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樂府的詩怎麼唱?

kuicheng

這個問題應該沒人能回答你。

別說是漢樂府,就連詞的曲調都沒保存下來。中國傳統就是朝代更迭時,伴隨之的音樂系統也會崩潰。

周秦以後,承接《詩經》系統的,就是漢樂府。前面提到朝代更迭,音樂系統也隨之奔潰,到周→漢之間,連詩歌的發展都裹足不前,何況是音樂。直到漢高祖劉邦作《大風歌》、唐山夫人作《房中祠樂》之時,詩歌與音樂才略有復興。而後,漢武帝建立「樂府」,採納詩歌誦詠。這也就是「漢樂府」詩的由來。

《漢書丨禮樂志》記載雲:合八音之調,作十九章之歌,這裡便淺略的談到音調和歌曲。

  • 八音:由,金、石、絲、竹、匏、土、革、木八種不同質材所制樂器的音調。
  • 十九章之歌:這裡是指漢樂府的《郊祀歌》十九章

而在漢、晉之間的樂府中,《樂府詩集》記載有清商、平調、瑟調等種類下包含的樂曲;《相合歌辭》也有相合、四弦、楚調等諸曲。

但是問題來了。

  • 第一,到現在來看,並沒有具體的音調記載流傳。
  • 第二,漢字的古音發音也是個問題,我曾經聽過,鄭張尚芳先生用中古音擬音讀過《關關雎鳩》,但是沒有聲調。簡而言之就是古音的音調也是不可考證了。

《碧雞漫志》中提到,西漢時期,古樂府(也就是所謂的漢樂府)開始興起,到魏晉時期盛行,到隋唐時期消亡,就唐代諸詩人寫的樂府,通通都是不能唱的,只是掛了一個「樂府詩」的名字而已。

唐人都不知道怎麼唱樂府,何況現在。現在談古音樂系統,也就是紙上談兵,考證一下由來、考證一下構成方式。要真個去唱,直接配現代的音樂體系吧,可能還更好聽。


無聊到巔峰

樂府發源於秦,在漢武帝手裡開始光大,“樂府”是一個官府名稱,這個官府主要收集民間一些好的詞,再給它們譜上曲子,譜上曲子幹嘛?譜上曲子演唱!唱他們幹啥?用來祭祀或者聚會時使用!這還划得來搞個專門機構?對,很有必要!古代對禮樂是非常注重的,誰像我們現代的人,絲毫無敬畏之心,無信仰,誰都認為自己本事大的能上天日老鷹!不好意思有點爆粗了😁😁

瞎掰掰了這麼多,問題你還沒回答呢!別急,我慢慢給你說,於是漢樂府收集這些詞就變成了一種文學形式,叫《樂府》又由於漢武讓它發揚光大了,所以後世就叫《漢樂府》

樂府根據作品來源分為1.“郊廟歌辭”,這主要是當時有錢的,精神空虛的,一些達官貴人專門做的讚頌歌頌的詞,實際意義不深。2.“鼓吹曲辭”這個主要是從北狄流傳過來的一些吹奏樂曲。當時以漢人為中心,有北狄,東夷,南蠻,西戎的說法。其實就是收集“外國歌曲的”3.“相和歌辭”這個不得了了,這個比較好,是真正記錄民間曲調的,是真正老百姓的,意義深刻,傳誦極廣!屬於當時的民間“流行樂”4.“雜曲歌辭”把其它無法歸類的都歸到這一類。說到現在,你可能就明白了,《漢樂府》怎麼唱?沒法唱!因為記下來的都是“歌詞”曲子能留傳下來的少之又少。所以,以後別這麼問,有點不搭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