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歷史上,有哪些有名的“常敗將軍”或“草包將軍”?

郝兆霞

中國歷史上的常敗將軍和草包將軍還真是為數不少,就挑一個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例子吧:

西漢貳師將軍李廣利。此人出身外戚、把持軍權數十年卻未立寸功,反而導致西漢元氣大傷,實在是漢武帝統治後期的一大敗筆。李廣利因為自己的妹妹是漢武帝的寵妃受到重用,在衛青去世之後接任了大將軍的職務,然而他在征討大宛和匈奴的戰爭中卻輸的一塌糊塗。更加糟糕的是,李廣利不僅毫無軍事才能,他的人品也十分惡劣。最後他叛逃至匈奴,自己不僅被匈奴丁靈王所殺、他的家族也被漢武帝所誅滅,可謂是廢柴中的廢柴了。

以下是李廣利的主要戰績,從歷史記載來看,他的表現和稍早時候的名將衛青、霍去病相比實在是不值一提。

一徵大宛——李廣利奉漢武帝命令率領數萬大軍進攻貳師城,搶奪汗血馬。但這次遠征中因為路途遙遠、補給不暢導致軍隊士氣衰落,而攻城時又久攻不下、士卒逃亡和戰死者十有六七,李廣利只得撤軍回到敦煌。


二徵大宛——李廣利又帶著6萬大軍進攻大宛,又徵調18萬人作為後援,在付出高昂代價後慘勝(漢軍返回玉門關時僅剩一萬餘人,損失達80%以上),可謂是得不償失,西漢史學家劉向對此次遠征評價如下:“捐五萬之師,靡億萬之費,經四年之勞,而僅獲駿馬三十匹。雖斬宛王母寡之首,猶不足以復費,其私罪惡甚多;孝武以為萬里征伐,不錄其過,遂封拜兩侯、三卿、二千石百有餘人。


一徵匈奴——李廣利率3萬大軍在天山大戰右賢王,先勝後敗,被匈奴人重重圍困,自己險些喪命,最後狼狽脫逃,殺敵1萬自損2萬,這個戰果實在不算好看。

(史料原文:“其明年,漢使貳師將軍將三萬騎出酒泉,擊右賢王於天山,得首虜萬餘級而還。匈奴大圍貳師,幾不得脫。漢兵物故什六七。”)


二徵匈奴——漢武帝將總計21萬大軍交給李廣利多路出擊,在兵力佔據絕對優勢(21萬對10萬)的情況下,李廣利仍然沒能擊敗匈奴單于的軍隊。

(史料原文:“後二歲,漢使貳師將軍六萬騎,步兵七萬,出朔方;強弩都尉路博德將萬餘人,與貳師會;遊擊將軍說步兵三萬人,出五原;因杅將軍敖將騎萬,步兵三萬人,出雁門。匈奴聞,悉遠其累重於餘吾水北,而單于以十萬待水南,與貳師接戰。貳師解而引歸,與單于連鬥十餘日。遊擊亡所得。因杅與左賢王戰,不利,引歸。

”)


三徵匈奴——屢戰屢敗之下,李廣利這回又帶著7萬軍隊征討匈奴,此戰又是先勝後敗。在廢柴李廣利的指揮下,7萬漢軍全軍覆沒、他本人也投降了匈奴。

(史料原文:“漢軍乘勝追北,至範夫人城,匈奴奔走,莫敢距敵。……貳師遣護軍將二萬騎度郅居之水。一日,逢左賢王左大將,將二萬騎與漢軍合戰一日,漢軍殺左大將,虜死傷甚眾。……單于知漢軍勞倦,自將五萬騎遮擊貳師,相殺傷甚眾。夜塹漢軍前,深數尺,從後急擊之,軍大亂敗,貳師降。”


平田君Bellatores

我想起了乾隆皇帝的曾孫——愛新覺羅·奕經。

奕經也是道光帝的侄子,如假包換的草包將軍。

話說鴉片戰爭期間,清軍打的很憋屈。道光帝焦頭爛額的,想盡辦法扭轉戰局。於是有一天,他想到自己親愛的侄子奕經。

奕經曾經當過兵,雖然只是裝樣子,但怎麼說也是有點經驗的,於是趕緊任命奕經為揚威將軍。好歹你也是朝廷重臣,皇帝的親戚,帶兵上陣去打英國人吧!

奕經是個百分之百的草包啊,除了吃喝玩樂,就是收藏古玩。帶兵打仗這事情,他是從來沒有想過的。不過既然皇上發話了,不去也不行。

奕經就這麼心驚膽戰的帶著隊伍出發了,一路上走走停停的,見了寺廟都要進去燒香磕頭,想要保住自己的這條小命。

好不容易來到前線,奕經所率領的大部隊就和英國人在寧波相遇了。英國人已經佔領了寧波,奕經看這情況,也不敢進攻,就這麼對峙著。

想來想去,奕經覺得打也不行,不打也不行。乾脆,我有錢,花錢買英國人的人頭好了!

於是,奕經放出話去,只要誰能殺了英軍,拎著頭來領賞,黑人腦袋20銀元,白人腦袋40銀元,抓了活的,賞錢翻倍!

而且奕經是說到做到,有人送腦袋過來,他是當場付錢,絕不拖欠。

這下子,民間沸騰了,寧波城沸騰了!豪俠義士、綠林好漢、流氓混混、山賊馬賊、乞丐小偷……看到英軍就眼睛發綠,面前的不是人,都是銀子啊!

就這樣,轟轟烈烈的暗殺活動開始了。英軍一個不小心腦袋就搬家了,上街巡邏,發現老百姓看自己的眼神都變了……

實在撐不住了,英軍撤離了寧波城。

奕經就這麼為朝廷幹掉了近50個英軍,據說還活捉了10來個。

但是,沒過多久,英軍就打回來了,把奕經痛扁了一頓。奕經灰溜溜的回去了,直接被撤了職。


七追風

我是歷史問答達人“青言論史”,樂於為您解答中國古代史的相關問題。


講真,常敗將軍真的不少,草包將軍更多,畢竟不是誰都是天生的戰爭達人,但是趕鴨子上架的事還真不少。我在這裡從古今中外各挑一個典型例子給您聊一聊:

1、古:李景隆。這是明初開國六公爵、朱元璋的外甥兼養子李文忠的公子,算輩分是朱允炆的表哥,也獲得了建文帝的無限信任。而這位二世祖先生,用一場場的敗仗回報了他的表弟,並且在關鍵時刻義無反顧的打開了南京城門。不僅展現了他的軍事才能的廢物,更體現出他人格的混賬。

2、今:張宗昌。這位軍閥大哥當過不少時間的山東王,但是他的名氣實在不是因為他主政山東時期有過什麼表現,主要就是集中在他的兩大愛好:寫詩和納妾。其詩句之臭,納妾之廣,都是民國軍閥中的“翹楚”。只可惜,不會打仗讓他最後下場不太好。

3、中:劉光世。這位頂著南宋“中興四將”名號的將軍,看起來好像很厲害,其實本是一個靠父親起家的二世祖,其軍事能力基本沒有。每次打仗只看見他帶著人盤桓,問題是升官還挺快,把他排進“中興四將”之列,實在是不知所謂。

4、外:玻利瓦爾。把這位南美解放者放在這裡面,真有些辱沒他。他絕對不是個草包將軍,但是卻是老打敗仗。但是難能可貴的是,他在屢戰屢敗的時候,卻依然能夠屢敗屢戰,最終帶領南美走向獨立,這是很多人都做不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