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和福建,蜀閩二字有何共同特徵?內部蘊含著什麼地理祕密?

中國省份簡稱是中華文化的一道亮麗風景線。我國漢字內涵豐富,使用歷史悠久,千百年來不斷革新,隨著時代變遷,許多省份簡稱的本源含義已經被人遺忘。今天通過挖掘漢字簡稱與

山川歷史、風土人情之間的內在聯繫,串連起居民共同的記憶。

“ 天府之國”四川和“海洋文明”福建,這兩個省份代表兩種截然不同的文化形態,遠隔千山萬水八竿子打不著,兩個省份為什麼放在一起講?是因為他們的簡稱蜀、閩都帶有“蟲”。難道在上古時代,四川和福建的部族是蟲族嗎?

四川的簡稱“蜀”實際與距今5000餘年歷史的古蜀國有直接聯繫。《史記》記載,黃帝的正妻嫘祖,出身於西陵,所在地即為四川境內岷山南段。說文·《虫部》釋蜀為:“上目象蜀頭形,中像其身娟娟。”其實甲骨文中的蜀並沒有虫部。它的形象是一個眼睛十分突出的幼蟲。

四川和福建,蜀閩二字有何共同特徵?內部蘊含著什麼地理秘密?

蜀字

四川和福建,蜀閩二字有何共同特徵?內部蘊含著什麼地理秘密?

四川和福建,蜀閩二字有何共同特徵?內部蘊含著什麼地理秘密?

演變的蜀子

《詩經》裡說,“蜎蜎者蜀,蒸在桑野”,講的就是蠶桑文化在蜀地的興盛。早在張騫鑿空西域之前,蜀地就開闢了遠達印度、巴格達的國際貿易通道——蜀-身毒道。在今天,它有一個廣為人知的名字:南方絲綢之路。

福建簡稱“閩”,最早記載見於中國上古時的百科全書《山海經》中的《海內南經·卷十》:“閩在海中,其西北有山,一曰閩中山在海中”。漢代許慎所作的漢字專著《說文解字》雲:“閩,東南越,蛇種,從蟲,門聲” 。這裡的蛇種就是蛇族,即信仰蛇神的氏族。閩字造字是從蟲,門聲。“蟲”字通 蛇 解,即家門供奉蛇的氏族,閩越人圖騰為蛇。蛇在古代又被稱為“長蟲”,認為蛇是氏族的祖先加以頂禮膜拜,閩越族在很長一段時間保留著崇蛇風俗,“披髮文身,以像鱗蟲”,有斷髮文身習慣,把蛇形刻畫於身上,以祈求避免遭受兇猛動物的侵害。直到今天,福建各地仍有崇蛇的風俗,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南平樟湖坂的連公廟,奉祀連公蛇神,每年元宵節到正月二十五,就有遊蛇燈、鬧蛇燈的活動。

四川和福建,蜀閩二字有何共同特徵?內部蘊含著什麼地理秘密?

四川和福建,蜀閩二字有何共同特徵?內部蘊含著什麼地理秘密?

閩形象

四川和福建,蜀閩二字有何共同特徵?內部蘊含著什麼地理秘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