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機關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除了大學生考的公務員,複員軍人其餘是什麼途徑進去工作的?

咦中

政府機關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的進人方式除了通過國考、省考等外,還有以下幾種進人方式。



第一、國考和省考。

這是現在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進人的最主要方式,同時也是進人最多的招聘方式。通過考試進入,考試內容為《行測》和《申論》。

第二、軍轉幹安置政策。

復原軍人有一部分,會在復員後到地方上工作,其中軍官到地方之後,一般都按照相關政策享受相應的級別待遇,他們的編制是行政編,有就是所謂的公務員編制。還有一部分復員軍人,他們是以士官的身份轉業的,這些人員大多都會被安排到政府各機關的工勤崗位。不過,隨著軍隊體制改革,復員和退伍軍人的安置政策越來越多樣化,這部分人會有減少的趨勢。



第三、重點大學直接招聘。

為培養後備幹部,地方政府會根據自身情況,到重點高校直接招聘一批,政治素質高,專業能力強的學生。這部分人員,基本要求必須是黨員,而且幹過學生幹部。這一部分人員,因為招聘途徑不一樣,以後的晉升會相對快一點。像有些省份的選調生,有一部分就是直接到重點高校招聘的優秀學生。

第四、社會公開招聘聘任制公務員。

隨著經濟發展的需要,經濟發展速度比較快的東南省份,在政府人才的需求上也越來越高。有些崗位必須要專業能力比較強,且產出價值大的人員。政府就會招聘聘任制公務員,這些人是很少的一部分,但他們的工資待遇確實以年薪制進行計算。

第五、政策性考試安置。

隨著農村對人才的需要不斷,為充實農村工作人才,中組部開展了大學生村官,西部志願者等計劃。這些人員在服務期滿後,在政策上會給予傾斜,留出一部分進行公務員考試。



第六、農村基層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考試。

為鼓勵有能力,能帶領群眾致富的村一級黨支部書記、主任進一步發揮好自己的能力。每年各地組織部門會拿出一定比例的農村基層公務員名額,招錄這一部分人員。只要符合相關條件,通過單獨組織考試內容進行招錄。


重曉扯談

首先你的問題提的就不準確。政府機關和事業單位性質完全不同。政府機關一般對應公務員編制,事業單位一般對應事業編制。部分具有行政執法職能的事業單位或群眾團體可以參照公務員法管理,這類單位就是我們習慣上說的參公單位。

一般來說當前時代背景下,獲得公務員身份一般需要:1.參加國家或省級公務員考試。2.部隊軍官轉業。3.組織部選調生。4.事業編制幹部提拔職務(比如某人為事業身份一般幹部,提拔為副鄉長後就可以進行公務員登記,具備公務員身份,以此類推)。5.其他情形(可能我還掌握的不全面)

獲得事業編制身份,1.參加統一組織的事業單位公開招聘考試。2.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人才引進。3.部隊轉業軍官(幹部身份)或復員士兵(工勤身份)。4.三支一扶或大學生村官考試。5.其他情形(可能我還掌握的不全面)

總體上說,事業單位的各種考試錄用相對於公務員考試,組織嚴密性和公平程度上都有欠缺。

進入公務員編制的各種渠道中,公務員考試是最公正的渠道。其他的渠道都不同程度的可能有人為因素干擾。有些官員利用職權,安排子女先進相對容易的事業單位,再提拔任用使其具備公務員身份,實現所謂的“曲線救國”。


邁克爾-喬丹23

政府機關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構成還是比較複雜的

1、國家公務員考試.

2、省公務員考試.


3、事業編轉公務員.

4、村官轉公務員.


5、選調生考試.

6、村官考試.

7、事業單位考試.

8、"振興計劃"考試.

9、大學生軍轉.

10、普通軍轉.

11、臨聘人員轉正.

12、臨聘人員.


1927年的古董先生

第一種就是參加考試,每年國家省市都會定期舉辦各種公務員事業單位考試,這種方式進人量應該是最大的。

第二種就是軍轉幹和士官專業,這種一般軍官是公務員身份,士官是工人身份,士官現在是當滿十二年可以選擇轉業地方。


第三種就是國有或者集體企業平調進入機關事業單位,這個本應當是有限制的,被調入這必須是副處級實職,這樣才能在機關事業企業單位三者調換。

第四種就是擁有高級職稱或者研究生以上學歷,為緊缺人才的,當地可以不用舉辦考試直接錄用事業單位用人。



公職人員嚮導

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作為眾所周知的“金飯碗”,歷來就受到了廣大的關注度。



雖然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知道這是一個“圍城”,但是每年還是有無數的大學生想要努力游上岸。

