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鑑賞宋詞名作《蝶戀花·月皎驚烏棲不定》?

文學妙語

北宋婉約派名家周邦彥的這首《蝶戀花》寫離愁別緒,雋美哀傷,細膩動人。全詞如下:

月皎驚烏棲不定。更漏將殘,轣轆牽金井。喚起兩眸清炯炯,淚花落枕紅棉冷。 執手霜風吹鬢影。去意徊徨,別語愁難聽。樓上闌干橫斗柄,露寒人遠雞相應。

“月皎驚烏棲不定”以天亮便即將動身出發的離人視角寫明瞭時間,是月夜。原本小憩著的烏鴉一時誤以為天亮了,驚得晃動,天未白、夜未央,枕邊的離人心底卻塞滿了又要分別的愁緒。“更漏將殘,轣轆牽金井”,眼看著美好的良宵就這樣走到盡頭了,井口方向傳來有人汲水的聲音,心下更加惆悵。南朝梁國詩人費昶在其《行路難》詩中也有“唯聞啞啞城上烏,玉闌金井牽轆轤”之句。“喚起兩眸清炯炯,淚花落枕紅棉冷”,離人叫醒身邊貪戀時光的美人,而她也是一夜未曾深眠,此時剪水雙瞳正泛著淚光,不捨的清淚滴落到枕頭上,猶自生寒。明代文人王世貞在《藝苑卮言》中評這兩句詞時說道:“其形容睡起之妙,真能動人。”

別時和別後情景最是斷腸。“執手霜風吹鬢影。去意徊徨,別語愁難聽”,秋風吹亂了鬢角青絲,執手相看淚眼,要走的人一步三回頭,始終難以邁出腳步,而美人心傷,任什麼臨別言語也聽不進心底,只平添悲愁而已。“樓上闌干橫斗柄,露寒人遠雞相應”,筆觸一蕩,天色已白,離人漸行漸遠的背影,只有晨鳴的雞聲相應和了。樂府《善哉行》中有“月落參橫,北斗闌干”之句,此處化用之。可憐秋涼露重、江川萬里,自己又要倍受多少的思戀之苦!

這首詞篇幅不長,然而也可從中一窺周邦彥清綿纖巧、哀婉輕愁的風格,一品北宋婉約派詞作的傷愁與美好。


歷史有妖氣

↑↑ 關注【文學名句】溫暖情懷的文學,動人心坎的名句 → 記得點贊

蝶戀花

宋·周邦彥

月皎驚烏棲不定。更漏將殘,轆轤牽金井。喚起兩眸清炯炯。淚花落枕紅綿冷。

執手霜風吹鬢影。去意徊惶,別語愁難聽。樓上闌干橫斗柄。露寒人遠雞相應。

(文末有白話翻譯)


【賞析】


這首詞是周邦彥的名作之一。它描寫一對戀人分別時的情景,真切傳神,使人如臨其事其境,如見其人其狀。全詞層次井然,在時間推移上,從月明之夜,寫到夜色將闌,寫到雞聲報曉;在情事發展上,從分別之前,寫到相別之際,寫到已別之後。


詞中,景語與情語錯雜;居者與行者兼顧。唐圭璋在《唐宋詞簡釋》中稱讚其“景真情真”;俞陛雲在《唐五代兩宋詞選釋》中則推之為“自來錄別者希有之作”。


上片寫將別未別。首三句寫戶外之景、入耳之聲;後二句寫戶內之人、將別之情。


起句“月皎驚烏棲不定”,在寫天將曉、人將別以前,先寫夜來的月色和烏啼,以見人之未眠。可與這句合參的有晏殊《蝶戀花》詞“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兩句。就寫離恨而言,晏句是明點,這句是暗寫;就寫景物而言,晏句只寫所見,這句兼寫所聞。如果說晏句的重點在寫詞中人通宵為床前見到月光穿戶而添恨,這句的重點則寫詞中人徹夜為枕上聽到烏鵲飛鳴而增悲。這裡,棲息不定的驚烏顯然有其象喻意義。其所象喻的正是這對因別離在即而悽惶不安、難以安寢的戀人。


