龍袍就被她自己收藏了。

4、送人。

有的劇組看到演員比較喜歡戲中的服裝,也會做個順水人情,送給演員,不過這是明星享受的待遇,群演的服裝都是會收回再利用的。


陶小小講故事

在計劃經濟體制下,以往國內影視劇拍攝大都是以電影製片廠為主體拍攝,每個廠家都有自己的服裝設計,製作車間,同時有自己的服裝保存庫房,每個影視劇拍攝完成服裝道具都按年代,時間分別庫存,或租借,或拍賣,或交換,如拍戰爭片可以去八一廠借用,拍蘇聯軍隊的時候,可以去長春電影廠借蘇軍制服,拍戲曲電影可以去上海或北京電影廠借,當然拍像三大戰役這樣的巨片可以有部隊參與,製片廠不要考慮服裝問題!所以,一般情況下,一部電影或電視劇出現幾千套特製服裝的情況很少,八七版“紅樓夢”在中國影視劇歷史上是少有的,據紅樓夢服裝總設計師史延芹女士透露,2700套的數字絕對是保守的,僅僅林黛玉一個人就設計了44套經典服裝!(30年了,沒有被超越)


另外,一部大片,觀眾看到的大場面,很多時候是“假象”,比如諾蘭的“敦刻爾克”裡的大場面,除了前面的演員,遠處的人物很多是畫在牌子上,立在那裡忽悠人的!




至於眼下的一些神劇,無論從道具或服裝大都是去“租”來的,有的服裝簡直亂套,有衣服後面破了,就拍前面,有前面破了,就讓其他群演站前面擋著……在軍事題材的電視劇裡“亮劍”是比較靠譜的,但是服裝還是有很多問題,特別是八路軍和晉綏軍的軍服,認真看,很多都是借來的!自然,宮廷劇,武打連續劇更多是這樣,有的時候借到啥算啥,所以年代感亂套,有的甚至鬧出漢朝人穿唐朝服裝,清朝電視劇裡的丫鬟穿明朝服裝的笑話!


(這是當年晉綏軍軍服)

(電視劇裡是這樣的)

八路軍主力部隊的軍服有晉綏軍的藍色軍服

也有國軍的黃色軍服,而八路軍獨立團李雲龍部隊當年不可能有標準制服,一律是“灰色”的,“土八路”游擊隊沒有統一服裝,所以,一部電視劇能有幾千套服裝的可能性很小,何況在影視基地很容易就可以借到需要的服裝(當然很多是忽悠人的)

(當年張靈甫的國軍將軍制服是這樣的)

(抗日神劇裡一箇中校的制服卻如此高大上)

(抗日戰爭時期國軍女軍官制服是這樣的)

(神劇裡成了這樣)

一部電視劇裡的服裝費用,在電視劇製作費用裡是佔一定比例的,有的是必須一次性消耗掉的,當然,假如其他費用開支太多,服裝就會被忽視,無論電影或電視劇的服裝費用有多少,起碼都是在可以控制的範圍內的,處理的辦法有很多,就像大型運動會開完了以後,那些體育場館怎麼處理一樣……作為觀眾,希望電影電視劇製作者們能有更多一點的敬業精神,可以把服裝製作得更合理,更符合電影故事的歷史,更真實一點!



個人觀點,不喜勿噴,謝謝閱讀,歡迎指教!


強哥144960442

這些衣服按照分類基本會有如下處理:

1.循環利用:基本是群眾演員服裝和龍套演員服裝

2.收藏:大製作影視劇主角服裝

3.拍賣:大製作主角特殊服裝

每一個影視劇都會有不同的部分負責不同的事宜,像導演組、道具組、化妝組等,服裝組專門負責影視劇的服裝管理,對於群眾演員和龍套演員的服裝基本都是循環利用,這些服裝造價成本低,而且辨識度不高,一部影視劇結束之後,劇組都會將這些服裝放到服裝倉庫保管,便於下次利用,也有專門的群眾演員服裝租賃公司,為拍攝影視劇的劇組提供群演服裝。


對於那些主演的服裝由於辨識度比較高,基本不會二次利用,再加上這些服裝製作成本比較高,這些服裝基本會被收藏或者拍賣,像范冰冰就喜歡收藏這些戲服,她收藏了很多自己主演過的角色的戲服,其中造價幾十萬的很多,又一次他在參加快樂大本營時提到此事,並且拿出了一套自己收藏的戲服!

