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歷史上哪個王朝最耽誤了中國?哪個王朝最成就了中國?

投實問路RC

至於這個問題,可能算是要見人者見智了。

我們先從中國的統一開始算起,幾千年的時間裡面,湧現出了太多的朝代,太多的豐功偉績。


秦始皇統一六國,鑄造銅人鎮守天下。又統一了度量衡,修建長城,追擊匈奴,收復百越,修靈渠直道,應該算是歷史上最偉大的皇帝之一。

後來漢朝建立,開疆拓土,出文景之治,漢武帝文治武功。統治西域,開絲綢之路,遠驅匈奴,後期雖然戰亂紛爭,但是也不失為一種精彩。

隋文帝楊堅統一天下,隋煬帝開科舉,徵高麗,修運河,但是歷史評價並不高,只能說是被低估了。




大唐貞觀之治,萬國來朝,天朝上國。宋朝經濟繁榮,出交子,形紡織巔峰,一躍成為世界“首富”。成吉思汗彎弓射大雕,開疆擴土,帶著鐵騎踏到了多瑙河畔。

待到明清時期,出彩之處就少了很多。明朝倭寇橫行,外憂內患。特別是清朝雖有康乾盛世,但是真正算起來也不過是康熙盛世,這是死前的迴光返照。

如果真的要評成就中國者,我認為一是秦始皇,雖然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但是其統一天下之氣魄,算是國民的祖宗。


其二應該是唐宋元時期,之所以說是時期,而不說題主所談朝代,則是感覺這些加在一起,才算是成就中國。

唐朝給世界人留下遍地黃金,唐人、唐人街的印象,要求萬國來朝。宋朝經濟發達,成世界第一。而元朝開疆擴土,行如今華夏雛形。

至於耽誤中國者,應該是公認的清朝吧。清朝前期雖然是有過繁榮,但是總給人迴光返照之感。清朝晚期,列強欺壓。 籤不平等條約,割地賣國,給中國留下了太多的歷史問題。


如今臺灣問題、釣魚島問題都離不開清朝的身影。但是歷史畢竟是歷史,也容不得我們重新來過,做好當下即可。


史之策

我個人以為歷史上最耽誤中國的應該是清朝。中國的清朝時期也基本上正是西方國家大力開拓海外市場和貿易並逐步擺脫封建社會開始進入現代資本主義社會的歷史時期。在這之前,中國大部分時間都是世界歷史上重要的發展中心,中國的文明程度和經濟發達程度都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一度是人類文明發展的引領者。而自清朝開始,尤其是在清朝政府嚴厲的奴化政策作用下,中國的文化和經濟逐漸落後於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並在西方列強的侵略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清朝唯一的自我改良的機會“戊戌變法”也在清朝頑固派的反對下很快失敗了。所以說是清王朝耽誤了中國數百年的發展。

最成就中國的王朝我個人認為應該是秦朝。首先,是秦朝奠定了中國數千年大一統的基礎。秦朝建立之後,使“車同軌、書同文”並建立郡縣制,從文化和國家政治制度等方面夯實了大一統的基礎。令蒙恬等大將帶兵北擊匈奴並築長城以鞏固邊防,使胡人“士不敢彎弓而抱怨,民不敢南下而牧馬”,強大統一的秦王朝雖然在歷史上存在時間短暫,但卻將國家統一的觀念根植入後人的心中,深深影響了中國兩千多年。中國歷史上雖然也有數次分裂的局面,但最終都被後面的王朝重新完成了統一,這和秦朝的影響是分不開的。所以說是秦朝最成就了中國。


若耶溪水劍

中國是世界上少有的史學民族,對於歷史有著宗教一樣的熱情。中國也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歷史沒有中斷的文明國家,朝代更迭都成為了中國歷史的一部分,給後人留下了經驗和教訓,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等。

作為開中華人文之始的周王朝成就了中國,至於耽誤了中國,則可說是元朝。

周王朝的革命:奠定三千年文化之基礎

商王朝是一個典型的神權朝代,有著殉葬等野蠻的行為。成湯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商王朝熱衷於祭祀和占卜,以神權的名義,做炮烙之刑,做酒池肉林。神職人員與世俗政權都開始腐敗墮落,比干不得其死,箕子不在其位,紂王倒行逆施,上帝成了商人的“上帝”。

