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路邊的這種“蜜蜜罐”學名叫什麼?有什麼利用價值?

忘憂草131043573

“蜜蜜罐”是一種農村田間地頭上經常出現的野草,之所以叫蜜蜜罐是因為它那喇叭狀的花朵裡面有孩子們喜歡的“花蜜”,輕輕地拔下花萼,用嘴吸吮花的根部,會有一絲絲的花蜜進入嘴中,清香、甘甜,是孩子們的最愛。

當然蜜蜜罐也有學名,它屬於玄參科的地黃屬,學名就是地黃,地黃的地下根莖呈黃色,是一種天然的黃色顏料,這也是其學名的由來吧。地黃名聲遠揚,自古以來就是一味良藥,《神農本草經》、《千金方》等藥典中均有它的記載。

剛收穫的地黃根稱為“生地黃”,其性寒味甘苦,常用於涼血、清熱。而焙熟的地黃根就是有名的“熟地黃”,有滋陰補血之效,“六味地黃丸”中的“地黃”就是這味藥。此外地黃還跟牛膝、山藥、菊花並稱為“四大懷藥”,已成為一種經濟作物。

地黃在大夫那裡是一味良藥,但在孩子們眼中就是“蜜蜜罐”,對農村長大的孩子來說,它除了能吸著玩還承載著甜蜜的童年。

大鄉,民俗文化愛好者,用不一樣的角度解讀農村,歡迎大家評論、關注!

大鄉

農村路邊的蜜蜜罐就是大家都熟悉的地黃,自古以來它就是一味名揚天下的良藥。

農村有一種開著喇叭形狀花朵的野草,花朵裡面有花蜜,小時候悠然喜歡把花朵摘下來,從花萼後面吸食裡面的花蜜,那是童年最甜蜜的回憶,我們管這種可愛的野草叫做蜜蜜罐。

蜜蜜罐其實是一味大家都熟悉的藥材~地黃,六味地黃丸大家不僅僅知道,更是認可了若干年,這味藥的功效沒有人陌生對吧,對,裡面的地黃其實就是蜜蜜罐的根系。

生地黃

生地黃是指挖出來後,直接曬乾沒經過加工的蜜蜜罐塊狀根系,具有涼血止血的醫藥作用。

熟地黃

熟地黃是指加工後的蜜蜜罐根系,經過加工後的熟地黃具有滋陰補血、補氣益精的作用。

在秋天,去田間地頭挖些生地黃回來洗淨曬乾,可以在煲湯時放入,用來滋陰補血。但體諒者慎食,這味藥材更適合體熱類人群。


悠然見東山

這是是一味中藥,這種草叫做生地黃,我們這裡叫豬媽媽,老頭喝酒,小雞喝酒。根部可製成鮮地黃,入藥,有涼血止血,生津止渴,清熱滋陰的功效。中藥上地黃分生地黃和熟地黃,生地黃涼血,熟地黃補益,最出名的補腎陰虛的中藥六味地黃丸裡面就含有熟地黃。



野生地黃在農村的山坡上,荒地裡比較常見,根部黃白色,細長,在根部末端有塊根。開花時很像小雞喝酒的樣子,所以我們這裡也叫小雞喝酒。開花時,在花朵的裡面能吸到一點甜甜的花蜜,小時候在野地看見了就會摘花朵吸著玩,就為了嘗一點甘甜的滋味。


我們那裡一般是到了深秋去挖野生生地黃的塊根洗乾淨切段,曬乾燉湯用。

野生生地黃在食用時最好找個老中醫辯證施治,鮮地黃適合熱性體質病人,對涼性體質的人不適合。


鄉間一抹陽光

農村路邊這種“蜜蜜罐”學名叫地黃,就是六味地黃丸的地黃。主要是根入藥,是無論鮮的、生的、熟的,藥用價值都很高。

一、聊聊地黃(蜜蜜罐)的藥用價值

鮮生地:是地黃的新鮮的根,主要是涼血、止血的作用。

生地:是指把地黃根晾乾之後,藥理作用和鮮生地差不多,不過鮮生地性寒了些。

熟地:就是地黃的根經過特殊的工藝蒸熟之後的成品,這個藥用價值就豐富了。補氣益精、滋陰補血的良藥。

二、地黃的農村俗名

地黃的農村俗名很多,大多與它的花蜜有關。這種花的摘下來,吮吸,有很甜的花蜜。故而叫做“蜜蜜罐”。

在我的老家,都叫它“喜酒棵”,農村孩子都喜歡摘著吃它的花蜜,大概都覺得喜酒是甜的吧。

還有的地方叫它老鼠喝酒、老奶奶喝酒、酒壺花,都是指地黃花的花蜜。
地黃的根還有個有趣兒的名字,叫“

老婆腳後跟”,好像是安徽農村一帶都這麼叫它吧。


農村的田野裡,很多野生的地黃,就這樣自由生長,沒人去採挖,也為其如此,才保留著土生土長的質樸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