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歷史上承認武則天是皇帝,她是怎樣一個人?

永樂1979

武則天擔著皇帝的職務,處理軍國大事,身著皇袍上朝,改國號為周,是位名副其實的皇帝。有上官婉兒、謝瑤環等女官追隨,有武三思等外戚的效力,有護國良相狄仁傑的輔佐,有酷吏來俊臣的忠誠擁護。從李氏子孫手上光明正大地把大唐江山奪到自己手裡。



武則天在位時期,中原大地就這麼一個名正言順、強大繁榮的政權吧。李氏族人是沒消停,朝臣也有反對的,但都被武則天武力鎮壓下去了,諜報系統確保了江山的穩固。日月當空為曌,武則天創立了這個字,後也改名為武曌,心懷天下,其抱負不小。



所以歷史是承認的,況且武則天重用良才,政績卓越,上承貞觀,下啟開元,功勞不小。“初唐四傑”之一的駱賓王罵她牝雞司晨,她反而因賞識其才華不責反賞。科舉方面創立了武試,“武狀元”稱號由此而來。



唐高宗平庸多病,武則天為皇后時就批閱奏章、參與朝政了,唐高宗的私生活被管得嚴嚴的,後宮干政的事他也無可奈何。武則天有自己的心腹和勢力,輕易動不得。當了太后,依舊大權在握,幾個兒子名為皇帝,實為傀儡。說廢就廢,毫不含糊。況且,武則天這幾個兒子太不爭氣了,最具帝王氣質的太平偏又是個女兒身。孩子不行,所以乾脆自己上嘍,總比被外人搶去好!



怎麼評價?

在社會角色方面,作為一個政治家,她是成功的、傑出的。自己想幹的事,一定要幹成,別管你是前朝公主,還是當朝貴戚,擋路者死。貴族成為了社會發展的絆腳石,踢開!別怪她手段狠辣、鐵石心腸,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王朝,一個女人能成就一番事業太難了。都像長孫皇后那樣賢良淑德,就別想當皇帝,踏踏實實地享受榮華富貴和流芳美名吧。



在家庭角色方面,作為一個母親和妻子,她不是稱職的。太不夠溫柔,不給老公面子,事事都插手,不給一點私人空間,夫妻二人的婚姻生活說不上幸福。她不夠慈愛,也不夠睿智,沒有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材,老了,也享受不到子孫承歡膝下的歡樂,晚年夠悽楚悲涼的!



她是一個才華橫溢、聰慧美麗、絕非等閒之輩的奇女子,懂得為自己爭取權益、絕不做封建制度下的殉葬品,大好青春年華白白蹉跎,伴著青燈古佛了此一生。



她積極進取,力爭上游,抓住機會,涅槃重生。她的女權意識很強,憑什麼自己的命運不能自己做主。從後宮到前朝,經歷了無數坎坷,方有了輝煌和榮光。



她原本是個柔弱單純的女子,只是被骨感的現實打破了美好的少女夢,這才步步為營,成為了一個令人敬畏的女皇。

不足之處也不少,人無完人,這裡就不說了。她很像葉卡捷琳娜二世,晚期也和她一樣沒有什麼太大建樹了。皇帝都一樣吧,漢武帝、唐高祖、唐玄宗晚年也很一般,做了不少荒唐事呢,畢竟老了,不似年輕時那樣奮發有為,英明神武。


一抒己見

武則天是我國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這讓我們國家的女性這半邊天是非常自豪的事情。因為她在中國第一次顛覆了只有男人才能當皇帝的一貫做法。雖然女性當國王,在世界上不是沒有,如英國的伊麗莎白二世,日本的推古天皇、皇極天皇等。

武則天英明果斷,富有政治謀略,完善選拔人才的科舉制度,如發明了考卷匿名制度,抑制豪強劣紳,打擊外來侵略,設立舉報腐敗分子制度,整頓吏治,獎勵農業生產,改善人民生活,為唐朝的繁榮昌盛做出了巨大貢獻。當然,因為女性當皇帝,與男性做皇帝的傳統觀念相牴觸,為了維持自己的統治,武則天嚴厲鎮壓異己力量,當然這只是上層社會的政治鬥爭,與普通百姓生活沒有多大關係。



明朝中期的思想家、文學家和教育家李贄對武則天有過中肯的評價。我非常同意他的評價。李贄在他的鉅著68卷《藏書》中,評價論述了戰國至元亡時歷史人物約800人,對歷史人物作出了與傳統見解不同的評價。如他讚揚秦始皇是“千古一帝

”,武則天是“政由己出,明察善斷”的“聖後”。那麼李贄是何許人也?