有些主角戲服也會被拍賣,拍賣所得會基本用於做慈善

,用於拍賣的戲服多有紀念價值,角色多位近代角色,例如劉嘉玲在電影《開羅宣言》裡穿的一件白色旗袍,當時以46萬的價格拍賣了出去。

當然,一部影視劇除了服裝還有很多道路命運也是如此,一些可以反覆利用的就會被道具組庫存,不能重複利用的就會被明星收藏或者拍賣,例如很多影視劇中的手機,妝飾等等!

能夠回收利用固然好,不能回收利用諸如收藏拍賣也是很好的處理方式,總之劇組這樣本著不浪費的原則處理道具服裝是一件值得讚許的事情!


草根說電影

古裝劇的服裝是非常重要的毋庸置疑,尤其是宮廷古裝劇,一邊說著講述的是帝王的生活,本應該奢侈華麗的,但是呈現出來的感覺卻是顏色暗淡,質料普通,完全說不過去。所以宮廷類的古裝劇在服裝上一定都是要費時間,費金錢的。當然問題就是,衣服在拍攝之後會怎麼處理。

之前去過西影的服道化倉庫,西影全稱西安電影製片廠,出品過《紅高粱》《霸王別姬》等獲獎作品,《大話西遊》的服裝現在還在西影倉庫中,庫存驚人。所以可見衣服的處理是無論電視劇還是電影都面臨的問題,棄之可惜。

目前知道的有這樣幾種方式:

一 拍賣和收藏

拍賣這種方式主要是主演的服裝,因為主演的衣服更有意義,比如孫儷拍攝的《那年花開月正圓》時候,製作方為周瑩這個角色製作了很多套精美的清末服裝,從圖片都可以看出精緻,最終以拍賣的形式售出,再捐獻給慈善機構,這衣服也算是功德圓滿。

二 循環使用

其實有一些邊緣角色的衣服卻是是可以繼續使用的,主角的衣服可以重新制作,一些群演的衣服,配角的衣服可以循環利用的。網上就有網友扒出,古裝劇的戲服在多部劇中都出現過。

三 存放和遺棄

這種應該是大多數了,因為不同電視劇所需要的風格是不同的,所以衣服想要重複使用也是有難度的,這種就只能遺棄的廢舊倉庫,或者集中銷燬了。


星光邦

當然是收藏起來,以備下次再用。

香港的TVB,一套戲服都能收藏幾十年,在多部影視劇裡面出現。

比喻TVB1995年拍的《神鵰俠侶》和2001年拍的《尋秦記》,裡面的金輪法王和項少龍穿的衣服就一樣。

2002年馬國明拍的《再生緣》和2000年林家棟拍的《金裝四大才子》,衣服也是一樣的。

香港TVB有一套完整的保管體系,所有的戲服,統一保管,平時也有專人負責打理,需要的時候,直接調出庫房。這樣既節約經費,也能保證拍出來的作品在服飾造型上的連貫性。



現在橫店影視城,也有專門的服飾造型公司,直接出租給劇組,劇組拍完了可以退還,下次別的劇組接著用。


飛馬影音速遞


星小娛

這個要分情況的,若是定製的或者有著重要作用演出服裝,一般會個人收藏,或拍賣出售等。

若是龍套服裝,一般可以多次利用,或者根據劇組的需要進行裁剪重做,租借處理等。



就像題主舉得例子,大型製作的電視劇中,主角如范冰冰,孫儷等人,她們在重要劇情中的不少服裝道具,有的被明星個人珍藏,有的拍賣出售了,很多服裝的售價相當可觀。

當然對於眾多的龍套服裝,為了壓縮成本,回收收益,節目組總有很多方法的,出售,出租,充分利用,裁剪改裝…


話說,服裝精美,大製作的權利的遊戲還不播出,還要等多久?


