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來不發朋友圈的人是什麼心態?

罕默德

作為一個常年混跡票圈的窺屏狗,我總結了一下不發票圈的人的心態大概有這些:

1、 作為一個文靜優雅的人,我票圈裡只有你看到的一片空白

2、 你是誰啊我不認識你,其實我早就把你屏蔽了

3、 最近沒有什麼驚天動地的大新聞,不能引起我內心的波瀾,如果馬雲打算讓我當他的接班人,我或許可以考慮一下發個朋友圈

5、 各種忙碌忙到忘記自我、忙到昏厥,省下來的時間都睡覺了發啥朋友圈

7、 我是一個神秘的人我是一個低調的人我是一個有內涵的人我就窺屏哼~

8、 我就是不發,你管我?還猜我心態呢,朕的心思豈是你們這些凡人可以揣度的???

你不發朋友圈是什麼心態?要不一起來聊聊,一起樂呵樂呵~


地理小怪物

從不來不發朋友圈的人是什麼心態?



正文:

還有一個現象,大家有沒有發現,時間久了,群好像是特殊人的群,就是隻有那幾個熱鬧聊天,一般很多人都陸續不說話了。我來分析,這些不講話的人,一類是覺得煩了,很自以為是,把群設置了免打擾狀態。還有一類是自卑產生的,在群裡聊天的可能生活狀態比較好,心態都是樂觀積極向上的,而對比之後發現自己的生活很不如意,所以就很少參與裡面聊天了。前一類人其實也是的,覺得自己了不起,其實也是自卑的,因為他不懂如何交流。其實這種自以為是的人,一般都是孤僻,但是有自己的價值觀,最大的問題就是人際交往障礙。那我們就延伸一下,正好說下主題,不知道有沒有發現,這類人的朋友圈幾乎很少,這就是說為什麼一些人不發朋友圈,這些人的心裡,從很多地方都能分析到。

不發朋友圈的人,一種,心靈足夠強大,強大到可以和這個世界脫軌,在自己世界裡自給自樂,他看不上朋友圈的心靈雞湯,看不上庸俗的廣告,看不上人類的虛榮。即便是有朋友,他覺得,真正的朋友不是靠朋友圈交流。第二種,超強自卑感,不想讓別人看到自己的生活,一般內向的人居多。第三種,又或者說他是個文盲,不懂如何操作這種東西。

以上是個人看法,有什麼不足的地方歡迎大家在評論區下探討。


美文坊

作為一名心理諮詢師,我給大家分析一下為什麼有人從來不發朋友圈。

一些朋友天天都發朋友圈,有時候一發還好幾條;而有些朋友真的是從來不發。

那些從來不發朋友圈的朋友,一般是以下幾種心理:

1、嫌麻煩,懶得發。

對,有些人真的就是嫌麻煩、懶得發朋友圈。

問他為啥不發,他直接說就是嫌麻煩。

既然這麼麻煩,那乾脆不發了。

2、不需要通過朋友圈來求認同。

是的,有些人太成熟了,成熟到已經不需要發朋友圈讓別人來認同自己的生活了。

他們也會吃喝玩樂。但是,只要自己私底下享受就可以了,不願意再發到朋友圈裡讓別人看到。

他們喜歡安靜。靜靜地過自己的日子,靜靜地享受自己的生活,不需要刷存在感,不需要別人來認同自己,更不想別人評價自己。

所以,他們不願意發朋友圈。

3、沒什麼好發的。

有些人不是懶,也不是希望安靜不被打擾,而是真的生活好無聊,沒什麼有意思的東西發朋友圈。

我身邊有幾個朋友,每天的生活就是上班工作、下班帶娃,週末帶娃去上興趣班。

每天就是這樣生活,週而復始。一開始,他們還曬曬娃,後來,覺得發來發去,也沒啥意思,乾脆就啥都不發了。

通過朋友圈是可以看出你朋友的生活狀態和心態的。

那些不發朋友圈的一般都是我說的這三種情況。而天天發朋友圈的,除了工作需要,一般都是特別需要刷存在感和認同感的人。


我是柳柳很忙,您身邊的教育專家、心理諮詢師。

請關注我。更多教育、心理、人際關係前沿知識推送給您。

有什麼問題可以直接發私信給我,願意為您答疑解惑。


柳柳很忙

第一:愛發朋友圈,都是什麼心態?

