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輛電動車的利潤大概是多少?

如來禁劍77167364

在村裡做了5年的電動車銷售,無論品牌電動車和雜牌電動車都賣過。可以鄭重的說:利潤在50到500左右不等。品牌的電動車一般是跟著電池來的,比如網上排名前三的某瑪、某迪、某日。這三個品牌是都跟著電池配件齊全的。雜牌電動車只有車架,後續自己配備電池和配件。

雜牌電動車



一般來說售價越低的電動車利潤也就越低,很多時候一些超低價空換空(也就是車架換購車架,電池還用自己的)利潤基本上有就是50塊錢,還得有三包,如果壞了的話,在農村小修小補基本上不能要錢,結果就是一分錢不掙。



雜牌的2000元左右的電動車掙錢就多了,一般雜牌電動車進貨的時候只是車架,沒有電池,這樣一來活動性就大了,可以選購一些便宜電池進行組裝,現在來說一輛2000元的雜牌電動車,車架進貨價格一般不會超過1000元,配備4820電池一組(450元到500元之間),加上一個充電器和一些小禮品(50元),利潤接近500元。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都熱衷於推銷雜牌電動車的原因。



品牌電動車

這個就要說剛才說的三個品牌了,這三個品牌在電動車行業裡算是領導品牌了,畢竟品牌車,同款式的電動車進貨價比雜牌的賣價還貴。畢竟質量有了保證。騎行舒適度方面可以說是碾壓雜牌的。唯一的缺點就是剛才說的貴。



品牌電動車的利潤不是很理想,一般來說利潤不高,因為本身這個行業競爭太嚴重了,加上低價電動車層出不窮,這些品牌車也很難做。不過品牌車有一個好處就是質量過硬,這也就保證了口碑,能夠做的更長遠。



說正題,一般品牌車沒有太便宜的,最低的也在1500元左右,利潤很低只有100塊左右。2500左右車型利潤200塊左右。在高端點的車型,也只有300到500左右。三大品牌中有一個出了一款8000多塊錢的電動車,這個利潤相可觀進貨價不到5000塊,但是銷量就呵呵了。




越關換視界

電動車,從廠裡出來是不帶電池的,車身價格1000-2000多的都有,門市賣,就要另外加電池,電池分很多很多種的,多少伏多少安,這種配那樣搭,就搞得價格亂糟糟的了。新電池不便宜的。

具體一輛電動車,利潤會是多少,我看到沒有人說到過真實的情況,都只是大概、左右、範圍。生意,一種生意,我們不都是用百分比來衡量的嗎?用百分比是最簡單的計算方式了,價格出來,百分比出來,就知道賺了多少錢了。幾乎所有的商業行為,我們都習慣用百分比來回答賺了多少錢啊,難道,電動車,不是按百分比來計算利潤的嗎?賣3500的電動車,利潤20%的話,就能賺700元了,電動車沒有20%的利潤嗎?

如果像前面大家說的,一輛3500的電動車,賺100-300,那利潤還不到10%,這個行業利潤太低了吧,稍不注意就會虧本的啊。

現在的經營行為,還有很多是廠家或者企業返點,來支撐門店的極低的利潤率,不然,我無法理解不到10%的利潤率的銷售行為能賺到錢?很多30%的利潤的店都是虧本的。至於廠家或企業,因為是新興事業,國家有補貼,或者企業本身的出廠價就較高利潤高,拿出一部分返給門店也是維持了自己的生存。這種銷售模式,利潤模式,比較隱蔽,表面看不出來。

是不是這樣的呢?靜待內行解答。


天天天天天天都開心

不論經營什麼商品都必須獲得一定利潤。我有一朋友正是銷售電動車的,他剛起步的時候正是2007年,當時用三萬元押金給某廠家做我縣域代理商,用一萬元租下一個大約50平門店,廠家送來20輛車作週轉就開張了。經營不到6年時間就在縣城中心區購得一套150平房子,其中的利潤就可想而知了。據我平時在朋友店裡幫助忙活,有意無意地聽到此消息。比如一輛車出廠價包括電池是1500元十半年維修服務100元十月店租平推200元十各種稅費2、3O元,成本共1800元左右,售出定價就是3500元,利潤大概是1300元左右。


