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暗時刻》:感同身受,近半年來最好看的電影

《至暗時刻》:感同身受,近半年來最好看的電影

最近半個月,大概最不會後悔的事兒就是在影院裡看了《至暗時刻》這部電影,當我聽說這部電影和敦刻爾克是姐妹篇時就十分的感興趣,但不知道是什麼原因,這部電影的排片率一直很低,第一週約人的時候不好約上,就一直沒有看上。於是在一個週日的晚上決定騎著小車去自己看了電影。

果然是最不會後悔的一件事,就是看了這部電影。

劇情不多贅述,講述的是丘吉爾上臺面臨的爛攤子的故事,至暗時刻也經常被翻譯為【最黑暗的時刻】,但這時刻也恰恰是丘吉爾的一生中最最閃光的時刻,在他退休之後也過了一些不好的日子,失去了一些光彩。

但就像是茨威格作傳的風格,選取一個人的人生的重要節點,最黑暗的時刻或者最光明的時刻作為一個切片,來瞥見這個人的一生。

近半年的電影中,在電影院裡看的電影一共有兩部使我落淚,上一部是《摔跤吧爸爸》,然後就是這部至暗時刻。

我算不上是十分情緒化的女孩子,由於職業的關係或者是學理科的關係,在看煽情的電影的時候往往不會哭,反而是在看這種很燃很燃的電影的時候會哭。

我寫下來這些,是因為我想要記住這樣的一部電影,方便日後想起來查找的時候,能記錄下當時的一些心境。

如果是想看這部電影的話推薦連續看三部片子《國王的演講》《敦刻爾克》《至暗時刻》。

我不在乎電影是否真實還原了歷史,哪怕像是fate zero這樣把亞瑟王娘化成一個女孩子的架空故事,只要故事精彩,那也值得被評說。《至暗時刻》的定位是紀錄片還是取自於歷史題材的再創造,這個我不關心,我只要當做是故事看就足夠了。

電影從英國議會的浮躁氣氛中開始,國內面臨壓力,張伯倫能力不行被迫下臺,首相的位置空著。

眾多議員們在商議,位子應該給誰?是給外交部長還是給丘吉爾這個老頭兒?

不行不行,如果是丘吉爾當選的話,議員們交頭接耳。

然後畫面切回到雷恩的視角,作為女性打字員服侍於丘吉爾之前要學著很多的禮儀和規矩,以免激怒這個來自於貴族血統的新首相。

雷恩的步伐向上,向上,樓梯是環形的向上,推開門。

房間裡一片黑暗,這時一道火光從黑暗中閃亮出來,是丘吉爾劃了火柴,抽起了老的雪茄,開始用他的壞脾氣對僕人頤指氣使。

導演用這樣的方式,讓我們認識到了這樣的一個脾氣很差的、貴族血統的、是個可愛的老頭兒的丘吉爾。

至暗時刻成功的地方在於,他將丘吉爾拉下神壇,成為人。丘吉爾不再是那個活在歷史書中或者機密檔案的裡的傳說中的人物,而是一個隨時可見的,憨態可掬的鄰家倒黴老頭子。

就是這樣的一個人,成為了反納粹的領導人。歷史有時候就是這樣的有趣,假設至暗時刻遵照了史實來拍攝的話。

他絕對攤上的不是個好時候,可以說是最糟糕的時候,張伯倫的綏靖政策失敗(不要批評張伯倫先,可以看看他的當時的最好選項),敦刻爾克的英軍被圍攻,國內主降派勢力膨脹,人人焦頭爛額。

第一次的演講的時候,他提出了要鬥爭到底。

所有人都以為他瘋了,軍隊主力被節節敗退,無人鎮守本土的時候竟然提出要全面反攻,這時他吸引來的幾近是彈劾的情願。

丘吉爾是好戰的老頭子,他巴不得期望世界都打起仗來,成就他從小的英雄夢,他關心人民的福祉,但他也瞭解希特勒的為人。

他心裡清楚,希特勒不會這麼輕易的答應盟軍的條件,本質上他和希特勒可能都是一類人,都是擁有強大的演講能力和精神意志的人,能靠著一張嘴鼓舞人心,堅定信念。

領導者往往管理方向就對了,丘吉爾是個優秀的領導者。

但是事實沒他想的那麼順利,主降派也是為了國家的安全,以辭職相威脅讓丘吉爾就範,希望讓墨索里尼當做調停人,割地議和。

丘吉爾在那個時候,說服不了任何人,他打給了富蘭克林,低聲下氣的請求美國的援助,卻只得到了富蘭克林的敷衍(史實上是否有這個電話並不清楚,當他打過了吧。)他打給將軍說要執行發電機計劃,拯救敦刻爾克的軍人們。

