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教養:分清自己與他人的界限,不多管閒事

最好的教養:分清自己與他人的界限,不多管閒事

人生有四大多管閒事:扶爛泥,雕朽木,翻鹹魚,燙死豬。

有時候不管,不是因為不想,而是因為權衡之後,不能管,也不夠資格管,不管反而是最好的方式。

01

有位朋友在朋友圈發了這樣一句話:“少事少累卻稱得上君子,大便宜;忙東忙西被說是小人,太冤枉。”

字裡行間都透露出內心的鬱悶,興許是因為管了些不該管的事,而招致了不愉快。

本想問候一下朋友發生了什麼事,可一轉念想,這麼做是不是有些多管閒事了。萬一朋友不想再提這件事,面對大家的關心,又需要一遍一遍解釋來龍去脈,未免揭人傷疤。

最好的教養:分清自己與他人的界限,不多管閒事

遇到這樣的事,不要打著關心的旗號,多次揭他人傷疤,彼此的關係並不會因為一條朋友圈沒有評論問候而受影響,看似關心的舉動,不一定會給彼此帶來什麼好處。

02

爛泥躺得好好的你非要把人家扶上牆,朽木腐得好好的你非要把它雕成才,鹹魚躺得好好的你非要給人家翻一翻,死豬死得好好的你非拿開水燙人家。

每個人的生活不同,不要把你的那套價值觀強加在別人身上,狄更斯說,最好的禮貌是不多管閒事——

最好的教養:分清自己與他人的界限,不多管閒事

  • 多管閒事,給別人添麻煩、惹人厭還只是其次。

  • 多管閒事最可怕的地方在於自以為聰明,站在高人一等的地方指指點點。

03

每個人的生活軌跡不同,

不必把你的價值觀,強加給別人。

不是分內之事,不管,

他人的私事非邀,不管,

不危害社會公利的事,少管。

分清自己與他人的界限,

是修養,最好的禮貌,就是不多管閒事。

人最好的禮貌就是分清自己與他人的界限,不多管閒事。

最好的教養:分清自己與他人的界限,不多管閒事

很多人說,每個人都不管了閒事,萬一正是這看似的閒事中需要幫助,豈不是誤了大事。這裡的閒事,不等同於所有事都不管,更不等同見義勇為,也不是說完全不管,而是不多管。

什麼是閒事,自己解決不了的又要管就是多管閒事;對自己沒有利也又對他人沒有利的事情就是閒事!

見義勇為是值得提倡的,當然有很多見義勇為最後被定義為了多管閒事,這也是少數,並不能因為“好心被當成驢肝肺”就磨滅助人為樂的心。

04

東郭先生與狼,農夫與蛇。

寓言故事可能已經過時了,但其中的道理顛撲不破:不分黑白對錯、不辨真假善惡的幫助,不一定會收穫好的回報。

東郭先生遇到一隻被獵人追趕的狼,明知道狼是食肉動物的,愛管閒事又內心仁慈的他想救狼一命,便讓它蜷縮著身子鑽進自己的書袋。

最好的教養:分清自己與他人的界限,不多管閒事

獵人騎馬遠去後,他經不起狼的花言巧語,把狼放了出來,結局就是狼張牙舞爪地撲向東郭先生。

在農夫與蛇的故事中,冬天農夫發現一條蛇凍僵了,覺得它很可憐,善心大發,便把蛇放在自己懷裡為它捂熱。

蛇溫暖甦醒過來,恢復了它的本性,咬了它的恩人一口,使農夫一命嗚呼。

不多管閒事,不等於拒絕提供任何幫助,幫助與關心,要有原則,有底線。

如果是自己的親朋好友,確實需要你兩肋插刀提供關心幫助,或者看到某件事朝著不好的方向發展,而自己可以力所能及做點什麼。

那麼你要管,因為你的善良與幫助,對他們是有價值的。

05

佛教有個詞,叫悅納。我們認可自己的生活,也要愉悅地接納更多樣的生活方式。

不多管閒事,不強行干涉他人生命,是對每個生命最大的尊重。只有玫瑰和茉莉一同開放,這個世界才會如羅素所說有參差多態的美。

最好的教養:分清自己與他人的界限,不多管閒事

分清彼此的界限,什麼該管什麼不該管,不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他人,就是最大的尊重。

你不是誰的神,人家不可能非要按照你的規定來;誰也不是你的神,你無需聽任誰的安排。

有時候不管,不是因為不想,而是因為權衡之後,不能管,也不夠資格管,不管反而是最好的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