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越來越多人感覺很迷茫,很壓抑,沒有目標?是心態不好還是什麼原因?

孤風魅影2

這個趨勢不是越來越多的,而是每個人都一定會遇到的。任何人都會有迷茫期,會有一個階段感覺做什麼事情都不好,生活很壓抑也很無趣,找不到奮鬥的動力和奮鬥的目標。

如果你目前剛好是這個狀態,那是因為你正處於一個轉變期。這是一個很常態也很正常的事情。因為你每到一定的年紀,接觸了一定的人或事。你發現你在止步不前,你就會開始變得迷茫且焦慮。如果你處於這個階段,那麼你應該靜下心來好好思考一下兩個問題。

(1)你的興趣是什麼

一個人如果有興趣愛好,那麼他就會利用自己的時間去做他喜歡做的事情。而且是帶著熱情和喜愛去做的,這是享受生活的一種表現。當你閒下來的時候,一心一意鑽研自己喜歡的事情,你會感到快樂,而且會做的很好,甚至會受到別人的誇讚,然後你會更熱愛你自己想做的事情,這種良性循環,會讓你對生活越來越期待,才不會陷入迷茫期。

(2)你該怎麼突破這個迷茫期

一旦陷入迷茫期,說明你的生活急需要一點壓力和新鮮事物。讓你看到目前的生活有在改變,這樣你才會轉移注意力,而不是陷入迷茫中出不來。所以,多出去走走看看,接觸新鮮事物,放鬆身心享受生活。堅持做你認為對的事情,那麼突破迷茫期,你的生活質量也將提升檔次。才會不斷提升你的自己各方面。

智聯校園 譚旭宇回答

智聯校園:求職 | 學習 | 活動 | 吐槽 | 故事 | 專屬大學生的聚集地


智聯校園

越來越多的人感覺很迷茫,很壓抑,沒有目標,可能是因為以下幾個原因:

1.生活被各種事情擠滿;

以前車馬很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現在從南到北也不會花太多時間,想去哪裡只要你做好準備就可以背起行囊,但是我們卻發現沒有時間出發。

生活中擠滿了大事小情,睜眼要上班,下班要管孩子,管完孩子還有家務,永遠忙不完的事情。

2.物價上漲過快;

你還記得十年前的房價嗎?跟現在差的可不是一丁半點,過去能買一百平的錢現在可能只夠買個廁所。

其它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哪個不是翻了幾番呢?對,有一個沒怎麼變,工資!這怎麼能讓我們不壓抑,不迷茫呢?

3. 市場變化太快;

過去一項生意可以做幾代人,現在三年基本就是一個坎,尤其互聯網智能技術開始繁榮之後,有多少實體店關門大吉?

又有多少人在擔憂自己的職業被智能產品代替。是有人說過智能永遠代替不了人類,但是它們卻代替了我吃飯的飯碗,這叫我怎麼過呢?

4. 終身學習不再是自願,而是必須;

這些都讓現在的我們感到了恐慌,我們也會老,那時會出現更先進的設備、科技技術,不學習到時我們怎麼辦?

5. 學生求學壓力也很大。

過去求學大部分到了高中才感到升學的壓力,所以高中對很多人都很難忘。但如今你看看很多人在幼兒園就開始慌了,以後怎麼上小學,怎麼上中學?都在困擾著人們。

小升初的壓力,中考的壓力同樣給了學生,讓他們怎麼談有個美好的童年?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說:“童年美好了,一生糟糕了!”看看,多殘酷!

