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旅行:凋零才是常態,盛開只是一種過去

離開蒙古那天下午我們時間很充足,在蒙古邊境不遠的小城晃悠,打算去那裡的博物館逛逛。隨著伊娃年齡的增長,我們下意識去博物館的次數越來越多。

有了孩子以後,旅行的項目裡最明顯的變化就是:世界各地的動物園,植物園,博物館和兒童遊樂場這些過去鮮少有興趣的地方成了旅途中必不可少的項目。

環球旅行:凋零才是常態,盛開只是一種過去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伊娃開始對博物館這種死氣沉沉的地方感興趣的。有時候我覺得她只是旅途上無聊了,有個博物館打發時間覺得還不錯,然後她就慢慢地習慣了,說去博物館還是很開心的,雖然不是每一個博物館她都喜歡。

蒙古的博物館其實大同小異,都是介紹一些蒙古的動物,遊牧民族的民俗、服飾和生活方式,最重要的還有成吉思汗和他的帝國。基本上規模都很小,不走心的話二十分鐘就能逛個乾淨。

環球旅行:凋零才是常態,盛開只是一種過去

(蒙古馬鞍)

博物館裡空無一人,館長剛好來上班,把我們帶進去了。他英語不錯,與我們介紹一些博物館的陳設。然後問我們是否可以一起合影,照片能否用於當地新聞媒體。於是我們頂著露營了一個星期沒洗的油頭和館長合影留念。不知觀眾做何想?

難得的是,這個規模不大的博物館裡,竟然收藏著蒙古史前時期的猛獁象、恐龍等一些大型絕跡動物的化石,而這些正是伊娃小朋友最喜歡的博物館部分。

環球旅行:凋零才是常態,盛開只是一種過去

館長正在收集各國錢幣以豐富博物館的下一個陳列。我在看蒙古開國以來的各種錢幣時,還發現了印有蒙疆銀行發行的紙幣。

環球旅行:凋零才是常態,盛開只是一種過去

在旅行各地的時候最容易感受到中學時代世界歷史學得多麼地簡單粗暴,比如蒙古的近現代幾乎就是一句話帶過去了。

我不認識的開國紙幣上的那個將軍,是替蒙古籤協議加入蘇聯的重要人物,很少有人注意到蒙古在蘇聯時期的歷史。蒙古是先於中國的除了蘇維埃以後的第一個共產主義國家。

我一直對蒙古人在蘇聯時期放棄蒙古文字而採用俄羅斯字母的新蒙文感到可惜。遊牧民族留下的文化遺產本來就不多,民族主流都不認識老祖宗的文字了真的是一種文化革命般的損失。

館長說1992年的時候,蒙古人曾經嘗試使用回舊蒙文。可惜新蒙語文字已經深入社會,無力迴天。我覺得實在諷刺:何故蘇聯老大哥隨便就能把蒙古人用了上千年的文字一筆勾銷了?

對伊娃來說,蒙古在她的旅行世界裡是一個特別重要的國家,我們從出發那天開始,她就知道:我們要去的遙遠目標Mongolei是一個馬匹比人還多的國家;在蒙古的路上她體會了蒙古是一個沒有路的國家;在博物館她看到,成吉思汗是一個很厲害的人。

環球旅行:凋零才是常態,盛開只是一種過去

當然,她還經歷了蒙古包的生活,學了幾句蒙古人的話,交了很多蒙古小朋友,有事沒事跟人說:塞農(你好),巴呀斯德(再見)。也騎過蒙古的馬,坐過蒙古的駱駝,用她的小手舉起過蒙古人馴養的金鷹。

她還穿著蒙古風的小裙子在蒙古度過了她的六歲生日。哦,她還在蒙古掉了兩顆大門牙呢!有時候我想,滿地找牙這個成語可能在她這兒得加上一個字,她長大以後開始她滿地球找牙之旅的時候,不知那時她眼中的蒙古是否依舊炫酷?

而我眼中的蒙古是奔放而悲涼的。不同的博物館裡一遍又一遍地看蒙古民族的偉大英雄成吉思汗和他的可汗帝國的介紹,每一句都蘊含著一種悲壯。

世上沒有對錯,只有輸贏。成者為王敗者寇,成吉思汗的廣大疆域背後,是無數人家園被毀的噩夢。但是他們,都敗在了可汗的馬蹄之下,所以即使千年之後,可汗都是蒙古人乃至世界歷史上的英雄。沒有人記得那些鐵蹄下的冤魂。

若要讓我用一句話來結束我在蒙古漫長的顛簸旅途。我會想起這樣一句話:“凋零才是常態,盛開只是一種過去”。即使這樣,蒙古人卻有天性中的瀟灑開闊,也活得十分自在。再見,我願你們仍舊孤傲,像蒙古高原上的鷹。

湯佳

2017年7月24日

關注我們:愛是有故事的旅行

我,托馬斯和伊娃一家人,

環球旅行第十年的故事分享。

湯佳:環球旅行家,80後女作家,已經出版《親愛的,這不只是一場旅行》《愛是有故事的旅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