李贄曾讀書博取一些功名,在北京做過一個小官,還在河南的一個縣做過主管教育的官員,以及在雲南的一個地方做過知府。後來,不滿當時官場的腐敗,辭官歸隱。

他曾經客居湖北麻城龍潭湖,併到過山西、南京、北京等地訪友,先後撰寫了《初潭集》、《焚書》、《續焚書》、《明燈道古錄》、《藏書》、《九正易因》等大量著作。這些著作對抱殘守缺的封建倫理道德和一切偽道學進行了無情的揭露和猛烈的抨擊。他認可孔子是聖賢人物,但他不主張以孔子的是非標準為是非標準,他指出:"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給於孔子而後足也,若必待取足於孔子,則千古以前無孔子,終不得為人乎?"並進而提出聖凡一律,任個性自由發展等觀點。



李贄是集儒釋道思想之大成者,強調“三教歸儒”,即,以儒家的仁義禮智信等入世思想為主導,佛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等出世思想作為互補,抨擊假仁假義,強調要做真人,要實事求是,要以老百姓的心為心,當官如果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他性格剛烈,嫉惡如仇,所以當時得罪了不少達官顯貴,最後被捕入獄,自殺而死。其結局令人唏噓。

總之,我同意李贄對秦始皇和武則天的看法,即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武則天是“政由己出,明察善斷”的“聖後”。😊🚶🌴


天地人是小阿彌陀佛

這主要是因為武則天稱帝前後政績斐然和執政時間長兩個方面。武則天這個名字是後人根據她死後的封號“則天大聖皇后”和家族姓氏所構成的特殊名字,她本名武曌(zhào),是唐朝開國功臣武士彠的二女兒,十四歲應召入宮,成為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賜號:武媚,這也是被後世訛傳武媚孃的來源。

唐太宗死後,按慣例進了感業寺當尼姑,沒過多久就被孝服剛滿的唐高宗李治接進宮中,封為昭儀。四年後,李治廢后,武則天被立為皇后。公元674年,唐高宗李治與皇后武則天並稱“天皇天后”,又稱“二聖”,此時的武則天已經取得了等同於皇帝一樣的最高封號。

公元683年,李治駕崩後,武則天以皇太后身份臨朝稱制,和漢代的呂后,清代的慈禧太后一樣,開始獨掌朝政,公元690年,武則天改唐為周,自立為帝,定都洛陽,稱“神都”,創立武周王朝,這時才以皇帝自居,直到公元705年,武則天病危之際,才被迫禪讓帝位給兒子李顯。綜合來看,武則天當天後9年,當皇太后7年,當皇帝15年,實際掌權達20多年之久,遠遠超出那些歷史上曇花一現的女皇帝,如陳碩真,元姑娘等。

武則天執掌朝政期間,整頓吏治,嚴懲貪腐,廣開言路,發展科舉,使得國泰民安,百姓安居樂業,為政舉措失毫不比男性皇帝遜色。她首創科舉殿試製度,增加入取名額,後世歷代相繼沿用。當然,她也有任用酷吏,殺子奪權,斬殺宗室等不足之處。至於說她的私生活混亂,面首極多,試問男性皇帝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為什麼所有人都認為是正常現象,到了武則天當皇帝時有幾個面首就批得體無完膚,這其實就是男權社會中,文人墨客戴著有色眼鏡看待事物的行為。

公元705年十二月,武則天病逝於洛陽上陽宮,享年82歲,臨死前留下遺詔,歸袝宗廟、歸葬帝陵,自去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后“。唐朝二十一位皇帝中,有兩位是她的丈夫,十八位是她的子孫後代。她的兒子唐中宗李顯滿足了她最後的遺願,將她與唐高宗李治合葬於乾陵,那塊述說她一生功績的無字碑,至今矗立,任憑後人評價她這一生的功過與是非。

歷史茶坊,解密歷史,暢談奇聞。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頭條號!喜歡本文的朋友請動動手指在下方點個贊,歡迎轉發和留言!