所以以前可能是隻有家裡的頂樑柱在焦慮,現在幾乎人人都有焦慮,所謂迷茫、壓抑,也不過是焦慮的一種。

當然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具體原因,也歡迎在下面留言討論,不過如果想改變這樣的情況,就讓自己充實起來,給自己定一個長遠的目標動力,或者技能,或者愛好,一點點堅持下來,在忙亂的生活中,讓自己哪怕有一樣可以捋的清的事情,心情也會開朗很多。學會減壓,學會調節自己,因為最終能解救你的還是自己!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本篇文章千字左右,仔細品讀之後可能改變你的人生,讓你一輩子都不會再感到迷茫。

迷茫是幸福人生的最大殺手,迷茫的人永遠不可能幸福,而想要獲得人生幸福,就必須要克服迷茫。想要克服迷茫?首先就是要認識到我們迷茫的原因是什麼,知道我們的敵人是誰,才可能因敵制勝打敗它,不知道敵人是誰,胡亂出拳必無所中。


迷茫的原因,從根本上說有兩個:

第一,缺乏人生目標。

第二,不能堅守目標。


沒有目標的人,就是無頭蒼蠅,亂飛亂撞,漫無目的,自然是非常之迷茫。而有了目標卻不能堅守,同樣也會迷茫,比如某學生立志好好複習功課考上大學,但看到同學去網吧打遊戲,自己沒能忍住也跟著去玩,回來之後又覺得自己浪費了時間,精神壓力巨大。



缺乏目標和不能堅守目標,從根本上說,都在於認知不足,即沒有認識到自己目前所處的世界和位置是怎樣的,也沒有認識到什麼地方更安全、更和諧、更幸福。人性趨利避害,當你看到路邊有100塊錢時,不用誰提醒,你也會撿起來;路邊有坨狗屎,也不用別人提醒,你不會踩上去。而當你認識不到錢的利,狗屎的害,就像一個蹣跚學步的兩歲孩童,是不會撿錢,也不會躲著狗屎的。一個人的認知水平,決定了他是否有目標,是否能堅守目標,也就決定了他是否會迷茫、會錯亂。


因此,怎麼才能克服迷茫?那就是找到人生目標。怎麼才能找到人生目標?答案是提高自己的認知水平。想要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標,兵哥這裡提供一個非常簡單卻又異常實用的方法,以終為始,從你想要獲得最終人生為結果,開始倒推,一直推出你現在應該做些什麼,才能讓你擁有這樣的人生。


人生要幸福快樂,須達到三個基本條件,即身體自由、財務自由、精神自由。(身體不健康天天吃藥打針,想去公園走走也不可得,不會幸福;沒有錢,想吃點好的都計算半天,也不會幸福;身體再好、錢包再鼓也無法拯救貧瘠的思想。)為了達到身體自由,健康無疾,長命百歲,那就得養成每天鍛鍊身體的好習慣,學一些養生知識,還要拒絕養成各種不良習慣:抽菸、酗酒、熬夜、暴飲暴食。過馬路的時候要遵守交通規則絕不闖紅燈避免意外事故發生,不要看別人也闖了自己也跟著闖,闖紅燈不是勇敢,不闖紅燈不是怯懦,當你認識到你的所有作為都是為了實現終極目標而做出的努力,也就不會糾結於別人的眼光。

諸如此類,當你把所有能夠幫助你實現終極目標的事務梳理出來,你從一睜眼到閉上眼的一整天的安排,應該做什麼、不要做什麼,就一目瞭然了。做到這樣,你還會感覺到迷茫嗎?

同理,為了達到財務自由、精神自由,你也可以梳理出你應該做哪些事,不去做哪些事。找出一張紙來,把你應該做的事都記下來(標記為必做),把不應該做的事也記下來(標記為不做),然後根據時間調整各事務,做出合理合適的計劃出來,每日照章去做,還會感覺到迷茫嗎?

