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著一線希望看協和,醫生卻讓我看甘sir

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她會給你什麼。

抱著一線希望看協和,醫生卻讓我看甘sir

在去年暑假之前,我以為生活就是平靜而甜蜜的,而且永遠會這樣。直至去年的一次體檢,醫生告知我,我胸骨內陷,有可能是漏斗胸。然後經歷了一系列的檢查,最後醫生告訴我,要恢復正常,就得做手術,這個手術有可能會讓我的骨骼看起來和正常人一樣,但同樣“手術”這樣的字眼還是讓我意識不可估量的風險。我們全家都陷入了焦慮。

我自己尤甚。15歲的年紀,在這之前我的生活在父母的精心呵護下,學業有成,在美上學,有一個看得見的未來。182cm的身高,面容白淨且還算帥氣。按之前的設定,我一定會有一個美好的生活,不錯的學業和工作。

但現在一切都亂了。我不知所措,我無法接受這樣的事實,一方面我逐漸清晰,這樣的疾病來自早年營養不良,或是運動,日照缺乏,加之青春期發育過快,但總之,既往不可追,一切都來不及挽回;另一方面,這件事給我帶來了很大的打擊,把我平靜的生活撕開了一個口子。我心理上無法接受這個事實,這個病像座山一樣擊倒了我。我不知道如何面對,我不敢見人,不敢出門,不敢運動,甚至我也感覺自己的心肺被壓迫的出不來氣。

我是有想過,找一個辦法不惜代價把這個病像丟垃圾一樣甩出去,甩的遠遠的,還我平靜自信的生活。另一方面我也在猶豫,我同樣不知道手術之後生活會是什麼樣子,雖然建議我手術的醫生說的是那麼輕而易舉。

最後,抱著一線希望,我來到了醫學的最高殿堂,協和,想聽聽協和專家的建議。接待我的是一位年輕幹練的骨科醫生,眼神冷冽嚴峻,讓我有些害怕。

敘述完病情,他用一系列辯證闡述了他的看法。我能感覺到他的剋制和力求冷靜。由於父母工作的原因,我瞭解醫生現在是一個“不敢多說話”的階段,儘量把抉擇權交還患者,以規避醫療風險。

1.他所做過的nuss手術,患者是16歲的有多少病例,成功率是多少,有沒有數據,另外,矯治前後的對比圖像有沒有。

2.除了外形矯治之外,功能的恢復也應該是最應該關心的。矯治手術後心肺功能恢復情況如何?

最後,這位協和大夫雖然依舊力求剋制,但最後醫者的本性佔了上風,他說,“但是即使以上答案都很完美,如果是我的孩子我依然不會讓他嘗試做這個手術”。

溝通結果逐漸趨於明晰,最後這位協和大夫,告訴我,小夥子,可以看看甘sir,生活才剛剛開始,這才是生活給你的第一個磨練,所以你很焦慮我能理解,但我真的不希望你做出決定後後悔。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她會給你什麼。而這些是成為一筆“財富”還是災難,在乎你的選擇。

編者案:作為一個旁觀者,我有幸參與了這個案例的全程,無法不動容,並心生感慨:醫學越來越不侷限於治病救人,越來越承擔著人類的慾望的承載,求全的慾望,求完美的慾望。但人生途中一定是會伴隨著完美和不完美,學會接納,並在此基礎上追求完美人生。最後,建議求醫途中,先解決情緒,再做重大決定,會更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