他安慰法國總統的時候,說法國其實還是沒有被侵略,事態沒那麼嚴重。

在孤立無援的時候,丘吉爾敢,而且敢於和所有國內勢力唱出反調,因為他堅持自己的論斷

【抗爭的國家會復興,不抗爭的國家會走向衰亡。】

《至暗時刻》:感同身受,近半年來最好看的電影

《至暗時刻》:感同身受,近半年來最好看的電影

以上是作為【偉人】的丘吉爾的部分。

但這部電影明擺著是要把他拉下神壇的,有幾處動人的細節。

  • 雷頓的哥哥死了,丘吉爾深情的看著他

  • 在夫人面前,丘吉爾溫順的像一隻小綿羊

  • 丘吉爾在房間內度過自己最難熬的時刻,他在糾結是否應該投降

你看,偉人也是有軟弱的時候的,偉人也是有不知所措的時候的,他把全人類的重擔抗在自己的身上。他不服輸也不服軟,他不想成為歷史的罪人。

這時候國王站出來,站在了他這邊,坐在了他的身邊。

國王在城堡上說,我是不是應該去加拿大組建一個流亡政府呢?

——但我心中某處,覺得“怒火中燒”。

看吧,國王的演講,你們也有必要去看一下。國王站在了丘吉爾這邊,是因為他覺得怒火中燒,就這麼投降太憋屈了。

在丘吉爾把自己關在小房間的那個夜裡,國王鼓勵丘吉爾,跟他說,You have my support。

然後鼓勵他去民眾那看看,聽聽民眾的聲音,當他迷茫的時候。

丘吉爾是個貴族,從沒坐過地鐵,在20世界30年代,報紙上警察出現的那個首相出現在地鐵車廂的時候,整個車廂的人都有些不知所措。

丘吉爾到哪兒,民眾的眼睛都一直躲著又移不開這個古怪的首相,直到丘吉爾開口說話。

【首相坐一次地鐵,很奇怪嘛?】當然是帶著可愛老頭兒的語氣,可以加兩個小心心的那種。

他和民眾談起了議和的事兒,詢問了這個車廂里人們的名字,他詢問了每個人的工作和長處,家庭情況,最後他拋出了問題,如果我們和德國議和,還能拿到不錯的條件,你們的意見是?

所有人異口同聲,這個畫面異常的有力量。

Powerful。

他們說的是Never,不知道真實的歷史上有沒有這樣的一段故事,但作為劇本和電影中的這樣的情節,真的十分的打動我。

而後丘吉爾發表了他的那個出名的演講,最黑暗的時刻過去,迎來光明。

《至暗時刻》:感同身受,近半年來最好看的電影

感同身受的點有太多,在面臨進退兩難局面時的彷徨和猶豫不決,反覆的自我垂詢,質疑自己和懷疑自己的能力。

在去年的9月底溝通績效後,我不是很滿意,心中燃著一團情緒。當天晚上就寫好了簡歷

當時我的朋友圈裡寫了一句話,叫做情緒催促我離開,理智讓我等一等。

然後迎來十一假期的時候,我在第四天去了西安,全程的時候就一直在想要不要換工作,在旅遊的時候這種心情也沒有能平復下來,我真的不行嗎?對自己還是產生了懷疑,上面對工作的認同感不夠,自己也有自己的原因,想要離開。

而後在10-7回來的臥鋪火車上,我用了3個多小時在手機上反覆的思考什麼是對我最重要的,那種時刻的心情真的是人生最灰暗的之一,面臨選擇而不知道該往哪條路上走的時候,就真的想要和自己對對話。

當然我是不敢和丘吉爾自比的,但我能理解丘吉爾那種孤立無援的感受,我做了決定以後幾乎所有人都不站在我這邊,覺得我做了一步錯事,走了一步錯棋,但我有我重視的東西,損失了十幾萬我還是離開了。

而後,我再入職新公司,雖然也有諸多不好,但也基本和自己之前想象的差不多,沒有完美的工作,只有更適合自己的工作,幸福和開心是最重要的。

在那個10-7的臥鋪車廂裡,黑壓壓的,周圍的人都睡熟了,我一個人反覆的推敲著自己在意的點,那種感覺是多年後都難以忘記的經歷。

還好,我做了自己認為正確的決定。

世界上本就沒有一定對或者一定錯的路,走出一步,再穩健的走出下一步,奔向旅途的終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