周人此時脫穎而出,認為天命所歸在一個“德”字。商王朝的滅亡,是咎由自取,是“缺德”,而周王朝殷鑑之,則切記“唯德動天,無遠弗屆”,“下民易虐,上天難欺”。這樣一來,將政治統合面放大了,上帝不再是商王朝一家的了。

(周王朝的革命之戰)

因此周王朝取代商王朝,不是傳統意義上的以臣弒君,而是一場革命。這場革命的走向,直接決定了中華人文的取捨。中國並非一開始就是一個世俗政權,在商王朝時,當政者極度迷信鬼神,也自認為是上帝的“選民”。周王朝一直在強調“天命”,一為報仇,二是樹德,所謂“以德配天”。此後的中國朝代更迭,都沒有走出周王朝設定的範式。中國曆代的政權更迭,多數叫做起義,周王朝才能叫做革命。在這個意義上,周王朝奠定了中國延續至今的政治倫理。

革命的過程難以脫暴力,但是革命的結局不應該是悲劇。周王朝用智慧和勇氣給後人留下了許多啟示,其中一條就是革命不是要人命,不必趕盡殺絕,這也是周王朝給後世留下的政治溫情。相比後世的項羽火燒阿旁宮,南朝皇族之間的血腥殺戮,周王朝的政治溫情就顯得更為珍貴。

周王朝在政治上執行了分封制度,在實際上創建了一個聯邦國家,使得中國在遠古時代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政治先進性,保證了在短短的800年間,中原大地已經盡數開發,人民盡數同化,並以此為基礎,最終形成了秦漢一統。在某種意義上,周朝與美利堅合眾些相似之處,中國的“召公共和”是共和制度的開端。

“周禮”則扮演著聯邦憲法的角色。一個懷有偉大抱負的政權,從開國階段穩步進入向外開拓的軌道,不斷吸納新成員而能長久保持不潰散,聯邦制是最優的選擇。因此孔子說的“其或繼周者,雖百代亦可知”,周公之後三千年的中國,是一個更加廣土眾民的國家。

(實行了聯邦制的周王朝)

因此,周王朝的800年,在文化上、政治上、倫理上、經濟上等各個方面都為三千年的中開闢出了一條新路:世俗文化,世俗政權。中國人樸素的人文主義,在周王朝時就已經奠定了基礎。

在這個意義上,沒有周王朝,就不會有三千年中的各個朝代,更不會有現如今的中國——中國的走向可能會是陷入瑪雅人那樣的神權世界。

為什麼說最耽誤中國的是元朝呢?

元朝長於破壞,卻短於創建。中國、中東、西亞很多文明古國,都在蒙古人的衝擊下,文明發生了倒退。如今的阿拉伯人變得封閉、保守,與阿巴斯時代的開放、進取的精神截然不同,就與蒙古人的愚昧化、野蠻化有很大關係。

歐洲中世紀時期,中國和中東是文明世界的雙子星座。中國文明遺世而獨立,唐宋時期,中國正處在社會制度、文化、經濟等方面的變革期,取得了很多文明成果,已經初步具有了近代社會的憲政制度、經濟、城市文化等內容。

儒家思想經過唐朝之前800年的演化,到宋朝時,已經脫離了原始的“天人感應”學說,成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入世哲學。從外部的經學編注,到內在的修心養性,中國人開始向自我認知的哲學追思。這與德國在近代以來哲學大家康德、叔本華、黑格爾等人奠定德國民族的哲學思想基礎有異曲同工之妙。

從唐朝時的開放、自由,到宋朝時的內斂,這是中國國民性的關鍵轉折期,就如將要破繭成蝶一般。唐朝之於宋朝,就如同在近代取得巨大成就的歐洲之於二戰後的歐洲一樣。宋朝有機會成為發展成為更富有精神文化內涵的中國,並通過聯邦制再一次形成中華的“家天下”。可是元朝興起後,天命真主肇興大漠,將宋朝的發展之路攔腰打斷。宋朝抗過了一波又一波的打擊,可是“上天”認為宋朝發展的超前,會影響整個文明演進的平衡,將宋朝滅掉,再用蒙古人將中原地區再次野蠻化。後世的明朝雖然復興過一段時間,但是矯枉過正,宋朝的很多政策和內容已經完全走樣變味,最為突出的一點就是“君主立憲”與“君主專制”的區別。明朝在16世紀也逐漸摸索出來了一些門道,比如內閣票擬製度等,結果又遇到了滿清。

(元朝人的日常)