平坦38

我在學校附近的車行裡問過,一位賣車的老闆閒聊,我說可以在學校找代理,他說不值當,一輛賣850的組裝電動車加新電瓶,利潤只有50-80,但是,在後期講價過程中成功講下了50元,可見電動別的利潤還有更大空間。

到近些年電瓶的價格上漲,也影響了電動車的價格和利潤,可能在臨沂這種物流發達的城市,物價自然便宜,並且在大學城附近,有龐大的走量,所以作為電動車門店,靠量來維持經營


地攤上的小吃家

自己親身經歷講講,代理商從廠裡進貨(裸車,沒有電池)然後加價50到500左右,加價50的一般是特價車,基本都是車型較小的那款,加價四五百的一般都是電摩樣式的,一般裸車加價一二百,批發給賣車的,賣車的加上電池,再加價50到300左右賣掉,現在利潤小了,

一輛電動車的利潤從這兩個方面說,一個是代理商的利潤,一個是單賣電車的利潤,自己親身經歷,不摻任何水分,實話實說。


王志輝0703

一輛電動車廠家利潤僅十塊錢?小便你是吃屎長大的啊?僅說電動車銷售,完全相同的一款雅迪,附近三個鎮銷售點都要3800左右,後到縣城看,最後3500都談成了,僅利潤差價就三百多,不得不承認電動車也是暴利行業!


取了個小老婆很受傷

不請自來,我說幾句,因為我是農村的,我們也賣了一陣電動車,我們上貨的是車架子,不帶電池的,我們上的1250,電池是580進價,現在一輛完整的車就是1830,我們賣的最貴的是1950,有時還賣1900,當然我們的房子是自己的,沒有月租,可能城裡貴點,但是也沒多大差價,現在有的寧願買貴點的,也不願在家跟前買,他們說賤錢沒好貨,可我們也不能昧著良心做買賣,我們感覺賺點就行,現在也不賣了,一個是老公不能動了,再就是家裡放不下了,我回答這個問題是為了證明買賣人不都是掙多多少錢的,不是每個人都掙黑錢的。所以利潤不會很高的。



梧桐樹4541

一輛市場售價3000的電動車成本大概是1500,這裡面的利潤廠家賺走了大部分大概800左右,代理商賺500左右,剩下的利潤就是專賣店或零售商的,大概100-300的樣子。有品牌的利潤更低,雜牌的利潤較高,原因你懂得。


車到山前沒有路

每輛電動車的利潤是不能一概而論的,成本也不是固定的,對沒做過銷售的人來說,大多數人會覺得那頭提貨多少錢,這頭賣出是多多少錢,再算出兩數的差,覺得這個數就是利潤。

其實,我以前買賣東西也這麼想,總覺得賣東西賺錢利潤高著呢,可後來跟著別人跑幾次生意之後,就不會那麼想了,做生意還得有經濟頭腦,不然,看似把商品成倍差價賣出都會賺不到錢,甚至還可能虧本,而有些人看起來只是掙一點零頭,賬號上的存款卻還能不斷地增加。原因在於他們沒有考慮中間環節上的開支是一個最大而又無形的成本,有很多貨物還要通過批發商轉手的,批發商在中間要掙去一些利潤,就是直接從廠方提貨,也有不少的開支,比如託運費、門店租金(門店租金還要依地段不是一樣的價錢)、有些門店還有轉讓費、稅務、門店水電費.....等等事項都是為賣貨才付出的,所以都應算是成本,如果規模大的還要請人工費,成本就會更高,假若就算高價十天才賣一臺的話,還不如低價兩三天去賣他個十臺,開門店賣高價又比不上在網上從廠裡提貨賣低價。

由此可見,光看廠方價和零售賣出的差價是不能決定利潤的。


YJ糊塗蟲

電動自行車生產廠家掙錢多少一臺,我不清楚,但是零售一臺據我一個認識的開電瓶車店老闆說毛利潤大概在百分之35到百分之40乃至百分之50,具體要看品牌,一年之中間銷售時間,搞活動的就少掙錢,品牌好的,銷售量大的就掙錢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