牽蝸牛散心

以前看過類似的問題,很多觀眾都好奇古裝劇中那麼多精緻華麗的服裝在拍攝結束後都去了哪裡,難道就成了一次產品,被丟棄了嗎?

呵呵,那怎麼可能哪,答案肯定是不可能,那可都是花費真金白銀製作出來的,怎麼可能說扔就扔哪,它們的具體去處有如下幾種:

一:收歸庫房,留待被其他劇組或租或借,使其可以循環利用。

有的電視劇會為演員根據劇情,人物性格和身份定做一些服裝,這樣的服裝只要不損壞,就會被完好保存起來,遇到一些有需要的劇組就會出租出去,這樣也可以回籠一些資金,避免浪費。所以我們在兩個電視劇中看到完全相同的服裝也就不足為奇了!



二:收藏

有些服裝是根據角色而特意製作的,對演員而言具有特殊意義,就會有人將自己在劇中穿過的衣服收藏起來,留作紀念。而這樣的收藏是否須要付出一定的報酬我們就不得而知了。

三:拍賣

有的電視劇拍完,劇組會趁著電視劇熱播,將劇中主角的服裝拿出來進行拍賣,會有很多鐵粉不惜重金,把自己偶像穿過的服裝拍下來了,給自己留個紀念。而拍賣服裝價格的高低則和這位明星的名氣大小有關,比如楊冪在《三生三世》中演白淺時穿過的一件白色輕紗羅裙可是拍出了不斐的價格。



四:丟棄

這是最不理想的處理辦法,但因為一些服裝在拍攝過程中被損壞(拍武打戲時這種情況最常見)或是沾染了一些無法清洗的汙跡,那這件衣服就再沒有了利用價值,劇組也就只能忍痛割愛了!

由此看來,還是拍時裝劇比較好,不用佩戴華麗的裝飾品,而服裝誰都可以穿,況且有的演員為了讓服裝更適合自己,會帶一些自己的私服進組,這樣可是給劇組省了很多的服裝的資金投入,怕是導演心裡要美美的了!


妙筆生花難落墨

其實大型古裝劇的戲服也不是全部定製的,大部分群眾演員的,或者配角的衣服還是由專門的租借單位去租借使用的。而對於定製的衣服,對於這部電視劇來而言意義非凡,肯定也有他的去處。
一、收藏拍賣用。對於重要場合出現的衣服,對於主角有特別意義,往往用於收藏


用。或者有主演明星收藏,或者有製作單位收藏。著名的有2014年成龍在京舉辦慈善晚宴,姜文帶來的電影《一步之遙》的手工復古皮箱,還有葛優穿過的戲服和警服,最後被英皇450萬天價收藏。
這些戲服,皮箱,除了有時尚和審美價值外,更代表了電影發展的歷程。作為主演的明星,他們和戲服,作品密不可分,塑造的經典永留人心。這些當年穿過用過的物件,看上去也就倍感親切,具有收藏和紀念意義。
劉嘉玲在《開羅宣言》中的中式戲服拍賣價格46.6萬元

二:循環利用。並不是每件衣服都是具有收藏紀念的價值,以及符合拍賣的條件。有些,配角的衣服,還是比較普通的,可以經過衣服的改良呈現新的作品。

這兩套衣服是不是很眼熟,應該就是循環利用的典範了。

其實古代的紗裙,為了造就美輪美奐的視覺效果,往往是由好幾件套在一起的。而經過服裝師的設計,這些衣服會煥發出新的生命。

三:過於眼熟的戲服應該就在放在倉庫堆灰了。也許這些衣服就放在倉庫,等待重見光明的一天,相信這樣的處理方式才是,大部分戲服的最終歸宿。最後在某天清倉大處理的時候,統一批發給那些小商販,用於普通民眾的拍照用。

以上觀點僅代表個人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