相對於滿清300年,元朝不足100年天下對中國文明演進造成的傷害是極大的,以至於明朝成立後開榜取士,不得不分南北二榜,因為北方學子們經過這麼多年的異族統治,其文化能力已經落後於南方不少了。

元朝得國後,短於建設,以寬縱誤民,導致官僚隊伍貪汙腐敗,城市建設等工程學由於延續了宋代的基礎,加上中東和西亞的數學有所進步,但是對於文明整體來說,是退步的。可能蒙古政權的意義在於地球是一個整體,蒙古人的騎兵用鐵鏈硬生生將他們連到了一起。

所以,如果繼承宋朝是一個文明開放進取的政權,以宋朝時期的文明開拓,中國可以更快地進入到了近代化工業社會,人類的整個文明史都可以大踏步提前獲得發展。


而知而行

要說耽誤中國的王朝,應該是晉朝、明朝和清朝!

由司馬炎建立起來的大一統的王朝是真的沒有給中國帶來大一統應該帶來的繁榮和富強。晉朝只安穩了短短十幾年,國家還沒有完全恢復。接著就因為立了一個傻子當皇帝導致“賈后專權”“八王之亂”“五胡亂華”隨後就是中國接近三百年的大動亂,動亂之中何談發展。所以說晉朝應該是耽誤了中國的發展。


明朝應該就是制度的問題,科舉制發展到明朝越來越僵硬,皇帝為了更好的控制人的思想。將科舉制的考試形式規定成“八股文”從此天下的士人都是死讀書,思想慢慢就固化了!

清朝也是很耽誤中國的,“八股文”再清朝又得到了發展,而且大清還“閉關鎖國”,幾百年科技都不發展,最後還被人打的割地賠款,近百年的屈辱歷史。清朝是真的影響了中國的發展!



那哪個王朝成就了中國?

秦朝,第一個大一統的王朝,從此統一成為中國的象徵,因為統一才會有所發展。

漢朝,繼承和發展了秦朝制度,並且開啟了強大中國的開端。從此漢成為中國人的代名詞!


隋唐的形式應該說和秦漢一樣,都是一個短的一統王朝和一個強大的一統王朝。隋朝結束了中國三百多年的動盪,使中國重新歸於統一,並創立科舉制度,使下層人士有機會參政,唐朝繼承和發展了隋制,又把中國推向了一個高峰!從此唐也成了中國的代名詞!


震霜秋

最耽誤中國的是宋朝明朝和清朝,最成就中國的是秦朝漢朝唐朝。



首先來說宋朝。宋朝是第一個讓中國歷史出現倒退的朝代,這個讓中國歷史出現倒退的就是宋朝的重文輕武,他讓漢人失去了尚武精神,可以這樣說,沒有宋朝的重文輕武就沒有中華民族幾次亡於異族,就沒有蒙元滅宋滿清代明,之所以說宋朝讓中國歷史出現倒退就是因為重文輕武,因此實行這個政策的宋太祖是中國歷史的罪人。



再來說明朝,明朝是漢人的最後一個王朝,他恢復了漢人的江山,又被異族奪取了江山,他並沒有恢復漢人的全部文化,明太祖建立明朝以後進一步實行愚民政策,洪武禁海,改革科舉制,科舉制第一次出現了消極影響,元朝滅亡以後 ,東西方都處於新的階段, 西方因此產生了文藝復興 而中國則是明朝, 就家底而言 ,明朝顯然是高於西方的 ,可惜這時明朝的制度和政策顯得過於被動 !洪武禁海和八股文的負面影響了明朝的發展速度 ,因此明朝是中國歷史的轉折。



在來說清朝,清朝承襲明朝的制度,清朝把明朝好的一面沒學會,但是壞的一面卻全部繼承了,明朝的禁海政策,八股文制度這些阻礙歷史進步的都被它全盤接收,在明朝的基礎上清朝又實行了文字獄,清朝的文字獄創造了中國的歷史記錄,君主專制也達到了頂峰,同時清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最自戀最自大的王朝,當然他也有自戀的資本,他以東北一隅之地奪取了全國的政權,但是世界歷史到了清朝的時候發生了深刻的變化,西方的發展速度遠遠超過了中國,清朝的一系列倒退政策讓中國與西方的差距越來越遠!



