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詮釋的是啥子意思?

手機用戶64907909382

王謝:王導、謝安,晉代時都做過高官,而且王、謝兩姓也都是世家大族,這兩大家族中的人才輩出,都住在在同一個巷子,即烏衣巷中。

這兩家大多數都是冠蓋簪纓,為六朝巨室。 古時候人們認為,家族人丁興旺,就連燕子也時常飛來做客助興,似乎在訴說著“主雅客來勤”的故事。

不過,“君子之澤,五世而斬”。即使為人“天子”的一國之尊尚且不能富貴傳萬代,更何況為人臣子的“王、謝”了。

自唐以降,王、謝兩家的昔日的風光不再;而烏衣巷中的住戶早已是普通老百姓了。

不過每年都要飛來過冬的燕子,再來光顧這裡,已經是物是人非。 換句話說,王、謝居住的深宅大院已經是尋常百姓家了。

看似簡單的兩句詩,卻揭示了一個非常深刻的道理,那就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或者是更加粗俗的話“皇帝輪流做,今天到我家”,或者是“風水輪流轉,今天到我家”。

從社會發展的角度來說,階層的固化並非好事。而如同孔子家族能夠延續幾千年的蔭澤恐怕也是奇葩,獨一無二了。

高檔小區住的不僅僅是成功人士,碰巧也會有些買彩票中了大獎的“引車賣漿”者之流入住。


閒看秋風999

這句詩歷來膾炙人口,但有許多人不知道其中的深意,這裡我來作一下解釋。

烏衣巷/劉禹錫


如題所示,這首一篇懷古詩,感嘆的是六朝興衰之事。

這首詩是劉禹錫所作《金陵五題》中的其中一首,除了《烏衣巷》和《石頭城》之外,其餘三篇都默默無名。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想要理解這句詩,最關鍵之處在於“王謝”二字。

在晉朝永嘉之亂之後,門閥士族在這一時代中佔據領導地位。以王導為代表的琅琊王氏和以謝玄為代表的陳郡謝氏一族勢力旗鼓相當,朝野時局被二家掌握,因此合稱“王謝”。

地處金陵朱雀橋邊的烏衣巷,在當時是王謝兩族的根據地,何其風光無限。而到劉禹錫來到此地的時候,王謝兩家名門卻已經不復存在了,取而代之的只是普通百姓。




借古諷今

再回到這句詩,這句詩借燕子為線索,穿插今昔對比,感慨世事無常之餘,對舊時望族權貴也頗有諷刺之意。

我們再聯繫到劉禹錫屢次遭到排擠的仕途生涯,還可以推測出這首詩的用意實際上是借古諷今,今朝得勢之人不見得能夠長久,終將湮滅於歷史的塵埃。


在今天看來,歷史的結局,正像這首詩所說的,除了人事的興衰其餘都沒有改變;只是放眼未來,又何嘗不是如此?


詩詞補習班

這兩句很出名,這首詩是劉禹錫最得意的懷古名篇,白居易曾讚譽“掉頭苦吟,歎賞良久。”

《烏衣巷》(唐)劉禹錫

朱雀橋邊野草花 ,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 飛入尋常百姓家。

朱雀橋:橫跨南京秦淮河上,是由城中心通往烏衣巷的必經之路。烏衣巷,東晉時高門貴族聚居地,晉時權貴王導和指揮淝水之戰的謝安都住這裡。舊日橋上裝飾著兩隻銅雀的重樓,就是謝安所建。

劉禹錫:命運稍比柳宗元好些,作品卻與柳宗元不同,語言明快活潑,風格雄渾爽朗,被時人所推重,譽為“詩豪”。

一二句著筆於現實,眼前,卻句句折射昔日,昔盛今衰,不言而明。

朱雀橋邊草長花開,表明時間——春季,勃勃生機,花草繁盛。

而一個“野”字增添了荒涼冷僻的氣氛,“萬戶千門成野草”,曾經車水馬龍,熱鬧繁盛的朱雀橋卻野花野草蓬勃,橋已破敗冷清了。

烏衣巷,表明地點——曾經權貴聚居地,夕陽斜,表明環境——烏衣巷映襯在斜陽殘照中,是日薄西山的慘淡。一抹斜暉,烏衣巷已完全籠罩在寂寥,淒涼的氛圍下了。

三四句,膾炙人口。從細微處入手,詠歎滄桑鉅變,物是人非。詩人構思別緻,寫草長花開襯荒涼,寫飛燕見證歷史滄桑,這也是這首詩獨特之處。


詩人將目光投向了烏衣巷上空再尋常不過的燕子,循著燕子築巢的方向,烏衣巷口已是普通百姓人家居住地了。昔日築巢於王謝高堂上的燕子,已經飛往尋常百姓家了。燕子一飛一入,歷史卻已盛敗衰來,滄桑的變化,給人的是無限的感慨,“滄桑轉瞬誰能識,富貴浮雲安可常。”

