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禮縣大潭的衣食住行!

禮縣大潭的衣食住行

甘肅禮縣大潭的衣食住行!

圖文:王永紅

(一)

大潭人平時一天只吃兩頓飯,早上喝茶吃饃,然後下地幹活。

甘肅禮縣大潭的衣食住行!

中午,吃麵條,有時吃饊飯,有時吃漿水拌湯。晚飯一般六點左右吃。

主食有:玉米麵、小麥面、洋芋、偶爾吃蕎麥麵節節子,蕎麵饊飯、蕎涼粉,人們愛吃燒洋芋,煮洋芋或砸洋芋攪團。

甘肅禮縣大潭的衣食住行!

臊子面和漿水面是地方特色,大肉臊子、洋芋、西紅柿加豆腐炒成臊子,炒上辣椒和茄子,配上至豉和鹹菜,堪稱美味佳餚。

甘肅禮縣大潭的衣食住行!

住房:

一般為正房配東、南、西、北四合院,再配上大門。正房一般五間,叫三廳兩耳。有四檁的;也有五檁的(如:正房是乾字山向,分別配上:巽、坤、艮)四合院…

甘肅禮縣大潭的衣食住行!

行:

十九世紀的大潭人,出行多為步行,交通不便。交通運輸為人背騾馬馱。

甘肅禮縣大潭的衣食住行!

腳爪子,四棵鐵釘加鐵架,下雨天拴在腳上防滑。茶馬古道上的腳戶們,給騾馬也打掌釘,用於下雨天防滑。

從西漢水到清水江一帶,房屋從土木結構逐漸變為半磚半土結構。2008年5、12地震後,國家撥款扶貧農戶危房改造及舊房改造,基本實現戶戶建了新磚房。一排排整潔的新農村隨處可見,大潭人把看莊基叫"釆莊窠"。請陰陽看風水…

甘肅禮縣大潭的衣食住行!

行:

禮縣大潭實現村村通公路,戶戶有農用車,昔日只有江大公路,如今有:禮武、禮白、王馬、禮王、灘白、大潭至南陽公路等四通八達的公路網…

甘肅禮縣大潭的衣食住行!

(二)

大灘人衣裳,清朝時男人和女人都穿大襟衣裳,開襟為男左女右。衣服長至膝部。以青、藍、淺藍色為主,布料以棉布為主,西禮人民自給自足。家戶紡線織布,織棉布、麻布、綢緞。

甘肅禮縣大潭的衣食住行!

褲子:褲子腰大,襠大,褲腰寬而長,夏穿土布襯衫,藍褲。冬穿棉襖(襖襖子)。也有自制的羊皮襖,土布夾棉花做的棉褲子。

甘肅禮縣大潭的衣食住行!

內衣,那時無有線衣,人們穿自制的裹肚子(肚兜),呈三角形或盾形,上角兩端和左右形似盾,下圓上方,制裡子,面子有各種繡花。中間開口帶包裝東西(男人裝早煙鍋子和煙包子,女人裝針線)。

甘肅禮縣大潭的衣食住行!

鞋:婦人家要纏腳,"上不露胸,下不赤腳″。大布子鞋面,手工納的布底子。也有調絨的鞋面子,開小口,納上鬆緊,叫毛㡳子鞋。還有繡花鞋,腳塵凸起,猶如戲子穿的那樣。

甘肅禮縣大潭的衣食住行!

新中國改穿中山服,便衣。布料有斜布、市布子、嘰卡、調絨、勞動布、的確涼、窩窩呢、平絨等。改革開放後,穿西裝、夾克衫、牛仔衣等…

帽子,有單帽子和棉帽子,根據年齡製作。有"瓜皮帽"、六牙帽、羊氈帽等,後來,多為"制服帽"、"太陽帽″等,…

戊戍年三月於天水

王永紅

甘肅禮縣大潭的衣食住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