再說秦朝,秦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始皇建立了大一統制度,這個制度影響了中國兩千年,他以後的皇帝都以統一天下為己任,中國近兩千年來能夠長期領先於世界這要歸功於秦始皇建立的大一統制度。



漢朝,他建立了一個國家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國號成了一個民族永遠的名字,漢族因為漢朝的強大而得名。漢朝是大一統王朝繼續形成鞏固的時期,人們常把秦漢並列,秦朝統一了中國,漢朝統一了思想,以後的朝代再也沒有跳出漢朝的這個框框!



唐朝,自古以來有漢唐盛世的說法,世界的人也稱中國為唐人,可見唐朝的影響,唐朝是中國最後一個強盛的朝代,唐朝時期萬國來朝,文武並重,

歷史學家王夫之認為讀漢以強亡個人還要說一句獨唐以上亡,在唐朝近三百年的歷史裡周邊少數民族始終威脅唐朝,那時候民族還沒有融合,但少數民族始終滅亡不了唐朝,唐人街唐裝是唐朝名揚世界的代名詞。

宋朝的趙匡胤,明朝的朱元璋,清朝的乾隆帝他們是影響中國歷史的五大帝王之一,這個影響主要是指負面影響!秦始皇的大一統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長期領先於世界的歷史。可以說中國的歷史是成也秦始皇敗也秦始皇。

站在歷史的角度上最耽誤中國的是秦始皇,最成就中國的也是秦始皇!


天子的微笑好久不見950

華夏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出現了許許多多的王朝和割據政權,至於要說那個王朝最耽誤中國的發展,或者說是在開歷史的倒車,這個真的很難說,也無法達成統一的共識,見仁見智吧,不過我個人認為應是滿清,雖然滿清時期中國的人口得到了大幅度的增長,但滿清對人們思想的禁錮也達到了歷史的制高點。

滿清作為少數民族入主中原,時刻都在想著如何鞏固自己的統治,在入關初期,強制實行全民剃髮,如若不剃,立刻被殺,結果導致大批無辜之人慘死,現在只要看到有關滿清的影視劇,人人腦袋後面拖著一根長長的辮子,就覺得特別扭,也正因此,民間的反清勢力始終存在,直至滿清滅亡。

滿清在中後期,內憂外患,面對洋人的欺壓,清室朝廷是一忍再忍,不斷的割地賠款,以換去所謂的和平,而對於內部的反對派,則是實施最殘酷的殺戮。滿清時期百姓的思想也是被禁錮的最嚴重的一個時期,面對壓迫和迫害,沒有選擇反抗,而是選擇忍讓和妥協,炎黃子孫的血性被嚴重的壓制了。
對中國歷史的發展,起到關鍵性作用的王朝,也是比較多的,例如兩漢、隋唐、兩宋等等,但最早實現華夏真正一統的是秦朝,嬴秦的帝國雖然時間短暫,但其對後世的影響卻極其深遠的,就是現在我們所實行省市縣行政管理方式,也是以那個時代為範本的。

秦朝的建立者嬴政,所實行的許多政策對華夏的傳承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例如文字的統一,度量衡的統一等等,尤其是廢除分封制,實行郡縣制,加強了中央集權,西漢正是全盤照搬了秦朝的政治制度,也才使劉氏江山前後存在了四百於年。


