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歸納的選材的方法

分類歸納的選材的方法

即在閱讀、觀察、收集、選擇材料時,為了能夠便於日後查找,及時地按一定方法做好材料 的分類工作,作為文章的素材資料的一種科學的學習方法。

這種方法我們可以用卡片、筆記本或活頁紙作為記錄素材的工具,這樣便於整理。在活頁紙 上可以記載一些名言警句、有趣的話,有意義的寓言、比喻、誇張等好的句子,還有生動地 場景描寫、激烈的對話等。在卡片上可以記錄名言、優美的短文等,在筆記本上可以把自己 的某一時刻突然逆發出來的情感記錄下來,把自己所見、所聞記錄下來。

材料收集好以後,一定要及時對這些材料按照一定的方法進行分類整理。長此下去,我們就 會有一定數量的材料積累 ,達到一定的數量之後,我們就會自己形成一套便於自己使用的資料庫了,而把這些各種不 同的資料總結在一起便是歸納了。

此外還要注意,在分類歸納法中一定要以簡明、實用、豐富、方便為原則。

作文材料可以按作文種類分類,如:寫景、狀物、抒情。

寫景可以收集春、夏、秋、冬四季景色描寫的優美片斷,或是風霜雨雪,或是美麗的山河、 田野 ,或是動植物。寫人物可以蒐集你身邊最熟悉的和給自己留下最深印象 的。可以是你的父母、爺爺、奶奶等家庭成員或是鄰里鄉親;也可以是你的朋友、同學、你 的老師等;還可以是某個英雄人物或在一個時刻給你以深刻印象和很大啟迪的人。

2定點挖掘法所謂的定點挖掘法,就是指在選定要寫的主題後,深入生活和感情世界的深層去用整個身心 去體察它、理解它,經過反覆的實踐調查得到好的材料。

定點挖掘法是我們選材中最常用的一種方法。但這也不是很簡單就能完成的,不僅需要用心 ,而且要親自去做。

具體來說分三個方面:

(1)調查訪問。這是最常用的方式、通過調查訪問可以獲得比較全面的第一手材料。轟動世界的名著《深淵中的人們》的作者為了完成他的創作,在寫這部書時就深入貧民窟中 ,以流浪漢的身份同他們一起出入,一同聊天,經過幾個月的調查訪問,他獲得了十分寶貴 的材料,因而寫成了這部令世界文壇為之震撼的文章。

(2)用心去體驗。要深入挖掘一個主題的材料,不僅需要用我們的眼睛仔細觀察,而且還 要用我們的身心去體驗、去感受。這樣才能寫出與眾不同的文章。如:茅盾寫的《白楊禮讚》,就是他在艱苦的戰爭年代體會到了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軍隊 為了祖國的自由、獨立與解放勇於獻身的崇高精神。怎樣來歌頌讚揚他們呢?茅盾先生用白 楊樹——這種生長在大西北的樹木,來讚揚、歌頌根據地的戰士們。因為白楊 樹的那種挺拔向上的特點正與革命戰士們的偉大精神給作者的震撼是一致的。

(3)親自實踐。深入挖掘材料,利用可能的條件自己親身去實踐一番,有的時候是特別重要 的。舉一個很簡單的 例子,讓你寫一篇文章《我第一次洗碗》,如果你從別人那裡知道,碗很好洗,用水一衝, 用抹布一抹就洗好了,或者只是閉著眼睛想怎樣刷碗,你寫寫出來的作文,肯定不如 親自刷過碗的同學寫得好。為什麼呢?因為每個人在做某件事情時,都有自己的特點。自己 經歷過的就顯得很真實、生動。所以能夠親自實踐的事情還是多實踐一些為好。

3提煉法

 即在運用材料時,從材料所蘊含的特點和意義中提煉出具有健康性、教育性、啟迪性的思想 內容和主題。

提煉方法不是固定的,它根據每個人所掌握素材的多少、寫作經驗是否豐富、作者的理論水 平不同而有所不同。

一般說,有下面幾種比較常見的方法。

①要比別人有新意,要了解自己所寫的文章和同類文章的差異,找出突破點,達到同類文章 沒有達到的高度。

如下面一篇文章《我的母親》不像其它文章寫母親的優點,而是寫缺點。小作者採用了與 他人不同的思維方式,這正是這篇文章獨具一格之所在。

我的母親

愛嘮叨大概是做母親的一種通病,我的母親一樣,也很愛嘮叨。

小時候的我,心勝要強,每每做錯了事,母親總要數落我幾句,我呢總是不服氣地頂撞她, 氣得母親越發嘮叨起來。更可氣的是每當來了親戚朋友,母親常把我的缺點、錯誤嘮叨一遍 又一遍,使我覺得臉沒處擱。