在機關事業單位工作的人員可分為以下幾種身份,公務員、機關工勤人員、參公管理事業人員、事業管理人員、事業專業技術人員、事業工勤人員。



在當前的時代背景下,要想成為公務員的途徑有以下幾個:1.參加國家和省級公務員考試;2.組織部對高校優秀畢業生進行的選調生培養;3.參公管理人員和事業編制人員得到提拔。4.聘任制公務員,這是最近這幾年才開始的一種新模式;5.“三支一扶”人員,這類人員一般也能進獲得公務員身份;6.其他情形。

而轉業的軍人雖然也能進入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但大部分都屬於機關工勤的編制。



獲得事業身份的途徑:1.參加各地組織的事業單位公開招聘考試;2.人才引進計劃,各地為了引進高學歷人才,特意拿出事業編制進行安置。3.特崗教師,特崗教師在前三年是非事業編制,服務滿三年後則成為了正式的事業編制。4.部隊安置,幹部安置為管理人員,士兵則是工勤人員。



總的來講,成為公務員和事業人員最為常見的途徑就是通過考試,這也是目前最為公正的一種方式,其他情形的限定因素太多。

目前18年省考多省大聯考即將已經開始,也祝願大家取得好成績。


迷途才知返

機關事業單位,既包含了行政機關有包含了事業單位,看你後面提到了公務員,那我就回答你除了你提到大學生考錄、軍轉兩類之外,其他公務員是怎麼進去的。



接班頂替

這個現象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末已經取消了,很多年輕人不清楚,指的是父母退休後,由其子女辦理手續,進入父母原工作單位上班,頂替空下來的名額,但不一定要繼續做父母原來的工作。這部分人員很多是機關工勤,但也有一部分人員轉為公務員了。



畢業分配

這是計劃經濟體制調配人力資源的手段之一,當時畢業生們無需為找工作發愁,他們的就業會被國家統一安排。這個制度始於1951年,1999年後幾乎沒有了。很多畢業生被安排到國有企業、教育系統和機關事業單位,很多人也因此成為了公務員。



事業單位轉編

  1. 筆者所在地,2006年《公務員法》實施後,有一大批縣級機關單位事業編制工作人員進行了公務員登記,轉為公務員。
  2. 有部分鄉鎮事業編制人員提拔後,通過人大選舉為副鄉鎮長,後進行公務員登記,轉為公務員。少量市級事業編制提拔為副處,重新登記為公務員。
  3. 事業編制人員通過公開選拔領導幹部考試,考上後,進行公務員登記轉為公務員。



選聘生轉為選調生

選聘生也就是大學生村官服務期滿考核合格,經省委組織部組織的統一考試,有部分轉為選調生(公務員身份)。



優秀村主幹招錄

部分地方出臺政策對任滿兩屆、45週歲以下、高中以上學歷的優秀村主幹(村黨支部書記、村主任)進行單獨考錄,一部分進入事業單位,一部分登記為公務員身份。



當然現在有些地方創新的聘任制公務員也是需要考試的。


濯日漫談

在一個政府部門當中,能進政府工作的人有各種渠道,題主只說了兩種較為普遍的,我在給題主補充補充剩下的幾種!一,三支一扶。一般支農的都進政府單位!二,選調生。三各級政府選調的村官(最近和選調生合併了)。四,人事代理,也就是合同工。五,事業編考試,每年政府部門都有一定的事業編名額。六,臨時工,這個不難解釋吧!七,高層次人才引進,進來就是領導。八,其他!也有很多別的途徑,比如公益崗,還有專門從事某一行業的考試進人!渠道很多,但是也要靠自己努力!以前單位在用人方面或許不大正規,現在基本上一個政策,逢進必考!大家努力就有收穫的!


午夜夢迴淚冰涼

20年前工商局、稅務局等單位沒人進是因為工資、福利比國企底。10年前只要是大學生和轉業復原軍人國家政策機關事業、國企優先安置。近10年私人關係、接班、等進入。這5年考試進入。


保密措施

除了你說的這兩種情況以外,還有其他幾種途徑。1大中專畢業生分配,這個是當時政策決定的。2自然過度,當時新中國編制管理還不完善,很多工作人員直接參加當地組織的考試,就轉成了機關事業單位的工作任人員。

當然,以上兩點都是當時政策的原因。

您現在看到的機關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不一定都是在編人員,有些是公益性崗位,其他的在編人員除了你說的兩個方法以外基本都是逢調必考了。


無知的花生豆

另外有幾方面,1.畢業後直接安排進去的,近2年少了點,2.村長考上去,每年有指標。3.企業轉崗進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