文史坊

我認為最耽誤中國的王朝就是晉朝,最成就中國的就是漢朝了。

實際上很多人都會認為最耽誤中國的應該是喪權辱國的清朝,而最成就中國的則是奠定了中國大一統基礎的秦朝。

因為清朝一改曾經一度也閉關鎖國的明朝在隆慶開關之後的積極對外科技文化交流政策,反而逐漸了閉關鎖國的政策拒絕和西方進行科技交流。
妄自尊大的乾隆

這導致中國逐漸大大落後於西方國家不斷招致了喪權辱國割地賠款的悲慘命運,因此很多人都痛罵清王朝耽誤中國三百年。

可是實際上還有一個王朝卻給中國帶來過更加嚴重的危機,這就是導致五胡亂華的晉朝尤其是前期的西晉王朝。

因為清王朝至少在領土方面還是有所貢獻的而晉朝則沒有,而晉朝差點導致漢族滅絕和中華文明傳承斷絕的危害也比清王朝更甚。

因此個人認為晉朝對中國的耽誤可以說是比清王朝還要大,如果不是冉閔、祖逖和乞活軍等諸多英雄人物也許漢族和中華民族就真的不存在了。
晉武帝司馬炎

至於說最成就中國的有許多人都會選擇開創了中國大一統局面的秦王朝,可是很多人卻忽視了漢朝四百餘年統治對鞏固大一統基礎和漢族形成的重要性。

實際上秦始皇奠定大一統基礎在當時是非常脆弱了需要呵護的花朵,因為當時人們雖然後華夏族的意識可是更多的還是對於本來諸侯國以及分封制的認同。

而秦朝二世而亡後項羽又大肆分封差點讓中國退回到分封制的時代,要不是劉邦最終取的了天下大體上繼承了秦朝的大一統制度真不知道中國的大一統什麼時候再形成。

而且漢朝在之後逐漸通過削藩打擊的分封制鞏固了大一統制度,而這些原本自稱越人、楚人和秦人的百姓也逐漸有了一個統一的自稱就是漢人。
繼承秦制的漢高祖


試想如沒有漢朝四百餘年統治對大一統制度的鞏固和漢族形成的作用,秦朝開創的大一統制度很可能就土崩瓦解,就像歐洲的查理曼帝國一樣分裂後再也統一不起來。

所以秦朝只是為奠定大一統的中國起了個勢頭建了個腳架,而漢朝才是真正為大一統打下堅實地基的那個人,因此個人認為漢朝才是最能成就大一統中國的那個王朝。


執斧傳播開天名

最耽誤中國的,恐怕就是清朝了,最成就我們中國的有四個:一,西周,東周(合為周);二漢;三唐;四宋。可能很多人會奇怪我為什麼沒有談到秦,反而提到了弱雞般的大宋,或者沒有提到明朝。這個原因我先簡單說一下,後面詳述:

一,沒提到秦,是因為亞歷山大跟秦的功勞差不多。外國知乎Quora上的網友曾提問——為什麼中國沒有出現亞歷山大和凱撒這樣的偉人?西方網友回答的很好——亞歷山大和凱撒很快就滅亡了,因為他們只重視武力而不重視文化,反觀中國,卻延續了三千年,而亞歷山大和凱撒的國家早就消失於歷史長河之中。現在人們很吹捧秦朝的功績,那只是跟毛主席的風,沒有文化作為支撐和延續,秦朝也就是亞歷山大跟凱撒的命運——而秦朝在文化上的影響力都是負面的。

二,提到弱雞般的宋朝,是因為這幾年看了一些關於蒙古人的專業書籍,有西方人的,也有國內人寫的,可謂改變了我以前的許多想法。而蒙古人給我一個很深切的感受,就是他們會使用先進火器,建立不同於以往少數民族的先進制度,並利用文化來黏合不同部落,早期短短几代人的歷史簡直就像是中國古代興衰史一般。可以說,蒙古人絕對是有史以來最為強大的遊牧民族,沒有之一,此時的蒙古人即使碰上秦皇漢武,恐怕也要贏面多一些,不信的話我們可以往下看。

三,不提明朝,是因為這裡面民間互噴現象嚴重,我不是明粉,更非清粉,故不願涉及到二者的爭端裡面去。


一,西周與東周

西周文化是諸子百家的發源,我們現在看《論語》、《老子》、《孟子》、《莊子》等作品,儒家一般是會標明出處的,而其他學派大多不喜歡標出引文,但一對比,就知道《國語》、《左傳》是它們的文獻來源,不標明出處的結果就是後人以為某些話是老子等人自己說的,其實不然。孔子曾經在自己的老家宋地——即殷人後裔那裡拿到了本書叫《坤乾》(和《乾坤》這個書名有衝突,大家有爭議),是殷人的《易》書,這個時間段在五十歲左右,可說開啟了後來《易傳》的先河。而諸子百家的宇宙論和形上學構思,基本都能在《易傳》裡找到源頭。東周時期,諸子百家出現。這裡要說一下,先秦時期,儒家的許多人也可稱為子,而非儒家以外的人才單獨列入諸子。

二,漢

兩漢是經學為主,而經學之主在文字,漢學的優勢,就在於為後世學術打下了紮實基礎,清人繼承了這一點。尤其是經學的研究成果,很好的同當時的政治、法律、經濟制度結合到了一起。有人說董仲舒是罪人,很不幸,魏晉玄學、佛教、道教,包括宋明時期的理學,無論哪一個都在系統性和邏輯性上超過了古代學術,很多人講秦朝以後沒有諸子百家了,這要問問你自己,是不是專門研究學術的?是不是隻知道“諸子百家”這個名稱而不知道具體的學術發展呢?在我看來,非專業人士在這方面基本就是一塌糊塗。