當你把三大自由想透,當你把如何實現三大自由想透,你的人生自然是一片光明,不會再感到迷茫。


ps:本文思想所涉及到的孫子兵法。

孫子曰:上兵伐謀。認知決定行為,規劃決定行動,打敗敵人最好的方法就是打敗他的規劃。這給我們的啟示是,人的迷茫,是思想認識上的迷茫,當你提高了自己的認知水平,也就是“謀”的水平,自然也就不會感到迷茫。

孫子曰: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打仗的目的是戰勝敵人,如果不打仗也能戰勝敵人豈不是更好?手段永遠要服務於目的,以終為始,就是要時常回顧本心回顧目的,不要為了手段而手段,要為了結果而選擇手段。人生的最終目標是幸福,幸福建立在三大自由之上,通往三大自由的途徑不止一條,你要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那條。


兵哥讀兵法

越來越多的人出現迷茫和壓抑,沒有目標,除了心態不好外,還有時代的原因。


首先,個人心態不好。我們的慾望大的已經超出了我們能力的範疇,目標定的太高了。說我親戚的一件事吧。現在農村年輕人買車買房攀比成風,有一個表弟,剛結婚不久就有孩子了,當然是奉子成婚啊。在農村種地一年到頭來就不剩錢了,表弟出去打工,省吃儉用的,一年也就剩下五六萬,最多七八萬,就這樣的收入,他還非要買一個二三十萬的車,家裡都反對,可是表弟不停啊。最後付首付,剩下的貸款,孩子也即將上學,我姑媽的身體還不好,真是上有老下有小的。說實在的,車買了平時開不幾次,就是過年那段時間開,平時基本都放家裡。一年還得包養和保險,表弟那是拼命的掙錢,以前能幹的活,現在不想幹了,工資太低了,於是就開始找工資高些了。但是那有那麼容易啊,於是一年只能幹半年的活,工資高的都是急活,斷斷續續的。這下表弟犯愁了,每天不開心,開始思考明年去哪裡啊?看到了吧,迷茫壓抑就是這樣被製造出來的啊。

其次,時代的變遷。互聯網時代,無論是空間距離,還是時間距離都無形的縮小了,整個社會節奏變快了,原來武漢到北京要十幾個小時,現在幾個小時就到了,一天一來一回都可以的。行業也變得不穩定,許多行業被顛覆和改變。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出現階段性迷茫和壓抑,是很正常的。


馮少俠聊職場

人永遠不要和他人比,永遠都要和自己比。

外界的誘惑越來越多,總覺得自己力不從心。其實,哪有那麼多順風順水?不過是在別人看不見的時候十分努力罷了。迷茫、壓抑,進而空虛,多半是沒有把時間用好,加上沒有任何目標,只是空想,所以越發的無助,不知所措。其實,所謂目標,沒有一個是能夠想到立刻就到達的,而是要一步一步走到。

我有一段時間,陷入人生低谷,十分無助。後來有一天,被閨蜜拉著去商場,路過健身房,看到海報上完美的身材和健身房裡運動的人,我突然覺得自己很幼稚。因為我的壓抑、迷茫,對於現狀的改變根本無濟於事,沒有人能夠真正拉我走出低谷,只有我自己覺醒,意識到該走出來了,才能真正走出來。

於是,我在微博上發起90天練出馬甲線計劃,沒想到的是,有那麼多人響應,每天和我一起打卡,分享運動經歷,分享飲食經驗,分享健身計劃。正是因為這樣一個念頭,開啟了一段不一樣的旅程,我認識了許許多多的新朋友,事業上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越來越多的人叫我小姐姐,我認為,不單單是因為我的身材改變了,容顏更年輕了,更是因為我的心態,和年輕人一樣,朝氣蓬勃。

所以,親愛的朋友們,迷茫、壓抑、沒有目標,都是庸人自擾,你不需要給自己設定多麼遠大的目標,只需要從現在開始,從當下開始,走好每一步,去做你想做的事情,就是這麼簡單。無論是職場,還是生活,心態好,有行動力,都是非常好的!