愛發朋友圈的男人,主要有三個特點:展示(分享)自己的品味、渴望與人交流互動、吸引異性注意。愛發朋友圈的女人,主要有三個特點:炫耀自己的生活品質、刷存在感(渴望認可)、純粹就是單純。那麼,從來不發朋友圈的男人和女人是不一樣的,就是和以上相反的心理。

第二:從來不發朋友圈的人,是什麼心態?

第三:有朋友圈,但很少發或基本不發朋友圈的人。

二是不需要外界認可,內心充實而強大。反襯那些刷存在的人,他們不發朋友圈,也很少看別人的朋友圈,因為他們知道自己存在的價值,願意在現實中交往,活得接地氣。

三是實在沒有什麼好發的。有的人是實在沒有什麼想要分享的;有的人是啥也拿不出手,沒有什麼好發的;還有的人本來就沒有存在感,也不想有存在感,乾脆默默地當一個潛水員。

四是故意保持神秘感。發朋友圈,實際上就是展示自己,包括自己的觀點、品味、口味、軌跡,等等。不發朋友圈,就是讓別人看不出自己的心思,保持距離感和神秘感。尤其是一些職場老江湖,從來不暴露自己的任何信息,以便於在職場博弈中佔主動。

綜上,朋友圈就是一個近些年來流行起來的社交平臺,和以前的短信、博客、球球、偷菜、人人、圈網、微博等社交媒體一樣,可能也就是一陣風,過幾年新鮮感過去了,慢慢的也就退出歷史舞臺了,再等待另一個新鮮的社交載體出現,週而復始,其實也沒有什麼好分析的,沒有什麼實際意義。

我是職場火鍋,一位行走職場二十年的人力資源總監,作家,全國語文課文的作者。目前,已經回答近一千個原創獨家的問題,對你提職加薪有幫助,請關注職場火鍋,每天都有精彩的回答,期待與你互動和交流。

職場火鍋

經常發朋友圈的人,他們有的時候是想炫耀自己。表明自己的存在感。或者說想讓對方知道自己一些信息。發朋友圈的人,一般他們的性格比較外向。喜歡與人溝通交流。不發朋友圈的人呢,剛好和這個相反。他們覺得沒有必要讓別人去了解自己的狀態,這種人一般來說他性格稍微偏內向一點。不太喜歡溝通交流。但是他們只要與自己談得來的朋友或者是熟人的話。一旦說起來,他們就會滔滔不絕。

另外還有一點就是一些大老闆。他們一般是不發朋友圈的,他們每天忙的不行。根本就沒有時間去發東西。像這樣的一類人群,他們一般是不看別人的朋友圈。也從來不在自己的朋友圈裡發東西。

還有一些人群的他們把自己的朋友圈進行了安全加鎖。不想讓別人看到自己的朋友圈。其實這樣的人,他們的性格一般來說有點兒孤僻。而且有的時候可能有點自私。心裡邊想的就是我就是不願意給別人分享自己的東西。他的朋友相對來說也不會太多。人各有各的活法和做法吧!


古月今談



不發朋友圈人,不是冷漠,也不是孤傲,是一種有個性的心靜。

不發朋友圈的人,人生至高的境界就是在紛繁中淡定心絃,心靜時,過往的糾纏能夠擱置不用晾曬,心動時,曾經的激情化為淺淺的淡然。

不發朋友圈的人,有如蓮般的心境,從不窺視別人,繾綣在自我夢境中,似夢似幻,無慾無求,卻又在隱約中執著於舒緩,一份孤獨,一份閒適。攜一縷情懷,以婉約的曲調吟唱流年間的往事,日出日落,每一天重複。

不發朋友圈的人,鍾愛一個人淡淡的感覺,夜的靜美,雨的飄逸,風的灑脫,雪的輕盈。此時的淡淡,是一種意境,不是淡而無味的淡,是人淡如菊的淡,是過慮了喧囂紛擾後的寂靜,是心如止水不起波瀾的超然。


泰山道人2

現在兩個人相親互相認識了,他們就會看朋友圈,看你在網上發的東西,通過各種方式來查你發的東西,這已經變成了人和人初次見面,甚至深度交往之前必用的社交儀式。

那麼朋友圈對我們意味著什麼呢?