三,唐

唐朝恐怕爭議不大,因為唐、宋、明時期在中國的外國人非常多,而外國人的多與寡是當下不少人衡量國家是否強大的一個重要標準。對此我不想多說什麼,因為這確實可以算作一個輔助加分項。

唐朝的文化以儒、釋、道三家為主,此時儒家主要發展的是政治、經濟、律法方面的學說,哲學史上則沒太大貢獻(相對於宋明,貢獻和強弱還要看參考系),道教在哲學史上也沒有太出彩的地方,佛教貢獻要大一些。

四,宋

主要來說說南宋,南宋的學術和文化成即使放在世界範圍內也是有目共睹的,但學術和文化成就不代表國力強大,反過來也成立。

西夏、金、蒙古、南宋,裡面最特殊最強大的就是蒙古國,而最愚蠢的是金國。

以前我看過分析宋明以前軍事戰爭戰力人數的文章,印象裡,宋明以前都存在虛報人數的問題。按照古代典籍如《孫子兵法》和一些史料、筆記的分析(沈括),戰鬥時節,稅收將是和平時期的四倍——一年收穫糧食150石,按照儒家的稅收,十稅取一,即需要上交15石糧食,但先秦許多國家改革井田制以後,稅收比較高,十稅取二的現象比較多,倘若按照15石稅收看,家庭(五口人)將剩下135石糧食,除去口糧90石(每人每月吃掉1.5石)和兌換生活用品、祭祀用品,就沒有剩餘了,再生個病,則會萬劫不復。這個說法來自於李悝,應當可信。若是戰鬥,平均一個士兵,將需要7個家庭來奔波供養和輸送軍需(種地都沒時間)。所以,像先秦時期所謂的幾十萬大軍,真正能夠參戰的不過2W-8W人而已,其餘的全是後勤人員,長平之戰白起被撤回,是因為秦國實在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拿不出什麼糧食了,否則秦國怎麼可能放過到口的肥肉?只不過白起是個將領,不考慮後勤問題罷了。因此,蒙古人的戰鬥人數放在古代那是很佔優勢,漢朝時候,打敗匈奴不難,難的是抓不住匈奴,一是大草原進去了就像迷宮,二是遊牧民族居無定所。此時的匈奴,不但在實際戰鬥人數上不如蒙古人,連戰鬥力也是差了十萬八千里,且不存在統一集權。

後蒙古人崛起時,金國面對西夏人的求助趁火打劫,後來被蒙古人打到遷都,金國主戰派竟然還想著壓榨南宋來對抗蒙古——結果在數次入侵南宋的過程裡都遭遇敗北,甚至遇到了全軍覆沒的情況。南宋為報靖康之恥,但也不傻,曾多次權衡過新興霸主蒙古和老牌霸主金國的關係,之間國家交往也是幾經變化,最終卻因為金國的自大被迫和西夏一道走上了聯蒙滅金的局面。

有人說西夏歸附蒙古人是因為蒙古人的屠城戰術,我覺得有道理,但不應該忽略金國在外交戰略上的愚蠢,正是金國的主戰派目空一切,同時挑釁三個國家,才將南宋、西夏和蒙古綁在了一起。當然,蒙古最後還是和西夏決一死戰,滅掉了西夏。

蒙古人的屠城戰術,在當時攻打西夏、金、南宋和東歐時起到了重要作用,大家要麼因為恐懼而投降,要麼投降後成了攻城略地的前排炮灰。蒙古人使用火器攻城器到底是跟誰學到的,大家說法不一,有人說是金從宋這裡學到再落到了蒙古手中,也有人說是蒙古從西域得到了改進後的武器——這批武器在攻打歐洲的時候把歐洲人打得心驚膽戰,打金國的時候同樣如此。

但為何蒙古人如此厲害?我們前面已經提到古代中國打仗的後勤問題,它不僅僅是糧草和運輸車輛問題(運輸車輛長途跋涉後就是一次性用品),還有帳篷等生活用品以及作戰兵器等問題需要考慮。許多人都指出,蒙古人打仗會趕一群羊,羊奶、羊肉就是他們的糧食,但別忘了,蒙古人會的後勤供應和作戰方法,其他少數民族一樣熟悉,為什麼是蒙古人最終打贏了其他那麼多強大的少數民族呢?