周思敏

我個人覺得是慾望的極速增長,特別是對於金錢的慾望。當然我也覺得這是正常的,就該這樣,畢竟現在社會什麼東西不花錢啊?看看那漲到讓普通人無法負擔的房價,同時還有子女的教育,老人的養老和醫療問題,任何一個成家了的人都是無法避免這些問題的。

現在結婚的年輕人,都不用說上面4個老人了(如果一個生病什麼的都能把你累死),下面如果還有孩子的話,孩子的教育問題也是老大難的問題啊。


職場中,大多數人都覺得迷茫,壓抑,那是因為太想多掙錢了。但是掙錢的機會卻又沒有那麼多,升職的機會也不是次次都能給你,畢竟根本上來說,大部分的人還是普通人而已。

普通人,看著網上鋪天蓋地的“某某年輕人創業”,“某某大學生畢業就年薪幾十萬”,“下班時間輕鬆掙XX萬”,“幾年時間從月薪2000到月薪50000”,再對比一下自己,那是相當的鬱悶啊。

為什麼這麼多人都這麼牛逼,掙錢,我卻不行呢?但是卻忽略了一點:這些在網上閃耀的人物,畢竟是極少數的。


心裡有了慾望,想創業,想找好工作,想多掙錢,那都是好的,但是從我個人的經驗來說,追求的目標卻不能這麼定。


像我之前,兩年內從10幾萬的年薪,漲到現在的30萬+,其實並不是為了要掙更高的工資作為目標。

而是將目標設定為“我要進到行業內最頂尖的公司工作”,所以,為了達成這一目標,我制定了計劃:

1. 瞭解最頂尖的公司裡,招聘要求到底是什麼

2. 不斷投簡歷,有機會就去面試,看面試官最看重哪些能力

3. 找準自己能力和麵試官看重能力之間的差距,下班了花時間提升自己


千萬不要以“我要掙大錢”或者“我要漲工資”為目標,那只是你走上一個臺階後必然的結果而已


小哈哥說職場

你仔細感受你會發現,整個世界都在高速運轉,瘋狂的往前走,根本不會停下來一時半刻,隨著社會快速飛速的發展,必然人們在精神上思想上出現斷層,沒有了方向,說句實在話現在的人還沒有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人幸福感強烈,別扯什麼物質什麼經濟基礎,單純考慮那個時候人們的思想追求最起碼不迷茫不渾渾噩噩。

現代人就是發展太快了,跟不上了,感覺這就是根弦誰先斷誰先完,剩下那個是新的超級大國。有苦自己咽吧,物質基礎豐富了但是人們精神文明出現了不少問題,高層肯定也是看得到的,你仔細瞅瞅近兩年的政策就能發現,但是沒辦法啊誰停誰死。

活的簡單點,不想太多快快樂樂,該哭哭該笑笑,想的少了煩惱也就少很多東西咱們改變不了,也少點幻想。活在這個大浪潮中。

活的累點就自己停下來,找個清淨的地方,想一想自己需要什麼,想得到什麼,然後去做難肯定難,也許還會失敗至少不在所謂的迷茫,有了個方向。這個是參與到這個大浪潮中。

主要還是看個人態度,有的人賺著三四萬月薪貸款買著六七百萬的房,在一個陌生的大城市拼著命,你問他為什麼這麼拼,他會告訴你想要個好的生活環境,想過上更好的日子,給父母最好的醫療條件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條件,給自己最好的人生。你再問他,人就這一輩子,活的那麼累也許最後了享受不到生活。他可能答不上來。

有的人月薪三四千,二三四線城市,也沒有什麼高端朋友,每天樂呵呵的過著生活,不羨慕別人也不委屈自己,你問他為什麼不想去大城市,他也許會說,大有大的好也有大的煩惱,沒那麼大本事也就不拼那個命了,這樣一輩子也挺好,多活幾年看看世界,挺好。

態度決定一切,沒有對錯,你說大城市的人過的不好嗎?肯定好,物質基礎就好了不知道多少。你說三四線城市過的不好嗎?也好,壓力不大節奏慢,生活安逸可以閒暇之餘做點喜歡的事情。