歷史茶坊

為什麼歷史上承認武則天是皇帝?

《唐書》記載:

(載初元年,西元690年)九月九日壬午,革唐命,改國號為周。改元為天授,大赦天下,賜酺七日。乙 酉,加尊號曰聖神皇帝,降皇帝為皇嗣。

此後正史均認可武則天的稱帝行為。

她是怎樣一個人?

在我看來,武則天是一箇中等的皇帝,是一個下等的人,總的來說她是一個無道的統治者,是一個無道的人。

《漢書·古今人表》:

可與為善,不可與為惡,是謂上智。桀、紂,龍逢、比干欲與之為善則誅,於莘、崇侯與之為惡則行。可與為惡,不可與為善,是謂下愚。齊桓公,管仲相之則霸,豎貂輔之則亂。可與為善,可與為惡,是謂中人。因茲以列九等之序...”

對於人物品評,一般按照這裡的九品之法進行評定。

人物分上、上、下三等。每一等中還可再細分上、中、下三等,共為九等。

上等的人如堯、舜,為善,不為惡;

下等的人如桀、紂,為惡,不為善;

中等的人,奸邪輔佐則可為惡,忠貞輔佐則可為善。

具體來說一下:

為什麼武則天是一箇中等的皇帝。

武則天所處的唐朝,是千百年混亂之中一個糜爛的時代。

文化上的墮落,軍事上的失控,土地制度的失敗,經濟上的崩潰,國家首都,屢屢被洗劫,還給後世埋了沙陀人、契丹人禍亂中原的種子。

所謂盛唐,只不過是延續自漢末隋末漸漸隱匿的華夏文明的又一次反彈罷了。

武則天,就出現在這個“貞觀之治”的時代。

很多人說,武則天時期社會比較安定,農業,手工業,商業都有了很大的發展。還有人說恢復安西四鎮,打退了突厥契丹的進攻,同時在邊地設立軍鎮,常駐軍隊,並把在青海的屯田推廣到甘肅張掖,武威,內蒙五原和新疆的吉木薩爾一帶。還有人說,武則天重視科舉,提拔任用了姚崇,張九齡大量人才。

然而,看到真正的歷史,我們可以看到,隋末楊堅父子推行的均田制的覆滅以來,直到武則天統治的時期,自耕農紛紛破產,失地農民為了逃戶和逃稅,要麼去進寺廟做佃戶,要麼就去兵變成職業軍人和僱傭兵,國家經濟一直在走下坡路。

她身居皇帝的位置,未能撥亂反正,謀取國家社會的長治久安。唐朝一直髮展到唐德宗時期,楊炎的兩稅制,唐武宗滅佛,才讓唐緩了一口氣。

在武則天的治理時期,有治國能臣,有奸吝小人,其施政除了夾雜私心之外,也是或正或邪。

所以,我評定她為中等的皇帝

從治國、平天下的角度來看。她是一個無道的統治者。

不過也不必在意,先秦之後的歷史長河中,也沒有幾個真正有道的統治者。

再說武則天為什麼是一個無道的人。

1、武則天是一位工於心計的人

《資治通鑑》記載:

初.王皇后無子,蕭淑妃有寵,王后疾之。上之為太子也,入侍太宗,見才人武氏而悅之。太宗崩,武氏隨眾感業寺為尼。忌日,上詣寺行香,見之,武氏泣,上亦泣。王后聞之,陰令武氏長髮,勸上內之後宮,欲以間淑妃之寵。武氏巧慧,多權數,初入宮,卑辭屈體以事後;後愛之,數稱其美於上。未幾大幸,拜為昭儀,後及淑妃寵皆衰,更相與共譖之,上皆不納。”