二、三兩句“更漏將殘,轆轤牽金井”,寫別夜匆匆,今宵苦短,不覺更已殘、漏將盡,院內已有人在井邊轉動轆轤取水,那令人心驚腸斷的分離時刻越來越近了。起句以烏鵲驚飛聲折射出月光之皎潔,這兩句以更漏聲、汲水聲折射出夜色之闌珊,因為詞中人此時身在戶內,都是從入耳之聲想象戶外之景。這是詩歌中常見的借聲傳影的寫法,例如白居易《夜雪》詩“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道潛《秋江》詩“數聲柔櫓蒼茫外,何處江村人夜歸”,分別藉助折竹聲、搖櫓聲想見視線以外的景物,其機杼是相同的。


前三句既已烘染足了氣氛,景中人也就呼之欲出,接以“喚起兩眸清炯炯,淚花澆枕紅綿冷”兩句,推出了作為主角的那對整夜為別情所苦的相戀之人。說“喚起”而不說喚醒,正是用語精妙之處。這對戀人雖曾就寢,卻並未入睡,烏啼聲、更漏聲、轆轤聲,聲聲入耳,只是該上路的時刻終於到了,不得不相喚起床,故“喚起”之時雙目清澈,非乍醒之態。古代詩歌中所寫戀人間的分離,往往男方是行者,女方是居者,這首詞所寫也是如此。“喚起”二字中包括呼喚者與被喚者,實是男女雙方合寫。


下面“兩眸清炯炯”五字,則是寫女方,使人聯想到目如秋水、珠淚盈睫的女性美。下句的“淚花落枕”,仍似主要寫女方,但男方固無不同時垂淚之理,也可以說是合寫雙方。“紅綿冷”三字,則說明淚水已浸入枕芯,是一夜所落之淚,不僅是“喚起”後所落之淚。正如俞平伯在《清真詞釋》中所指出,這兩句實“包孕無數之別情在內,作一句讀下,殆非善讀者”。


下片,前三句寫相別,後二句寫別後。換頭“執手霜風吹鬢影”一句,情中見景。“執手”仍是男女合寫,而“鬢影”應指女方的雲鬢,“霜風”則點出相別的季節是柳永《雨霖鈴》詞中所說的“更那堪、冷落清秋節”。全句所寫情狀與柳詞中“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咽”兩句相似,只是柳詞寫執手之際凝咽無語,而從這首詞下面直抒別情的“去意徊徨,別語愁難聽”兩句看,這對戀人執手時是有“別語”的。“去意”句寫行者,寫男方:“徊惶”二字俱見其留戀不捨、五內無主之狀。“別語”句也從男方角度立言,正因其徊徨不安,什麼話都無心傾聽,但“別語”應是女方臨別叮嚀之語,因而句中仍有女方的身影在。


結拍“樓上闌干橫斗柄,露寒人遠雞相應”兩句,寫人去後的淒涼景象,以景結情,宕出遠神。這兩句,景中有人,景中見情。“樓上”句所寫天將曉時北斗低掛、斗柄橫斜的景象,可以說是行者回顧小樓所見之景,也可以說是居者在樓上目送行人時所見之景,當然更可以說是雙方共見之景。“露寒”句寫人已遠去、天已破曉。“露寒”與換頭句中的“霜風”二字相呼應,而這寒冷的感覺,既是生理上的,也是心理上的;它與這時已別之人心中的悽清之情是相表裡的。句中的“雞相應”,既以雞聲四起暗示夜已盡,天已明,也是在這首詞的終篇處以一片雞聲與烏啼聲、更漏聲、轆轤聲、喚起聲、別語聲交織成一支淒涼的送別曲。到此,離別的悲劇詞語雖盡而詞意無窮,而人遠去後雙方的苦恨和處境,則留給讀者去想象了


【白話】

月光皎潔明亮,烏鴉譟動不安。更漏將殘,搖動轤轆汲水的聲音傳到耳邊。這聲音使女子的神情更加焦煩,兩隻明亮的眼睛淚水漣漣。一夜來眼淚未斷。溼透了枕中的紅綿。手拉著手來到庭院中,秋風吹著美人的鬢影。離別的雙方戀戀不捨,告別的愁語讓人不忍細聽。樓上星光燦爛,斗柄橫空。清露寒冷,伊人越走越遠,偶爾傳來晨雞的報曉之聲,與那遠人的腳步聲遙相呼應。


你喜歡哪些古詩詞?留言說一說。

關注【文學名句】遇見動人語言是美妙的緣,總有貼心文字溫暖著你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