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寄件實名制,快遞員不送貨上門將被重罰

重磅消息,我國快遞業首部行政法規《快遞暫行條例》,5月1日起將正式實施。並明確規定,快遞寄送都要實行實名制度。目前,《條例》實施已滿一週,現在收寄快件與以往有何區別?

此次新規,主要是在快遞渠道安全方面。《快遞暫行條例》中明確規定,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收寄快件,應當對寄件人身份進行查驗,並登記身份信息,寄件人拒絕提供身份信息或者提供身份信息不實的,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不得收寄。

快遞寄件實名制,快遞員不送貨上門將被重罰

那麼在快遞業一直以來都很穩定發展的同時,為何突然會有此新規?

原來,在互聯網如此飛快發展的時代下,互聯網經濟已經日漸突顯。而在中國,擁有眾多人口,若每人郵寄一份快遞,積累起來也是極大的數據。而隨著快遞業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問題。比如:末端設施的配套問題、“最遠一公里”的跨境網購的通道建設問題、快遞包裝物的處理問題和快遞渠道安全問題等等。

由此,快遞業則出新規來更好的管理快遞業。可是,新規畢竟是新生事物,總會有許多爭議。

在實行新規後,對市民寄快遞會發生什麼影響嗎?

據瞭解,其實錄入身份信息比較簡單。多數快遞企業已啟用電子掃碼收件,只需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就可以登錄收件界面,然後自行通過APP輸入收件人、寄件人的聯繫方式和地址,保存好後,下次寄件就能直接使用了,還能節省時間。

快遞寄件實名制,快遞員不送貨上門將被重罰

讓人擔心的是,實名制後寄件人的信息如何保護呢?據專家稱,系統的信息數據實行“總對總”共享模式,由企業總部將前端採集的實名信息統一上傳至國家郵政局信息監管平臺,從而形成實名信息數據單向封閉流動,確保實名信息安全。

未經允許不送貨上門屬違規

就在前幾天,一個快遞收件的消息火遍互聯網。消息稱快遞不再送到樓下,而是需要到指點的地點或者智能櫃收取,此舉受到眾多網友吐槽。此新規出現後將有效改變這一局面。

快遞寄件實名制,快遞員不送貨上門將被重罰

《條例》規定: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應當將快件投遞到約定的收件地址、收件人或者收件人指定的代收人,並告知收件人或者代收人當面驗收。收件人或者代收人有權當面驗收。

《條例》的實施,讓消費者自己選擇成了現實。明天起,未與收件人進行溝通協調並得到許可後,直接將快遞包裹放入快遞櫃、快遞代收點等行為將被視為違規。

總而言之,在互聯網+的新時代下,萬事都是在不斷的變化和更新,網購和快遞也帶上了時代的色彩。新規只是應時而生,希望在新規的約束和帶領下,快遞業能夠更好發展,更好為我們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