曾經的達官貴族已儼然湮沒成了土,那個淝水之戰春風得意的謝安,也不知早已改朝換代,曾經繁盛的東晉也成過去的歷史,唯有烏衣巷上的飛燕依舊飛來飛去。歷史是殘酷的,滄桑變化盛衰更替不由人,詩人是在為晚唐家國命運而憂慮,這種遠見卓識和深刻思索正是唐朝詩人責任意識所在。

有人這樣評價:“若作燕子他去,便呆。蓋燕子仍入此堂,王謝零落,已化作尋常百姓矣。如此則感慨無窮,用筆極曲。”


一綠浮芳

劉禹錫《烏衣巷 》算是一首現象級的唐詩了。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劉禹錫著有《金陵五題》,這是其中的第二首。



首先我們先看看,烏衣巷到底是個什麼所在?就像詩前兩句介紹的那樣,烏衣巷地處金陵南門朱雀橋附近,為東晉王導、謝安等世家望族聚居之處。

頭二句“朱雀橋”“烏衣巷”橋名、巷名相互對仗,實在是妙手天成。更妙的是,詩人還不漏聲色描繪了詩人面對烏衣巷時的心境,夕陽西下,暮氣逼人,在這種冷情調中,野草撒野地開花,似乎在以鮮麗的顏色和蓬勃的生機,反諷著世事的變遷。又似乎在以自由的生命,暗示著曾經繁華蓋世的這片地方,已是門庭冷落,車馬稀疏,門可羅雀,荒草沒徑了。

詩人的一點感觸,借一隻燕子閱盡世事滄桑。

詩中正是抓住燕子有辨認和復歸舊巢的本能,從有理中寫出無理,從無理中隱含深理。

這首詩奇思妙想地以一隻燕子的飛翔,把王謝巨族聚居之處,及唐朝已變成平常百姓雜居之處,進行了雙時空的疊印,從而對如此名門望族的煙消雲散發出了充滿命運感和廢墟感的深長嘆息。

正因為如此,這兩句寫也成為是千古名句,可以說,這隻燕子是穿越時空的,有著歷史滄桑感。這不禁讓人想起了蘇軾的那首名作。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

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

難怪後來在烏衣巷上王謝故居的廳堂匾額,題了“來燕”二字。

這隻燕子也飛到了眾多詞人的文字間。賀鑄的“舊時王謝,堂前雙燕過誰家”(《水調歌頭》),周邦彥的“燕子不知何世,向尋常巷陌人家,相對如說興亡,斜陽裡”(《西河·金陵懷古》)與鄧琰的“說興亡燕入誰家”(《唐多令》),都是在向劉禹錫致敬。


光明大先生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這個詩句,很有哲理性,表達了“滄海桑田”,世事變幻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自然規律,


詩句源出,唐朝詩人劉禹錫,《烏衣巷》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王謝,指的是東晉時,名門望族王導、謝安,江南士族集團代表人物,累世高官,權勢赫赫,居住今仍存於江蘇省南京市“烏衣巷”,“烏衣巷”代指豪門望族。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係指王謝兩大望族,至唐朝時,世事變幻更替,已鴻運不再。

“烏衣巷”,早已不是名門望族的代名詞,而成為布衣百姓的普通住宅,燕子不為世事更迭變化影響,仍然按其生活自然規律,飛入昔日王謝貴族而今為尋常百姓家。

所以,“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表達了“滄海桑田”的自然變化規律,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z山海

這詩句的意思是: 當年王、謝兩家豪門貴族堂前飛舞的紫燕,如今卻飛入平常百姓的家。指世事無常,無限滄桑。與上詩句: 朱雀橋邊野草花 ,烏衣巷口夕陽斜。朱雀橋、鳥衣巷,東晉時期王謝大族世居之地,而今野草閒花叢生,荒涼夕陽西下,一派沒落、衰敗景象。上、下詩句對應,真是入木三分。


Z趙汝鈞

是說世襲貴族已經末落,舊時只落在王家,謝家堂前的燕子也不在此築窩了,王導,謝安是東晉時代的有名的士族,他們把持朝政,確習於逸樂,沉湎酒色,連統治的能力都喪失了,經過農民起義沉重打擊下,不得不把政權交給寒族,這就是詩中所說的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所詮釋的意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