人人有個難過的坎,家家有本難唸的經。別羨慕別人也別貶低自己,過的好不好自己心裡都明白,千萬別和別人比,迷茫了找不到方向了,多看看自己,多問問自己。


幻想未來世界

世界上的所有人都會遇到迷茫,可不同的是,有的人在迷茫裡患得患失而有的人戰勝了迷茫。

我不知道,多少人是像我一樣,稀裡糊塗讀了一個自己並不熱愛的專業。只有經歷過的人才明白,什麼叫欲哭無淚。

他們班六七十號人,一大半是調劑的。檔案學,這是一個枯燥乏味的專業,到處瀰漫著厭學的氣氛。有不少人忙著轉專業,也有很多同學開始了墮落的大學生活。他們清楚,這一定不是他們想要的。

命運是把握在自己手裡的,我可以改變。想不清楚的時候,就去嘗試和探索,幹起來再說。

她做過推銷、車展兼職、宿管、辦公室助理、助理輔導員,各兼職賺錢和實踐,只是想接觸更多外面的世界。她去了TCL、Amway、中國銀行、HayGroup等嘗試了不同職位的實習

他和同學一起創業,先後做過教育培訓、文化傳媒、互聯網等不同的項目,有成有敗。沒有時間打遊戲、沒有時間煲劇、沒有時間談戀愛,但這些畫面慢慢拼接在一起,他們越來越明白自己是什麼樣的人,想要什麼?

現在是一個VUCA(volatility易變性,uncertainty不確定性,complexity複雜性,ambiguity模糊性的縮寫)時代,瞬息萬變、充滿不確定性、誘惑也越來越多。他加入了一家外資人力資源管理諮詢公司, 專門做人力資源諮詢,走上了諮詢的道路。在諮詢項目中有兩個發現非常意外:

1. 中國不敬業的員工比例是51%,而全球的平均只有40%,勤勞的中國人怎麼了?

2. 畢業1-3年的離職率遠高於同期全球數據,我們叫“中國式離婚”。

企業諮詢一直試圖從組織層面去解決這個問題,但很多人,本來就對自己不瞭解,對行業公司職位不瞭解,入錯了行/公司。迷茫歸根到底就是無法更好的決策。

TalentGuide創始合夥人Allen Zhong,從自己的生涯的探索,到六年多大學生、職場人士、企業高管的職業諮詢經驗的總結,對於職業生涯方向的選擇,最終極的是要回答清楚三個問題:

● 迴歸內心的源頭,什麼是你熱愛的事情?

很多人職場痛苦的原因,就在於本末倒置——盲目追求前景和“錢景”,而忽略了自己內心的興趣,逼著自己像機器一樣在賺錢,到頭來發現不是自己想要的。

● 迴歸價值創造的本質,我們的優勢是什麼?

包括我們的知識、技能和能力,找到我們的天賦和核心競爭力所在。揚長避短,找到核心競爭力,才能在長期的生涯發展中鶴立雞群。

● 迴歸人才供求的關係,行業和職位的發展趨勢是什麼

社會變遷在加速,一不小心有可能會把被浪潮拍死,也可能被衝到浪潮之巔。我們需求把握趨勢,結合我們的興趣、價值觀和能力優勢,找到符合大勢的方向。

當你迷茫的時候,但你糾結選哪個機會更好的時候,你都可以試問問自己這三個問題。想要什麼?該做什麼?該做多久?該做什麼做什麼,該做多久做多久。成功沒有捷徑,如果說有捷徑【大量的付出】就是唯一的捷徑。


非洲雪情感創業論壇

現在越來越多人感到迷茫、壓抑、沒有目標除了自身原因還有就是時代的原因。

一、時代原因

“我們走的太遠,以至於忘了為什麼出發。”我想這句話能很好表達當下大多數人的一種生活現狀。剛開始我們都有自己的一個大大的夢,想要為之努力,即使付出一切也甘之如飴。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不斷挖掘自己的潛力,拓展自己能觸及到的所有領域,慢慢地,甚至有些不擇手段了,偏離了我們的初衷。

