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電視劇創作:不要沉浸於在通順的情節裡

海派电视剧创作:不要沉浸于在通顺的情节里

源丨上觀新聞 文丨李君娜

海派電視劇曾極大地豐富電視劇的敘事類型和題材選擇,帶給全國觀眾不同視角之下的上海故事。如何在當下進一步擦亮海派電視劇這張金字名片?

5月17日,由著名編劇王麗萍發起的上海影視四季沙龍·夏——中國電視劇60週年暨海派電視劇的回顧與展望座談會,在上海文藝會堂舉辦。來自文藝界的著名導演、文藝評論家、編劇、演員等集聚一堂,暢談新時代的海派電視劇創作,以及如何弘揚、發展上海文化優勢,將上海豐富的紅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運用到影視創作中去。

海派电视剧创作:不要沉浸于在通顺的情节里

海派電視劇的昔日輝煌

2018年是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76週年,也是中國電視劇發展的第60個年頭。60年間,一代代電視人創作了許多優秀作品,這些電視劇忠實記錄了中國社會變化的點點滴滴,生動展現中國社會的發展與變遷。反映海派文化的電視劇也在中國電視劇發展過程中貢獻出很多精品佳作,不論是上海本土的編劇、導演、演員,還是來自全國各地的電視藝術工作者,都創作了許多反映上海生活、上海故事的優秀電視劇。

海派电视剧创作:不要沉浸于在通顺的情节里

其中,有張戈執導、具有濃郁上海地方特色的電視劇《上海的早晨》,有黃蜀芹導演的代表作、當年在全國引起廣泛關注的知青題材電視劇《孽債》,王麗萍編劇、江海洋執導的改革開放後第一部婆媳劇《婆婆媳婦小姑》,有顧偉麗編劇作品“樹系列”三部曲及《那樣芬芳》等。此外,包括《上海一家人》《像霧像雨又像風》《錯愛一生》《我的前半生》等海派影視劇都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

張戈也是80年代家喻戶曉的電視劇《濟公》的導演。他回憶:“很多人說從小就唱‘鞋兒破、帽兒破’,一直唱到現在。當時拍《濟公》的題材,算是一次創新。當時的臺領導提出,要拍別人想不到的題材,這就是上海特色。當年還大膽地實行承包制,我既是導演又是製片人,這樣就給了很大的創作自由度。無論是拍《上海的早晨》還是《濟公》,有一點是一致的:我們有一種創作上的自信心。所有演職人員一條心,認認真真拍戲、創作,爭取獲獎,為上海爭光。”

上海電影家協會副主席、上海戲劇學院教授石川表示,回頭去看,之前的海派電視劇不但精品頻出,而且在全國形成如此大的轟動效應,其影響力不僅來自作品本身,也和文化環境、時代氛圍有關

。八十年代,隨著改革開放,城市要重新面對和思考很多問題,比如人和土地的關係,人和資本的關係等,時代為上海人重新認識自己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起因。海派電視劇因時而生,受到熱捧。包括《上海一家人》《孽債》等其實都是在講上海轉型期的人的故事。”

創作要接上海地氣

進一步擦亮海派電視劇這張金字名片,離不開現實主義土壤的滋養。 四季沙龍上,與會代表回顧當年的拍攝歷程、分享時代變遷後與時俱進的創作變化並展望未來——在新時代下以弘揚上海文化為己任,繼續創作具有濃烈上海特色的現實題材影視作品,關注城市發展和民生進步,探討和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熱點,給全國觀眾講述上海的動人故事,打響“上海文化”品牌。

曾創作了《小別離》劇本的知名上海女編劇何晴,目前手頭的兩部作品都是關於上海題材的。一部是《天才管家》,修改了四稿,最近的這一稿完全貼近上海風土人情,寫的是上海新型年輕人的關係。另一部是《金融圈》,講的是生活在上海的三個女孩如何在上海的金融圈奮鬥的故事。“現實主義作品人物一定要真實接地氣,上海這個座標是我們創作中非常重要的底氣。”

創作《女生賈梅》《那樣芬芳》劇本的編劇顧偉麗坦言:“2012年後,現實主義題材的路不好走。網絡化以後,感覺市場一下把現實題材邊緣化、冷落化了。但這兩年明顯感覺到現實主義題材在升溫,說明經過一番洗禮後,大家越發能判斷什麼才是好劇,現實主義在慢慢迴歸。”

而即便是偶像劇,接地氣的海派劇也顯然更受歡迎。熱播偶像劇《親愛的翻譯官》編劇洪靖惠表示,為了更準確地把握人物,專門去了上海外國語大學體驗生活。“只有紮根到生活中的創作,才能把握創作的溫度、細節。”

走出海派電視劇創作誤區

與會者提出,海派電視劇的拍攝存在一個誤區,“拍老上海,就是十里洋場、交際花、黑老大、百老匯、舞廳、諜戰、百樂門;拍上海當代題材,就是婆婆媽媽。這樣一來,海派電視劇的印象被固定化、狹窄化,也影響了海派電視劇的聲譽”。導演江海洋認為,提高海派電視劇的品質,“不要沉浸於在那些很通順的情節裡,創作上需要一點力度。比如面對全國老百姓都能面對的困難,上海人是怎麼解決的?這才是觀眾要看的”。

何晴則直指偽現實劇和懸浮劇的問題:“即使是上海的作品,也不願意把上海的特色表現出來”。對此,石川表示,這是很多電視劇不吸引人的一個重要原因。“作品沒法走進別人的內心,浮於表面,這就是懸浮劇。你創作的,只是一種外在的經驗,別人的經驗如果可以轉成個人深刻的生活感悟那才是你內在生長出來的。現在很多方面需要完成這樣的轉換。”

正在創作《鄰里關係》和《理想》的金牌編劇王麗萍坦言:“應該創作更多無愧於這個城市的影視作品,為上海文化繁榮作出創作者應有的貢獻。”

座談會由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上海市文化廣播影視管理局指導,上海影視四季沙龍主辦,上海文化發展基金會文藝評論專項基金資助。

原文標題:打響上海文化品牌,進一步擦亮海派電視劇這張金字名片

E N D

公司、項目合作 ◇ gangqinshi01

項目、影視宣傳合作 ◇ rene0602

編劇經紀業務聯繫 ◇ zqy24680

回覆“我要加入分會”加入編劇幫全球分會

已同步入駐以下平臺

今日頭條 | 搜狐自媒體 | 一點資訊

界面 | 企鵝媒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