第一種,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發朋友圈為的是自我安慰。

比如讀到某段文字,心裡有感觸了,或者生活中遇到事情了,有感而發了,那麼就發一段信息,進行自我安慰。你可以觀察下,有的人朋友圈的內容就屬於第一種類型。

第二種,自我標籤作用。他發的朋友圈信息用來標榜自己是某類人,比如聽了一場音樂會,就發一下,代表自己混音樂圈的人。又或者看到佛教、基督教等宗教方面的文章,來標榜自己是信宗教圈的人。

我們往往可以通過一個人發的朋友圈的內容,來發現看出這個人是屬於哪個社交圈的。

第三種,印象管理。在互聯網時代,每個人都有真實的形象還有虛擬的網上形象,而虛擬的網上形象就是靠經常不斷的發朋友圈,就可以讓別人對我們有個虛擬的印象,這個就叫做印象管理。

正如同我們出門之前,可能會梳梳頭髮,看看自己的著裝整不整齊。在網絡生活中,我們也是要“梳妝打扮”,整理下自己在別人心目中的印象。網絡上的整體形象,就是通過有意識的發佈某些信息,讓別人對你有某種印象,這就是朋友圈第三個作用了。

那為什麼有些人從來都不發朋友圈呢?

首先從技術來考慮。你看不到有些人的朋友圈,可能是他有意的屏蔽了你,他不想讓你看到他的朋友圈,但是他沒有直接把你拉黑屏蔽,而是把你放在某個群組,然後屏蔽。

還有些人是職業需要,他們職業比較特殊,比如說軍人,特殊領域的公務員,他們不適合在朋友圈展示自己的生活,因為對他的工作有一定風險。

另外還有互聯網時代的反潮流現象。中國古代哲學裡講有陰就有陽,任何事情有一面,就會有相反的力量出現。而互聯網最大的特點,就是把我們拉向虛擬網絡生活,這個過程就必然會產生完全相反的力量,也就是反互聯網,反手機生活。

大家可以看到,最近有很多這樣的反潮流的新聞。比如有人到終南山做隱士,定期的到某些地方閉關修行、隔絕信息等,甚至馬雲都會定期去道館、寺廟,上次馬雲就去了重慶吉林寺,在那裡閉關了一段時間。

這就說明互聯網時代對每個人都會產生信息上的困擾,信息的轟炸,使人們必然要逃離信息對我們產生的各種騷擾,於是就產生了反互聯網的信息的潮流。

有些人把這叫做逃離互聯網,又或者叫逃離朋友圈,當然不可否認的是,

如果你抓住了這種反潮流的力量,也可以發家致富。馬雲抓住的是互聯網化的機遇,而在這個過程中反馬雲的力量也突顯出來了,比如馬雲要搞虛擬的網上店,這些人就搞真實的線下店。

如果大家能有意識的抓住互聯網時代反向的力量,那麼也算是另外一種機遇。這也可能就是還有部分人拒絕使用朋友圈的原因了,所以從來不發朋友圈並不能代表著他有什麼病,代表著他對互聯網的某種態度。

趙小明丨央視財經頻道特約心理專家


趙小明心理團隊

我也算是幾乎不發朋友圈的人。對於我來說不發朋友圈有以下幾點。

一、覺得凡事都發朋友圈很傻

有沒有覺得曬自己今天吃啥了,今天干啥了,或者今天你又不開心啦……這些真的很無聊,看著無聊自己曬也覺得很無聊。因為沒有人在意你在幹什麼,沒有人在意你的吐槽,所以覺得什麼都發很傻。就只是單純看看別人發,或者索性不看,自己堅決不發。


二、宅在家,沒什麼可發的

如果你一天都不出門,你曬啥?自拍?天天看你秀自拍都快無聊死了好嗎!你要是顏值高還想看看,顏值不高真的不想看,而且想屏蔽你。所以奔著這種心態。一天宅在家裡,自己沒什麼東西可發,就不發。