“王皇后、蕭淑妃與武昭儀更相譖訴,上不信後、淑妃之語,獨信昭儀。後不能曲事上左右……武昭儀伺後所不敬者,必傾心與相結,所得賞賜分與之。由是後及淑妃動靜,昭儀必知之,皆以聞於上。”

“後寵雖衰,然上未有意廢也。會昭儀生女,後憐而弄之,後出,昭儀潛扼殺之,復之以被。上至,昭儀陽歡笑,發被觀之,女已死矣,即驚啼。問左右,左右皆日:‘皇后適來此。’上大怒日:‘後殺吾女!’昭儀因泣數其罪。後無以自明,上由是有廢立之志。”

由此,武則天登上了後位。

2、武則天是一位殘忍狠毒的人

除了上文提到的殺死自己的親生女兒安定思公主,武則天還毒死了大兒子李弘,逼二兒子李賢自殺,鞭死了孫子李重潤、孫女李仙蕙、侄孫武延基,害死親姐姐韓國夫人、外甥女魏國夫人、兩個同父異母的哥哥還有高宗其他妃子生的兒子。歷史上除了親手殺子的西漢漢成帝劉驁,可謂絕無僅有了。

3、武則天是一位沒有道德底線和文化底線的人

《舊唐書·卷一四一·方伎》記載,西元674年,“則天聞其名,追赴都,肩輿 上殿,親加跪禮,敕當陽山置度門寺以旌其德。”,

武則天真的好佛嗎?並不是這樣的,她只是為了破除李家天下自稱李耳後人的文化正統合法性。身為一個皇帝,去跪拜胡鬼,這在中國歷史上,也只有寥寥可數的幾位昏君做到了。

所以,這麼從個人的修身角度來看,武則天是一位無道的人。

綜上所述,武則天是一個無道的皇帝,是一個無道的人。


平凡2850

中國歷史上有兩個女人很牛,一個是武則天,一個是慈禧。這兩個人都曾經垂簾聽政,不過武則天比慈禧更狠,她不但垂簾聽政,還把簾子掀開走到前臺,親自做起了皇帝。

公元690年,武則天登基當皇帝,改國號為周,自號“聖勝皇帝”。到公元705年被迫退位,在位15年。所以歷史上承認武則天是皇帝。



那麼武則天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呢?

李世民長孫皇后去世,真情無處安放,於是開始尋找情感寄託。聽說武則天貌美色麗,便招入宮中,立為才人。李世民美女見多了,但看到武則天還是眼前一亮。武則天不光是美,主要是媚,所以李世民賜號武媚,人稱媚娘。武則天的第一個特點

武則天和李世民沒有孩子,和李治生的第一個孩子是個女孩,孩子剛出生不久,王皇后前去看望。離開後,武則天掐死孩子,然後向李治誣陷王皇后。武則天還生有四個兒子。大兒子李弘立為太子,被武則天下藥毒死。二兒子李賢被武則天廢為庶人後又派人殺死。三兒子李顯被李治定為接班人,李治死,武則天把他貶為廬陵王,幽禁深宮。四兒子李旦繼位後被武則天廢除,自己稱帝。虎毒還不食子呢!武則天殺自己孩子卻如碾死臭蟲。武則天的第二個特點

武則天當上李治的皇后,把原來的王皇后腿砍掉放入酒罈中,折磨至死。自己當皇帝后,用了大量的酷吏,被殺和遭流放者動輒幾十、幾百,甚至上千人。這是武則天的第三個特點狠。



不過,武則天當皇帝后,由於反對者眾多,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她採取了一些懷柔政策,對老百姓還可以,百姓生活還算不錯。從施政上看,武則天是個有政治手腕的女人。和慈禧只會玩權術,不會治國比,武則天要強很多。這是武則天的第四個特點明。

按現在觀點看,武則天是個女權主義者。她不但當了皇帝,還養男寵,也算是一個鬥士。為男女平等做出了傑出貢獻。不過她最後沒有把政權交給武姓,而是還給了李姓。在與封建禮教的鬥爭中,她是最終的失敗者。這是武則天的第五個特點悲。