記得小時候有一次,遠地的二姨和二姨夫來我家串門,話沒說兩句就聽媽媽對他們說 :“可別說小玲聰明,三歲多了,話還說不全,有一次,餓了“要乾糧”我們還以為是“要 看歌”呢!……四、五歲了,連十個數還弄得糊里糊塗的呢,六歲長得還沒有板凳高,就是 現在, 也不如你家小娟高……”二姨和二姨夫邊聽邊笑,我則越聽越惱,一氣之下打斷了母親的話 ““我笨死了!你別要我了,另找個聰明的女兒吧!”說完,我摔門而去。從那以後,我整整 一個月沒叫過一聲“媽”。最後,好像是母親給我買了一身新衣服,又加上父親的巴掌,我 才與母親恢復了“外交關係”。從那以後,很有一段時間,母親不嘮叨了。時間一長,母親 仍忍不住“舊病復發”,當時我就想著,快長大,擺脫母親的嘮叨,擺脫家庭,遠走高飛。 

可是,當我考入了高中離開了家,不能經常回家了,便日漸萌生了一種想家的情緒。 尤其思念母親,甚至想念她的嘮叨,在我的生活中沒有了媽媽的嘮叨,好像少了點什麼似的 。每次我回到家裡,媽媽總是讓我到屋裡歇著,給我做好多好吃的,我只是對她笑笑,什麼 也 不說,把髒衣服拿給媽媽,一邊休息,一邊靜靜地聽她嘮叨家裡的“每週新聞”和對我的意 見。漸漸地,我從中聽出了母親的愛意。有一天晚上,我無意中聽到母親對父親說:“玲兒長大了,懂事了。我今天不知不覺又嘮叨 了許多,要擱以前,她早就摔門去了。可她竟樂呵呵地聽著,不氣不惱,這孩……不行,我 今後一定得改這毛病,孩子都這麼大了……”。聽了這話,我心裡猛然一震:年幼無知的我曾粗暴地回報過母親的柔性,這在母親的心上留 下了一道多麼深的印痕啊,可是母親她……我哭了,哭得好傷心。母親的嘮叨飽含了她的萬千關懷,不盡的愛意。除了母親,誰會有那麼大的耐心將我的所有 一切一一記住?除了母親,會有誰那樣津津有味地和我說話?我好傻,我好恨我自己,當時怎 麼就不明白這一層意思呢?怎麼沒有想到會讓媽媽那樣的傷心,想想那時的我,真的是太對 不起媽媽了。望著熄了燈的母親的房間。我在心裡一千遍一萬遍地重複著:媽,不用改,您永遠也不要改 ,女兒願這一生一世都生活在您的嘮叨裡,生活在你的愛裡……。

②要體現時代的精神。好的材料與時代特點和精神結合在一起,能夠具有較強的社會意義。

我們都讀過魯迅先生的《友邦驚詫論》,通過這篇文章,魯迅先生讓中國人民完全看清了國 民黨政府是與日本強盜站在一起的,尖銳地諷刺了國民黨的妥協退讓的賣國政策,使人民看 到國民黨反動派的醜惡面目;同時起到了激勵人民的作用,具有鮮明的時代特點。例如習作《包子有肉也在褶上》針對國人“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一點論,指出內在與外在在 現 代社會中都同樣重要這樣一個道理,說明隨著時代的發展需要,人們固然要注重內在質量, 但同時也要注意外在形象的問題。

③探究材料的本質與特性。在所有的材料中進行詳細、深入的解剖和分析,從中提取一些重 要的本質特點,除去一些非本質的東西。這樣便會使主題顯得更深刻、更新穎。

如魯光的報告文學《中國姑娘》,它抓住了女排的意志和作風,把主題定位在讚揚中國女 排的頑強拼搏精神。在這裡,作者就抓住了事物的本質特徵,抓住了女排的特性,因而主題 深刻、新穎,具有極大的教育意義和鼓舞人心的作用。

4排列法指在材料的選擇過程中,按材料的質地、品位、種類等在文章中按次序、輕重等加以合理的 排列的方法。一篇文章的排列是有講究的。哪個放在前面,哪個放在中間,哪個放在結尾都需要仔細推敲 。因此,排列有許多技巧。

但在運用排列法時,要特別注意以下幾點:①文體不同,文章排列的方法就不同。②文章的寫作目的不同,也影響著材料在文中的排序。③要想寫出獨具一格的文章,排序就要出乎人們意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