比如在電視劇《夏至未至》中的女二程七七,最初只是想唱歌想讓全世界的人聽到自己的歌聲,她的野心使她很快就成功了,可是後來她並不是把精力和時間放在鑽研唱歌上,而是開始怎麼想著自己能紅,為了保住自己公司一姐的地位竟然還對高中同學的比賽做小動作。

二、自身原因

1、對自己沒有清晰的認知

現代經濟發展較快,時代變化很快,快到我們一不小心就跟不上時代發展的潮流了,所以我們只有努力奔跑才不會被這個世界落下。為了跑的更快,我們不停地加班,休息的時間少之又少,連睡覺都變得奢侈,為了不生病耽誤工作的時間我們鍛鍊身體,學習各種工作技能,但是卻發現我們越來越迷茫,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麼了。

2、不會及時調整心態

我們承認人是很脆弱的,難免會感到辛苦、傷心和難過,這時需要我們自己能及時感知到自己的情緒並適當調整自己對待事物的消極態度。然而我們常常只是任由自己傷心下去,沉浸在悲傷的情緒中不肯走出來甚至還要在腦海中一遍遍地反覆回想當時的場景。

綜上所述,造成大多數人迷茫的原因:一是時代的原因;二是自身原因。世界發展的客觀變化我們無法干預,但是我們能充分認識自己並及時調整自己的情緒,將自己逐步引向外部世界去做實事,而不是一直沉浸在自己低氣壓中。

你對於這個問題有什麼自己的看法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

職場技能掰開揉碎講給你聽,歡迎關注【霸王課】頭條號,一起加速成長,成為一名優秀的職場精英~如果你喜歡我的回答,不妨點贊、轉發、收藏一下。

霸王課


你好! 你的困惑,也是我們同時代人的困惑,人們在物質條件獲得極大滿足的同時,心理上並沒有獲得同步的滿足,甚至出現了更多的迷茫和壓抑。




讓我們看看這是怎麼發生的,心理學家梅蘭妮·克萊茵認為一個人達到心理健康的程度,取決於個體在多大程度上通過客體關係整合出一個令人滿意的自體。 個體在分離個體化的過程中,要經歷母性分裂、想象分裂、自體分裂、認同分裂。其中認同分裂相對應社會分化的自體,它起於兒童期,延伸擴張到成人期,自體不是單一系列構成,而是由不同的自體-他體子系統聚集成的。


而且每一個子系統都是由相關社會環境所激發。 在現代多元而劇變的社會環境中,個體要通過認同整合出許多的次自體,這對於個體來說是個極大的挑戰。往往許多人找不到明晰整合的“自體”,有的次自體是沒有整合好的,分裂的。難怪有的人說“找不到自己”。


近年來西方心理學對青少年心理成長的研究也支持上述觀點,自70年代以來,隨著經濟和技術的快速發展,人們可供選擇的行動方案大量增加,這導致了早期引導自我認同的社會角色和圖式被稀釋甚至分解。青少年體驗到更多的矛盾和模稜兩可,他們要花更多的時間和經驗去更好的認同和整合自體。


作為這樣心理發展過程的後果,出現了一種新的年齡定義的人類,把他們歸類為青春期後期,但又沒有完全過渡到成年階段,心理學家Jeffrey Arnett(2000)將其概念化為“新出現的成年期”,這個階段可延伸到25-30歲。“新出現的成年期”也表明社會的劇變會對人的心理成長和適應帶來巨大挑戰。


在如今的時代背景下,出現迷茫,壓抑和沒有目標感有其深刻的社會背景,這需要人們用智慧去化解,如果心理長期無法適應可以尋求心理諮詢師的幫助。


關於華大

原華東師範大學心理諮詢工作室,始於2003年,專注心理諮詢、心理培訓、企業EAP。300多名富有實戰經驗的心理諮詢師團隊,600餘名志願者服務團隊,30門電話組成的免費公益心理服務熱線向社會提供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