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保時,交費期的長短應該如何選擇?

很多人在買保險的時候會面臨這樣的兩難選擇。買保險時意氣風發,但交保費的時候,卻痛苦不已。

那麼,到底保險交費時間應該怎麼選呢?討論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以一個買房的故事來說明保險交費的三種期限。

投保時,交費期的長短應該如何選擇?

假如看中了一套100萬的房子,開發商給出三種付款方案,分別是躉交、10年交、30年交。

1、躉(dǔn)交:就是把100萬一次交清。

2、短期交費:10年交的,不需要首付,一年交10萬加利息。

3、長期交費:30年交的,也不需要首付,一年交3.3萬加利息。”

如果你是買房的,會選擇哪一種?

多數人一般會選擇第3種,雖然會付些利息,但是第一年只需要花3萬多就能住100萬的房子,剩下的97萬去做投資。

那麼,躉交或10年交的,就不會去考慮了。

對於這樣的選擇,很多人持有這樣的想法:“交費時間長,每年保費交得少些,壓力比較小,是長痛小痛;交費時間短,每年交得多,壓力比較大,是短痛大痛。”

投保時,交費期的長短應該如何選擇?

但對於保費,選擇長期還是短期呢?

投保時,交費期的長短應該如何選擇?

1.保障型產品,交費期應儘可能長

目前市面上的保障型產品,有躉交、10年交、15年交、20年交、30年交、等多種方式。如何定奪交費期限的長短,有很多需要考慮的因素。

單從產品類型角度而言,如果消費者買了保障型產品,那就應該選擇較長時間的交費方式。

雖然交費期限越短,總保費越少;期限越長,總保費就越多:以某儲蓄型終身重疾險為例,假設投保者為30歲男性,保額為50萬元,選擇躉交的話,總保費為16.48萬元。若分20年交費,年交保費為1.35萬元,總保費接近27萬元。但需要注意的是,保險與其他金融工具不同,它有一個“保費豁免”,即在保險合同規定的交費期內,投保人或被保人達到某些特定的情況(如身故、殘疾、重疾或輕症疾病等),由保險公司獲准,同意投保人可以不再繳納後續保費,保險合同仍然有效。

投保時,交費期的長短應該如何選擇?

投保時,交費期的長短應該如何選擇?

2.理財型保險,交費期越短越好

一般而言,長期理財型保險也分躉交與期交,它與純保障型產品的不同之處包括:投保人繳納保費滿足一定的期限之後,保險公司會進行紅利返還,投保人能獲取一定的收益。這樣一來,理財型保險就存在保值增值的問題。

同樣是以某理財型產品為例,其形態為終身壽險。假設投保者為30歲男性,總保費100萬元。按照保單利益演示,如果投保者選擇3年交100萬元,那50歲生存總利益為197萬元,60歲的時候是307萬元,70歲是480萬元。而如果投保人選擇分10年繳納保費,每年需交10萬元,則50歲的總利益為170萬元,60歲為265萬元,70歲時414萬元。

不難發現,如果短期內本金越多,同年齡時期的收益就越高。投保人3年交和10年交費,在60歲時的收益相差27萬元。而且隨著投保人年齡推移,這種差值會越來越大。這也意味著,理財型產品客戶在有足夠經濟能力的前提下,可縮短交費期限。

投保時,交費期的長短應該如何選擇?

投保時,交費期的長短應該如何選擇?

3.交費期限一定要結合個人情況

一般來說,追求保險保障的大多數情況下,保險交費都適合越長越好。但是,這是從產品本身去分析的,其實到底交費期限怎麼選,還要結合個人實際情況。

期限越長,後期交保費的實際成本確實更低,但有一個先決條件,就是你具有持續長時間支付保費的能力。簡單說,就是你有穩定的收入。

每個投保人對自己的收入都應該有個預判。如果說,現階段收入情況比較好,而往後經濟收入來源比較不確定的,更穩妥的方式當然是選擇交費年限越短越好,甚至像前面所說,選擇一次性躉交。

如果投保人目前收入穩定且經濟狀況很好,採用限期年交併延長交費期間,可使交費更輕鬆,也可獲得更大保障。

對於中低收入家庭而言,有的產品則可以選擇相對靈活的月交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