三、看別人發朋友圈都是曬成就,自己沒什麼成就

現在不看qq看朋友圈的原因就是,朋友圈的含金量大。你能看到各種朋友曬得證書啊,參觀的活動啊等等,你會覺得他們很優秀,他們曬出來的東西讓你覺得你自愧不如。你沒有人家那樣的成就,你不好意思發朋友圈。你覺得羞愧,自愧不如。這種感覺讓你覺得低人一等。



四、很忙,顧不上發朋友圈

有的時候你真的能忙到顧不上看朋友圈,更顧不上發。你完成工作或者學習任務之後,精疲力盡,無力再看手機,只想睡覺。又或者某些事情太重要了,你不得已放棄玩手機時間來學習或者工作。


娛人樂樂

之前很喜歡發朋友圈,更愛發文字。突然間有什麼感慨了,水果漲價了,天氣好出太陽了,忘帶鑰匙了,收到禮物了,起床發現中午了,考試換題庫了,複習拖延症了,都願意發點什麼以作紀念。

現在想想,髮狀態說白了,就是表現欲。總希望有人關注自己的生活,總希望別人知道你在幹嘛,總以為自己生活中的一些雞毛蒜皮能引起他人的共鳴。

想被關注,就這麼簡單。

後來當我發現一些平時很低調的人,不聲不響拿了獎學金,拿了很牛的offer,得了很厲害的獎,我才知道,把自己的大部分心情和生活暴露給別人其實是件挺傻的事兒。

我現在基本斷絕社交網絡,朋友圈、人人、QQ空間、微博都沒有動態,我也不會去看別人的動態。別把時間浪費在觀察別人的人生上。

所以,不發朋友圈的心態嘛,往個人了說,挺酷的,保持神秘感;往大了說,所有故意說給別人聽的話、故意展示別人看的生活,都是a kind of waste.

無意中刷到,非常有意義的問題,從我的個人經驗和了了的專業知識大致說幾句。

我就是題主口中從來不刷朋友圈的女生,我不止不刷朋友圈,之前也從沒開過qq空間,甚至沒寫過qq簽名,幾乎不用任何社交類網站。要說我優秀,那絕對不敢承認,個人覺得這件事跟優秀沒有太大關係。

每個人的興奮點不一樣,發自拍,發美食,說說心情和感悟,說實話,我感覺不到樂趣。不愛自拍,人就在那兒,每天抬頭就會看到鏡子,非把自己的樣子存在手機裡,我個人沒有興趣,我更愛存些小貓小狗小嬰兒,偶爾拍個風景。美食,我愛吃,吃了就滿足了,偶爾會發到一家四口的小群裡,讓爸媽看了放心。心情,生活中每天都會有太多太多情緒,大多沒有必要記錄,該有價值的,日後自會體現在自己身上,要說感悟,有時間會長篇寫在日記裡,偶爾也會跟老媽,家姐或是一兩個朋友交流,不是沒有其他親密的朋友,我也很喜歡她們,經常一起玩,一起聊天,但不會過多地表露自己,大多是傾聽安慰,她們雖然很可愛,但並不是一類人,說得矯情一點兒,她們不懂我,所以這種表達並沒有意義。

首先一個人的行為不應當被過度解讀,發不發朋友圈跟優秀不優秀沒有關係,假如因為心中有這樣一個標準而去刻意地發朋友圈或不發,這都不是一個心思豁達的人所該做的事情,如果一個人可以完全秉持自己內心的想法去做而不去關注外界施於其的所謂“優秀”標準,我們能說這是性情中人。

除了在乎別人的眼光,你刪朋友圈還有一個原因,是恥於面對過去有點LOW的自己。

現在我是可以坦然消費一杯星爸爸,但這不代表過去那個喝咖啡也要發朋友圈的我需要被否定。每個人都是在不斷地成長的過程,承認過去的自己蠢或者土,並不可恥。一心想跟過去那個有點LOW的自己劃清界限的,才虛榮得有點兒可恥。