總之,武則天這個人很複雜,連她自己都很說清,只好死後立無字碑讓後人評說。


豫有得

為什麼說歷史上承認武則天為皇帝呢,說一下個人理解啊,不當之處見諒。






從程序上來說,她是中國封建歷史上的唯一一位女皇帝,是按照古代皇帝登基法定程序走完流程的,也就是說具有了皇帝的名份,這跟歷史上其他女性搞垂簾聽政完全是兩種性質。

古代皇帝是君主制國家名義上的最高統治者的稱號。武則天在唐高宗李治在位時為皇后,以後在唐中宗和唐睿宗時為皇太后,後來兩個兒子沒成器。690年,她自立為武周皇帝,改了國號稱為“周”,定都洛陽,並稱之為“神都”。史稱“武周”或“南周”,705年退位,她執掌權力這個時期是正統的皇帝之位。



應當說,武則天的權力慾望很強,期間對中央集權採取了很多舉措。有的是積極的也有些強權手段,但其政績是不可磨滅的,她所處的時期,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她還是封建時代傑出的女政治家、軍事家,女詩人。


史說新傳

首先回答後一個問題,武則天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女子和皇帝!她不僅在男權社會開創了女子當國的壯舉,還使唐朝的國力繼續上升,史稱“貞觀遺風”


她在位期間,政治清明,勸課農商,經濟繁榮,文化昌盛,賢人輩出,為“政啟開元”打下了雄厚的基礎。

一個女子當皇帝,還被正史承認,這在中國古代史上是絕無僅有的,之所以會被承認,我認為是以下三點原因。

首先,武周延續“四海鹹服,八方來朝”的壯舉!

武則天稱帝后,雖然重用酷吏,但時局清明,經濟、文化、軍事等各方面依然強盛,延續了唐太宗,唐高宗時期的國策。

她恢復了孔子追求的周禮,重用賢能文臣,如狄仁傑等,打擊了自魏晉以來遊牧武士的政治風氣;她打擊舊門閥,培養新勢力,相對造就了國內社會穩定;首創武舉,開創了文武分家的先河等。

她統治期間,在用人,治國等方面符合儒家思維,也展現了一個政治家應有的才能和氣魄;加上她在高宗時期的執政,前後統治天下近半個世紀。

這黃金的統治時代,上承“貞觀之治”,下啟

“開元盛世”,所以對於武則天的貢獻,史家自然不會抹滅。

其次,歸政李唐,為天下做出了敬儒明禮的表率!

武則天稱帝后,面臨最大的難題就是繼承人的選擇,而這選擇也決定了她身後事是否被史家稱頌的重要原因。

武周聖曆元年,公元698年,武氏子弟武承嗣,武三思謀求太子之位,這和儒家講究的嫡子繼承製和親疏有別的禮法相違背。



正因為儒家思想的影響,當時天下公認的武周繼承者應該是武則天的兒子,曾經的大唐皇帝李顯,而不是武氏子弟。所以要求立李顯為儲君的呼聲已經是武周王朝的最大政治事件。

為了天下蒼生計,武則天立李顯為太子,向天下人表明了自己歸政李唐的決定,這自然成了文人稱頌的善舉。


最後,為武周之後的歷代皇帝樹立了後宮干政帶來的後果和警示!

中國古代畢竟是男權社會,雖然不乏懼內的例子,但男尊女卑的主流思想一直都沒有變過。所以武則天稱帝,是對男權社會的一種挑戰和蔑視。

雖然李唐的後世之君並沒有對武則天進行批判和鞭撻,不僅如實的記錄她為天下作出的貢獻,還將她送進了李氏宗廟進行祭拜,但對後宮干政已經有了超然的警覺。


唐亡後的歷朝歷代帝王,順應李唐自己的史官記錄,也不去抹黑這位女皇。

但作為帝王,為防止自己的女人效仿這位藐視天地的武皇,在有前車之籤的情況下,還作出什麼出格的事情那就貽笑大方了,所以後宮干政就成了他們絕對的禁忌!

我想,史家不詆譭武則天,不僅是要後世帝王防止後宮干政;更重要的是產生對比,一個女子治國都能展現如此雄才大略,何況男子乎?

歷史其實充滿了太多的趣味,儒家思想在宋以前對女子的態度還是值得稱頌的。

正因為武則天的存在,儒家才有了後世“女子無才便是德”的這一說吧,其實這也是人性的寫照。你們覺得呢?

