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神賦圖》背後的一個祕密

《洛神賦圖》背後的一個秘密

《洛神賦圖》是東晉大畫家依據曹植的《洛神賦》創作的作品,擱現在叫做同人。

《洛神賦》描繪的是曹植在洛水河畔偶遇洛神,心神嚮往但卻無奈與她分離的故事,而洛神的原型相傳就是甄宓,甄宓後來嫁給了曹丕,心愛的人嫁給了自己位高權重的哥哥,成了自己的嫂子,曹植內心難以名狀,最悲慘的是,曹丕剛剛成了魏王,就賜死了甄宓。

兩年後,32歲的曹植被封為了雍丘王。

不過仔細觀察《洛神賦圖》,不難發現一個讓人奇怪的點,曹植泡妹子,為什麼身後卻跟了一大群人,更奇葩的是曹植還雙手張開,讓僕人攙著自己,殘的不是一點半點。

原因和當時魏晉的風氣有關——魏晉時期貴族們走路都是由下人攙扶著走路,寫實主義的《洛神賦圖》將這一點完整的呈現了出來。

兩晉南北朝這種貴族士大夫終日由僕人攙扶著走路的風俗和當時人們體質孱弱有關,

《洛神賦圖》背後的一個秘密

《顏氏家訓》中提及

“梁朝全盛之時,貴遊子弟,多無學術,至於諺雲:“上車不落則著作,體中何如則秘書。”無不薰衣剃面,傅粉施朱,駕長簷車,跟高齒屐,坐棋子方褥,憑斑絲隱囊,列器玩於左右,從容出入,望若神仙。

當時的士族生活養尊處優,幾乎沒有鍛鍊身體這一回事,到了“膚柔骨脆,不堪行步”的地步,兼之當時流行服食五石散,藥中含有金屬,長期食用導致慢性中毒,身體更加不堪重負,以至於兩旁必須有人攙扶。

由於這種風尚最早在上流社會士大夫之間開始,慢慢就變成了當時一個“風度”的標準

《世說新語》裡有這麼一個故事,是關於王獻之的,說是王家著了火,王徽之十分慌張光著腳就逃難了,王獻之卻十分淡定的叫來僕人攙扶著自己“遲行緩步”離開。

之後坊間說起兄弟倆,都認為王獻之的風度節氣更高。

天災面前尚且需要如此,可見當時這個風氣之甚。不過有意思的是,這個習慣僅僅並且只存在於兩晉南北朝這段時間,也就是後人所稱“魏晉風度”的一種表現。

性交姿勢,次數,內衣,日期:中世紀的奇葩性生活規定

賣國將軍,癮君子,風流少帥 教科書為何稱他“民族英雄”

埃及人在脩金字塔的時候,中國人在做什麼?世界上各個文明都在?

日本人的起源是哪裡?

新疆是先有了漢族還是維族,最早是哪個民族在新疆生活

死人是怎麼結婚的?——聊聊神秘的冥婚背後

抗日戰爭中,蔣介石是怎麼失去南京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