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健康|洗澡時搓出的泥,到底是什麼?越多越好嗎?

家醫說科普,健康才靠譜

家醫說科普,健康才靠譜,家醫君又跟大家見面啦!

有一種洗澡就是過個水打個沐浴露把皮膚表面的灰塵衝一衝舒服一下,稱之為沖涼;還有一種洗澡,就是特別認真地洗,在沖涼打沐浴露的基礎上還多了一道程序:搓澡。

關於“搓澡”,咱今天就來扯一扯!身上搓出的“泥”,到底是什麼東東?

一般情況下,即使是天天洗澡,只要你搓,都或多或少會搓出點細長條兒的泥。

經常洗澡,搓出的泥便是偏白灰色,如果好幾天不洗,泥就會呈深灰色或黑色,而且形狀上也變成粗長條~

搓澡搓出來的“泥”的構成成分主要是:皮屑、油脂、汗、灰塵。

身體無時無刻在新陳代謝,那皮屑肯定是推陳出新;

體內的油脂和汗水也要分泌到皮膚外部,再加上灰塵…..所以你一搓,就出現了灰白色長條物!

那麼有的人“泥”多,有的人“泥”少,到底是什麼原因?

有這樣一種可能,“泥”多的人比“泥”少的人少洗了那麼幾次澡。

還有可能是,你偏愛吃油膩食物,或者你不愛運動,那麼你身上的“泥”就會多一些。

因為“油膩+不運動”會造成人體溼氣重,溼氣重會導致代謝緩慢,這樣代謝的殘留物就會堆積在皮膚上,產生的“泥量”自然就多!

有不少人,洗澡的時候習慣搓一搓,但其實“搓”也是很講究方法的!

一般輕輕搓一下就好,可不要搓得皮膚都發紅甚至帶疼感,因為特別特別特別傷身!

比如說會破壞角質層。角質層對皮膚來說,就像個保護膜,萬一把角質層搓破就會容易出現細菌感染、水分流失過快的情況,同時也降低了皮膚抵抗力,容易過敏。

而且如果你經常這樣狠搓,你的皮膚保護屏障會出現異常,加上夏天溼熱又愛用空調、風扇,溼氣很容易入侵人體。

搓泥,講究個適可而止,輕輕搓一下搓掉表層的灰塵和汗液混合物,再搓就會到皮脂層了,發紅帶疼的那種搓法,完全容易讓皮膚髮生皴裂或瘙癢。如果再加上使用香皂、沐浴露,會使皮膚變得更乾燥,引發乾燥性皮炎!

其實,很多人尤其是女生,洗澡時會有這樣的疑問 :

我是先洗頭還是先洗臉?先洗身上還是先洗頭?先洗臉還是先洗身上?

家醫君推薦洗澡最佳順序:洗臉→洗身體→洗頭

因為遇到熱水,毛孔會長開,先洗臉可以避免灰塵進入毛孔。

洗頭放在最後一步是因為洗臉、洗身體時,頭髮可以有較長時間的水汽滋養,同時可以避免冷熱交替刺激腦部的血液循環。


聽健康|洗澡時搓出的泥,到底是什麼?越多越好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