要點據說有兩個:

一,千戶受封制度。這個制度的目的,主要在於打破過去少數民族族群劃分的特徵,過去的少數民族之所以戰鬥力不是很強大,原因就在於部落之間彼此隔閡,沒有統一的領導者。到了成吉思汗,他就把這些不同部落的人安排在一起,打破了部落、氏族的隔閡,讓權力能夠集中在自己手中,同時也避免部族之間各自為政的局面。這個差別,用個不是很恰當的比喻,那麼過去的少數民族就像周天子統轄下的各國,周天子只有征伐的權利,卻沒有經濟、軍隊的所有權,而成吉思汗的做法,有點像秦國的君主集權制。我們知道,匈奴在漢朝初期曾經輝煌過一次,便是單于冒頓率領下的匈奴,這個人很可怕,他訓練出一群死士,一聲令下,對不遵從指令和猶豫的都殺掉,最後幹掉了他爸爸,把身經百戰的劉邦大軍圍了個水洩不通,那次劉邦差點回不去。

鐵木真的制度就有這個效果,但比冒頓更厲害,權力也更加集中。這種權力的高度統一,我們即使在近代戰爭史上的法國、德國和日本也能看到,遇到強大的領袖時,這種集權模式真的能無敵於一時。

二,是質子制度。這個制度是為了防止那些千戶們叛亂,便選他們的兒子來當成吉思汗的護衛軍和僕從,但慢慢的,這批人由於整天接觸高層,就出現了一些很有文化和見解的人,近水樓臺的直接參與到了國家要事裡面,參政、議政、記錄事務,跟我們尚書制度的出現很相似。這批人由於身份逐漸提高,已經不會滿足於父輩的小職務,即使父輩想要謀反,他們也會反對。何況,他們的官職一般很高,父輩也以他們為傲。

這樣一來,蒙古人便將不同部族擰成了一根繩,一切軍事目的都是為了實現可汗的願望。而在滅西夏和金的作戰中,蒙古人已經積累了很強的軍事作戰能力,包括滅掉有“亞歷山大第二”之稱的中亞霸主花剌子模(軍事巔峰期)。很多人說西夏、金、南宋太弱,但只要比較一下,中亞霸主花剌子模在蒙古人面前的不堪一擊就知道了,不是這三個國家弱,而是蒙古人在成吉思汗的創造的“制度”之下已經達到了封建王朝戰鬥力的巔峰(另外蒙古人沒軍餉,必須靠自己打仗奪取)——連宗教控制都用上了。這種強大的統合能力一直延續到窩闊臺,但在這幾個兒子中,成吉思汗的“千戶制度”遭到挑戰,到了孫子一輩,爭權現象已經極為明顯。

這裡不得不提到南宋的賈似道了,當時忽必烈正在攻打南宋,已經陷入了包圍的態勢,但賈似道一意孤行主張議和,忽必烈如釋重負,正巧親戚那邊傳來消息讓他回去,因為要稱王了。忽必烈哪能讓別人稱王?於是自己先三下五除二在外面稱了王,當然,被賈似道放跑的忽必烈後來贏了,而南宋也完蛋了。

蒙古帝國在歷史上領土最大時期達到3000萬平方公里。


肥嘟嘟的小不理

說起最耽誤中國的王朝,晉朝絕對是榜上有名。

晉朝的建立者是晉武帝司馬炎,從當時來看,晉武帝結束了三國年間的數十年動亂,讓中國終於又統一了起來,具有非常大的貢獻。可是,司馬炎及其家族之後的所作所為,卻讓人覺得,司馬炎的統一是一個錯誤!

因為,司馬炎統一之外,並沒有對中國的歷史進程,做出正面的事情。

逆歷史潮流而動,將中央集權的制度變成,地方分權的制度

從夏朝開始,中國的歷史就是一部逐漸走向統一的歷史,也是一部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逐漸產生統一價值觀的歷史。所以,當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漢朝的統治者們繼續著將天下民眾融為一體。所以到今天為止,佔據中國絕大部分的民族仍然是漢族。

可是,司馬炎逆潮流而動,罷郡兵,將各州郡分給諸王,給將來的分裂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挑來挑去,挑了一個傻兒子做自己的接班人

在中國封建王朝中,選一個合適的接班人是無比重要的事情。但是,司馬炎老先生,卻挑了自己最傻的一個兒子繼位。在地方豪強林立的背景下,他這種做法無疑是將好不容易統一的王朝推向了分裂的深淵