所以發自己的自拍,讓別人去膈應吧。就算看到的人會翻白眼說這醜逼也好意思發自拍,那又怎樣,老孃就覺得此刻的我美翻了,不發一張自拍記錄一下以後老了多後悔啊。什麼?看著很煩,朋友圈還有個功能叫屏蔽。

當然感同身受一下,我們希望別人不要對自己的自拍指手畫腳,同樣也不要輕易給別人貼標籤。秀個孩子,好看點個不好看劃過就是了,以後你也可能抱著你皺巴巴的親兒子恨不得一天來九張;出去玩刷個屏,也不是炫富吧?也許人家存了一年的錢終於可以去國外自由行了,回個“好羨慕啊風景真美”,也不是很難,對吧?

我一直覺得朋友圈點是最最廉價的社交工具了,點個又不花錢也不費事,還能滿足朋友的期待,這麼便宜的事兒為啥不做。

最後,吐槽朋友圈並不能為你自己帶來絲毫的提升,怎麼罵十句LOW逼你逼格就能翻翻了?

並不能啊。

所以真誠地建議,希望做個柔和少點戾氣的人,不指手畫腳別人的人生,是最好的美德。

你會挖空心思想著要去炫耀,要讓別人羨慕,正是因為你的生活真的沒有什麼真正值得炫耀的,你只是沉浸在自己意淫的世界裡罷了。

我並不反對發朋友圈,只是對現在大家發朋友圈的這種方式感到困惑。我並不常發朋友圈,當我久不出現的時候,我的親人會來問我,你最近都在幹嘛呀,沒看到你的動態不知道你最近怎麼樣,我就知道發朋友圈是一個很好的方式,去告訴關心你愛你的人,我現在好著呢,我的生活偶有意外但大體有條不紊,我每天熬夜睡懶覺但是我依然開心,我每天吃吃喝喝並不擔心發胖,我平平凡凡的生活並且熱愛著我的生活,我願與你分享我最真實的生活,告訴你那就是真實的我,我不怕你嘲笑我,只歉疚在我毫無痕跡的時候你特地發消息來問候我,我不必炫耀什麼,我怕與你產生距離感,我知道你也不會向我炫耀什麼,我們每天刷刷朋友圈,就像你還在我的身邊。

當然如果你的朋友圈裡面全部是那種讓你產生距離感的牛逼閃閃的照片,而你也絞盡腦汁想要發一些高逼格的朋友圈來尋求一種平衡感那我也不知道說什麼了。

對於不發朋友圈的人,或許社交冷漠,或許正在從事真正牛逼的事業分身乏術無法來幹這些,也或許她只是累了,或者從這種炫耀中找不到快樂了。


回憶影迷

一個朋友圈,真的可以看出人間真相,世態炎涼,精神和現實。這10條,也許說的就是你。

1、一般情況,不怎麼發朋友圈的都是心理年齡很成熟,閱歷豐富的人!年輕的時候,看到好的,壞的,開心的,高興的,都想要肆無忌憚地表現出來,經歷的多了才知道,有些苦只能自己一個人吃,有些話,只能對幾個人說。

2、不發不等於尚高,發也不算俗氣。發是喜歡,不發也是自由。人生百態,箇中百味,冷暖自知。

畢竟你人生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去承受和品味,任何人都幫不了你。

4、從來不發朋友圈的人,其實也沒說的那麼高尚,只是……真的沒啥好曬的。被人曬房子,曬美食,曬伴侶,曬孩子,而我們,只能曬被子。

5、沒空看朋友圈了。不是刻意不去看,是沒了那個願望,上班、帶娃、買菜、家務、鍛鍊,這才是真實的生活。人到中年,看透了繁華衰落,分分合合,能和家人在一起,能和幾十年的老同學聚聚會,才是內心的樸素和寧靜。默然,但是欣慰!

7、有人說從來不發朋友圈的人是心機重,城府深,只會偷看別人的生活而從來不把自己的真實生活展示,太可怕了。他們不知道的是,根本不稀得“偷看”你的朋友圈。

8、微商太多了。

9、只要心中有海,哪裡都是馬爾代夫,何必去看朋友圈的美圖。

10、懶得發而已。

以上10點,你中招了幾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