【我是江東汪郎,帶給你不一樣的歷史視覺!喜歡我就請關注我吧!】


江東汪郎

武則天的父親武士彠是山西文水縣的一位木材商人,李淵太原起兵以後,武士彠參加太原起義,為李唐王朝的建立立下功勳。後獲封工部尚書,荊州都督。

武則天出生於武德七年,貞觀九年,武則天的父親武士彠病逝。武則天及其母楊氏遭到武士彠其它子孫排擠。貞觀 十一年14歲的武則天入宮,服侍唐太宗,獲封武才人,然而在整個唐太宗一朝,武則天始終沒有得到唐太宗的寵愛。

貞觀二十三年,唐太宗病危,武則天和太子李治在服侍唐太宗病情期間擦出愛情的火花。貞觀二十三年六月,唐太宗病逝。武則天作為唐太宗的妃子,被髮配至感業寺出家為尼。然而不向命運低頭的她通過給唐高宗李治的情書成功迴歸宮廷,成為唐高宗的昭儀(後宮妃子的一個品級,和才人一樣)武則天能夠迴歸後宮,也和王皇后,蕭淑妃爭寵有關,這也被認為是王皇后的一個重大失誤。

回宮以後,武則天假意屈從王皇后,實則奪得了唐高宗的專寵,這引起了王皇后的警覺,她開始聯合蕭淑妃一起圖謀扳倒武則天。武則天在唐高宗的支持下,通過廢王立武事件(該事件我在前期的回答中談及,此處就不展開),不僅殺死了王皇后和蕭淑妃,而且還徹底清除了關隴貴族集團對朝政的影響,此次事件最大的獲益者除了唐高宗李治,就是武則天了。

廢王立武事件以後,武則天晉升皇后,與唐高宗形成了二聖並尊的地位。隨著唐高宗晚年身體健康不佳,武則天越來越多的參與到朝政中。在臣民中樹立了極大的威望。

公元683年,唐高宗駕崩,武則天廢掉唐中宗李顯,幽靜唐睿宗李旦以後,稱帝形勢越來越明顯,唐功臣,宗室相繼起而叛亂,但都被武則天平定了。公元690年,武則天接受李旦禪位,改唐為周,建立武周王朝,封李旦為皇嗣。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女皇帝。公元705年,以張柬之為首的五大臣發動神龍政變,擁立唐中宗李顯為帝,武則天被迫退位。同年病逝於洛陽上元宮,享年82歲。

武則天是一位偉大的女性政治家,她雖然在權謀上心狠手辣,晚年重用酷吏,犯過一些錯誤,但總體上武則天善於用人,用人不拘一格。為政清明,在她的領導下,唐帝國在政治經濟上不斷髮展。上承貞觀,下啟開元,是對其一生偉大功業的評價。

小王解史,關注我,帶您走進不一樣的歷史


小王解史

歷史上很多人都說武則天是惡毒,悍婦,不守婦道,身為女人執政也是喜怒無常,可是人們也都給了她正確的評價,她是中國第一位女皇帝,而且執政也不錯。

對於武則天的諸多貶義詞來說其實是對的,如果武則天不惡毒她也不會取得天下,更何況那個皇帝不惡毒?甚至比她都有過之而無不及,沒有一個懦弱的人取得過天下,在各國曆史上都沒有。


還說他不守婦道,嫁給了父親,又與兒子同屋,最終自己得了皇帝位,不守婦道居家,服侍自己的男人,卻把自己男人的事業自己做。還有就是武則天的無字碑,別人說她是不好意思寫,其實她也是有很多話沒法說清楚,畢竟自己想做的事別人不理解,你也沒有義務去解釋什麼,只要做好自己就行!


其實不光武則天,歷史上有很多這樣的人,自己做事,卻不被別人理解,甚至說別人都會反對,就連身邊的人都不會支持你,最後只要自己堅持,成功才是最好的解釋和獎勵


不評價武則天,其實咱也沒什麼本事去評價人家,畢竟人家做了皇帝,而且這個皇帝還被認可的。就光能做皇帝的人就是個了不起的人,總比某些亂臣賊子強太多。

怪人胡說多謝點評!


