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小人物陳湯的豪言壯語

要問中國歷史上抗擊外敵最牛的豪言壯語,無疑當屬那句“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意思是如果你膽敢侵犯我大漢疆土,哪怕你是天王老子,跑到天涯海角,都會把你找出來幹掉。當真是霸氣外露,揚眉吐氣啊,可是很少有人知道,如此痛快過癮的一句話,卻出自一個無名之輩,此人便是陳湯。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小人物陳湯的豪言壯語

陳湯本寫得一手文章,也素有大志,但因家貧時常四處借貸,偶爾欠賬不還,同鄉都因此鄙視他,後來被逼的還一度乞討度日,落魄至極,是一個遭人嫌棄,被視為有才無德沒節操的典型代表。但就是此人,後來竟又成為西漢名將,也是軍事史上少有的僅憑一戰成名的將領,那他又是為什麼說“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呢,他真有這個本事嗎,一切得從一個人的被殺說起。

西漢初期一直受到匈奴侵襲,匈奴騎兵剽悍善戰,而漢朝盡無還手之力,甚至淪落到要向匈奴和親,就連漢武帝的親姐姐南宮公主,都要送去給單于做老婆,雖然歷史上說大多都是假冒的公主,但是當時西漢面對匈奴的窘境可見一斑。直到漢武帝的勵精圖治,絕代名將衛青霍去病等人才最終擊敗匈奴,從此匈奴也走向衰敗。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小人物陳湯的豪言壯語

後來匈奴內部也爆發了相互內戰,其中呼韓邪單于和郅支單于兩支壯大,雙方為了取得軍事優勢,都向曾經的死敵大漢,遣子入侍漢庭,就是都把自己的親兒子送到漢朝當人質,以取得大漢支持,真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啊。而當時的漢朝也玩起了平衡策略,不想讓任何一方強大,只想讓他們繼續內耗。郅支單于看穿這一點,且誤會漢庭偏向呼韓邪單于,一氣之下殺死漢使谷吉。

谷吉死後,郅支單于很不安,然而後悔已晚,為了逃避漢軍的報復,他引兵北上,繼續往更偏遠的康居遷移,正值寒冬,一路死傷無數,損失慘重。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小人物陳湯的豪言壯語

郅支單于之所以敢跟大漢叫板,除了氣憤漢人鬼點子多,太狡猾之外,他還有兩大護身法寶,其一,距離遠,他所盤踞的西域康居,同大漢相隔萬里,中間隔著無數窮山惡水,他自己逃去的途中,也是付出了無數將士的生命,存活下來的只剩三千多人,為了一個使者大漢應該犯不著興師動眾;其二,跑的快,跟草原民族騎兵打仗,最吃虧的是你永遠無法把他全殲,最多就是擊潰,他們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跑,匈奴騎兵從小就騎馬射箭,那是他們與生俱來生存的本領,而且行軍打仗的時候一人配有幾匹馬,跑動的過程中便可以飛身換馬搭弓射箭,跟這樣的對手交戰,任你刀劍再鋒利,甲冑再精良,也是有勁沒出使,他們來無影去無蹤,拖就能拖死你,還經常可能瞧準機會反咬你一口,郅支單于想的都對,可是他唯一沒有考慮到的就是,有一個叫陳湯的人來了,而且還是個瘋子,一個喜歡幹傻缺事的無名之輩。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小人物陳湯的豪言壯語

郅支單于

此時的陳湯似乎“時來運轉”,漢元帝初元二年,與他有過交往的富平侯張勃,因佩服他的才能,舉薦為茂才,不料在等待安排職位期間,父親突然去世,做官心切的陳湯沒有按慣例奔喪回家,被人檢舉不守孝道入了大牢,張勃也因為舉薦不當,被消減了食邑二百戶,正趕上陳勃又病死(或許是氣死的吧),結果朝廷還為此賜給他諡號為繆侯。(哎,這叫什麼事啊)後來好不容易,陳湯才給人保了出來。孝道在古代可以說是頭等大事,歷史上被這件事影響前途甚至入獄的大有人在,陳湯並不是第一個倒黴蛋。

經過牢獄的陳湯算是徹底被貼上“沒節操”的標籤,他知道往後再要想鹹魚翻身恐怕就只有遠走他鄉一條路了,他決定了,去西域建功立業。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小人物陳湯的豪言壯語

公元前36年,西域都護,騎都尉甘廷壽,奉命出西域,而陳湯則被任命為副校尉,一路上陳湯時時觀察匈奴地形,仔細比對著張騫的記載,準備一定要大幹一場。

郅支單于此時已在西域康居站穩腳跟,且因為驅逐了烏孫等小國,日漸驕橫,氣焰也愈發囂張,強迫康居人日夜為他修建單于王城,還勒索西域多國,令其每年納貢,其勢力範圍控制千里之闊,正逐漸做大。陳湯眼看形式危機,就進言甘延壽,攻打郅支單于宜早不宜遲,與其養虎為患不如先發制敵。但是甘延壽認為郅支單于離大漢疆土遠隔萬里,暫時構不成威脅,而且他此次也不是為了打仗,只是一次例行換防,便不想多生事端。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小人物陳湯的豪言壯語

從漢使谷吉被殺之後整整6年,大漢在對待使者被殺的事情上,除了與其不斷的交涉外,並沒有表現出任何戰爭的決心,陳湯他們此次也確實只是換防,兵微將寡,而且要權沒權要錢沒錢,縱使陳湯再怎麼不甘心,也沒招。可就在此時上天給了他一次機會,他的頂頭上司甘延壽一病不起,正職主官久病臥床,陳湯這個副校尉自然代職理事,不安分的陳湯開始行動了,而且此次他不計代價,一個膽大包天的機會開始形成了。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小人物陳湯的豪言壯語

陳湯決定冒死矯詔,他假傳聖旨徵調在邊境車師地區屯田的漢軍將士,還對歸屬大漢的西域諸國也發出徵召令,當時15個西域國家都派兵前來助戰,四萬大軍雲集,等甘延壽反應過來,已經無可奈何的被陳湯綁在了自己的戰車上,既然幹就必須得乾淨利落,兩人通力合作,一面派人回長安向皇帝上表“自劾”矯詔之罪,同時陳言兵狀,一方面率領四萬胡漢聯軍向西出發。就這樣,大漢多年不動的軍事機器,在陳湯這個默默無聞的小人物手中,終於再次發動起來,陳湯這一手玩的漂亮,但是兇險無比,勝了不一定賞,敗了不敢想象,但是他顧不了這些了。

郅支單于此時正在剛建成的王庭飲酒慶祝,而陳湯率領的軍隊已經長途奔襲數千裡兵臨城下,郅支單于不敢相信,也沒法相信,但是他已經來不及多想了,本來他還有一線生機逃跑,但是他捨不得剛建好的單于王庭,還沒來得及享受就丟下,於是選擇了匈奴人最不擅長的守城。結果可想而知,郅支單于直接被斬首,家族一千五百餘人被殺,俘虜一百多人,投降者不計其數,陳湯大勝凱旋。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小人物陳湯的豪言壯語

後來陳湯又上書朝廷,把砍下的郅支單于的頭顱懸掛在蠻夷的官邸間,用以詔示萬里之外的人,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為漢土,膽敢違犯強大的漢朝的下場,即使再遠也一定要誅殺。陳湯一生僅此一戰成名,後來屢次參與軍事,也證明確有非凡的軍事才能,位列西漢名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