所以,最終司馬炎及其接班人將中國帶入了長達300年的地獄模式。


為中國歷史上做貢獻最大的那必須得是漢朝了。

漢朝一共經歷了400年之久,這段時間明君輩出,名將輩出,名士輩出。他們不僅在當時影響了世界。而且,在此後的2000多年裡邊,也影響了這片土地上的人民。

比如,漢朝開闢了絲綢之路,開啟了世界歷史上第一次物種大交換,咱們今天吃的黃瓜、葡萄、核桃、西瓜等,都是通過絲綢之路來到的中國。

所以,今天的吃貨們尤其應該感謝漢朝的那些先驅!


歷史風暴

秦成就了中國,宋耽誤了中國。

秦王掃六合,車同軌,書同文,統一度量衡。這致使我們今天陝西人能聽懂湖南人講話,河南人寫的字四川人能看懂。大一統國家除了血緣關係……文化認同也很重要。如果各地語言不通,文字不互認,看看今天歐洲吧。有人說歐盟挺好的,非要大一統國家?那好,兩次世界大戰誰挑起來的?德國。還有,民國如果不是軍閥割據,估計日本人打進來得好好掂量,東北軍賣國?它和日本人拼光了其他軍閥分分鐘吃人。

上面說民國軍閥混戰,一個個等看戲,導致日本入侵。甚至現在的人還有質疑抗美援朝死了20萬人值不值。誰都怕自己的罈罈罐罐碎了。這就是宗族形成的果。

說說宋代吧,重文輕武其實沒多大事,宋亡了元不是馬背上的民族嗎?怎麼今天中國文化思想還是一副第三下四,崇洋媚外的樣子。蛆宋最可恨的是朱程腐儒的做大。孔夫子從沒提過什麼餓死事小失節事大,也從來沒有說過戰爭就一定是邪惡的,不正義的,更沒扯過山中賊和心中賊,孔夫子掛腰刀才是事實,聖人說三人行必有我師也沒有文化排外。扒灰的朱熹根本就不是聖人,還朱子?宋代腐儒做大了,好,武將地位下去了,儒將?不存在的,抓住一個兵者不祥之器,哪個讀書人敢帶兵,文人圈別想混了。宋軍沒思想,沒靈魂,社會地位底下,打個毛仗。哪有秦漢那種諸如呂不韋,周亞夫等出為將,入為相的能臣。更重要的事情是文武分開其實把社會隔離了。秦漢軍功可封,宋代軍人……一句賊配軍傷人吶。然後高層的永遠都是讀書人,激烈的競爭中多數人讀書讀傻了,四體不勤,五穀不分。自然科學成了奇淫巧技(我是聖人門徒,我不懂的就是低賤的,壞的),聖人之言不可更改,創新和開拓新領域?可能嗎?有木有像今天的發輪功什麼的邪教啊。而且這種情況延續到了明朝,別和我說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國門,死是死了,國門沒守住。再說土木堡一敗,皇帝有軍隊指揮權?明朝還有一特好玩的現象,國家對農民徵稅,對底層手工業者徵稅,但是就不對大地主和官員徵稅,你說公務員免稅這還行,但是明朝公務員可是商人的利益代表啊,很多人就是大商大地主。為什麼?除非你他娘是個天才,不然而立之年還考不上個功名,還不如滾回家種地或者滾鄉下幹個教書匠去。人私人書院出身的,閣老的門生你比得過?

有人會說這麼說明代不是一隻腳幹進資本主義了,大商人控制文官集團,獨裁的皇權被架空,僱傭關係出現……它怎麼就被一幫子原始人幹翻了?政治課上那句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是對的。腐儒文化下的中國商人……你讓他資助點錢給冒險家去航海,給科學家造機器,讓醫生解剖人體,做夢吧。都考慮著那一畝三分地,傲慢而膽小怕事,獨裁,道德綁架……東林黨有臉一邊喊著不要與民爭利,一邊給農民加稅。這讓人想去燒死布魯諾,打壓伽利略的那些教皇和喊著不信我者下地獄的邪教。東林黨人不會出錢資助明帝國的戰爭,打進來了就換個主子,死多少人死的也不是他們。四大家族發國難財日子過得不錯,日本人打進來又炸不到我,關我毛事,那幫賤民抵抗,惹怒了爸爸怎麼辦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