怪人童心

因為她是正式舉行過儀式的,改國號為周,定都洛陽,也正式以皇帝身份掌權了十多年,所以無論如何這個皇帝身份都無法否定。

武則天原名武珝,珝這個字看造字就能猜出來是一種玉,和珪、璋差不多。出身於士族家庭,有人因為她後來重用庶族打壓士族,所以一廂情願的以為她出身庶族,其實她自己明確的以自己出身於士族為傲。

不過武則天爹死的早,武家的人都欺負她們母女倆,她媽後來沒辦法,帶她去了長安。為什麼要去長安?因為她媽不是一般人,她媽姓楊,就是隋朝皇室的楊,隋唐皇室本就是親戚,所以楊姓在唐朝當官的很多。武則天的舅舅當時在做吏部尚書,母女倆投奔他。

舅舅一看武則天長得漂亮,乾脆把她推薦給了李世民,不失為一個好歸宿。於是就這麼進了宮裡。真說起來,武則天和李世民還能通過媽媽這邊和李世民攀上一點親戚關係。

武則天到底長什麼樣?據說洛陽的盧舍那佛就是照著她的樣子塑造的。

可見武則天臉偏圓,鼻直口方,端莊賢淑,和范冰冰那樣子根本不同。可見古今審美差別。

入宮是武則天權力之路的第一步,不過之後就進入了停滯狀態,李世民其實沒心思理她,事情多著吶。她這段時間的唯一記錄還是武則天后來自己說的馴馬,她說馴馬就要用鉄鞭、鐵棍和匕首,李世民表示讚賞。可能是他倆共同的殘存鮮卑血統的野性產生共鳴了吧。

武則天這段時間最大的成果是和李治產生了感情,但她畢竟名義上是李世民的妃子,雖然很可能李世民都沒碰過她。於是李世民死後武則天進了感業寺做尼姑了。

好在李治對她是真愛,一直念念不忘。剛好李治的皇后王皇后想打擊爭寵的蕭貴妃,也知道李治的小心思,於是提出把武則天接進來以分蕭貴妃的寵愛。這不是瞌睡正好來個枕頭?李治就順水推舟把武則天接了進來。所以說李唐大有胡氣,兒子娶父親的妃子這種事在漢人看來根本無法接受,李家人就不怎麼在乎。



王皇后這是引虎驅狼,原先她和蕭貴妃的solo現在變成了三國殺,武則天可比蕭貴妃狠的多。武則天生下長女後,王皇后來探望。王皇后前腳走,她就把女兒掐死了,然後李治來了後一看女兒居然死了,還就王皇后來過,對王皇后簡直深仇大恨。

當時,李治和武則天是一條戰線的,但朝臣基本都在王皇后這邊,所以廢王立武很難。

不過這世上總少不了揣摩上司的投機分子,一些人看出來了皇帝的心思,於是投其所好,想借此上位,李義府、許敬宗就是最著名的兩個投機分子。不過這些人都分量太輕,軍功重臣李勣發表了中立表態,“此陛下家事,何必問外人”,他倆才敢對反對派動手。

於是李治把王皇后蕭貴妃都廢了,把支持王皇后的長孫無忌等人都外放了,朝堂重臣一掃而空,加強了皇權集權。

李治有病,於是武則天對政治的參與就越來越多,增長了武則天的政治經驗。不過這也導致了朝臣和李治的不滿,於是發生了李治和上官儀密謀廢了武則天。

這件事被武則天知道了,武則天趕到了李治這裡哭訴。其實到目前為止,武則天的所有權勢都建立在李治的基礎上,武則天唯一的辦法就是用感情來打動李治。李治這人心軟,回想起兩人的感情,到底還是真愛,就下不去手了,這件事不了了之。不過上官儀被害慘了。

李治此後的病越來越重,權力漸漸就到了武則天手上,等到朝臣基本都被她換了一遍後,也就獨掌乾坤了。

再往後的歲月,基本武則天可以為所欲為了,直到她老的不行了,被張柬之等兵變強迫讓位給李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