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末三傑”——陸秀夫,驚世一跳,跳出南宋人的氣節!

陸秀夫,“宋末三傑”之一,和文天祥同年,楚州鹽城(今江蘇建湖)人。

“宋末三傑”——陸秀夫,驚世一跳,跳出南宋人的氣節!

南宋地圖

楚州地處淮南地區,這裡是南宋抗元的前線,戰亂不斷,全民皆兵,所以,家仇國恨讓陸秀夫從小就養成了大義凜然的民族氣節。不過在陸秀夫3歲的時候,他隨父親遷到了相對安全的江南鎮江。

小時候的陸秀夫是一個學霸型的乖乖娃,非常出眾,遠近聞名。長大以後,陸秀夫滿腹經綸、才華橫溢,但又相當低調、謹慎持重,從不顯山露水,但做起事來乾淨利落。25歲考上進士,後被鎮守淮南的宋末名將——李庭芝慕名招入麾下,從此開始了仕途。

“宋末三傑”——陸秀夫,驚世一跳,跳出南宋人的氣節!

陸秀夫

直到南宋滅亡前,陸秀夫基本上就在李庭芝的麾下效力。蒙宋戰爭的後期階段,蒙古軍(後稱元軍)主攻的方向主要是長江上游的四川和中游的荊襄,所以李庭芝鎮守的淮南戰事不怎麼吃緊,但淮南在李庭芝的治理下,防線得到了很大的鞏固。直到南宋朝廷投降後,李庭芝依然堅守著這裡。文天祥出使元營被扣留又逃出來後,還曾經號召李庭芝率淮南之眾力圖恢復宋室,做最後一搏,可是被李庭芝誤會為宋恭帝(投降皇帝)派來勸降的說客,而拒之門外。

而陸秀夫則在元軍進攻南宋都城——臨安之前,就被徵召入朝了。朝廷派了很多使者到元軍中議和,都沒有成功,又派陸秀夫前去,結果還沒到,元軍統帥伯顏又反悔了,南宋朝廷於是決定投降。

“宋末三傑”——陸秀夫,驚世一跳,跳出南宋人的氣節!

南宋滅亡

益王趙昰和廣王趙昺逃出了臨安城,逃往婺州、溫州。於是陸秀夫轉道南下溫州與二王匯合,張世傑、文天祥、蘇劉義(蘇東坡八世孫)等人也相繼趕到,他們在這裡共同擁立益王趙罡為帝,是為宋端宗,南宋流亡ZF成立。

接下來就是艱苦的流亡之路,當年宋高宗趙構也是這樣流亡的,不過他成了宋室的中興之主,而為什麼宋端宗的這個流亡ZF卻無力迴天呢?

原因其實也簡單,當年宋室的根基還很深厚,人心所向,大家才能一致對外,但現在,宋室還剩了多少積蓄和資本?剩下的,可能就是陸秀夫這樣的錚錚鐵骨了。

大難臨頭各自飛,丞相陳宜中藉口出使占城(今越南南部),尋求後路,而一去不返。實際上,占城

和南宋之間還隔了個安南,安南早在蒙哥時代就被蒙古虐了一遍,向蒙古稱臣,所以他們不會接納南宋。但是占城弱小到連安南都打不過,它怎麼能靠得住呢?事實是:陳宜中去了占城以後(走水路),就再也沒有回來,蒙古南征占城的時候,陳宜中又逃到了暹羅(今泰國),後不知去向。

“宋末三傑”——陸秀夫,驚世一跳,跳出南宋人的氣節!

占城

只有陸秀夫這樣的人,才堅持到了最後!

此時宋軍已兵敗如山倒,節節敗退,最終逃到了崖山這個地方。崖山,註定成為南宋的墓地,宋軍中唯一能打的張世傑這時候犯了一個錯誤,導致南宋海軍幾乎全軍覆沒。

宋少帝(宋朝最後一任皇帝)本可在張世傑的保護下率軍突圍,可是兵荒馬亂之中,陸秀夫害怕宋少帝被敵人劫去,做了俘虜,沒有跟著張世傑突圍,最後全部被元軍包圍。

在生離死別的最後一刻,陸秀夫為了保存大宋的名節,逼著自己的家小跳海自盡,最後揹著宋少帝也縱身一跳...

“宋末三傑”——陸秀夫,驚世一跳,跳出南宋人的氣節!

陸秀夫和宋少帝

也許,陸秀夫跟著張世傑突圍,宋室還會殘存一點兒血脈,保留一點兒希望,但那重要嗎?不重要,一切都不如陸秀夫的這驚世一跳,跳出了南宋人的尊嚴!

注:以上內容都是站在當時人的立場來述說的,不代表今人的立場。

(明天繼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