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勁為熊,切勁為虎”,練好了這兩個勁,你的功夫將會脫穎而出

東風吹醒英雄夢,笑對青山萬重天。做人不能傲氣,但要有一身傲骨。東西是貴精不貴多,有一兩手絕活兒,關鍵時刻能管大用。俗話說,“撞勁為熊,切勁為虎”,內家拳術,四個字,身撞手切。撞切勁,是撞和切的統稱。什麼是撞勁,短距離高速碰撞。身上勁散,撞勁出不來。渾身一整,靠上就翻。近身貼進去,或用肩或用肘。武術最講究,功夫上背。背要繃著,胸要虛著,這個勁就合適了。背厚實,撞勁就大,無論哪裡碰到,對方都受不了。你感覺沒怎麼用勁,他感覺衝擊力非常大。練什麼都不如練身上,步子好使,什麼都好使。功夫上身三部曲,整,沉,活。身上有了整勁,隨便一動,都有很大力量出來。整勁為本,撞勁為用。壯實的人,不一定有功夫,但結實的人,是一定有功夫。身上肌肉多是好事兒,但還不如身上骨骼排列密實,這種人能撞翻比他重的人。整勁不僅是肌肉,還有骨骼的排列。

“撞勁為熊,切勁為虎”,練好了這兩個勁,你的功夫將會脫穎而出


切勁,又叫麻撒勁。武術為什麼掌用的多,很簡單,為了切斷勁路。初級拿關節,高級拿勁路。切勁是高檔次東西,不會弄疼你,就是讓你沒勁可用,如同廢人。化勁講究泥牛入海,切勁強調截斷力源。稍一接觸,一個麻撒,胳膊一軟,人就跪了。切的真意,在斷其勁路。打擊用切勁,就不如用拳有效果。吳式太極王茂齋,最善切勁,可用一個指頭,拿得人動彈不得。這是太極高境界的表現。不要認為,太極拳是劃大圈走大弧線,可以試試,根本用不上,太極拳都是貼身一沾,瞬間一個切手,你的運動鏈條就斷了,試過擠公共汽車什麼以為嗎?被擠的前心貼後背,腳不沾地。渾身用不出勁來,類似於這個感覺。太極拳難練,王茂齋當年在北方,以太極拳著稱於世,造詣極深,有南吳北王之說。

“撞勁為熊,切勁為虎”,練好了這兩個勁,你的功夫將會脫穎而出


撞在身上,切在手上。撞和切同時具備,歷代武者也沒出不來幾個,不是因為難練,是這兩個勁,反差太大,很難同時兼顧。當年,佛山黃飛鴻,永冠當世,是廣東十虎之一,他曾練虎鶴雙形,悟出了虎撞和鶴切的功夫,是確有其事。至於無影腳,是電影誇大之說,真名叫穿心腿,是一種出腿隱蔽,速度又極快的絆子。所謂,上山容易,下山難。上山練縱力,下山練撞勁。下山速度快,控制不好,人就翻了。要雙腿換的快,能控制下墜的速度,邊下邊換勁,撞勁就上身了,大山是最好的老師,多爬爬山,能體會到很多東西,這是借自然之勢,來練身上。多觀察人走路的樣子,有人天生就帶著撞勁;多看高手練拳,就知道勁是怎麼傳導的了。多與人摸手,揣摩如何切斷其勁,這是太極拳的精髓。

“撞勁為熊,切勁為虎”,練好了這兩個勁,你的功夫將會脫穎而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